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一五”时期是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育发展的起步期,也是学校实施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快教育创新、树立学校品牌的机遇期。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使学校教育事业持续、和谐、健康发展,特制定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现实背景
㈠外在机遇:
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2010年基本建成“教育强省”; 嘉善县“十一五”规划提出了五大发展战略:开放带动战略、经济品质提升战略、城乡一体化战略、科教兴县战略和生态立县战略。上述这些目标为我们学校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为学校教育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㈡内在优势:
1.全新的学校: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于2005年4月开始建造,2005年11月命名,2006年1月落成并投入使用。学校占地面积39155平方米,建筑面积16331平方米,绿化面积13800平方米,规划36个教学班。
2.先进的教学设施:学校内部设施设备先进,设有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广播电视系统,LED大屏幕等系统;每一位教师都配备手提电脑;拥有250米塑胶环道、篮球场、排球场、风雨操场等在内的完备体育设施,多媒体教室、报告厅、图书馆、舞蹈房等专用场馆、教室也一应俱全。
3.的公办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683名学生,36名教师,所有教师均达到了高标学历,其中本科学历占38.9%,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有2人,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有12人,省级教坛新秀2人,获市学科带头人、教改之星及市级以上优秀教师等称号的有20人次。这支具有“奉献、求真、创新”教风的教师队伍,已成为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向高层次攀登的强有力的基础,成为学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学校发展目标
㈠学校的办学理念: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因而,我们提出的办学理念是“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
1.学校层面:探索高效民主的管理机制,形成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构建人、事、物、景、情相和谐的,体现生命色彩的校园环境,努力形成学校教育教学的特色和校园文化的特点;
2.教师层面:搭建教师学习、研讨的平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科研意识,形成一支善于理论学习、善于实践反思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3.学生层面:学生是一个生命体,学校中的生活过程是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既要重视生命体的个性发展,又要重视人与人的理解与合作,更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㈡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围绕“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一育人目标,落实“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这一办学理念,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喜爱、家长放心、社会赞誉的品牌学校。
㈢学校发展的具体目标:
1.学校奋斗目标:争创县、市级文明学校;争创县、市、省级绿色学校;争创浙江省示范性城镇小学。
2.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1)干部队伍建设目标:树立“大局、质量、服务、创新”四大意识;提倡“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同甘共苦、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强烈的事业感,高度的责任心履行自己的职责,真正起到“领头雁”的作用。
(2)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事业型教师的境界、专业型教师的水平、奉献型教师的精神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永远追求的目标。到2010年专任教师本科学历达到95%;填补省特级教师的空白;培养市级学科带头人6-8人,县级学科带头人占专任教师的20%;青年教师工作满5年,100%达到县级教学能手。
3.学生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两全”、“身心两健”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三、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
为了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学校准备分两个阶段进行,重点抓好四项工程。
㈠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年——2008年)通过学校总课题“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的研究,初步形成学校管理的基本框架。
第二阶段:(2009年——2010年)深化学校总课题的研究,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论证,总结、提炼并形成专题性经验,升华“构建活教育”的特色化理论体系,为下一步学校发展奠定基础。
㈡四项工程:
▲ 师资为本工程
1.干部队伍建设:和谐的领导集体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学校领导干部要围绕“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精,管理能力强,群众基础好”这一目标,突出在四个“实”字上下功夫,即“踏实的工作作风、扎实的业务功底、稳实的处事风格、坚实的群众基础”,制定并落实干部队伍“三四五”工程。
“三”是落实三项制度:即坚持和完善例会制度,确保工作计划早落实,问题、困难早发现,条线之间早沟通、实际问题早解决;坚持和完善决策制度,做到学校重大事情决策主要领导事前沟通制,过程酝酿民主集中制,重大政策出台教代会表决制;坚持和完善学校校务公开制,真正把校务公开、对外公示、民主评议落到实处。
“四”是强化四种意识:大局意识——领导干部做事情,想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质量意识——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发展需要的意识;服务意识——努力践行“学校利益无小事”这一宗旨,学校领导干部既要有服务的意识,又要有服务的本领,在树立服务意识的同时提高工作能力,把学校教育事业办好办实;创新意识——脚踏实地传承学校优秀文化是创新学校管理的基础,确立新理念是创新学校管理,提高学校办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五”是提倡五种风尚:“海纳百川”的胸襟,“追求卓越”的境界,“同甘共苦”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永无止境”的学风。
2.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要保障。为了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提出“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科研兴校、名师立校、品牌强校”的发展策略,确立 “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以焕发课堂生命活力为核心,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的管理策略,形成“以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为研究的主题,以集体培训、专业引领和个体闲暇研修为方式,以教育科研和自我反思为策略”的教师队伍建设思路。
(1)加强师德建设,促进“奉献、求真、创新”师风的形成。以“文明”创建为主线,以理论学习、系列讲座和专题报告为载体,组织教师开展好各类活动。
(2)实施师资的梯队建设,加速教师专业成长。
●师徒结对——每位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必须带一至三名青年教师为徒,每位青年教师至少拜师学艺两年,并且五年内必须成为县级教学能手;
●专业培训——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每学期参加省内外教学研讨活动,其他教师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县外教学研讨活动,学校每学期请专家来校作讲座或报告;
●科研论坛——每学期组织“课题研讨”、“学术论坛”、“教师沙龙”、“头脑风暴”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活动,保证每位教师能亮出新主张,提出新观点。
(3)创新校本教研,引导教师专业成长。
●确定教师专业发展日——每周集中二节课的时间,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问题研讨,交流反思等活动。
●驱动“多元和谐”的校本教研活动方式——推出“同人同课异构”、“异人同课同构”、“同人异课同构”、“异人异课同构”等多样化的校本教研活动方式。
●推行课题引领制——学校将把“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作为“十一五”申报的省级课题,并以课题为引领,带动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在反思中提高。
(4)推出学分评定制,激励教师专业成长。制定《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学分评定办法》,通过“课堂教学类”、“教学论文、案例类”、“专业培训”、“综合荣誉”、“教学实绩”五大栏目进行教育教学学分的评定,在定性的同时按适当的比例进行奖励。
▲ 德育为首工程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认真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认真实施“讲文明、创文明”系列活动,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提高德育教育实效。
1、构建德育管理网络,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健全德育管理制度,加强德育常规工作。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形成学校、家长、社会参与的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
2、实施“文明储蓄”工程。 挖掘学生潜能、塑造完美人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社会主义公德,就要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学校推出“文明储蓄”工程,将学生的礼貌待人、团结友爱、勤俭节约等点点滴滴的文明行为,积累起来,作为学生享用一生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把“银行”概念搬到德育课堂,在校园里开展“储蓄文明”的活动。学校还将“德育超市”引进校园,让学生储蓄文明所获得的利息进行适度的消费。
3.完善班队建设,打造班级德育特色,努力朝着“一班一品牌、班班有特色”的方向发展。建设班级“储蓄所”,创建“星级图书角”,评比“文明班级”,开展少先队主题活动,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4.营造“生命”校园。
(1)环境设计人文化。围绕“让校园成为儿童成长的乐园”这一理念,设计布局建筑及绿化,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造型优美、匠心独具的架空层游乐园、趣味墙、镂空墙,蕴含智慧与想象力的数字广场、圆雕小品,富有自然情趣的水池、草地、花坛、园林风光,以及校园外墙的七彩色调,为学生的童心绽放提供广阔的天地。
(2)精神生活诗意化。
创设活动天地,使学生获得展示自我的舞台。组建各种俱乐部、社团等组织,使学生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管理知识和能力、与外界的交往能力等。
增加闲暇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乐趣。学校的趣味墙、数字广场、校园雕塑等都成为学生寻找自我乐趣的场所,从而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让学生寻找获得成长、成功的基石。
▲教学为主工程
积淀以“焕发生命活力”为底蕴的课堂教学文化特色是我们追求的课堂教学目标。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人本化的新课程目标,需要我们用人本化的教育来实施课程。我们以“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切入口,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天赋,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等发展学生天赋。
2.加强教学常规和质量管理。严格课程计划的执行,按照教学常规工作要求,切实抓好常态下各环节的过程管理。加强质量监控,强化质量的过程管理,提升平常课的质量。加强平时单元过关,关注薄弱学科、班级的管理和引领,做好期中、期末的教学质量分析与平时的教育教学常规检查。
3.强化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重视课题引领下的校本教研与校际交流活动,做到活动形式多样,富有实效。进一步完善我们学校的教研之路:在对教材的分析中产生思想,从思想转化为行为,从行为中探讨,探讨转化为反思,反思进而改进行为,产生新的思想。
4.形成主打项目。
(1)新语文教学。它以省教科院的国家重点课题《新语文教学改革研究》为依托,从儿童的兴趣和言语交际的需求出发,以“语境—语用”为主线,在语言实践中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口头交际、习作(写话)和综合性学习等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语言规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生活化数学。生活化数学主要涵盖四个方面:一是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生活经验可以是学生生活实际中遇到的事例或是在生活中经历过的感受;也可以是学生已经获得的经验性知识;二是要引导学生善于进行数学地、有指向地、浅层次思考向深层次思考的转化。三是开展适合学生的活动。活动要适合知识的建构,活动要能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四是引导学生“再创造”。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纯粹的记忆。
(3)建立俱乐部。遵循“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的指导思想,学校将在校园内组织各类学生乐于参与、突出个性发展为特点的俱乐部,通过俱乐部活动的开展,将活动的内容由教师指定发展为学生自主设计,将活动的伙伴由同班学生扩大至不同年段同一喜好的全校同学。
▲ 科研兴校工程
坚持教育科研为先导,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思想,以科研求发展,以科研求效益,加强学校教育科研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1.以市级课题“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作为教育科研的切入点,在学校形成子课题的研究,使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主攻方向,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并在课题实验中,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人出课题,课题出人”的目的。
2.规范教育科研的管理过程。制定和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办法,使学校教育科研有章可循。
3.研发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为宗旨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要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应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使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发挥更大的意义。
4.学校每年定期出版《教师科研成果论文集》、《学生个案集》、《教育教学案例集》、《学生作品集》。
四、“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的主要策略
㈠重点突破策略:“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重点在“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和“让校园充满生命气息”两个切入口上有所突破,构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创设学生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奋斗的校园生活场所;积淀与现代社会发展相融的校园文化。
㈡大题小作策略:我们研究的“活教育”所有教学方法的选取、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评价的改变、校园活动的设计、校园文化的建设、每月之星的评比等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每一位学生的变化。
㈢小题大作策略: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困惑等给予充分的重视,组织人员论证、说理、辩论,从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难题,为他们搭建平台,使困惑、困难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使教师的专业精神在这些微小的困惑中得到体现与提升。
㈣自然共生策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势必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乃至批评与指责,“活教育”应该包容课题研究中的不和谐因素,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把困难看作展示能力的舞台,看作课题研究走向成熟的机会。
㈤预设——重构策略:教育无小事,校园内任何活动的开展都要预先设计,设计应该考虑周详,周详的设计才会产生精彩的火花,重构才显得意义重大。
㈥激励超越策略:对于任何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课题,我们均主张展开足够的研究,并不断进行提炼,不断开展各种理论体系下的实验,反复验证,使课题研究成果不断地充实,积累起强有力的数据和理论支撑体系,从而实现自我的不断超越……
五、实施计划的保障
㈠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与组织保证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
㈡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教代会对学校“十一五”发展计划全面审议,全程监督。
㈢健全学校目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责任到条线,责任到个人。
㈣学校形成自查自评制度,每年学校领导作述职报告,并通过教代会审议,随时对“十一五”发展规划作出调整和修改。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使学校教育事业持续、和谐、健康发展,特制定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现实背景
㈠外在机遇:
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2010年基本建成“教育强省”; 嘉善县“十一五”规划提出了五大发展战略:开放带动战略、经济品质提升战略、城乡一体化战略、科教兴县战略和生态立县战略。上述这些目标为我们学校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为学校教育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㈡内在优势:
1.全新的学校: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于2005年4月开始建造,2005年11月命名,2006年1月落成并投入使用。学校占地面积39155平方米,建筑面积16331平方米,绿化面积13800平方米,规划36个教学班。
2.先进的教学设施:学校内部设施设备先进,设有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广播电视系统,LED大屏幕等系统;每一位教师都配备手提电脑;拥有250米塑胶环道、篮球场、排球场、风雨操场等在内的完备体育设施,多媒体教室、报告厅、图书馆、舞蹈房等专用场馆、教室也一应俱全。
3.的公办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683名学生,36名教师,所有教师均达到了高标学历,其中本科学历占38.9%,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有2人,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有12人,省级教坛新秀2人,获市学科带头人、教改之星及市级以上优秀教师等称号的有20人次。这支具有“奉献、求真、创新”教风的教师队伍,已成为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向高层次攀登的强有力的基础,成为学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学校发展目标
㈠学校的办学理念: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因而,我们提出的办学理念是“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
1.学校层面:探索高效民主的管理机制,形成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构建人、事、物、景、情相和谐的,体现生命色彩的校园环境,努力形成学校教育教学的特色和校园文化的特点;
2.教师层面:搭建教师学习、研讨的平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科研意识,形成一支善于理论学习、善于实践反思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3.学生层面:学生是一个生命体,学校中的生活过程是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既要重视生命体的个性发展,又要重视人与人的理解与合作,更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㈡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围绕“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一育人目标,落实“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这一办学理念,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喜爱、家长放心、社会赞誉的品牌学校。
㈢学校发展的具体目标:
1.学校奋斗目标:争创县、市级文明学校;争创县、市、省级绿色学校;争创浙江省示范性城镇小学。
2.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1)干部队伍建设目标:树立“大局、质量、服务、创新”四大意识;提倡“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同甘共苦、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强烈的事业感,高度的责任心履行自己的职责,真正起到“领头雁”的作用。
(2)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事业型教师的境界、专业型教师的水平、奉献型教师的精神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永远追求的目标。到2010年专任教师本科学历达到95%;填补省特级教师的空白;培养市级学科带头人6-8人,县级学科带头人占专任教师的20%;青年教师工作满5年,100%达到县级教学能手。
3.学生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两全”、“身心两健”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三、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
为了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学校准备分两个阶段进行,重点抓好四项工程。
㈠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年——2008年)通过学校总课题“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的研究,初步形成学校管理的基本框架。
第二阶段:(2009年——2010年)深化学校总课题的研究,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论证,总结、提炼并形成专题性经验,升华“构建活教育”的特色化理论体系,为下一步学校发展奠定基础。
㈡四项工程:
▲ 师资为本工程
1.干部队伍建设:和谐的领导集体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学校领导干部要围绕“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精,管理能力强,群众基础好”这一目标,突出在四个“实”字上下功夫,即“踏实的工作作风、扎实的业务功底、稳实的处事风格、坚实的群众基础”,制定并落实干部队伍“三四五”工程。
“三”是落实三项制度:即坚持和完善例会制度,确保工作计划早落实,问题、困难早发现,条线之间早沟通、实际问题早解决;坚持和完善决策制度,做到学校重大事情决策主要领导事前沟通制,过程酝酿民主集中制,重大政策出台教代会表决制;坚持和完善学校校务公开制,真正把校务公开、对外公示、民主评议落到实处。
“四”是强化四种意识:大局意识——领导干部做事情,想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质量意识——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发展需要的意识;服务意识——努力践行“学校利益无小事”这一宗旨,学校领导干部既要有服务的意识,又要有服务的本领,在树立服务意识的同时提高工作能力,把学校教育事业办好办实;创新意识——脚踏实地传承学校优秀文化是创新学校管理的基础,确立新理念是创新学校管理,提高学校办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五”是提倡五种风尚:“海纳百川”的胸襟,“追求卓越”的境界,“同甘共苦”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永无止境”的学风。
2.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要保障。为了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提出“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科研兴校、名师立校、品牌强校”的发展策略,确立 “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以焕发课堂生命活力为核心,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的管理策略,形成“以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为研究的主题,以集体培训、专业引领和个体闲暇研修为方式,以教育科研和自我反思为策略”的教师队伍建设思路。
(1)加强师德建设,促进“奉献、求真、创新”师风的形成。以“文明”创建为主线,以理论学习、系列讲座和专题报告为载体,组织教师开展好各类活动。
(2)实施师资的梯队建设,加速教师专业成长。
●师徒结对——每位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必须带一至三名青年教师为徒,每位青年教师至少拜师学艺两年,并且五年内必须成为县级教学能手;
●专业培训——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每学期参加省内外教学研讨活动,其他教师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县外教学研讨活动,学校每学期请专家来校作讲座或报告;
●科研论坛——每学期组织“课题研讨”、“学术论坛”、“教师沙龙”、“头脑风暴”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活动,保证每位教师能亮出新主张,提出新观点。
(3)创新校本教研,引导教师专业成长。
●确定教师专业发展日——每周集中二节课的时间,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问题研讨,交流反思等活动。
●驱动“多元和谐”的校本教研活动方式——推出“同人同课异构”、“异人同课同构”、“同人异课同构”、“异人异课同构”等多样化的校本教研活动方式。
●推行课题引领制——学校将把“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作为“十一五”申报的省级课题,并以课题为引领,带动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在反思中提高。
(4)推出学分评定制,激励教师专业成长。制定《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学分评定办法》,通过“课堂教学类”、“教学论文、案例类”、“专业培训”、“综合荣誉”、“教学实绩”五大栏目进行教育教学学分的评定,在定性的同时按适当的比例进行奖励。
▲ 德育为首工程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认真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认真实施“讲文明、创文明”系列活动,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提高德育教育实效。
1、构建德育管理网络,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健全德育管理制度,加强德育常规工作。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形成学校、家长、社会参与的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
2、实施“文明储蓄”工程。 挖掘学生潜能、塑造完美人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社会主义公德,就要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学校推出“文明储蓄”工程,将学生的礼貌待人、团结友爱、勤俭节约等点点滴滴的文明行为,积累起来,作为学生享用一生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把“银行”概念搬到德育课堂,在校园里开展“储蓄文明”的活动。学校还将“德育超市”引进校园,让学生储蓄文明所获得的利息进行适度的消费。
3.完善班队建设,打造班级德育特色,努力朝着“一班一品牌、班班有特色”的方向发展。建设班级“储蓄所”,创建“星级图书角”,评比“文明班级”,开展少先队主题活动,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4.营造“生命”校园。
(1)环境设计人文化。围绕“让校园成为儿童成长的乐园”这一理念,设计布局建筑及绿化,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造型优美、匠心独具的架空层游乐园、趣味墙、镂空墙,蕴含智慧与想象力的数字广场、圆雕小品,富有自然情趣的水池、草地、花坛、园林风光,以及校园外墙的七彩色调,为学生的童心绽放提供广阔的天地。
(2)精神生活诗意化。
创设活动天地,使学生获得展示自我的舞台。组建各种俱乐部、社团等组织,使学生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管理知识和能力、与外界的交往能力等。
增加闲暇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乐趣。学校的趣味墙、数字广场、校园雕塑等都成为学生寻找自我乐趣的场所,从而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让学生寻找获得成长、成功的基石。
▲教学为主工程
积淀以“焕发生命活力”为底蕴的课堂教学文化特色是我们追求的课堂教学目标。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人本化的新课程目标,需要我们用人本化的教育来实施课程。我们以“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切入口,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天赋,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等发展学生天赋。
2.加强教学常规和质量管理。严格课程计划的执行,按照教学常规工作要求,切实抓好常态下各环节的过程管理。加强质量监控,强化质量的过程管理,提升平常课的质量。加强平时单元过关,关注薄弱学科、班级的管理和引领,做好期中、期末的教学质量分析与平时的教育教学常规检查。
3.强化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重视课题引领下的校本教研与校际交流活动,做到活动形式多样,富有实效。进一步完善我们学校的教研之路:在对教材的分析中产生思想,从思想转化为行为,从行为中探讨,探讨转化为反思,反思进而改进行为,产生新的思想。
4.形成主打项目。
(1)新语文教学。它以省教科院的国家重点课题《新语文教学改革研究》为依托,从儿童的兴趣和言语交际的需求出发,以“语境—语用”为主线,在语言实践中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口头交际、习作(写话)和综合性学习等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语言规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生活化数学。生活化数学主要涵盖四个方面:一是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生活经验可以是学生生活实际中遇到的事例或是在生活中经历过的感受;也可以是学生已经获得的经验性知识;二是要引导学生善于进行数学地、有指向地、浅层次思考向深层次思考的转化。三是开展适合学生的活动。活动要适合知识的建构,活动要能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四是引导学生“再创造”。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纯粹的记忆。
(3)建立俱乐部。遵循“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的指导思想,学校将在校园内组织各类学生乐于参与、突出个性发展为特点的俱乐部,通过俱乐部活动的开展,将活动的内容由教师指定发展为学生自主设计,将活动的伙伴由同班学生扩大至不同年段同一喜好的全校同学。
▲ 科研兴校工程
坚持教育科研为先导,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思想,以科研求发展,以科研求效益,加强学校教育科研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1.以市级课题“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作为教育科研的切入点,在学校形成子课题的研究,使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主攻方向,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并在课题实验中,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人出课题,课题出人”的目的。
2.规范教育科研的管理过程。制定和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办法,使学校教育科研有章可循。
3.研发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为宗旨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要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应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使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发挥更大的意义。
4.学校每年定期出版《教师科研成果论文集》、《学生个案集》、《教育教学案例集》、《学生作品集》。
四、“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的主要策略
㈠重点突破策略:“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重点在“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和“让校园充满生命气息”两个切入口上有所突破,构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创设学生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奋斗的校园生活场所;积淀与现代社会发展相融的校园文化。
㈡大题小作策略:我们研究的“活教育”所有教学方法的选取、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评价的改变、校园活动的设计、校园文化的建设、每月之星的评比等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每一位学生的变化。
㈢小题大作策略: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困惑等给予充分的重视,组织人员论证、说理、辩论,从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难题,为他们搭建平台,使困惑、困难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使教师的专业精神在这些微小的困惑中得到体现与提升。
㈣自然共生策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势必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乃至批评与指责,“活教育”应该包容课题研究中的不和谐因素,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把困难看作展示能力的舞台,看作课题研究走向成熟的机会。
㈤预设——重构策略:教育无小事,校园内任何活动的开展都要预先设计,设计应该考虑周详,周详的设计才会产生精彩的火花,重构才显得意义重大。
㈥激励超越策略:对于任何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课题,我们均主张展开足够的研究,并不断进行提炼,不断开展各种理论体系下的实验,反复验证,使课题研究成果不断地充实,积累起强有力的数据和理论支撑体系,从而实现自我的不断超越……
五、实施计划的保障
㈠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与组织保证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
㈡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教代会对学校“十一五”发展计划全面审议,全程监督。
㈢健全学校目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责任到条线,责任到个人。
㈣学校形成自查自评制度,每年学校领导作述职报告,并通过教代会审议,随时对“十一五”发展规划作出调整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