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校,逃课现象日趋严重,并以多种形式存在。人们对于“逃课”的理解仅限于学生在未请假的情况下,没有按照既定的时间和地点上课,即显性逃课,往往却忽略了更为重要的隐性逃课:在课堂上做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本文就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本校学生“逃课”的概况及他们对于“逃课”的认识和想法 ,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隐性和显性逃课现象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期减少课堂逃课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民办高校 显性逃课 隐形逃课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的逃课现象的现状
高校学生逃课现象由来已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普及,逃课现象有增无减,针对民办高校学生逃课的实际情况,通过设计问卷,我们调查访问了了多所湖北武汉地区民办高校,获得了对逃课现象的主客观评价与看法。其中接受调查的男女生比例接近为1:1,选择调查对象的年级、专业分布也比较有代表性。根据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有54.9%的学生没有逃课经历,39.1%的学生经常逃课,剩下的6%的学生是经常不去课堂上课的。而在询问到原因时,可以归结到三个角度来分析,首先从学校方面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是学校考核制度上存在着问题,管理不善,其次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老师的授课方式和点名制度不合理,以及教学能力和教学素质得不到学生的认可,第三方面对于学生自身而言,逃课的主要原因是对所学的课程不感兴趣,自我约束差以各种理由逃课。在学生逃课选择的课程中,大部分为公共课、选修课或考查课,大家普遍认为这些课程通过率是比较高的;我们也会发现每个班常逃课那几个同学多数都是一个寝室的,在调查结果中发现有一半的学生认为室友的出勤率会影响自己的逃课行为。隐性逃课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隐性逃课是指学生虽然人在课堂上但是完全不听课,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如玩手机,睡觉,看小说等)。通过调查,从中发现在课堂上仅有不到60%的学生是认真的跟随老师的步伐学习着课程知识的,而其余40%的学生常出现隐性逃课的状态,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影响学生隐性逃课行为的两个主要因素是:老师讲课枯燥无味和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不端。并且调查发现,在上午和下午的一二节课上,学生听课的效率较低。相对于显性逃课,隐性逃课似乎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其中支持率达61.7%,因为大部分学生认为隐性逃课对学习成绩无太大影响。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逃课,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现象是不可能会消失的,少数人认为在校方和老师的努力下还是可能消失的,并且在影响程度上是同等的。
二 、民办高校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分析
1.学生方面。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束缚能力太差,不能够正确的认识学习的目的。如今社会来自外界的吸引力逐渐加强,美食、旅游等娱乐项目逐渐增多,对于90后的民办大学生,那更是巨大的吸引,作为90后,代言词就是“开心就好”,管他什么的上课学习,老师查人,学校警告,只要当下我们活的开心最重要,所以想去哪去哪,做自己想做的事比什么都重要。因为我们还是大学生,还没有步入现实社会,不能够清晰真实的感受到就职的严峻,只觉得工作离我们还远,只要有自信也不怕找不到工作。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其实就意味着如何提升自身的能力、素养,那是长远对自己有意而无害的一个计划。
2.教师方面。老师上课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不能够吸引学生的听课热情,以及点名制度存在问题。 如今的大学教师的绩效考核都比较重视教师的职称与科研项目、著作和论文数量,教师的工作中心并没有放在如何讲好一堂课上,上课时部分老师的任教方式照本宣科,没有创新,往往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很少會补充额外的相关知识,教学的方式方法落后。在课堂上也缺乏与学生的互动,氛围沉闷,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老师的点名制度也是需要完善,部分老师可能点名次数偏少,不少同学会根据老师的点名规律钻空子的选择逃课,有少数老师对学生的旷课行为不理不问,这往往从侧面助长了学生逃课的行为。
3.学校方面。许多民办高校为了生存发展,为了保证生源数量,在招生录取的时候降低了入学分数的门槛,导致招来的生源素质不高,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对学习主动性不强缺乏兴趣,容易导致出现隐性逃课现象。并且在管理学生的制度上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制度,教学要求比较松散,任务性的教学使学生缺少上课积极性,忽视课堂学习,从而习惯逃课。另外存在教学设备不齐全的问题,会导致部分老师上课缺少展示的形式例如多媒体等。只剩老师一人在上面讲解难免枯燥无味,导致学生上课的热情大减,上课效果不好也影响着学生的逃课比率。
三、民办高校学生逃课现象的改进措施
1.学生层面。学生应明确学习的目标。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其实就意味着如何提升自身的能力、素养。如果目标不是十分明确,老师作为学生学业的指导者就应该多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帮助学生梳理明确的学习目标,当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后,学生就会有了一定的压力,因此个人的自我约束意识就会增强,减少显性逃课,同时在课堂上有明确的学习知识的欲望,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知识讲授上,减少隐性逃课现象。
2.老师层面。老师的职责就是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听课热情,增加知识讲解的吸引力,多咱眼教材教法;其次教师一定要把课堂教学放在首位,积极准备教学资料,使得教学内容更丰富,引导他们研究和学习。在点名考勤制度中,在学期初尽可能频繁多点名,熟悉学生的各自面孔,防止一些学生逃课让室友或其他同学答到等行为,后期可以采取随机抽查点名,课堂提问点名等形式,不要形成某种既定的点名规律,让少数学生有机可乘。严格执行日常考勤制度,这不仅需要班干部、任课老师日常的考勤等级,还需要学院(部)和学校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检查,发现逃课学生及时批评教育,责令其写检讨,旷课多节应全校通报,对违规校纪校规的要坚决处理。并且要使学生自己的出勤率与期末各项评优、奖学金等项目进行关联,对课堂表现优秀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实行加分政策或者给予其它奖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评分应记入平时成绩,出勤率低者考虑取消其评选资格。情节严重者予以警告处分。
3.学校层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36%的大学生觉得逃课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那么,学校对此应采取的措施是:让学生尽早进行对专业的了解及选择,为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可以多开设学术性的讲座或专业课程的实训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认识,让学生正确意识到专业的重要性并提高兴趣。对学生的管理制度不仅依据校历要求,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执行,这就要求辅导员老师的充分配合。在教师评定方面:根据调查的数据显示,有41.4%的大学生认为学校考核教师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对此,学校应该重视课堂的教学质量。学校应该落实对教师的管理制度,对工作积极上进认真负责的老师可以采取奖励措施,如增加薪酬或者评价职称,对工作怠慢松懈不求上进的老师给予适当的罚款和批评,从而充分调动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对其学生也有激励作用。同时,学校应该组织老师讨论学习教学方案,互相探讨有利的教学方法。最后学校应该完善教学设备,许多教室没有安置多媒体,部分教室没有网络,这些条件一方面限制着老师讲课的内容的陈述另一方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如果改进这些方面,学生在听课的效率上也会有所上升。
参考文献:
[1]邓捷 《民办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分析与思考》《内江科技》2012年08期.
[2]胡珍珍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08期.
[3] 刘道富 《大学生旷课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 年04期.
[4]张建兴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反思》《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吴淑娟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动因分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8期.
[6]毛宗良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对策分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01期.
[7]陈刚 《大学生“逃课”的行为动力分析及对策》《中国青年研究》2005年08期 .
作者简介:乐瑶、胡嘉钰,武昌工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14级学生,(指导老师 武昌工学院 马光菊)。
关键词:民办高校 显性逃课 隐形逃课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的逃课现象的现状
高校学生逃课现象由来已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普及,逃课现象有增无减,针对民办高校学生逃课的实际情况,通过设计问卷,我们调查访问了了多所湖北武汉地区民办高校,获得了对逃课现象的主客观评价与看法。其中接受调查的男女生比例接近为1:1,选择调查对象的年级、专业分布也比较有代表性。根据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有54.9%的学生没有逃课经历,39.1%的学生经常逃课,剩下的6%的学生是经常不去课堂上课的。而在询问到原因时,可以归结到三个角度来分析,首先从学校方面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是学校考核制度上存在着问题,管理不善,其次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老师的授课方式和点名制度不合理,以及教学能力和教学素质得不到学生的认可,第三方面对于学生自身而言,逃课的主要原因是对所学的课程不感兴趣,自我约束差以各种理由逃课。在学生逃课选择的课程中,大部分为公共课、选修课或考查课,大家普遍认为这些课程通过率是比较高的;我们也会发现每个班常逃课那几个同学多数都是一个寝室的,在调查结果中发现有一半的学生认为室友的出勤率会影响自己的逃课行为。隐性逃课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隐性逃课是指学生虽然人在课堂上但是完全不听课,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如玩手机,睡觉,看小说等)。通过调查,从中发现在课堂上仅有不到60%的学生是认真的跟随老师的步伐学习着课程知识的,而其余40%的学生常出现隐性逃课的状态,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影响学生隐性逃课行为的两个主要因素是:老师讲课枯燥无味和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不端。并且调查发现,在上午和下午的一二节课上,学生听课的效率较低。相对于显性逃课,隐性逃课似乎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其中支持率达61.7%,因为大部分学生认为隐性逃课对学习成绩无太大影响。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逃课,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现象是不可能会消失的,少数人认为在校方和老师的努力下还是可能消失的,并且在影响程度上是同等的。
二 、民办高校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分析
1.学生方面。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束缚能力太差,不能够正确的认识学习的目的。如今社会来自外界的吸引力逐渐加强,美食、旅游等娱乐项目逐渐增多,对于90后的民办大学生,那更是巨大的吸引,作为90后,代言词就是“开心就好”,管他什么的上课学习,老师查人,学校警告,只要当下我们活的开心最重要,所以想去哪去哪,做自己想做的事比什么都重要。因为我们还是大学生,还没有步入现实社会,不能够清晰真实的感受到就职的严峻,只觉得工作离我们还远,只要有自信也不怕找不到工作。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其实就意味着如何提升自身的能力、素养,那是长远对自己有意而无害的一个计划。
2.教师方面。老师上课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不能够吸引学生的听课热情,以及点名制度存在问题。 如今的大学教师的绩效考核都比较重视教师的职称与科研项目、著作和论文数量,教师的工作中心并没有放在如何讲好一堂课上,上课时部分老师的任教方式照本宣科,没有创新,往往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很少會补充额外的相关知识,教学的方式方法落后。在课堂上也缺乏与学生的互动,氛围沉闷,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老师的点名制度也是需要完善,部分老师可能点名次数偏少,不少同学会根据老师的点名规律钻空子的选择逃课,有少数老师对学生的旷课行为不理不问,这往往从侧面助长了学生逃课的行为。
3.学校方面。许多民办高校为了生存发展,为了保证生源数量,在招生录取的时候降低了入学分数的门槛,导致招来的生源素质不高,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对学习主动性不强缺乏兴趣,容易导致出现隐性逃课现象。并且在管理学生的制度上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制度,教学要求比较松散,任务性的教学使学生缺少上课积极性,忽视课堂学习,从而习惯逃课。另外存在教学设备不齐全的问题,会导致部分老师上课缺少展示的形式例如多媒体等。只剩老师一人在上面讲解难免枯燥无味,导致学生上课的热情大减,上课效果不好也影响着学生的逃课比率。
三、民办高校学生逃课现象的改进措施
1.学生层面。学生应明确学习的目标。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其实就意味着如何提升自身的能力、素养。如果目标不是十分明确,老师作为学生学业的指导者就应该多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帮助学生梳理明确的学习目标,当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后,学生就会有了一定的压力,因此个人的自我约束意识就会增强,减少显性逃课,同时在课堂上有明确的学习知识的欲望,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知识讲授上,减少隐性逃课现象。
2.老师层面。老师的职责就是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听课热情,增加知识讲解的吸引力,多咱眼教材教法;其次教师一定要把课堂教学放在首位,积极准备教学资料,使得教学内容更丰富,引导他们研究和学习。在点名考勤制度中,在学期初尽可能频繁多点名,熟悉学生的各自面孔,防止一些学生逃课让室友或其他同学答到等行为,后期可以采取随机抽查点名,课堂提问点名等形式,不要形成某种既定的点名规律,让少数学生有机可乘。严格执行日常考勤制度,这不仅需要班干部、任课老师日常的考勤等级,还需要学院(部)和学校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检查,发现逃课学生及时批评教育,责令其写检讨,旷课多节应全校通报,对违规校纪校规的要坚决处理。并且要使学生自己的出勤率与期末各项评优、奖学金等项目进行关联,对课堂表现优秀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实行加分政策或者给予其它奖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评分应记入平时成绩,出勤率低者考虑取消其评选资格。情节严重者予以警告处分。
3.学校层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36%的大学生觉得逃课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那么,学校对此应采取的措施是:让学生尽早进行对专业的了解及选择,为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可以多开设学术性的讲座或专业课程的实训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认识,让学生正确意识到专业的重要性并提高兴趣。对学生的管理制度不仅依据校历要求,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执行,这就要求辅导员老师的充分配合。在教师评定方面:根据调查的数据显示,有41.4%的大学生认为学校考核教师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对此,学校应该重视课堂的教学质量。学校应该落实对教师的管理制度,对工作积极上进认真负责的老师可以采取奖励措施,如增加薪酬或者评价职称,对工作怠慢松懈不求上进的老师给予适当的罚款和批评,从而充分调动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对其学生也有激励作用。同时,学校应该组织老师讨论学习教学方案,互相探讨有利的教学方法。最后学校应该完善教学设备,许多教室没有安置多媒体,部分教室没有网络,这些条件一方面限制着老师讲课的内容的陈述另一方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如果改进这些方面,学生在听课的效率上也会有所上升。
参考文献:
[1]邓捷 《民办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分析与思考》《内江科技》2012年08期.
[2]胡珍珍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08期.
[3] 刘道富 《大学生旷课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 年04期.
[4]张建兴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反思》《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吴淑娟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动因分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8期.
[6]毛宗良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对策分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01期.
[7]陈刚 《大学生“逃课”的行为动力分析及对策》《中国青年研究》2005年08期 .
作者简介:乐瑶、胡嘉钰,武昌工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14级学生,(指导老师 武昌工学院 马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