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冲刺复习阶段要全面清理“家底”,“知识家底”“热点家底”“题型家底”,样样都要了如指掌,唯有如此,才能在考场上从自己的库存中顺利、全面、准确地提取知识。
一、清理“知识家底”,明确理论思维的依据
阅读教材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冲刺复习要从整体去把握教材体系,用教材之中的隐性线索将零碎的考点串联起来,结成网络,巩固知识。
让我们以政治生活为例,学着去清理知识线索、构建知识网络。解答政治生活的试题,常常需要对有关知识按主体进行归类,政治生活的主体可分为党组织、国家机关(人大和政府是现行教材涉及的主要国家机关)、公民三类,有关知识分别包括:
(1)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党的性质和宗旨、执政方式、执政理念、指导思想(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特别是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人民政协的职能)。
(2)政府:政府解决国内问题涉及的知识主要有政府的主要职能,政府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依法行政,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政府的威信等;政府解决涉外问题涉及的知识主要有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时代的主题,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
(3)人大和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职责等(在解题时要注意分辨清楚人大代表与人大的区别)。
(4)公民: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在解题时要注意分辨清楚人民与公民的区别),参与政治生活的三原则,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例1】市以诚为本,诚以信为基,信以德为源。许多国内外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搞市场经济,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人才,而是信用、信誉以及培植保证信誉的机制。中国需要市场,市场需要秩序,秩序需要靠信誉来维持。因此,信誉能够塑造中国。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为塑造诚信中国,公民和政府该怎么办。
【答题路径】本题规定的知识指向是“政治生活”,行为主体是公民和政府,试题类型是措施型,如果考生对政治生活中有关“公民”和“政府”的知识了然于胸,就很容易从中选择一些有利于塑造诚信的知识作为答题依据。在具体组织答案时,根据背景材料和问题把有关知识进行适当变通即可。
【参考答案】公民: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既要自己讲诚信,承担责任,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又要督促他人讲诚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②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动塑造诚信中国。
政府:①要坚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提高政府公信力。②要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履行政府职能,推动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二、清理“热点家底”,了解发散思维的路径
精选重大时事,按照热点专题重构知识体系,对热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剖析,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把握知识、思考和认识问题,应当成为冲刺复习阶段拓展思维的重要措施。热点专题的建立一般包括:热点综述,主要是简要概括热点的主要内容;内容分析,对热点相关内容作简要介绍,或分析背景和原因,或探究影响和意义,或介绍相关方针政策;链接考点,分析热点内容所体现的相关理论和观点;典型题例,回顾近年高考对该热点的考查情况,精选各地模拟试卷和复习资料中涉及该热点的新题,通过训练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比如,分析“促进收入分配公平”这一热点的原因,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可以运用“消费的反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等知识分析其意义,可以运用“发展经济、收入分配制度、劳动者权利、财政、税收”等知识分析其对策;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可以运用“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国家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政府的职能、政府的工作原则、党的性质和宗旨”等知识分析意义及对策;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看,可以运用“联系的观点、矛盾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与群众观点、正确价值观”等知识分析意义及对策。通过这样的梳理,在考场上遇到相关的热点试题,我们才能循着体系迅速、全面、正确地调出相关的知识,提高答案的得分率。
三、清理“题型家底”,熟悉优化思维的程序
在冲刺复习阶段,与其大量练题,不如抽出时间揣摩高考试题的类型,建立考生自己的题型体系,掌握各类试题的答题技巧与操作程序。在参加模拟考试和完成作业时,尝试着运用这些规律和要求分析试题,按该类试题的操作程序进行审题、答题,在实战中弄清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着弱点,集中精力加以攻克,形成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这样不但能大大提升答题速度,而且还能够增强答案的针对性。比如,解答政治学科的非选择题,一般需要从设问和背景材料中提取“知识、主体(或客体)、对象、题型”四个方面的信息。
(1)知识:根据设问中的关键词及背景材料,对试题规定的知识范畴作出判断,这样才能确定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组织答案应该运用的理论知识。
(2)主体(或客体):不同的行为主体有不同的目标,解决问题采用的手段也是不同的,正确定位主体和客体,能够把试题内容与理论知识链接起来,避免出现答非所问的状况。审主体就是结合试题的设问及背景材料,明确试题的行为主体,从与该主体有关的知识体系中提取知识,有针对性地阐释事物、探究问题。审客体则是分析该行为(事件)能对哪些人或组织(即客体)产生影响,以客体为线索来组织答案。
(3)对象:试题设问中“依据材料……”“分析材料中……”之类的语句,为考生规定了研究的对象。我们必须把思路严格控制在设问规定的对象上,从设问规定的背景材料中概括现象,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设问规定的问题,严格保证答案的针对性。
(4)题型:政治非选择题可以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大类,不同类别的试题,在研究方式、理论运用、语言组织上都是有所区别的。因此,审题时很有必要通过分析设问中的关键字词明确试题的题型。
【例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简称《决定》),其中一个重大而鲜明的观点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用决定性代替基础性,这是我们党对市场规律认识的又一次升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是围绕调整政府和市场关系进行的,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的力量一步步得到释放。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请分析材料反映的政治生活道理。
【审题路径】一审知识,试题规定的知识范围是《政治生活》知识。二审主体,背景材料是从党的角度分析问题,解答本题应该运用《政治生活》有关党的知识:党的性质、地位、执政方式、指导思想、多党合作等。三审对象,本题要研究的对象是背景材料的内容。四审题型,抓住关键词“反映”,可知本题是一道原理体现型的试题。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在于把生活语言转化为政治学术语,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党对市场规律认识的又一次升华”体现党的性质、科学执政、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践行科学发展观;“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民主执政。
【参考答案】①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对深化改革作出部署,体现了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断深化,市场的力量一步步得到释放,体现了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要求,践行科学发展观。③坚持以人为本,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体现党坚持民主执政、科学执政。
一、清理“知识家底”,明确理论思维的依据
阅读教材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冲刺复习要从整体去把握教材体系,用教材之中的隐性线索将零碎的考点串联起来,结成网络,巩固知识。
让我们以政治生活为例,学着去清理知识线索、构建知识网络。解答政治生活的试题,常常需要对有关知识按主体进行归类,政治生活的主体可分为党组织、国家机关(人大和政府是现行教材涉及的主要国家机关)、公民三类,有关知识分别包括:
(1)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党的性质和宗旨、执政方式、执政理念、指导思想(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特别是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人民政协的职能)。
(2)政府:政府解决国内问题涉及的知识主要有政府的主要职能,政府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依法行政,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政府的威信等;政府解决涉外问题涉及的知识主要有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时代的主题,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
(3)人大和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职责等(在解题时要注意分辨清楚人大代表与人大的区别)。
(4)公民: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在解题时要注意分辨清楚人民与公民的区别),参与政治生活的三原则,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例1】市以诚为本,诚以信为基,信以德为源。许多国内外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搞市场经济,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人才,而是信用、信誉以及培植保证信誉的机制。中国需要市场,市场需要秩序,秩序需要靠信誉来维持。因此,信誉能够塑造中国。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为塑造诚信中国,公民和政府该怎么办。
【答题路径】本题规定的知识指向是“政治生活”,行为主体是公民和政府,试题类型是措施型,如果考生对政治生活中有关“公民”和“政府”的知识了然于胸,就很容易从中选择一些有利于塑造诚信的知识作为答题依据。在具体组织答案时,根据背景材料和问题把有关知识进行适当变通即可。
【参考答案】公民: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既要自己讲诚信,承担责任,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又要督促他人讲诚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②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动塑造诚信中国。
政府:①要坚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提高政府公信力。②要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履行政府职能,推动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二、清理“热点家底”,了解发散思维的路径
精选重大时事,按照热点专题重构知识体系,对热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剖析,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把握知识、思考和认识问题,应当成为冲刺复习阶段拓展思维的重要措施。热点专题的建立一般包括:热点综述,主要是简要概括热点的主要内容;内容分析,对热点相关内容作简要介绍,或分析背景和原因,或探究影响和意义,或介绍相关方针政策;链接考点,分析热点内容所体现的相关理论和观点;典型题例,回顾近年高考对该热点的考查情况,精选各地模拟试卷和复习资料中涉及该热点的新题,通过训练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比如,分析“促进收入分配公平”这一热点的原因,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可以运用“消费的反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等知识分析其意义,可以运用“发展经济、收入分配制度、劳动者权利、财政、税收”等知识分析其对策;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可以运用“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国家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政府的职能、政府的工作原则、党的性质和宗旨”等知识分析意义及对策;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看,可以运用“联系的观点、矛盾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与群众观点、正确价值观”等知识分析意义及对策。通过这样的梳理,在考场上遇到相关的热点试题,我们才能循着体系迅速、全面、正确地调出相关的知识,提高答案的得分率。
三、清理“题型家底”,熟悉优化思维的程序
在冲刺复习阶段,与其大量练题,不如抽出时间揣摩高考试题的类型,建立考生自己的题型体系,掌握各类试题的答题技巧与操作程序。在参加模拟考试和完成作业时,尝试着运用这些规律和要求分析试题,按该类试题的操作程序进行审题、答题,在实战中弄清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着弱点,集中精力加以攻克,形成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这样不但能大大提升答题速度,而且还能够增强答案的针对性。比如,解答政治学科的非选择题,一般需要从设问和背景材料中提取“知识、主体(或客体)、对象、题型”四个方面的信息。
(1)知识:根据设问中的关键词及背景材料,对试题规定的知识范畴作出判断,这样才能确定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组织答案应该运用的理论知识。
(2)主体(或客体):不同的行为主体有不同的目标,解决问题采用的手段也是不同的,正确定位主体和客体,能够把试题内容与理论知识链接起来,避免出现答非所问的状况。审主体就是结合试题的设问及背景材料,明确试题的行为主体,从与该主体有关的知识体系中提取知识,有针对性地阐释事物、探究问题。审客体则是分析该行为(事件)能对哪些人或组织(即客体)产生影响,以客体为线索来组织答案。
(3)对象:试题设问中“依据材料……”“分析材料中……”之类的语句,为考生规定了研究的对象。我们必须把思路严格控制在设问规定的对象上,从设问规定的背景材料中概括现象,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设问规定的问题,严格保证答案的针对性。
(4)题型:政治非选择题可以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大类,不同类别的试题,在研究方式、理论运用、语言组织上都是有所区别的。因此,审题时很有必要通过分析设问中的关键字词明确试题的题型。
【例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简称《决定》),其中一个重大而鲜明的观点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用决定性代替基础性,这是我们党对市场规律认识的又一次升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是围绕调整政府和市场关系进行的,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的力量一步步得到释放。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请分析材料反映的政治生活道理。
【审题路径】一审知识,试题规定的知识范围是《政治生活》知识。二审主体,背景材料是从党的角度分析问题,解答本题应该运用《政治生活》有关党的知识:党的性质、地位、执政方式、指导思想、多党合作等。三审对象,本题要研究的对象是背景材料的内容。四审题型,抓住关键词“反映”,可知本题是一道原理体现型的试题。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在于把生活语言转化为政治学术语,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党对市场规律认识的又一次升华”体现党的性质、科学执政、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践行科学发展观;“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民主执政。
【参考答案】①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对深化改革作出部署,体现了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断深化,市场的力量一步步得到释放,体现了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要求,践行科学发展观。③坚持以人为本,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体现党坚持民主执政、科学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