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是一个注重人才的时代。一个国家的发展潜力如何,关键在于人才的多少,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的希望,于是幼儿教育成了现代社会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关节。本文主要探讨幼儿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关键词】参考方案 幼儿英语 应用
幼儿英语教育作为新兴的一个产业,在其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师资不足,教学方式欠妥等诸多问题,如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将对幼儿现在及将来的英语学习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幼儿英语教育应得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研究界到的多关注,在改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为更多的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
一、我国幼儿英语教学的特点简述
与中、小学校的英语课有区别的是,在幼儿英语教育中,有的人把英语活动看作一种单独的学科,往往忽略了与其他科目的统一协调,单纯重视对英语词句的掌握,使得英语课与其他科目失去联系,在这个问题上,不少父母与老师都忘记了英语课的多重意义,其中就包括让幼儿通过英语课程感受多种文化的内涵,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人文知识等,如果我们在孩子的幼儿时期就开始片面强调对某个单词、某个句子、某个场景的记忆,那就限制了孩子的素质发展。所以我们应该从系统、全面的角度出发,把英语课程作为发展幼儿素质的宝贵机会,去正确利用它。
二、幼儿英语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教材。当今的幼儿英语教育没有结合幼儿的行为特点及外语教学中应遵循的认知和情感原则有针对性的思考其教学目的,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尽人意。
2.语音。幼儿在学习英语初期,需要能听到正确、地道的美式或英式发音。这对孩子将来的辨音能力很重要。开始学英语听到不标准的英语,长大很难纠正。
3.环境。幼儿的语言学习如果没有一个连续、经常的语言环境来刺激,学过的东西极易遗忘。周围的环境极易影响幼儿对于语言的记忆,所以幼儿回家后,缺乏语言环境。
三、幼儿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优化教学方法。以皮亚杰为首的日内瓦学派经过长期研究,确定了儿童认知发展一般要经历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而幼儿处于第二个阶段,在语言方面,这个阶段的儿童已经掌握口头语言,头脑中有了事物的表象,而且能用词代表头脑中的表象。他们能进行初级的抽象,能理解和使用从具体经验中习得的概念以及其间的关系。通过走访我们发现,传统背诵法和协同记忆法都不完全适应幼儿的生理特点。所以我们应采取动中有静,动静皆宜的教学方式,在保证学习效果的前提下,活跃课堂气氛。在此推荐两种教学方法:其一,对比记忆法和联想记忆法相结合。对比记忆法是利用识记对象的相对面或相反面来同时记忆相关知识的记忆法,再通过联想记忆法对利用识记对象与客观现实的联系来深化记忆。比如说记忆big和small两个单词,老师可以取两个一大一小的实物杯子来进行比较,让孩子亲手感觉杯子的大小。通过对单词自身的对比和实物的比较,让幼儿通过耳、眼、口、脑、手的充分感觉和刺激后,熟记单词。其二,日常生活与英语教学内容相整合。在教学中有意思地把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与教学内容相将结合,让幼儿觉得亲切,自然。例如,幼儿早晨来园时主动用英语与他们问好,如“How are you?”等,让孩子养成主动用英语问好。幼儿午睡时老师用英语安排床位,起床后,引导幼儿玩“you are my mirror,I am your mirror.”的游戏!让幼儿在真实场景里学习英语知识,培养学习兴趣。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兴趣是幼儿进行活动的主要动力。幼儿的兴趣是和一些积极、肯定的情绪相联系的,它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使其注意力能较长时间集中在一个活动内容上,并能唤起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需要通过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手段来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1)情境法。教学要根据幼儿的特点,采用“听先于说、说先于读、读后再说、说后表演”的方法,使幼儿每学一个单词,都做到“词不离句,学用结合”。对已学过的单词,经常进行阶段性、周期性的复习,按“系列教学”的原则,分类记忆。根据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情境教学”在实验教学中体现得非常充分,这对幼儿学习英语特别有帮助。在教学中依据所学内容配备一些有趣、易懂的短故事,对培养幼儿的实际运用能力,增强趣味性很有帮助。幼儿好动、好奇,又能大胆使用语言,因此扮演角色是创设情境、锻炼幼儿听说能力的极好方法。
(2)游戏法。学习英语,关键是发音准确。开始学英语发音时,幼儿是利用相应的听觉表象和发音动作的视觉表象来实现的,以后随着发音熟练,视觉表象和听觉表象逐渐不被注意。根据幼儿这样的模仿能力,采用令其模仿而不需讲解发音要领的教学方法,就可以使幼儿学到正确的发音。但是,一味地让幼儿跟读练习,机械模仿发音,又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而失去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颖,张洪.幼儿英语教育的缺陷与出路[J].中国教育学刊.2003(11).
[2]张庆宗.外语教育心理学[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
[3]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淮安市淮安区实验小学幼儿园)
编辑/李文亮
【关键词】参考方案 幼儿英语 应用
幼儿英语教育作为新兴的一个产业,在其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师资不足,教学方式欠妥等诸多问题,如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将对幼儿现在及将来的英语学习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幼儿英语教育应得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研究界到的多关注,在改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为更多的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
一、我国幼儿英语教学的特点简述
与中、小学校的英语课有区别的是,在幼儿英语教育中,有的人把英语活动看作一种单独的学科,往往忽略了与其他科目的统一协调,单纯重视对英语词句的掌握,使得英语课与其他科目失去联系,在这个问题上,不少父母与老师都忘记了英语课的多重意义,其中就包括让幼儿通过英语课程感受多种文化的内涵,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人文知识等,如果我们在孩子的幼儿时期就开始片面强调对某个单词、某个句子、某个场景的记忆,那就限制了孩子的素质发展。所以我们应该从系统、全面的角度出发,把英语课程作为发展幼儿素质的宝贵机会,去正确利用它。
二、幼儿英语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教材。当今的幼儿英语教育没有结合幼儿的行为特点及外语教学中应遵循的认知和情感原则有针对性的思考其教学目的,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尽人意。
2.语音。幼儿在学习英语初期,需要能听到正确、地道的美式或英式发音。这对孩子将来的辨音能力很重要。开始学英语听到不标准的英语,长大很难纠正。
3.环境。幼儿的语言学习如果没有一个连续、经常的语言环境来刺激,学过的东西极易遗忘。周围的环境极易影响幼儿对于语言的记忆,所以幼儿回家后,缺乏语言环境。
三、幼儿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优化教学方法。以皮亚杰为首的日内瓦学派经过长期研究,确定了儿童认知发展一般要经历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而幼儿处于第二个阶段,在语言方面,这个阶段的儿童已经掌握口头语言,头脑中有了事物的表象,而且能用词代表头脑中的表象。他们能进行初级的抽象,能理解和使用从具体经验中习得的概念以及其间的关系。通过走访我们发现,传统背诵法和协同记忆法都不完全适应幼儿的生理特点。所以我们应采取动中有静,动静皆宜的教学方式,在保证学习效果的前提下,活跃课堂气氛。在此推荐两种教学方法:其一,对比记忆法和联想记忆法相结合。对比记忆法是利用识记对象的相对面或相反面来同时记忆相关知识的记忆法,再通过联想记忆法对利用识记对象与客观现实的联系来深化记忆。比如说记忆big和small两个单词,老师可以取两个一大一小的实物杯子来进行比较,让孩子亲手感觉杯子的大小。通过对单词自身的对比和实物的比较,让幼儿通过耳、眼、口、脑、手的充分感觉和刺激后,熟记单词。其二,日常生活与英语教学内容相整合。在教学中有意思地把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与教学内容相将结合,让幼儿觉得亲切,自然。例如,幼儿早晨来园时主动用英语与他们问好,如“How are you?”等,让孩子养成主动用英语问好。幼儿午睡时老师用英语安排床位,起床后,引导幼儿玩“you are my mirror,I am your mirror.”的游戏!让幼儿在真实场景里学习英语知识,培养学习兴趣。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兴趣是幼儿进行活动的主要动力。幼儿的兴趣是和一些积极、肯定的情绪相联系的,它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使其注意力能较长时间集中在一个活动内容上,并能唤起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需要通过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手段来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1)情境法。教学要根据幼儿的特点,采用“听先于说、说先于读、读后再说、说后表演”的方法,使幼儿每学一个单词,都做到“词不离句,学用结合”。对已学过的单词,经常进行阶段性、周期性的复习,按“系列教学”的原则,分类记忆。根据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情境教学”在实验教学中体现得非常充分,这对幼儿学习英语特别有帮助。在教学中依据所学内容配备一些有趣、易懂的短故事,对培养幼儿的实际运用能力,增强趣味性很有帮助。幼儿好动、好奇,又能大胆使用语言,因此扮演角色是创设情境、锻炼幼儿听说能力的极好方法。
(2)游戏法。学习英语,关键是发音准确。开始学英语发音时,幼儿是利用相应的听觉表象和发音动作的视觉表象来实现的,以后随着发音熟练,视觉表象和听觉表象逐渐不被注意。根据幼儿这样的模仿能力,采用令其模仿而不需讲解发音要领的教学方法,就可以使幼儿学到正确的发音。但是,一味地让幼儿跟读练习,机械模仿发音,又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而失去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颖,张洪.幼儿英语教育的缺陷与出路[J].中国教育学刊.2003(11).
[2]张庆宗.外语教育心理学[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
[3]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淮安市淮安区实验小学幼儿园)
编辑/李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