探讨初中物理电学中控制变量法的实际应用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muo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的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对影响实物变化规律的条件或者因素进行人为控制,并且每次只改变一个元素,控制其他的元素不变,从而用以分析研究的物理问题和该元素的关系,最后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本文针对初中物理电学中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主要谈谈其重要性。
  【关键词】欧姆定律;控制变量;电压;电阻;电流
  一、探究物理规律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欧姆定律是电学的基础和重点,处于电学的核心位置。学生们通过之前的学习掌握了电学的3个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安排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涵盖了探究的3个要素。其中重点是如何运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整个实验,明确用什么方法保证什么物理量不变,用什么方法改变什么物理量。
  1.控制电阻R不变,改变导体两端电压U,探究电流I与电压U之间的关系
  (1)固定电阻值,可保证定值电阻R的阻值不变。
  (2)影响导体两端的电压值的改变,可用两种办法:1.改变电源两端的电压,即可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U。用这个电路,学生能够较为轻松地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2.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要使学生明确研究对象是定值电阻这部分电路,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为了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发生改变。
  2.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U不变,改变电阻R,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用不同的定值电阻可改变电阻R的值。
  (2)变动电阻R的同时必须保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改变,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使用同一个电源,即可保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更换不同的电阻,可直接得出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降低了探究的难度。但如果实验中使用的是干电池,电池有内阻,外接电阻R变化时,电阻R两端的电压也会随之变化,给实验带来误差。换用阻值不同的电阻R时,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不动,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会发生变化。电压、电阻都改变,就不能确定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电流。这一点学生在实验中容易忽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电压表,使其示数保持不变。
  经过以上两个环节的探究,学生得出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便水到渠成了。
  二、电学习题中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1.在比较物理量的大小时用控制变量的思路
  例1:已知甲导体的电阻比乙导体的电阻大,把它们并联在电路中,比较甲的电功率和乙的电功率。简析:求解电功率的公式比较多:P=UI,P=U2/R,P=I2R,学生分析起来常常感到无从下手。电功率与两个因素有关。可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的思路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根据题目意思找到起相同作用的因素,只让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再分析电功率与另一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具体分析如下:并联时,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所以我们可以选择P=U2/R或P=UI。已知R甲>R乙,可根据P=U2R直接得出P甲  也可用另一方法:已知R甲>R乙,由并联电路可知I甲  2.在突破动态电路的难点中运用控制变量的思路
  例2:如图3所示电路,试分析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何变化?
  简析:引导学生从U=IR入手,电压与电流和电阻两个因素有关,当I、R都发生变化时(R变小,I变大),很难判定U如何变化。此时最好运用控制变量的思路,保证I、R其中一个因素不变,只改变另一个因素。电路中的电流I肯定要发生改变,所以从定值电阻R入手。电路中的电流I变大,R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可知,R两端的电压UR变大。电源电压不变,UR变大,则UC变小。此电路是电学中的一个典型的电路,很多中考题都是由此题衍生出来的。在分析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困难,准确率低。学生对滑片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Rc的变化和电路中电流I的变化比较
  容易判断。但对于UR、UC的变化就感到无从下手。学生明白了这样分析的原因,就会正确地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突破难点了。
  三、用控制变量法来学习电阻
  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掌握了电路的两个基本部分:电流及电压;紧接着学习电阻,学生的压力不会很大,但这时学生对科学探究物理的方法还没什么概念。这时教师会根据课程的要求授完这节课,然后引入“控制变量法”安排一节课,有针对性地讲解一些典型例题。
  例3:在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将一根粗细均匀的导体截成两段后分别接入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这是用来探究( )。
  A、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B、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C、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D、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解析:从题中所给的条件看,两段导体是同一段导体按不同的长度截取的,即它们的材料、横截面积及温度是相同的,但是长度不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得出答案C。
  但学生要掌握的是:本题由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演化而来,这是中考试题常出现的命题来源,更重要的是,本题中涉及了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和应用。
  四、在学习电学实验中利用控制变量法
  在总结“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我们会用到如下图所示的例题:
  例4,如图所示,这是小明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装置图。它由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带铁芯的螺线管和自制的针式刻度板组成。小明在探究过程中发现:
  一是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____滑动时(填“左”或“右”),指针B偏转的角度将会_____(填“变大”或“变小”);二是保持滑片P位置不变,当导线a由接线柱2改为与接线柱1相连,闭合开关后,可发现指针B偏转的角度将会_____(填“变大”或“变小”)。经过对电磁铁的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当线圈匝数一定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______;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一定时______,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_____,磁性越_____。本题节选自《经典学法频道》中习题频道的一道题。整个实验过程应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但在实验的第二步中改变了线圈的匝数,同时也改变了螺线管电阻的大小,改变了电路中的电流。所以,在讲解这个实验的第二步时,对学生强调:若线圈的长度不长,电阻忽略不计,当导线a由接线柱2改为与接线1相连,可认为电流不改变,可得到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多,磁性越强;若线圈的电阻不可忽略,就应该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流表,当导线a由接线柱2改为与接线1相连,通过调节滑片P,使两次的电流相同,才能得出结论。
  总之,控制变量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式,不仅在物理中得到很好地运用,在生活中也能进行有效渗透,为我们解决各种生活中的难题,通过让学生在物理电学中掌握好控制变量法,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也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刘增利.经典学法频道:八年级物理(人教版)[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
  [2]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近日指出,中国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符合农业产业的特征,并没有过时,但应该完善。陈锡文说,当下,农村
在双臂机器人力可操作度椭球的基础上,定义双臂机器人力方向可操作度,以力方向可操作度为性能指标,给出了双臂协调运动关节轨迹规划,理论及算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本文规划方法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板书设计已经相形见拙,逐渐被师生忽视。然而,板书相对于多媒体课件也有其独特的优势。教师根据学生的回应灵活地处理信息、书写板书,它真正体现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而且上一个知识点会因为下一个知识点的呈现而“雁过不留痕”,学生在整体运用、回顾知识时就会有一定难度。板书设计就可以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呈现学生思维的完整过程,逐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准确清晰地理解语言内容。
【摘 要】探讨厦门某中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总体情况,并依此研究相应的教育对策。方法:运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厦门市某中学923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1.厦门某中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水平良好,处于前三位的心理问题分别为学习压力、强迫症状、情绪不平衡。2.在中学男女新生中,女生在抑郁、焦虑、心理不平衡的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生的因子分,在其他方面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3.高一学生在抑郁、焦虑的因子分显著高
在高中物理中,由于数学学习上的局限,对于高等数学中可以使用积分来进行计算的一些问题,在高中很难加以解决,成为一大难题。但是如果应用积分的思想,化整为零,化曲为直,采用“微元法”,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类问题。“微元法”通俗地说就是把研究对象分为无限多个无限小的部分,取出有代表性的极小的一部分进行分析处理,再从局部到全体综合起来加以考虑的科学思维方法,在这个方法充分体现了积分的思想。本文结合电磁感应中的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