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根据当代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和习性,同时针对“机械制造工艺装备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上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结合船舶制造行业背景,重构其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陈旧且泛而不精的教材内容,提出基于全面了解行业动态、重视实践动手,达到与当前船舶制造行业人才素养需求的对接。
关键词: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船舶 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TP3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2(c)-0224-02
高等教育是属于高等教育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前提,它也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来培养人,因此,高等教育十分重视活动的目的,并在这种目的下制定教育计划,确定培养目标,调控教育的过程。而大学恰恰就是一生中所受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校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接受计划性的指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的话,决定了大学生的社会化水平和性质。本文目的是为了满足现代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对《机械制造工艺装备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使得既能培养适应船舶行业发展需要的创新意识、能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善于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又可以满足机械制造领域要求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
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省部共建、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始终坚持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之路,坚持为船舶工业和国防工业服务的道路,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学校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质量享受良好的社会声誉。
《机械制造工艺装备设计》是一门机械行业中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主要包括金属切削机床及其设计、机床夹具设计、物流系统设计、加工生产线设计等内容,将这些基本理论与方法合为一体,组成一门新的课程,帮助学生在制造业这一块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在这门学科也成为了广大高校机械工程学科本科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门学科。
1 “机械制造工艺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1.1 课程缺少船舶行业特色
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现有的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体系与框架来讲解机械制造工艺装备,虽然知识点都有涉及,但是没有根据各个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而进行区分教学[1],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大力发展船舶特色的学校,传统的通用型教学很少涉及船舶建造过程的工艺装备,使得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船舶制造进行联系比较,偏离了学校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船舶工业大学的长远战略目标。船舶具有复杂的结构,从而需要依托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相应复杂的工艺装备,如图1。
1.2 知识理论脱离工程实际,抽象难懂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下,由于教材更新的速度慢使得教学内容陈旧,现在的多数教材内容泛而不精,同时对于机械制造装备随着工业的进步发展产生的新技术,新材料介绍不足,无法让学生第一时间认识学习最前沿的发展现状。
传统的教学通常是教师在教室里利用抽象的机床及其部件、刀具、夹具等模型图例配合黑板、粉笔进行理论演算来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很难在脱离工程实际的情况下将知识详尽、确切地直观描述出来[2]。由于本课程许多知识来自于实际生产经验,对于长期處在校园环境,缺乏工程背景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即使在老师的分析过程中接受了概念,课后也很容易遗忘,造成考前死记硬背考后完全没有概念的状况,更难以用于实际应用中去。
缺乏实际操作,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缺少有关船舶单位及企业的实践训练,使教师学生都与生产现场脱离,造成“纸上谈兵”的局面。
1.3 考核方式单一,学生被动
传统的期末考试以单次闭卷方式进行,设定的题型定向单一,仅靠一次卷面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得学生处于应付考试的被动局面,考试前突击复习成为常态,无法判定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及职业能力。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面向船舶制造行业特色机械制造工艺装备课程的改革方法,具体的方法有:依据船舶建造特色实验室,聘请行业专家联合教学;实行学生汇报的新教学模式;船舶案例化教学;实践教学,到船厂参观;考试方式改革,多次评价制。
2 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2.1 依据船舶建造特色实验室,聘请行业专家联合教学
建设更多具有船舶制造特色的制造工艺实验室,方便学生参观学习。在教学方面,提出通过校内外教师和行业专家联合授课的形式并开展系列讲座让学生们了解关于船舶制造行业的最新制造工艺。目前,江苏科技大学聘请了一些船舶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授参与工程实践教学[3]。
2.2 实行学生汇报的新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自主查找相关文献资料的能力,在课程进度中安排几节交流汇报课,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了解更多的前沿现状,汇报后由教师点评补充,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让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2.3 船舶案例化教学
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都是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因此在课堂上以项目为载体进行课堂案例分析讲解,使课程更加生动易懂,同时保证了知识教学量的适。课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与机床设计、刀具和夹具相关的课程设计、工作项目等,通过完整地执行一项工作任务,学习工作中必要的工作方法,相应的重难点被反复涉及反复训练,再结合培训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专业知识和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升职业能力,满足岗位工作的要求。
2.4 实践教学,到船厂参观
本课程兼具工程性、应用性、技能性强的特征。仅凭简单的理论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实验专用教室的设备、模型、实物陈列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具有船舶制造行业特色的制造工艺设备,增加对课程的感性认识。选派专业老师与企业沟通联系,并将学习到的船舶行业最新的技术添加到理论教学中,积极构建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稳定的校外实习场所,通过让学生到生产现场的参观学习,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专业应用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将课程所学应用到真正的生产实践中。
2.5 考试方式改革,多次评价制
针对传统考试存在的弊端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首先在课程学习的各个阶段采用阶段测评来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其次在课程结束前后进行项目测评,根据学生在完成给定项目过程中表现出的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动手创新能力给定项目考核分数,同时在卷面考核中增加一些开放式探究式的问题。最后结合卷面考核成绩给出综合成绩,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参与本课程学习积极性的目标。
3 结语
江苏省造船行业的快速发展,船舶行业这一块的人才队伍的建设已经开始跟不上造船及相关产业高速发展的脚步,当下面临着的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显然已经成为制约江苏省船舶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我们如何培养,已经成了当下的一个严峻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掌握扎实的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交叉学科,也要有专业知识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又要求能够将船舶行业所需要的实践动手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软件设计能力结合培养起来,我们要让学生能够有亲自认识船舶的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实践教学到船厂实习,考试方式改革,进行多次评价制度。我相信在共同努力之下,会培养出一批在从事船舶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检验、应用制造、运营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杰出的人才,为江苏省乃至国内的船舶行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万林林,伍俏平,邓朝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改革[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 7(4):40-42.
[2] 周庆玲,李舒燕.“柴油机制造工艺设计”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81-84.
[3] 汤建.关于江苏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几点思考──以船舶专业人才培养为例[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3):104-108.
关键词: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船舶 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TP3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2(c)-0224-02
高等教育是属于高等教育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前提,它也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来培养人,因此,高等教育十分重视活动的目的,并在这种目的下制定教育计划,确定培养目标,调控教育的过程。而大学恰恰就是一生中所受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校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接受计划性的指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的话,决定了大学生的社会化水平和性质。本文目的是为了满足现代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对《机械制造工艺装备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使得既能培养适应船舶行业发展需要的创新意识、能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善于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又可以满足机械制造领域要求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
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省部共建、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始终坚持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之路,坚持为船舶工业和国防工业服务的道路,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学校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质量享受良好的社会声誉。
《机械制造工艺装备设计》是一门机械行业中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主要包括金属切削机床及其设计、机床夹具设计、物流系统设计、加工生产线设计等内容,将这些基本理论与方法合为一体,组成一门新的课程,帮助学生在制造业这一块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在这门学科也成为了广大高校机械工程学科本科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门学科。
1 “机械制造工艺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1.1 课程缺少船舶行业特色
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现有的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体系与框架来讲解机械制造工艺装备,虽然知识点都有涉及,但是没有根据各个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而进行区分教学[1],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大力发展船舶特色的学校,传统的通用型教学很少涉及船舶建造过程的工艺装备,使得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船舶制造进行联系比较,偏离了学校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船舶工业大学的长远战略目标。船舶具有复杂的结构,从而需要依托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相应复杂的工艺装备,如图1。
1.2 知识理论脱离工程实际,抽象难懂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下,由于教材更新的速度慢使得教学内容陈旧,现在的多数教材内容泛而不精,同时对于机械制造装备随着工业的进步发展产生的新技术,新材料介绍不足,无法让学生第一时间认识学习最前沿的发展现状。
传统的教学通常是教师在教室里利用抽象的机床及其部件、刀具、夹具等模型图例配合黑板、粉笔进行理论演算来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很难在脱离工程实际的情况下将知识详尽、确切地直观描述出来[2]。由于本课程许多知识来自于实际生产经验,对于长期處在校园环境,缺乏工程背景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即使在老师的分析过程中接受了概念,课后也很容易遗忘,造成考前死记硬背考后完全没有概念的状况,更难以用于实际应用中去。
缺乏实际操作,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缺少有关船舶单位及企业的实践训练,使教师学生都与生产现场脱离,造成“纸上谈兵”的局面。
1.3 考核方式单一,学生被动
传统的期末考试以单次闭卷方式进行,设定的题型定向单一,仅靠一次卷面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得学生处于应付考试的被动局面,考试前突击复习成为常态,无法判定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及职业能力。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面向船舶制造行业特色机械制造工艺装备课程的改革方法,具体的方法有:依据船舶建造特色实验室,聘请行业专家联合教学;实行学生汇报的新教学模式;船舶案例化教学;实践教学,到船厂参观;考试方式改革,多次评价制。
2 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2.1 依据船舶建造特色实验室,聘请行业专家联合教学
建设更多具有船舶制造特色的制造工艺实验室,方便学生参观学习。在教学方面,提出通过校内外教师和行业专家联合授课的形式并开展系列讲座让学生们了解关于船舶制造行业的最新制造工艺。目前,江苏科技大学聘请了一些船舶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授参与工程实践教学[3]。
2.2 实行学生汇报的新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自主查找相关文献资料的能力,在课程进度中安排几节交流汇报课,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了解更多的前沿现状,汇报后由教师点评补充,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让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2.3 船舶案例化教学
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都是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因此在课堂上以项目为载体进行课堂案例分析讲解,使课程更加生动易懂,同时保证了知识教学量的适。课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与机床设计、刀具和夹具相关的课程设计、工作项目等,通过完整地执行一项工作任务,学习工作中必要的工作方法,相应的重难点被反复涉及反复训练,再结合培训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专业知识和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升职业能力,满足岗位工作的要求。
2.4 实践教学,到船厂参观
本课程兼具工程性、应用性、技能性强的特征。仅凭简单的理论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实验专用教室的设备、模型、实物陈列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具有船舶制造行业特色的制造工艺设备,增加对课程的感性认识。选派专业老师与企业沟通联系,并将学习到的船舶行业最新的技术添加到理论教学中,积极构建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稳定的校外实习场所,通过让学生到生产现场的参观学习,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专业应用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将课程所学应用到真正的生产实践中。
2.5 考试方式改革,多次评价制
针对传统考试存在的弊端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首先在课程学习的各个阶段采用阶段测评来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其次在课程结束前后进行项目测评,根据学生在完成给定项目过程中表现出的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动手创新能力给定项目考核分数,同时在卷面考核中增加一些开放式探究式的问题。最后结合卷面考核成绩给出综合成绩,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参与本课程学习积极性的目标。
3 结语
江苏省造船行业的快速发展,船舶行业这一块的人才队伍的建设已经开始跟不上造船及相关产业高速发展的脚步,当下面临着的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显然已经成为制约江苏省船舶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我们如何培养,已经成了当下的一个严峻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掌握扎实的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交叉学科,也要有专业知识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又要求能够将船舶行业所需要的实践动手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软件设计能力结合培养起来,我们要让学生能够有亲自认识船舶的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实践教学到船厂实习,考试方式改革,进行多次评价制度。我相信在共同努力之下,会培养出一批在从事船舶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检验、应用制造、运营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杰出的人才,为江苏省乃至国内的船舶行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万林林,伍俏平,邓朝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改革[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 7(4):40-42.
[2] 周庆玲,李舒燕.“柴油机制造工艺设计”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81-84.
[3] 汤建.关于江苏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几点思考──以船舶专业人才培养为例[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3):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