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让学”教名著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lil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学习,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教读成功的关键。对于名著的阅读教学,这个原则尤甚。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这是教学的基本立足点,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笔者从王尚文老师的“让学”观念中受到启发,谈谈让学生体验。
  以体验观照名著阅读教学,重要的不再是作家的写作目的,而是文学作品中活生生的、有生气的世界;不再在探寻作家的意图上下功夫,而把体验那“另一个世界”作为教学目标,那么理解和分析就不再是终点,而是中点,一次基础上的感受体验则将学生的理性认识再次升华。因为理解和分析终有终点,体验则没有范围,在此处,可以用联想法教学。
  比如在《小圣施威降大圣》中,大圣与小圣法天象地,各自变幻身形。在大圣滚下山崖,变作一个庙宇之时,设计一个环节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如果是你,你会变成什么?有的学生说,变石头,因为山崖嘛,肯定有很多的石头,不会引人注意;有的说,变成一棵树,尾巴就是一个虬枝,也许可以躲过二郎神的追捕;还有的说,要变成一株野草……在这样的启发下,学生仿佛置身打斗场景之中,一面可以理解大圣的神通广大,又有那么几分猴性的顽皮,美猴王美好的英雄形象在这样的假设中凸显,学生的体悟可以说更近了一层。
  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在观看影视作品时,会不自觉地猜想接下来的情节或者结局。王尚文老师曾说,阅读是许许多多终于要醒的梦。文学总能给读者在真真假假、半梦半醒、希望和受骗之中带来强烈的、深刻的情感体验。不然,《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也不会有诸多争议了。
  比如冰心的名作《荷叶·母亲》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环节:看到题目,你觉得作者会写些什么?读到“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面对“荷叶呵护红莲,使它免受风雨的捶打”你会如何结尾?你和作者的心一样吗?带着一连串的期待和疑问走进荷叶,走近母亲,当他们的阅读期待和文字完全吻合时,一种舒畅、满足的气氛蔓延开来,而若有了不同之处,学生便会自觉地去思考,为什么作者安排这一个场景,我和他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对于学生的体验可以说有益而无害。对于这“荷叶”,学生只有理解到作者始终在关注红莲的命运,作者为红莲而烦闷、不适意,最终在荷叶的保护下那不宁的心绪散尽了,这母爱的付出呵护才有了深度广度,母爱从来都不只有一个瞬间,一个刹那,而是危险时的挺身而出,安逸时的静心陪伴。
  再比如选自《朝花夕拾》的《藤野先生》,那个曾与中国有着很深民族结怨的日本,鲁迅又是弃医从文誓与倭寇讨伐到底的爱国人士,居然在温情地《朝花夕拾》中回忆一个日本人,他会写些什么?在阅读之前,学生的阅读期待已经被唤起,有的说也许又是一篇讽刺之作,也许是一篇正气之作,给麻木的中国人以经验吧……读罢才知道这是一个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偏见的恩师。教材上的导语这样说,“当你独处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苦追求,在追求中常遭侮辱的时候,却又一位老师给你无私的关爱和真诚的鼓励。那是永不坠落的寒夜星辰,永远在人生的征途中温暖地闪亮”。在面对当时被外国学生误解,面对“我”交出去的讲义之时,你期待读到怎样的回馈,怎样的结局?鲁迅怎样说?
  其中学生们最津津乐道的还是那场“作弊”,藤野先生到底有没有帮鲁迅正名,他们期待一个挺身而出的藤野先生,期待一个直言不讳的藤野先生,而文中却并无表露。我引导他们从后文的情节去推测藤野先生对鲁迅的情感,鲁迅将要离开之时,文中这样说“他的脸色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他想说什么?为什么欲言又止?他们的情感显然十分牢固,彼此都懂得各自的难处,也互相体谅,尽管有些无法改变的事实,但尊重与宽慰在那一刻显得是那样耀眼,文字很平静,但分明能感受到二人内心的波涛最终化为两个平静的字——惜别。在差异的体验中,对于这样的告别,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感受。
  所以说,让学生体验,不仅是让他们看到、听到,更要让他们从内心上体贴到人物的心理,为人物伤而悲,为人物叹而感念,為他们而情非得已。让学生从阅兵式中,体验到枪林弹雨,是我们教师的目标。
其他文献
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班主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学校的工作是否能高效的运转,关键在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在学校中,作为班主任,每天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要管理好班内的课堂纪律,同时,更要完成学校的各种管理要求。面对这些任务要求,怎样才能做好班主任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在教学管理中,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
期刊
亞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明确指出,人和动物的主要区别在于人善于模仿,并能在模仿的过程中获得最初的知识。在使用的语文教材中,要想学生真正了解文章内容,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唯一的手段就是将学生融于其中。这里所说的融于其中,是指学生将自己作为作者,结合作者的亲身体会来感知文章,在字里行间体味文章中的真情实感。以戏剧表演的形式使学生融于其中,是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文本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将
期刊
最后两节选修课正上到一半,当每个同学都在与明暗交界线搏斗时,画室的门突然被打开了,保安领着一位老奶奶走了进来。  这是一位普通的老奶奶,个子和饥荒年代过来的老人们一样矮,也许她显得更矮,因为驼背。上身穿着毫无花样装饰的枣红色棉衣,就像许多老人们穿的那样。除此,她还有更为普通的灰白色头发、布满皱纹的面庞、老人斑以及松弛的两腮,这是一个普通的、手里拿着伞的老奶奶。  她是来给她的孙女送伞的,窗外正下着
期刊
当暖风轻轻拂过面颊,当几只小飞虫接连撞到鼻尖时,我才感受到春的气息。每天脚步匆匆,伴着肩头沉沉的书包,空空荡荡的精神世界,累累赘赘的私心杂念,恍然间竟不知自己已走进了一个怎样迷人的季节!  看那郊外的小河,在柔和的日光的照耀下,泛着银光,簇着微波静静地淌着。  换去一身棉衣,顿觉清爽、洒脱!  大课间,我无心伏在课桌上敲着脑壳抠那几道数学题,跑到教室外去欣赏阳光的妩媚,享受大自然的清新!  在校园
期刊
高中语文作业量投入的并不少,但是收到的效果却不是很明显。随着高考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语文科目的教学也逐渐被重视起来,但是语文的作业却仍旧呈现出机械化和单一化。在这种作业中,语文的基本特性已经不见,反而像数学和物理一样应用题海战术,语文作业的人文价值逐渐失去。为了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很有必要针对语文作业做出合理的設计。  一、核心素养与语文作业的关系  学生在社会的发展当中,应该提高和培养自己的
期刊
如何做好初三语文的教学和复习工作?如何把握好今年语文中考的风向标?怎样让语文复习明显收到实效?如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几个月学有所得?这些都是我们毕业班语文老师所关心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九年级语文教学的经验和教训,谈谈对中考语文复习的认识。  一、认真研读”说明”,把握考试动向  虽说近几年语文教材变化不大,但是每年语文中考都会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变化。《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直接依据
期刊
蔓藤顺着棍子往上爬,嫩嫩的绿芽在风中飞舞。我眯了眯眼睛,那斑斓可见的绿似乎触手可及,那又酸又甜的滋味儿似乎还在口腔里蔓延。我似乎又站在那一大片葡萄架下,听见姑婆剪葡萄的咔嚓声,听见街坊前来尝鲜的嚷嚷声。清风拂过,一切又变得模糊不清。那是我的葡萄架,梦里的葡萄架。  我试图去寻找那梦里的葡萄架,却不得不停下脚步,茫然四顾。坚硬的钢筋混凝土,在阳光下显得炙热而冷漠;嘈杂的机器运转声,掩盖了一切欢声笑语
期刊
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山东省文明办、山东省教育厅、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了山东省首届青少年“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认真观看了复赛和决赛的电视录像。  “国学”一词我最早是在读袁滕飞写的《这个历史挺靠谱》时知道的,书中说“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曲”等中国独有的优秀文化都是国学。后来,我听妈妈说,我以前读过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中讲的仁、义、礼
期刊
今天终于有口福了,奶奶做了我最爱吃的“油焖大虾”。但最近痘痘肆意地在我脸上“扩张”着。吃吧,可能皮肤过敏,或许会毁容;不吃,愧对于味蕾,愧对于奶奶高超的厨艺……  我面对着虾不禁“口水直流三千尺”,但苦于得不到老妈的“圣旨”,只能“望虾叹气”,瞧!它们身穿着橙外套,总是弯着身子,像一个个小挂钩,那诱人的香气直入口鼻,品一口,令人荡气回肠,久久不能释怀。  “妈妈,好妈妈,漂亮的妈妈,勤劳的妈妈,
期刊
最近有幸遇到一本好书《李镇西老师的课堂》。翻开书页,映入眼帘的便是李镇西老师讲授的《提醒幸福》一课的课堂实录,虽然只是文字的叙说,我却仿佛走进了他的课堂,我被深深的吸引了……心情在那一刻不自觉宁静起来。  很少有人喜欢看课堂实录。我也不例外,实录总是很难给人以现场感,即使是精彩的课堂也往往因为整理者的表达而大打折扣。课堂实录看了大半,还看不出个所以然来是经常的事。因此我很少有通过读实录走进课堂、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