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明确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的重要性,并围绕思政化教学模式展开论述,探究二者的适用性,为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探索新的发展途径,进而推动高校学生创业成功率。本文选用文献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理论文献的研究分析,为文章提供一定理論依据。通过文章分析得知,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模式的思政化改革应从教学目标,课程安排和文化氛围多方面着手,通过对教学模式的革新,推动高校创业教育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引言:
当今时代中国政治经济飞速发展,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扶持力度逐渐增大,推动高校创业教育模式革新是由国家对高素质大学生引领经济发展潮流的期望所决定的,基于此,本文引入思政化教学概念,运用思政化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引导大学生肩负社会责任,引领经济发展。因此,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向为丰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方式方法作出重要理论贡献,对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
一、高校思政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强调学生的德育教育,注重对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高校思政化课程改革就是要将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找到二者融会共通的连接点,从而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最终实现优化教学成果的目标。高校创业教育一直以来不受到高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大学生创业成为国家重点扶持项目,如何对大学生创业活动进行合理引导成为高校必须面对的重点问题[1]。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不仅是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更是对学生社会价值的传输,教师需要通过教育课程使学生明确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单纯的金钱欲望转变为高品位的社会责任意识,是大学生在进行创业活动时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二、高校思政化教学模式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个体差异严重
高校相较于初高中教育,其生源更为驳杂,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性。风土民情各不相同,学生的思维模式高达差异化,这无一不加深了高校创业教育思政化的难度,这对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有较高要求,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深入了解,进而针对不同学生开展高效率的思政化创业教育。
(二)高校教学手段单一
高校教学手段单一是高校创业教育难以取得良好成果的重要原因,创业教育课程上,教师多采用举例说明的教学方式,但所选案例人物离学生太过遥远,学生很难从中获得启发,而在进行思政教学模式革新后,教师又难以将二者有机结合,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足以达到课程思政化的目的,反而使本就枯燥的课程变得更加无聊,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热情,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三)网络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近年来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大学生作为接触新兴事物的最前沿,不可避免地被海量信息包围,这些信息不断向大学生传递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潮,信息的品质良莠不齐,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也好坏皆有[2]。大学生正处于自身分辨能力刚刚形成的阶段,在对外界事物进行判断时更愿意相信自身的思辨能力,而非教师的知识传授,这给课程思政带来了很大难度,如何让学生信任教师,脱离互联网纷繁复杂的信息影响成为高校创业教育思政化改革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三、高校思政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打造专业师资队伍
打造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实现高校创业教育思政化模式改革的基础,教师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但高校学生主观意识更为强烈,教师想引导学生就必须先获得学生的认可,这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素养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教师需要有很强的思想政治觉悟,对思想政治知识具有深入了解,且已经形成一套高效的思想政治教学方法,这是教师进行思政化教育的前提[3]。其次,教师还需要对创业领域有独特的见解,最好具备一定创业经验,对市场的发展趋势有一定了解,才能获得学生在专业领域的认可。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专题学习,通过参加多项创业讲座来积累专业知识,教师之间也可以组织谈论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
(二)优化专业课程设计
创业教育的思政化改革需要教师针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优化课程设计,将思政知识融入创业教育,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围绕课程流程,本文对教师提出三点建议,首先,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需深入把握教学内容,找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连接点,在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方便学生进行理解[4]。其次,在课程实施阶段,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通过对专业知识的深入讲解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选择与本专业具有紧密联系的人物为例子,讲述其创业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依靠自身优秀的道德品质解决问题的故事,以此来使学生直观地感受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最后,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应为学生布置相应任务,如对课上所举的案例人物的生平故事进行详细阅读,并针对其道德修养撰写读后感等,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拓宽学生课外视野,培养崇高道德修养。
(三)设计思政化考核机制
教师在进行课后考核时,应注意将思政要素融入到考核机制中,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机制,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程度[5]。这一举措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不止教师需要将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应把思想道德修养放在首位,在思考问题是注重体现社会责任,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模式。
(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针对网络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校可以打造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学校可以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手段,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为学生开辟一片净土,分享学校知名创业人物,通过榜样的力量正向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寻求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
结论:通过文章的分析和研究得知,加大高校学生创业教育力度是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进高校学生核心素养建设的必然需要。基于此,文章围绕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与思政化教学模式的融合提出相关策略,注重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培养,以社会责任为导向,对培养学生进行高品位的创业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核心力量,高校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引导学生从事利国利民的创业活动,进而推动国家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千惠.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化教学模式创新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J].大理大学学报,2019,4(09):85-90.
[2]杨辉,肖瑶星.《Linux操作系统基础》专业基础课程教育课程思政化教学模式创新构建与实施[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7):169-170.
[3]苗泳,刘燕玲,郭伟.“课程思政”视域下行政法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1,23(02):87-91.
[4]秦月,谭丽琼.短视频教学法助力高校思政课学生满意度的提升——评《思政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探索》[J].新闻爱好者,2021(06):105-106.
[5]饶品良.高校思政课的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探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应用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06):61-63. 本文系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专项教学改革(课程思政)项目,名称《基于BOPPPS教学模型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与实践——以“社会实践”课为例》编号:GZJG2042202
关键词: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引言:
当今时代中国政治经济飞速发展,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扶持力度逐渐增大,推动高校创业教育模式革新是由国家对高素质大学生引领经济发展潮流的期望所决定的,基于此,本文引入思政化教学概念,运用思政化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引导大学生肩负社会责任,引领经济发展。因此,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向为丰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方式方法作出重要理论贡献,对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
一、高校思政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强调学生的德育教育,注重对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高校思政化课程改革就是要将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找到二者融会共通的连接点,从而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最终实现优化教学成果的目标。高校创业教育一直以来不受到高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大学生创业成为国家重点扶持项目,如何对大学生创业活动进行合理引导成为高校必须面对的重点问题[1]。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不仅是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更是对学生社会价值的传输,教师需要通过教育课程使学生明确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单纯的金钱欲望转变为高品位的社会责任意识,是大学生在进行创业活动时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二、高校思政化教学模式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个体差异严重
高校相较于初高中教育,其生源更为驳杂,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性。风土民情各不相同,学生的思维模式高达差异化,这无一不加深了高校创业教育思政化的难度,这对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有较高要求,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深入了解,进而针对不同学生开展高效率的思政化创业教育。
(二)高校教学手段单一
高校教学手段单一是高校创业教育难以取得良好成果的重要原因,创业教育课程上,教师多采用举例说明的教学方式,但所选案例人物离学生太过遥远,学生很难从中获得启发,而在进行思政教学模式革新后,教师又难以将二者有机结合,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足以达到课程思政化的目的,反而使本就枯燥的课程变得更加无聊,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热情,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三)网络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近年来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大学生作为接触新兴事物的最前沿,不可避免地被海量信息包围,这些信息不断向大学生传递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潮,信息的品质良莠不齐,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也好坏皆有[2]。大学生正处于自身分辨能力刚刚形成的阶段,在对外界事物进行判断时更愿意相信自身的思辨能力,而非教师的知识传授,这给课程思政带来了很大难度,如何让学生信任教师,脱离互联网纷繁复杂的信息影响成为高校创业教育思政化改革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三、高校思政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打造专业师资队伍
打造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实现高校创业教育思政化模式改革的基础,教师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但高校学生主观意识更为强烈,教师想引导学生就必须先获得学生的认可,这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素养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教师需要有很强的思想政治觉悟,对思想政治知识具有深入了解,且已经形成一套高效的思想政治教学方法,这是教师进行思政化教育的前提[3]。其次,教师还需要对创业领域有独特的见解,最好具备一定创业经验,对市场的发展趋势有一定了解,才能获得学生在专业领域的认可。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专题学习,通过参加多项创业讲座来积累专业知识,教师之间也可以组织谈论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
(二)优化专业课程设计
创业教育的思政化改革需要教师针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优化课程设计,将思政知识融入创业教育,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围绕课程流程,本文对教师提出三点建议,首先,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需深入把握教学内容,找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连接点,在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方便学生进行理解[4]。其次,在课程实施阶段,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通过对专业知识的深入讲解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选择与本专业具有紧密联系的人物为例子,讲述其创业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依靠自身优秀的道德品质解决问题的故事,以此来使学生直观地感受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最后,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应为学生布置相应任务,如对课上所举的案例人物的生平故事进行详细阅读,并针对其道德修养撰写读后感等,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拓宽学生课外视野,培养崇高道德修养。
(三)设计思政化考核机制
教师在进行课后考核时,应注意将思政要素融入到考核机制中,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机制,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程度[5]。这一举措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不止教师需要将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应把思想道德修养放在首位,在思考问题是注重体现社会责任,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模式。
(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针对网络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校可以打造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学校可以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手段,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为学生开辟一片净土,分享学校知名创业人物,通过榜样的力量正向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寻求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
结论:通过文章的分析和研究得知,加大高校学生创业教育力度是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进高校学生核心素养建设的必然需要。基于此,文章围绕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与思政化教学模式的融合提出相关策略,注重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培养,以社会责任为导向,对培养学生进行高品位的创业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核心力量,高校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引导学生从事利国利民的创业活动,进而推动国家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千惠.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化教学模式创新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J].大理大学学报,2019,4(09):85-90.
[2]杨辉,肖瑶星.《Linux操作系统基础》专业基础课程教育课程思政化教学模式创新构建与实施[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7):169-170.
[3]苗泳,刘燕玲,郭伟.“课程思政”视域下行政法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1,23(02):87-91.
[4]秦月,谭丽琼.短视频教学法助力高校思政课学生满意度的提升——评《思政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探索》[J].新闻爱好者,2021(06):105-106.
[5]饶品良.高校思政课的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探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应用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06):61-63. 本文系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专项教学改革(课程思政)项目,名称《基于BOPPPS教学模型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与实践——以“社会实践”课为例》编号:GZJG204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