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印巴三角关系再定位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iter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年前,纳伦德拉·莫迪从西安开启他主政印度后的首次访华之旅,参观大雁塔,推广印度瑜伽,向中国赠送菩提树苗,并前往清华、复旦两所高校交流……两年后,他来到江城武汉,参观博物馆,到东湖散步、品茶和泛舟,履行他同习近平主席去年在厦门达成的举行非正式会晤的约定。
  在中印相继崛起的大势下,“以相互理解为中心”开创中印关系新局面乃至可能的亚洲世纪,似乎可以与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剥离开来谈。但在近60年来印度人的心理结构中,中印关系一直是与印巴关系及中巴关系纠缠在一起的。或者说,中印巴三角关系形塑了中印关系过去60年的互动模式,而今通过再定位这组关系,中印关系方得以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

中印关系“两个30年”


  从双边关系来看,以1988年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破冰式访华为界,中印关系有过前30年的相对疏远,也有着后30年的相对热络。
  “前30年”里,從1959年西藏平叛开始,中印关系急剧恶化,三年半后中印边境战争爆发,结果震惊世人:1962年时,印度GDP只比中国少9%,却兵败如山倒,令“开国总理”尼赫鲁在不到两年内郁郁而终。
  在1976年这个极具历史意义的年份,中印恢复互派大使。但一年后国大党结束“30年执政期”下台,新上台的人民党政府拒绝与中国谈判。直到国大党重新上台的第二年(1981年),中印才再次打开了谈判的大门。
  真正拉开中印关系“后30年”序幕的,是1988年12月访华的拉吉夫·甘地。这是1/3个世纪以来印度总理首次访华。当时拉吉夫自他母亲遇刺后继任总理已有4年,具备一定的权威推动中印关系重回正轨,而作为尼赫鲁的外孙,他也有责任为那场不幸的战争翻开新的一页。
  可惜,拉吉夫·甘地在一年后的大选中失利。之后印度政坛出现一年半的纷乱,中印关系再度陷入停滞。
  1991年,国大党靠拉吉夫·甘地的遇刺所激发的同情,再次赢得大选。于是中印关系获得新动能,5年里中方领导人接连访印,而印度总统、总理、副总统也相继访华。
借着多边峰会机制,中印领导人每年都要碰面几次,不仅在互动频次上超越了以往,而且在金融、气候、能源、贸易等国际政策领域展现了面向世界的意义。

  有了这5年奠定的基础,中印关系就不再易碎,可以从容应对其后印度政坛出现的紊乱。事实上,1996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印,就选在国大党拉奥政府下野半年后;当时的印度总理德韦·高达,是由13个政党组成的“联合阵线”推举的,而之前两年他还只是班加罗尔所在邦的首席部长。
  1998年,也就是“后30年”进入第二个十年时,中印关系遇上了颠簸。当年3月“印度人民党”创始人瓦杰帕伊上台执政,5月就下令进行5次核试验,打破了印度24年无核试验的记录。面对国际指责,瓦杰帕伊拿中国做挡箭牌,令中印关系陡生波折。
  瓦杰帕伊连续执政6年多,但迟至2003年才以总理身份访华。在那次访问中,印度首次公开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重申不允许藏人在印进行反华活动,中国则首次承认印度对锡金拥有主权。同时,双方又约定各自任命“特别代表”,探讨解决边界问题的框架。
  2004年5月到2014年5月,印度重回国大党执政的“常态”。锡克教徒出身的总理、牛津大学博士曼莫汉·辛格,在这10年间长袖善舞,努力与中、美、日等国交好,把印度带出核试验后的国际孤立状态。
  这10年也是中印政治和经贸关系大发展的10年,双方高层往来频繁,大量中企赴印投资。印度还从2005年起参加东亚峰会,从2008年起参加G20峰会,从2009年起参加金砖峰会,增加了与中国领导人当面沟通的频次。
  这种全方位交往的态势,延续到印度人民党的莫迪上台之后。去年6月8日莫迪第二次出席上合峰会,10天后洞朗对峙事件发生,又在厦门金砖峰会9月3日召开的一周前化解了危机。
  可以说,1998年的印度核试验和2017年中印在西藏亚东县洞朗一带的军人对峙,只是“后30年”里的两个小插曲。这几年借着多边峰会机制,中印领导人每年都要碰面几次,不仅在互动频次上超越了以往,而且在金融、气候、能源、贸易等国际政策领域展现了面向世界的意义。
  可是,就在6月青岛上合峰会举行前的两三个月,印控克什米尔爆发今年最激烈的警民冲突,导致至少20人死亡,之后印巴军队又短暂交火。显然,调解印巴矛盾不能都指望俄罗斯,中国也有重要角色要扮演。

印巴矛盾的植入和淡出


  印巴之间绵延逾70年的矛盾,原本与中国无关,而是1947年夏印巴分治后,两个自治领在“英属印度”这个狭义地盘之外,对于多个“印度土邦”的争夺所造成的。
  在争夺地盘时,今属俾路支省的“卡拉特土邦联盟”被巴基斯坦强力兼并,另外几个“钉子户”土邦都被印度攫取,而克什米尔这个“身在穆营心在印”的土邦,激发了长达15个月的第一次印巴战争。最终双方达成停火协议,将克什米尔土邦一分为二。
  虽说中巴1951年就建交,但因为克什米尔危机的关系,巴基斯坦早期非常依赖英国,之后又投靠了美国,一度在外交上追随西方。
  1962年短短一个月内,中国出其不意地击溃盘踞在藏南的印军,此后中巴迅速走近,第二年即划定两国边界。再过两年,印巴在印度河入海口的小规模交火平息不久,巴方游击队就袭击印控克什米尔,拉开了印巴第二次战争的帷幕。
  相隔3年的中印战争和印巴战争,使得中巴两国从此有了战场上的默契,也令印度对陷入“三线作战”的前景忧心忡忡,因而想到趁1970年巴基斯坦东西两块国土之间的大选纠纷,以及东巴难民拥入印度问题,将“东巴基斯坦”肢解出来。   在印度与苏联结盟,并从东西两线对巴军发起打击(第三次印巴战争)的情况下,1971年东巴独立成为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失去近55%人口和约16%的国土,从此在常规军力上处于守势,故而不惜代价发展核武器,并且努力寻求与中国的紧密關系。
  1988年底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访华,与印巴战争的风险降低直接相关。因为就在他访华的4个月前,执政11年的巴基斯坦“将军总统”齐亚·哈克神秘地空难身亡;之后赢得大选而上台的贝·布托,正是被政变者齐亚·哈克下令绞死的前总理阿里·布托的女儿,时年35岁。
  巴基斯坦恢复民主政体后,陷入南北两大政治家族的10年缠斗。这期间,克什米尔地区的小型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1998年5月巴方紧随印度进行了6次核试验,并且在一年后渗透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挑起了造成千余人伤亡的卡吉尔冲突,险些酿成第四次印巴战争。
  在新的紧张情势下,谢里夫政府试图驯服军方,却被穆沙拉夫将军推翻,从而开启了又一段长达近9年的军人统治。相比亲宗教势力的谢里夫和亲西方的贝·布托,军队出身的穆沙拉夫与中国走得更近。枭龙战机的投产、瓜达尔港项目的启动,都是在他任内开始的。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对南亚政策逐渐与印巴矛盾“解绑”。当印巴关系变差时,中印关系会受短期的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不会持久,也无碍“全天候”的中巴关系。

  在穆沙拉夫当政后期,印度2004年大选后迎来改革家曼莫汉·辛格主政。此后直到贝·布托2007年末遇刺,中印巴三角关系实现了良性循环。在印巴关系改善的氛围中,2006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先后对印巴两国进行国事访问,其间公布了深化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十项战略”。
  再后来,巴基斯坦国内恐袭频发,经济一蹶不振,穆沙拉夫总统于2008年8月辞职。这些都影响了中巴关系进一步发展,中国对南亚的投资也有一部分转移到了印度。
  然而,2008年11月印度最大城市孟买南区的16处地点遭连环袭击,造成166人死亡;来自巴旁遮普省的一名虔诚军成员在袭击现场被活捉,导致印巴关系大滑坡,其影响延续至今。
  印度对华政策也受到波及:2009年印度总统首访争议之地藏南,半年后总理辛格又至。幸好第二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中印关系才借领导人互访稳定了下来。而在巴基斯坦一方,贝·布托丈夫扎尔达里担任总统期间对华友好;恐怖大亨本·拉丹于2011年被美军击毙于巴境内,令美巴关系承压,更是将扎尔达里推向中方一边。
  可以看出,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对南亚政策逐渐与印巴矛盾“解绑”。当印巴关系变差时,中印关系会受短期的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不会持久,也无碍“全天候”的中巴关系。
  而当中印关系遇冷,中巴关系通常会在短期内趋于密切。就如2013年4月天南河谷帐篷对峙事件发生后,李克强总理即于次月提出“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只不过由于巴国内局势不稳,习近平主席对巴的访问被推迟到2015年4月。这之后两年里,中巴经济合作不断升温,让伊朗艳羡,也让印度忧心。
  而今,印巴矛盾早已从影响中印、中巴关系的主要矛盾降为次要矛盾,其从中印关系框架中淡出的趋势也愈发明显。

“开新篇,朝前看”


  “我们两个伟大的国家开展伟大的合作,能够产生世界影响。”4月下旬在武汉会晤期间,习近平对轻车简从的莫迪表示,“希望我同总理先生在这里的会晤能够掀开中印关系新篇章。”
  尽管中印首脑在金砖峰会、G20峰会、东亚峰会、上合峰会等多边场合时常见面,并且在莫迪上台后的一年内,习近平就与他实现了双边互访,之后又会面十多次,但在6月上合峰会期间再见面之前,双方在一个中部省会城市举行非正式会晤,的确意味深长。
2015年,印度总理莫迪从西安开启他主政印度后的首次访华之旅。

  “围绕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行战略沟通”,这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对于这次习莫会的主题解读。对中方而言,除了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共同需要外,中印之间也有大量投资项目待推进,所以亟待“建立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
  现阶段,尽管印度的经济体量已是巴基斯坦的8倍之多,中印年度贸易额(2017年飙升至844亿美元)也远超中巴贸易额,但中方在印投资规模尚不及在巴投资,而且印度对华贸易逆差日益增长。好在这些更多是历史欠账所致,双方均大有潜力可挖。
  其实,不光是阿米尔·汗的电影,印度的许多方面都让中国人刮目相看。譬如,在有84个成员国的亚投行中,印度作为第二大股东却是最大的投资受益者—亚投行目前1/4的贷款被用于印度基建计划。而总部设在上海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其首任行长也是印度人。
  在印巴矛盾已不再构成主要干扰的今天,中印如能妥善处理边界谈判、跨界河流利用等双边关系问题,似乎可以重现1950年代前期的中印蜜月。
莫迪改善印巴关系“欲速不达”的教训也说明,在就中印巴三角关系再定位时,宁可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地多磨合一段时间,也要避免凌空蹈虚或揠苗助长。

  当前,中方希望“一带一路”在印度洋沿岸的推进,能够与印日非三方去年启动的“亚非增长走廊”倡议相衔接。而莫迪出于明年竞选连任的需要,也期盼中国领导人今年携大单访印。所以说,中印走出“亦敌亦友”的模糊地带,会带来中印巴三角关系的一次再定位。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金砖峰会《厦门宣言》史无前例地点了涉巴恐怖组织的名,但如今中印巴三角关系的再定位,并不必然以中巴关系的相对受冷落为代价,而旨在以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为先导,螺旋式地提振三对双边关系。这就像随着中印关系重启,新德里对于马尔代夫宪法危机采取了尊重中国利益的克制态度,有利于中马、印马关系一样。
  在中印巴三角中,中巴政治关系基础厚实。1965至1971年,巴在历届联大都作为提案国,支持恢复中国的联合国席位。1990年代初的国际风云变幻中,巴方顶住美国的压力继续与中方合作。新世纪以来,在上合、亚信、博鳌、亚非、联合国、亚欧峰会等多边场合,以及中国的重要庆典和纪念活动期间,中巴领导人也经常会面。两国“建立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目标不会改变,只会更加深入,在政治和经济发展方面更加平衡。
  相比之下,印巴关系的信任基础异常薄弱。1999年卡吉尔冲突、2008年孟买恐袭,都让印方深感不安。莫迪2015年圣诞节突访巴基斯坦,一周后印度西部的空军基地遭恐袭,6名枪手被怀疑来自以巴为基地的“穆罕默德军”。加上巴法院近年来相继裁定释放与孟买恐袭案有关的“虔诚军”的指挥官拉赫维和创始人哈菲兹·赛义德,这些都让印方非常不满。印巴关系要学习“中印模式”比较困难,这需要印方有更大的包容胸怀。
  至于“搬不走”的中印邻居关系,其拨云见日、再上层楼,需要双方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反宗教极端势力、防务交流等领域拓展合作,在周边安全和大国地位等方面凝聚共识。从外围因素看,中印关系还受到美俄日澳以及欧盟、英联邦等的影响,若中印不能在南亚范围内消解分歧,那么今后的麻烦可能会更大。
  当然,莫迪改善印巴关系“欲速不达”的教训也说明,在就中印巴三角关系再定位时,宁可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地多磨合一段时间,也要避免凌空蹈虚或揠苗助长。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中印双方今后应能做出一些艰难却必要的决定,来使两国关系“像长江和恒河一样奔流不息,永远向前”。
其他文献
如今炳上将摄政,“太子”却“暂时守孝”,会否出现王位继承方面的变故?应该说,可能性很小。虽然新宪法让军方保持“叫停权”,但他信系迟早会以某种形式重返泰国政治前台。  10月13日下午,89岁的泰国“万年国王”普密蓬·阿杜德病逝,4个多小时后政府发布公告证实。  普密蓬在位长达70年,为全球有确切记载、切实可靠的独立国家君主在位时间的“亚军”(仅次于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的72年)。泰国又是一个国情
1793年,急欲打开中国贸易大门的英国,以为乾隆祝寿为名,派遣使臣马戛尔尼率领使团来华。马戛尔尼带来数千件礼物,其中不乏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然而,面对送上门的大开眼界的难得机遇,乾隆仅以一句“奇技淫巧”便将这些礼物锁进紫禁城那守卫森严的库房,专供自己娱乐。后来,乾隆死后仅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在长期致力于中国科技史研究的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看来,此时中欧科技实已差距明显。不这,“往者不可
广州的8月是读书人的节日,广州城书香四溢。  2017年南国书香节8月10日-14日在广州琶洲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在“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态度”的主题下,将举办280多场文化活动,300多名名人嘉宾出席。虽然这个城市文化盛会已经举办了24届,但今年不仅在展馆的设置更趋多元化,而且地域空间也有所延伸,除广州以外,全省的13个覆盖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都设有分会场参与联动,总面积达到18.5万平方米
对于一座具有发展欲望的城市来说,创新必须倚重高等教育。而一所好的大学,也应该能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劲的科技创新支撑,正如华南理大学工之于广州市。从广州市到珠三角地区的重要科技岗位上,遍布华南理工学子的身影。  在廣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大学与城市—广州地区高校校长访谈”活动中,《南风窗》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王迎军于2011年12月担任校长,她
谭保罗副主编  人才,这两个字是一种高阶的“政治正確”。以前企业抢,现在城市抢。  你问企业家,公司为什么这么棒?对方会告诉你:人才!公司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人才!  你问地方官,一座城市的发展靠什么?靠创新!创新靠什么?靠人才!  这些答案,所有人听了都开心,但我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  对企业来说,人不是财务上的资产,并不计入资产负债表。人拿了工资和奖金,只能表现为利润表上的成本项。当然,畜牧类企
世界各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都有国民素质和经济发展不相称的情况,这种现象比较普遍。有些规则,需要与崛起大国的磨合来改变。  今天的中国人对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正在提高,尤其是对他者。不文明的行为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指责。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张颐武教授接受《南风窗》专访时认为,这是社会中产阶级化的结果之一。中国的国家地位需要一个新的国民形象,而结构发生变化的社会也需要新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规则。  
学而优则仕,仕而毕再学。现龄67岁的竹中平藏(Takenaka Heizo)走过了一段从学者,到“小泉内阁”第一财经大臣,再回归学者的道路。在日本,与他类似经历的人并不多。  竹中本科毕业于“日本经济学家摇篮”的一桥大学经济学部。因仰慕在池田勇人(1960年代曾任日本首相)时代帮助日本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规划师”下村治教授,他考入了下村担任所长的日本开发银行研究所。当年日本的经济奇迹备受西方国家关
“我们有多年轻呢。”主持人张国立在舞台上侧身向前,抛出一个众所周知的历史问题。“也就是上下五千年。”一字一顿,他饶有意味地自问自答道。  这一幕是央视去年大热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一季的开篇画面。这档文化综艺融合了酷炫的舞台设计,精美的全息影像技术,年轻热情的观众和炙手可热的演员们……但这些都不是节目的主角,真正的光环投射在由九大博物馆细致遴选、总共27件的国宝级文物上。  这些真正的宝藏通
颁奖词  三十余年来,沈德咏大法官将自己最好的年华奉献给法治中国建设。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长达十年,全力推动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在关键时刻勇于发声,传播现代法治理念,推动防范冤假错案,落实正当防卫制度,成为一代法律人知行合一的典范。沈德咏 出生于1954年,现任第十九届中央委员、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原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一级大法官,中国政法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