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所在的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大纲,对《理论力学》重点课程的建设从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理论力学 师资队伍 教学条件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O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26-01
《理论力学》是工科各专业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重要的学科基础课。本文试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探讨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理论力学》的课程建设方法:
1.师资队伍建设
1.1师资队伍结构
抓好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必须有一支强的师资队伍做支撑。教师要充满活力、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渊博、素质好、责任感及教学能力强。除了讲授理论力学,还要能担任本学科相关课程教学与科研工作。这对保证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1.2 师资培养
重视梯队建设,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与提高,完善师资队伍梯队建设机制。比如通过多次对不同章节内容的试讲,组织其他老师分析讨论讲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案,习题到讲课等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评定,指出改讲的方法。另外,通过观摩优秀老教师的教学等形式,使年轻老师尽快熟悉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条件建设
2.1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
由于现行《理论力学》教材中有较多内容与《高中物理》及《大学物理》中的力学知识重叠,因此需要重新调整教学内容。教材选用的是21世纪高等学校教材《理论力学》。总课时定为56学时,笔者及时修订教学大纲,精心选择教材内容,合理安排章节顺序,令其更加符合我校的教学实际。并根据教学需求及时修订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等文件。
2.2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优先选用合适的教材是非常必要的。在教材的选用上,我们曾经选用过其他兄弟院校和专家学者所编著的《理论力学》教材和参考书。
2.3课件、习题集、试题库建设
多媒体课件按章节编写,重点突出,条理分明!内容不是一版一版的展出,而是以自定义动画的形式展出。灵活,不机械。重点的部分,以红色字体标出,让学生能清楚知道哪些内容是需要掌握的。内容也多用图片和FLASH动画来讲解,减少文字,灵活又生动。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让他们加深印象。
3.教学内容建设
针对独立学院中《理论力学》“理论课时”少,并且《理论力学》中相当多的内容与大学物理中的力学部分重复,有的甚至高中物理中都已涉及的特点,我们需调整教材内容。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故教材必须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并且结合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同时对教学内容还要进行取舍。我们选用的是武汉理工大学的李卓球等教授编写的《理论力学》(第2版)。在保持基本内容不变的前提下,考虑到教学课时的限制,我们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精简,并删减了个别章节如拉格朗日方程、达朗贝尔原理、虚位移原理等章节。
在当前学时较少的限制条件情况下,加强静力学内容的讲解与练习,对机械系各专业,后续材料力学的学习影响非常大。因此,在对平面汇交力系、力偶系、平面平行力系等特殊力系的讲授,不光要讲概念,还要进行理论推导与数学运算。重点放在讲解受力分析,平面力偶系,平面汇交力系,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上。对于空间力系,花2个学时来讲解。加强学生进行受力分析,画受力图的能力,以及对平面任意力系工程问题的求解能力。
运动学的内容中,点的运动和刚体的简单运动与大学物理中的内容基本是重复的。因此,将这两章内容进行简单讲解。重点放在讲解点的合成运动和刚体的平面运动上。这两章内容是很多学生学起来感觉到困难的地方。在点的合成运动中,重点讲清楚三种运动:绝对运动、相对运动、牵达运动以及牵连点的概念、运动分解以及和点的合成运动的区别与联系。并将点的合成运动和刚体的平面运动的速度、加速度求解方法进行比较和区分,以使学生能清楚将运动机构中各构件的运动区分开来。
动力学的内容重点讲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和大学物理中重合的小部分的内容少讲。但要求学生掌握其计算方法,能熟练地选择和运用这些定理来求解质点、质点系、物体、物体系的动力学问题。
4.教学方法与手段
4.1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手段相结合
在《理论力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大量地使用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其生动形象,节省写板书的时间。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黑板,粉笔及模型教具是相辅相成的。需要灵活地将各种传统的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
4.2互动式的教学
互动式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认真策划如何能使所讲知识既能让学生掌握,又能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来。我们采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或者请学生提前预习上讲台试讲的方式以实现教与学有机的结合。这使教学气氛变得活跃,实现教学相长。
4.3简化公式的推导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我们将课程中一些复杂的公式推导采用一些简单的模型加以推导,这样可以使学生从复杂的公式推导中解放出来,不会对此门课产生厌学情绪。节省出的时间我们可以多讲解一些典型的例题,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4重复讲解有利于记忆的加深
由于独立学院学生整体水平有限,课后用于学习的时间不多,故对《理论力学》的掌握程度不高。故我们在每次讲授新知识之前,对上一堂课的内容进行简短的复习,并对典型的题目进行讲解分析以起到加深记忆的作用。
4.5课后答疑
为了巩固课堂知识、加強课后复习和练习,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我们每周安排一次答疑时间。不论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质量如何,我们都以饱满热情对待他们,让学生听懂。
5.教学效果
通过两年的课程建设,我们的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及职称结构合理,教师能积极参与课程建设相关研究工作。教学条件建设有成效,教材、大纲、教案、电子课件指导书等资料齐全,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学内容方面,经过多次讨论分析,确定主要内容,突出重点,合理组织,使教学效果更加良好。不断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应用本课程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提高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各力学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卓球,侯作富等.理论力学.第二版.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2.
作者简介:
樊甜甜(1983-),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关键词】理论力学 师资队伍 教学条件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O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26-01
《理论力学》是工科各专业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重要的学科基础课。本文试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探讨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理论力学》的课程建设方法:
1.师资队伍建设
1.1师资队伍结构
抓好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必须有一支强的师资队伍做支撑。教师要充满活力、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渊博、素质好、责任感及教学能力强。除了讲授理论力学,还要能担任本学科相关课程教学与科研工作。这对保证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1.2 师资培养
重视梯队建设,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与提高,完善师资队伍梯队建设机制。比如通过多次对不同章节内容的试讲,组织其他老师分析讨论讲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案,习题到讲课等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评定,指出改讲的方法。另外,通过观摩优秀老教师的教学等形式,使年轻老师尽快熟悉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条件建设
2.1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
由于现行《理论力学》教材中有较多内容与《高中物理》及《大学物理》中的力学知识重叠,因此需要重新调整教学内容。教材选用的是21世纪高等学校教材《理论力学》。总课时定为56学时,笔者及时修订教学大纲,精心选择教材内容,合理安排章节顺序,令其更加符合我校的教学实际。并根据教学需求及时修订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等文件。
2.2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优先选用合适的教材是非常必要的。在教材的选用上,我们曾经选用过其他兄弟院校和专家学者所编著的《理论力学》教材和参考书。
2.3课件、习题集、试题库建设
多媒体课件按章节编写,重点突出,条理分明!内容不是一版一版的展出,而是以自定义动画的形式展出。灵活,不机械。重点的部分,以红色字体标出,让学生能清楚知道哪些内容是需要掌握的。内容也多用图片和FLASH动画来讲解,减少文字,灵活又生动。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让他们加深印象。
3.教学内容建设
针对独立学院中《理论力学》“理论课时”少,并且《理论力学》中相当多的内容与大学物理中的力学部分重复,有的甚至高中物理中都已涉及的特点,我们需调整教材内容。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故教材必须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并且结合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同时对教学内容还要进行取舍。我们选用的是武汉理工大学的李卓球等教授编写的《理论力学》(第2版)。在保持基本内容不变的前提下,考虑到教学课时的限制,我们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精简,并删减了个别章节如拉格朗日方程、达朗贝尔原理、虚位移原理等章节。
在当前学时较少的限制条件情况下,加强静力学内容的讲解与练习,对机械系各专业,后续材料力学的学习影响非常大。因此,在对平面汇交力系、力偶系、平面平行力系等特殊力系的讲授,不光要讲概念,还要进行理论推导与数学运算。重点放在讲解受力分析,平面力偶系,平面汇交力系,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上。对于空间力系,花2个学时来讲解。加强学生进行受力分析,画受力图的能力,以及对平面任意力系工程问题的求解能力。
运动学的内容中,点的运动和刚体的简单运动与大学物理中的内容基本是重复的。因此,将这两章内容进行简单讲解。重点放在讲解点的合成运动和刚体的平面运动上。这两章内容是很多学生学起来感觉到困难的地方。在点的合成运动中,重点讲清楚三种运动:绝对运动、相对运动、牵达运动以及牵连点的概念、运动分解以及和点的合成运动的区别与联系。并将点的合成运动和刚体的平面运动的速度、加速度求解方法进行比较和区分,以使学生能清楚将运动机构中各构件的运动区分开来。
动力学的内容重点讲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和大学物理中重合的小部分的内容少讲。但要求学生掌握其计算方法,能熟练地选择和运用这些定理来求解质点、质点系、物体、物体系的动力学问题。
4.教学方法与手段
4.1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手段相结合
在《理论力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大量地使用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其生动形象,节省写板书的时间。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黑板,粉笔及模型教具是相辅相成的。需要灵活地将各种传统的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
4.2互动式的教学
互动式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认真策划如何能使所讲知识既能让学生掌握,又能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来。我们采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或者请学生提前预习上讲台试讲的方式以实现教与学有机的结合。这使教学气氛变得活跃,实现教学相长。
4.3简化公式的推导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我们将课程中一些复杂的公式推导采用一些简单的模型加以推导,这样可以使学生从复杂的公式推导中解放出来,不会对此门课产生厌学情绪。节省出的时间我们可以多讲解一些典型的例题,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4重复讲解有利于记忆的加深
由于独立学院学生整体水平有限,课后用于学习的时间不多,故对《理论力学》的掌握程度不高。故我们在每次讲授新知识之前,对上一堂课的内容进行简短的复习,并对典型的题目进行讲解分析以起到加深记忆的作用。
4.5课后答疑
为了巩固课堂知识、加強课后复习和练习,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我们每周安排一次答疑时间。不论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质量如何,我们都以饱满热情对待他们,让学生听懂。
5.教学效果
通过两年的课程建设,我们的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及职称结构合理,教师能积极参与课程建设相关研究工作。教学条件建设有成效,教材、大纲、教案、电子课件指导书等资料齐全,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学内容方面,经过多次讨论分析,确定主要内容,突出重点,合理组织,使教学效果更加良好。不断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应用本课程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提高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各力学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卓球,侯作富等.理论力学.第二版.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2.
作者简介:
樊甜甜(1983-),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