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学生深层次阅读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un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读书讲求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韩愈自述所读之书不过数种,清代名臣曾国藩更是反复强调读书要专。北师大校长王梓坤感慨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想古人读书,像是毛宗刚或脂砚斋,一字一段都细细咀嚼玩味,以至于满满的感慨和思绪化作书籍边边角角的批注存留于世。而今天的高中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能做到沉心静气、“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实在是少之又少。因此,在高中教育阶段,要着力培养学生深层次阅读的习惯。
  所谓浅阅读是指一种不求甚解、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甚至以娱乐性为追求的阅读形式,而深阅读与平时浏览网页、阅读杂志时的浅阅读不同,是一种渐渐被忽视的阅读行为。教科书式的深阅读分为三个环节:了解,熟悉,掌握。深阅读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它以获取知识和能力、提升自身素质为目的,它使知识向精、深、专的方向挺进。高中生处在身体和智力高速发展的阶段,深阅读可以使学生通过间接的方式接触世界,沉浸在作者的经历或体会中。这种沉浸得益于大脑对于有着丰富细节、暗示、比喻的语言的处理方式,同时也让大脑在思维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在这里,就不得不强调中学生阅读习惯的问题,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中学生深层次阅读的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每天把讀书作为第一件事情,尽兴地去读,但不要强迫。读书要养成圈点勾画和记笔记的习惯,很多人由于惰性,或者急功近利要短期速成,会忽略笔记。笔记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从而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入,而且如果因为特殊的事情中断了对某本书的学习,可以从笔记入手来快速回顾,从而进入先前的学习状态。
  第二,读书时要适时地思考总结。每当学了一些知识,如果不懂一定要搞明白,如果懂了尽量举一反三。此外,一边读书一边记的笔记,当回过头来,可能发现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理解更加全面和系统化了,这个时候可以再对笔记进行总结。
  第三,读书后,尽量参与相关话题的讨论。如果自己学习到了东西,能和他人分享、讨论,会加深印象,同时如果学得很好的话,还会增强自信。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更愿意在阅读中收获知识,以实现思想上的充实和碰撞。
  最后,可以引用梁文道对阅读的一段精彩描述:“读完一本很困难的书,你不能说我都读懂了,但是你的深度被拓展了。最精心的阅读就是你和这个作品的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你不能征服他,他也不能征服你,你会和这个作品一直达到一个高度、深度,然后慢慢被改变。”
其他文献
当暖风轻轻拂过面颊,当几只小飞虫接连撞到鼻尖时,我才感受到春的气息。每天脚步匆匆,伴着肩头沉沉的书包,空空荡荡的精神世界,累累赘赘的私心杂念,恍然间竟不知自己已走进了一个怎样迷人的季节!  看那郊外的小河,在柔和的日光的照耀下,泛着银光,簇着微波静静地淌着。  换去一身棉衣,顿觉清爽、洒脱!  大课间,我无心伏在课桌上敲着脑壳抠那几道数学题,跑到教室外去欣赏阳光的妩媚,享受大自然的清新!  在校园
期刊
高中语文作业量投入的并不少,但是收到的效果却不是很明显。随着高考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语文科目的教学也逐渐被重视起来,但是语文的作业却仍旧呈现出机械化和单一化。在这种作业中,语文的基本特性已经不见,反而像数学和物理一样应用题海战术,语文作业的人文价值逐渐失去。为了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很有必要针对语文作业做出合理的設计。  一、核心素养与语文作业的关系  学生在社会的发展当中,应该提高和培养自己的
期刊
如何做好初三语文的教学和复习工作?如何把握好今年语文中考的风向标?怎样让语文复习明显收到实效?如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几个月学有所得?这些都是我们毕业班语文老师所关心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九年级语文教学的经验和教训,谈谈对中考语文复习的认识。  一、认真研读”说明”,把握考试动向  虽说近几年语文教材变化不大,但是每年语文中考都会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变化。《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直接依据
期刊
蔓藤顺着棍子往上爬,嫩嫩的绿芽在风中飞舞。我眯了眯眼睛,那斑斓可见的绿似乎触手可及,那又酸又甜的滋味儿似乎还在口腔里蔓延。我似乎又站在那一大片葡萄架下,听见姑婆剪葡萄的咔嚓声,听见街坊前来尝鲜的嚷嚷声。清风拂过,一切又变得模糊不清。那是我的葡萄架,梦里的葡萄架。  我试图去寻找那梦里的葡萄架,却不得不停下脚步,茫然四顾。坚硬的钢筋混凝土,在阳光下显得炙热而冷漠;嘈杂的机器运转声,掩盖了一切欢声笑语
期刊
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山东省文明办、山东省教育厅、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了山东省首届青少年“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认真观看了复赛和决赛的电视录像。  “国学”一词我最早是在读袁滕飞写的《这个历史挺靠谱》时知道的,书中说“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曲”等中国独有的优秀文化都是国学。后来,我听妈妈说,我以前读过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中讲的仁、义、礼
期刊
今天终于有口福了,奶奶做了我最爱吃的“油焖大虾”。但最近痘痘肆意地在我脸上“扩张”着。吃吧,可能皮肤过敏,或许会毁容;不吃,愧对于味蕾,愧对于奶奶高超的厨艺……  我面对着虾不禁“口水直流三千尺”,但苦于得不到老妈的“圣旨”,只能“望虾叹气”,瞧!它们身穿着橙外套,总是弯着身子,像一个个小挂钩,那诱人的香气直入口鼻,品一口,令人荡气回肠,久久不能释怀。  “妈妈,好妈妈,漂亮的妈妈,勤劳的妈妈,
期刊
最近有幸遇到一本好书《李镇西老师的课堂》。翻开书页,映入眼帘的便是李镇西老师讲授的《提醒幸福》一课的课堂实录,虽然只是文字的叙说,我却仿佛走进了他的课堂,我被深深的吸引了……心情在那一刻不自觉宁静起来。  很少有人喜欢看课堂实录。我也不例外,实录总是很难给人以现场感,即使是精彩的课堂也往往因为整理者的表达而大打折扣。课堂实录看了大半,还看不出个所以然来是经常的事。因此我很少有通过读实录走进课堂、透
期刊
对于学习,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教读成功的关键。对于名著的阅读教学,这个原则尤甚。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这是教学的基本立足点,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笔者从王尚文老师的“让学”观念中受到启发,谈谈让学生体验。  以体验观照名著阅读教学,重要的不再是作家的写作目的,而是文学作品中活生生的、有生气的世界;不再在探寻作家的意图上下功夫,而把体验那“另一个世界”作为教学目标,那么理解和分析就
期刊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是美国著名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进行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后写的一本著作,书中有这样一条结论: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  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小男孩,喜欢发明一些令人称奇的玩意儿。比方说,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后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
期刊
曾几何时,语文课犹如待春的枝干,渴盼着朵朵花开。新课程的施行,恰似滚滚的春雷震响了课堂。在与新课程同行的日子里,在实践校本教研的道路上,语文教学采撷了诸多的果实。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雷声大、雨点小”的怪现象一直困扰着教师——新课程下的新教学为何也会“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呢?  静下心来反思,细品新理念,扫描新课堂:新的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新课程?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和谐?教师的知识储备是否限制了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