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说和写的欲望,让全体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从害怕作文到喜欢作文,才能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应从低年级抓起,由说到写,由浅入深。
语言表达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口头语言的使用范围更广,频率更高,这就要求教师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笔者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好奇心强,对事物敏感,对他们不了解的事物都很感兴趣这些特点,注重利用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图画,为说话打下基础
低年级学生大都缺乏观察分析能力,他们对于事物景象或图片往往看得不仔细,无顺序,分不清主次。为了逐步提高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笔者引导他们从看图入手,学会分析、想象。如教学《秋天》一课时,笔者指导学生认真看图一:天空下有哪些景物?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儿看出来的?大雁将飞到哪里去?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可以看出这是一幅秋景图,并很容易想到大雁是往南飞的。笔者用投影仪显示很高很蓝的天空,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引导他们按顺序观察,然后从上到下叙述整幅图,比较容易地说出图意。这样不仅达到训练学生口述一段较完整话的目的,也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为今后看图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提供直观事物,引发兴趣,激励学生爱说
小学生视野比较狭窄,观察能力不强,生活经历有限,习惯于认识具体事物和事物的外部特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提供形象直观的事物,引发他们的说话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如在教学《小八路》这课后,笔者上了一节说话课,要求学生仿照课文中介绍小八路外貌的方法,举一反三。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踊跃举手发言,他们情绪高昂,越说越有兴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提供内容,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敢说
一、二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点口语表达能力,但由于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有限,语汇贫乏,说话无条理,叙述不完整,有些学生甚至连教师的问题也听不懂,说不清。为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笔者经常给学生提供观察内容,指导学生说话。根据小学生爱看动画片、爱读彩图的心理特点,经常让学生回家观看自己喜爱的动画片并读自己喜爱的有拼音的少儿读物。在第二天上课时,利用几分钟时间进行说话训练,学生会争先恐后去说。有的学生在复述所读少儿故事的时候,还加上表情、动作,说得绘声绘色。
另外,班内有什么好消息,或开展什么活动,笔者事先告诉胆小的学生,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去说。在上说话课前,把这些胆小的学生叫去,事先给他们辅导;上课时,通过提问,进行表扬,让全班同学鼓掌激励。通过经常的训练和帮助,这些学生克服了胆怯心理,增强了自信心。
4 加大课堂密度,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为了让大多数的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笔者加大课堂密度,引导学生进行由粗到细的看图说话训练和由易到难的提问说话训练。同时,课堂上还采用同桌互说练习和小组讨论练习,在互说与讨论中,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力求能把句子说完整,意思说清楚,语句说通顺。这样做到人人动口,人人爱讲,实现说话能力的训练。
丰富了学生的口头语言,当然更应重视学生的写作水平。笔者让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坚持写日记,要求他们把当天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事物或现象用几句话写下来。例如在教完《坐井观天》一课后,笔者让学生当堂讨论:“假如青蛙跳出井口,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然后让学生回家再写出来,并对那些写有新意日记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认可,增强了上进心,对作文便产生兴趣。加之笔者及时指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写作的基本要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坚持用这些方法训练学生,激发写作兴趣,改变了他们怕写作文和作文内容贫乏的现象。现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只要教师在思想上摆脱某些落后观念的束缚,推陈出新,相信小学作文教学一定会步入一个新的天地。
语言表达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口头语言的使用范围更广,频率更高,这就要求教师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笔者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好奇心强,对事物敏感,对他们不了解的事物都很感兴趣这些特点,注重利用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图画,为说话打下基础
低年级学生大都缺乏观察分析能力,他们对于事物景象或图片往往看得不仔细,无顺序,分不清主次。为了逐步提高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笔者引导他们从看图入手,学会分析、想象。如教学《秋天》一课时,笔者指导学生认真看图一:天空下有哪些景物?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儿看出来的?大雁将飞到哪里去?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可以看出这是一幅秋景图,并很容易想到大雁是往南飞的。笔者用投影仪显示很高很蓝的天空,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引导他们按顺序观察,然后从上到下叙述整幅图,比较容易地说出图意。这样不仅达到训练学生口述一段较完整话的目的,也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为今后看图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提供直观事物,引发兴趣,激励学生爱说
小学生视野比较狭窄,观察能力不强,生活经历有限,习惯于认识具体事物和事物的外部特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提供形象直观的事物,引发他们的说话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如在教学《小八路》这课后,笔者上了一节说话课,要求学生仿照课文中介绍小八路外貌的方法,举一反三。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踊跃举手发言,他们情绪高昂,越说越有兴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提供内容,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敢说
一、二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点口语表达能力,但由于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有限,语汇贫乏,说话无条理,叙述不完整,有些学生甚至连教师的问题也听不懂,说不清。为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笔者经常给学生提供观察内容,指导学生说话。根据小学生爱看动画片、爱读彩图的心理特点,经常让学生回家观看自己喜爱的动画片并读自己喜爱的有拼音的少儿读物。在第二天上课时,利用几分钟时间进行说话训练,学生会争先恐后去说。有的学生在复述所读少儿故事的时候,还加上表情、动作,说得绘声绘色。
另外,班内有什么好消息,或开展什么活动,笔者事先告诉胆小的学生,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去说。在上说话课前,把这些胆小的学生叫去,事先给他们辅导;上课时,通过提问,进行表扬,让全班同学鼓掌激励。通过经常的训练和帮助,这些学生克服了胆怯心理,增强了自信心。
4 加大课堂密度,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为了让大多数的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笔者加大课堂密度,引导学生进行由粗到细的看图说话训练和由易到难的提问说话训练。同时,课堂上还采用同桌互说练习和小组讨论练习,在互说与讨论中,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力求能把句子说完整,意思说清楚,语句说通顺。这样做到人人动口,人人爱讲,实现说话能力的训练。
丰富了学生的口头语言,当然更应重视学生的写作水平。笔者让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坚持写日记,要求他们把当天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事物或现象用几句话写下来。例如在教完《坐井观天》一课后,笔者让学生当堂讨论:“假如青蛙跳出井口,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然后让学生回家再写出来,并对那些写有新意日记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认可,增强了上进心,对作文便产生兴趣。加之笔者及时指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写作的基本要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坚持用这些方法训练学生,激发写作兴趣,改变了他们怕写作文和作文内容贫乏的现象。现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只要教师在思想上摆脱某些落后观念的束缚,推陈出新,相信小学作文教学一定会步入一个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