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窦桂梅老师是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专家。
刚一打开这本书,我就被她随和、谦逊、亲切的语言所吸引。“书是讲究缘分的,感谢您能打开我的书。”于是带着一种温暖的感觉,迫不及待地走进书中。
“读书,我必须的生活。”窦老师和所有的教育大家一样都痴迷于书籍,博览群书,用读书成就了她不朽的事业。读书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引用杨绛老先生的这段话特别形象:“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儿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
窦老师特别相信“开卷有益”,所以她床头的杂志、报纸旁总有笔和纸,她发表的多篇论文、数本书籍,就是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她从教三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她认为要做一个出色的语文教师,必须要拥有自己的专业尊严。尊严,是语文教师专业的华彩乐章。
首先要有专业自信。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过得硬的专业素养。知识从哪里来?这就需要我们多“开卷”、常“开卷”,坚持读书、写随笔,更重要的是回到实践中积累和反思,捕捉到有利于语文教学的现象,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而,从这些经验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教育理念——这都是形成语文教师个人教育智慧的良好路径。知识的储备,能力的提升,无形中自信就会应运而生。
其次,要有专业技能。课堂功夫,其实就是教师教育智慧的表现。比如,刚踏入教坛的老师,虽然精力旺盛,干劲十足,但由于课堂的教学经验储备不足,没有见多识广,所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讲课的方法手段难免不尽人意。当然,若通过自己不断的反思、进取,多向名师、前辈学习,然后适时地改变,不断的进行自我成长,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驾驭课堂的独特魅力。
再次,要有专业自我。要具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人格。不能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若自己嗓音洪亮,善于朗读,我们不妨在朗读上多进行指导,让学生多读多品,通过诵读,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若自己字体美观,擅长书写,我们不妨通过板书的魅力来吸引学生的目光,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若自己感情充沛,善于演讲,那不妨让自己的情感在课堂上肆意撒播,从而以情动人,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万紫千红总是春”,只有结合实际,量身定做,才能不断的超越自我,成就自我。
窦老师主张语文老师要以语文的方式上语文,语文课要有语文课的味道。她认为课堂中教师的讲,不在多少,不限形式,只要说得精彩,讲的有味儿,就可以称之为语文的方式。
窦老师的教育理念强调“三情共振”——课始情生,课中情浓,课终情未了;追求“艺术三美”——语言美(追求教学语言的美丽而生动),视觉美(美的体态语、美的板书),空灵美(深刻的、理性的、意犹未尽的、见叶知秋的美);引导学生“三个超越”——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努力体现“三个维度”——温度(教师情感的温热度)、广度(在主题的范围内延伸扩展)、深度(语文性、情感性和思想性的深刻和恒久)。
为了一睹窦老师的教学风采,我特意观看了她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的教学视频。课堂伊始,她那浓浓的语文味儿便呈现在大家的眼前:丰富的情感,激情的语调,形象的教态时刻吸引着台下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特别是对文中一个字儿、一个词儿的反复的咀嚼、涵咏,让学生不断地参与尝试、品读,逐步让学生自己的思维扩散、聚集、交融。窦老师那趣味横生的课堂语言就像充满引力与诱惑的“吸铁石”,更像花样层出不穷、永远令人期待而又充满惊喜的魔盒,或幽默,或诗意,或激情,不得不令人叹息、折服。
窦老师善于反思。在她所列举的几节课例后,都有深深的自我反思。通过反思,让我们了解了她构思的精妙,文字背后的故事,灵感的出发点,行程的目的地,文本解读的深度和高度,以及有待提升的细小环节。譬如,她反思自己执教的《牛郎织女》时说:她认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并告诉大家这个例子如何通过文字层面、文学层面、文化层面进行解读,紧接着思索“用这个例子可以教什么”,她引入中国古代诗文,引入四大民间爱情故事,还引入不同版本儿给学生渗透、延伸,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反思时的语言也是那么的柔美,令人回味无穷。她说∶“少了爱情这道甜点的语文教学,总像是不完美的人生,缺少四季中的一季,五味中的一味。”
通过读这本儿书,我觉得必须要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用窦老师引用的一首诗结束吧!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
一页儿跳動的诗行那样——
把人带向远方
刚一打开这本书,我就被她随和、谦逊、亲切的语言所吸引。“书是讲究缘分的,感谢您能打开我的书。”于是带着一种温暖的感觉,迫不及待地走进书中。
“读书,我必须的生活。”窦老师和所有的教育大家一样都痴迷于书籍,博览群书,用读书成就了她不朽的事业。读书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引用杨绛老先生的这段话特别形象:“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儿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
窦老师特别相信“开卷有益”,所以她床头的杂志、报纸旁总有笔和纸,她发表的多篇论文、数本书籍,就是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她从教三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她认为要做一个出色的语文教师,必须要拥有自己的专业尊严。尊严,是语文教师专业的华彩乐章。
首先要有专业自信。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过得硬的专业素养。知识从哪里来?这就需要我们多“开卷”、常“开卷”,坚持读书、写随笔,更重要的是回到实践中积累和反思,捕捉到有利于语文教学的现象,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而,从这些经验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教育理念——这都是形成语文教师个人教育智慧的良好路径。知识的储备,能力的提升,无形中自信就会应运而生。
其次,要有专业技能。课堂功夫,其实就是教师教育智慧的表现。比如,刚踏入教坛的老师,虽然精力旺盛,干劲十足,但由于课堂的教学经验储备不足,没有见多识广,所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讲课的方法手段难免不尽人意。当然,若通过自己不断的反思、进取,多向名师、前辈学习,然后适时地改变,不断的进行自我成长,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驾驭课堂的独特魅力。
再次,要有专业自我。要具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人格。不能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若自己嗓音洪亮,善于朗读,我们不妨在朗读上多进行指导,让学生多读多品,通过诵读,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若自己字体美观,擅长书写,我们不妨通过板书的魅力来吸引学生的目光,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若自己感情充沛,善于演讲,那不妨让自己的情感在课堂上肆意撒播,从而以情动人,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万紫千红总是春”,只有结合实际,量身定做,才能不断的超越自我,成就自我。
窦老师主张语文老师要以语文的方式上语文,语文课要有语文课的味道。她认为课堂中教师的讲,不在多少,不限形式,只要说得精彩,讲的有味儿,就可以称之为语文的方式。
窦老师的教育理念强调“三情共振”——课始情生,课中情浓,课终情未了;追求“艺术三美”——语言美(追求教学语言的美丽而生动),视觉美(美的体态语、美的板书),空灵美(深刻的、理性的、意犹未尽的、见叶知秋的美);引导学生“三个超越”——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努力体现“三个维度”——温度(教师情感的温热度)、广度(在主题的范围内延伸扩展)、深度(语文性、情感性和思想性的深刻和恒久)。
为了一睹窦老师的教学风采,我特意观看了她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的教学视频。课堂伊始,她那浓浓的语文味儿便呈现在大家的眼前:丰富的情感,激情的语调,形象的教态时刻吸引着台下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特别是对文中一个字儿、一个词儿的反复的咀嚼、涵咏,让学生不断地参与尝试、品读,逐步让学生自己的思维扩散、聚集、交融。窦老师那趣味横生的课堂语言就像充满引力与诱惑的“吸铁石”,更像花样层出不穷、永远令人期待而又充满惊喜的魔盒,或幽默,或诗意,或激情,不得不令人叹息、折服。
窦老师善于反思。在她所列举的几节课例后,都有深深的自我反思。通过反思,让我们了解了她构思的精妙,文字背后的故事,灵感的出发点,行程的目的地,文本解读的深度和高度,以及有待提升的细小环节。譬如,她反思自己执教的《牛郎织女》时说:她认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并告诉大家这个例子如何通过文字层面、文学层面、文化层面进行解读,紧接着思索“用这个例子可以教什么”,她引入中国古代诗文,引入四大民间爱情故事,还引入不同版本儿给学生渗透、延伸,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反思时的语言也是那么的柔美,令人回味无穷。她说∶“少了爱情这道甜点的语文教学,总像是不完美的人生,缺少四季中的一季,五味中的一味。”
通过读这本儿书,我觉得必须要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用窦老师引用的一首诗结束吧!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
一页儿跳動的诗行那样——
把人带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