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对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不能以应试的理念来组织教学,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物理学科的实验教学也随之得到了重视,教师应该反思之前教学存在的问题,重新审视实验在物理教学的重要意义。要通过实验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主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综合分析实验数据能力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
物理作为实验学科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不光有演示实验,还有许多的学生实验,学生可以通过自己亲手做实验来体会前人对未知领域的研究方法,或验证前人的科学结论,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分析误差的能力和归纳结论的能力。为此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摒弃以往知识性讲解的过程,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不能只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概念及物理规律的讲解释疑上,更应该注重高中生对物理现象的经历和体验。
一、进一步增强物理实验对于物理教学的重要性认识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对知识、对科学的探索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实验和实践中鼓励学生不满足于书本上现成的实验,自己动脑去设计实验,动手去制作实验器材,这样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高中物理中,很多问题都是非常复杂的,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的困难,需要通过实验来进行观察和思考。所以,老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有必要利用实验来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感知物理,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学生便能够形成正确的概念,更好地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物理问题的解决。老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必须根据新课改的理论进行,重视新课标和物理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在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根据实际的需要必须做好实验的安排,对于那些操作起来比较困难的实验,老师绝对不能放弃,将实验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让学生从中获益。
二、进一步突出物理实验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能力
例如,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完成教材的测量要求外,还可以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如何测量锥体的高度?如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如何测量椭圆的周长?在“用安培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介绍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的知识,然后提出问题:如何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比较精确地测量一个阻值较大的电阻的阻值?例如,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一节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在上课前准备一个纸片和一个小石头或小铁球或琉璃球。然后学生上台做实验:让一名学生一手拿个纸片,一手拿个小铁球,在我的口令下,同时两手松开,让其他学生观察纸片、小铁球同时下落的情况,发现小铁球很快落地,而纸片飘飘悠悠才落地。我问:大家发现了什么现象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到的现象很容易得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的结论。于是,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为什么会出现小铁球比纸片下落快的现象呢?”。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接着我又指导学生做第二个实验,这次让学生把纸片揉成一个纸球,让这个纸球和小铁球一起落地。结果学生发现,两者几乎同时落地。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空气的阻力作用非常小时,物体下落的一样快”的观点。此时,我对实验进行总结:“我们现在知道了物体下落的规律: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力无关,当空气的阻力作用非常小时,物体下落的一样快”。再引导学生得出“没有空气时,纸片和其它物体下落的一样快”的推论。然后教师出示“牛顿管”进一步验证上面的结论:可见导致物体下落有快有慢的原因是空气有阻力。在真空条件下,物体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通过对上述实验现象的观察,大家明白了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最后让学生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三、进一步发挥和创造学生自主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就目前情况来说,演示实验由教师做,学生随堂实验少而又少,实验性习题和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基本是有名无实;而在其他地区,自然科学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实践活动上,他们几乎每节课都有实验,或者演示实验,由老师或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或者边讲学生边实验;还广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或看电影,或用微机模拟操作等;还开设参观课、观摩课、实践日;经常搞各种竞赛活动,鼓励学生自己选题、设计、找材料、制作各种模型。我们已经开始调整结构,借鉴国外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对实验的全程参与,也增强其主体创造的意识,这种效果是单纯的演示实验所难以达到的。例如,在演示光的折射实验时,学生很难观察清楚光在水面发生折射的现象,如果把该实验改为分组实验,那么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将会由“模模糊糊”转变为“真真切切”。因此,对于那些操作简单、耗时少、易成功、观察能见度较差的演示实验而言,很有必要将其改为分组实验,通过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完成探索任务、增强了创造的体验,其效果一定比只看教师的演示要好得多。
四、进一步提高和历练学生综合分析实验数据能力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对知识、对科学的探索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学生实验操作后的一个重要步骤,学生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作出合理的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发现,有的学生由于实验测得数据误差太大,干脆从课本上查得结果;有的编造数据;有的根据规律推算应测得的数据 . 对这些现象教师应提出严肃批评,并要求利用活动课补做,向学生讲明:实验测得数据,如果不是操作错误、读错等原因,就不能算错 . 由于我们所处的环境、所用的实验器材,方法等不同,从而使测得的数据不同、甚至相差很大,应该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物理中,实验教学是非常基础的部分,也是高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在实验和实践中鼓励学生不满足于书本上现成的实验,自己动脑去设计实验,动手去制作实验器材,这样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取长补短的优良品质,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生活和物理的联系,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和物理实验的兴趣,这样才能够保证物理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
物理作为实验学科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不光有演示实验,还有许多的学生实验,学生可以通过自己亲手做实验来体会前人对未知领域的研究方法,或验证前人的科学结论,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分析误差的能力和归纳结论的能力。为此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摒弃以往知识性讲解的过程,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不能只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概念及物理规律的讲解释疑上,更应该注重高中生对物理现象的经历和体验。
一、进一步增强物理实验对于物理教学的重要性认识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对知识、对科学的探索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实验和实践中鼓励学生不满足于书本上现成的实验,自己动脑去设计实验,动手去制作实验器材,这样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高中物理中,很多问题都是非常复杂的,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的困难,需要通过实验来进行观察和思考。所以,老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有必要利用实验来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感知物理,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学生便能够形成正确的概念,更好地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物理问题的解决。老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必须根据新课改的理论进行,重视新课标和物理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在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根据实际的需要必须做好实验的安排,对于那些操作起来比较困难的实验,老师绝对不能放弃,将实验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让学生从中获益。
二、进一步突出物理实验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能力
例如,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完成教材的测量要求外,还可以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如何测量锥体的高度?如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如何测量椭圆的周长?在“用安培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介绍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的知识,然后提出问题:如何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比较精确地测量一个阻值较大的电阻的阻值?例如,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一节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在上课前准备一个纸片和一个小石头或小铁球或琉璃球。然后学生上台做实验:让一名学生一手拿个纸片,一手拿个小铁球,在我的口令下,同时两手松开,让其他学生观察纸片、小铁球同时下落的情况,发现小铁球很快落地,而纸片飘飘悠悠才落地。我问:大家发现了什么现象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到的现象很容易得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的结论。于是,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为什么会出现小铁球比纸片下落快的现象呢?”。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接着我又指导学生做第二个实验,这次让学生把纸片揉成一个纸球,让这个纸球和小铁球一起落地。结果学生发现,两者几乎同时落地。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空气的阻力作用非常小时,物体下落的一样快”的观点。此时,我对实验进行总结:“我们现在知道了物体下落的规律: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力无关,当空气的阻力作用非常小时,物体下落的一样快”。再引导学生得出“没有空气时,纸片和其它物体下落的一样快”的推论。然后教师出示“牛顿管”进一步验证上面的结论:可见导致物体下落有快有慢的原因是空气有阻力。在真空条件下,物体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通过对上述实验现象的观察,大家明白了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最后让学生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三、进一步发挥和创造学生自主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就目前情况来说,演示实验由教师做,学生随堂实验少而又少,实验性习题和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基本是有名无实;而在其他地区,自然科学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实践活动上,他们几乎每节课都有实验,或者演示实验,由老师或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或者边讲学生边实验;还广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或看电影,或用微机模拟操作等;还开设参观课、观摩课、实践日;经常搞各种竞赛活动,鼓励学生自己选题、设计、找材料、制作各种模型。我们已经开始调整结构,借鉴国外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对实验的全程参与,也增强其主体创造的意识,这种效果是单纯的演示实验所难以达到的。例如,在演示光的折射实验时,学生很难观察清楚光在水面发生折射的现象,如果把该实验改为分组实验,那么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将会由“模模糊糊”转变为“真真切切”。因此,对于那些操作简单、耗时少、易成功、观察能见度较差的演示实验而言,很有必要将其改为分组实验,通过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完成探索任务、增强了创造的体验,其效果一定比只看教师的演示要好得多。
四、进一步提高和历练学生综合分析实验数据能力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对知识、对科学的探索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学生实验操作后的一个重要步骤,学生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作出合理的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发现,有的学生由于实验测得数据误差太大,干脆从课本上查得结果;有的编造数据;有的根据规律推算应测得的数据 . 对这些现象教师应提出严肃批评,并要求利用活动课补做,向学生讲明:实验测得数据,如果不是操作错误、读错等原因,就不能算错 . 由于我们所处的环境、所用的实验器材,方法等不同,从而使测得的数据不同、甚至相差很大,应该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物理中,实验教学是非常基础的部分,也是高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在实验和实践中鼓励学生不满足于书本上现成的实验,自己动脑去设计实验,动手去制作实验器材,这样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取长补短的优良品质,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生活和物理的联系,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和物理实验的兴趣,这样才能够保证物理教学效果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