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是由于教学过程中对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数字化阅卷的兴起,于是就被我们引进至初中数学课堂中。信息技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逐渐成为初中数学课堂使用的流行模式。而数学是理性思维的代表,有着较强的逻辑思维性,需要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抽象思维才能掌握学习数学的窍门和要领。由此,本文根据初中生对数学学习的现状,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理论知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 灵活性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2-0170-01
前言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初中阶段数学的运用能力,我们共同提出利用信息技术重新焕发数学的趣味性。教师在实际课堂中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学生的节奏,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创造力,提高初中阶段学生整体的数学水平。从而实现信息技术对数学的作用,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学习价值。
一、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课堂的意义
初中数学主要是考查教育结构的完整性和结合性,教师教学结构的不完整会导致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产生片面的理解或者考虑问题不全面,也就是在不经意间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一方面,现代信心技术的融合是从初中数学的结构出发,考虑到我们的数学体制问题存在着不平衡的状态和不完整的现状,于是全面扩展对信息技术的引用和融合。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是多媒体数据收集和信息扩散的变身,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材料和数学知识,主要通过动图、多维空间、立体模型等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也能够根据信息技术提供的生动素材,对数学课本设计的知识点有了全新理解和认识,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授课压力,解决了学生思维想象空间受到限制的问题。因此,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中是数学教学立体化的具体表现和创新举措[1]。
二、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具体措施
(一)利用信息技术调动数学资源
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要根据数学知识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我们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完整的数学资源充分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作为学生解决问题重要参考素材。如,在立体几何学习中,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海量的立体模型,像长方体、圆柱、圆锥等多种立体图形。信息技术还能将不同种类的图形从不同的角度呈现给学生,学生可以从正面、侧面、上面等观察到不同几何形状,充分说明了信息技术的全面性和完整化的特点。学生逐渐走出数学教材,把对数学理论的理解上升到实际应用中,深化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扩展了书本以外的数学领域,使具有较强逻辑性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和平面化,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数学的学习难度,减轻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压力[2]。
(二)创建数学环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我们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时,教师可以创造数学思考环境,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教師要做到摒弃传统的授课模式,不再采用单一化的讲解,而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从课本走向讲台。学生在被充分肯定的情况下,对数学问题的思考逐渐就活跃了起来,也就是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答案的合理性。教师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环节中,将数学研究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展现给学生。如,关于路程时间类的数学知识,教师运用类比的手法,把题中涉及的路程时间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传达到学生的具体运算中,学生再根据已知条件,便能计算出速度。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解题思路。
三、扩张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同时,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们理性思维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逐渐上升到新的领域。总体来说,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已经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基于数学领域取得明显效果,我们可以扩大信息技术对其他学科的应用范畴。如,语文、英语、地理等学科都可以利用信息手段提供大量的材料为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拓宽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实际是向我们说明在任何学识领域,信息技术都具有广泛性和灵活性。
总结
实践说明,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相融合的趋势已经愈发明显,这也是我们对初中数学提出的创新性学习措施。而将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和数学理论的严谨性充分融合可以发挥双方的最大优势,全面提高数学在初中学习阶段的地位,也为高中数学的学习积累了理性素养和逻辑思维。所以,我们要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不能只关心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多大程度的便利。
参考文献:
[1]袁静.探究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3)
[2]胡少华.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 灵活性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2-0170-01
前言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初中阶段数学的运用能力,我们共同提出利用信息技术重新焕发数学的趣味性。教师在实际课堂中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学生的节奏,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创造力,提高初中阶段学生整体的数学水平。从而实现信息技术对数学的作用,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学习价值。
一、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课堂的意义
初中数学主要是考查教育结构的完整性和结合性,教师教学结构的不完整会导致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产生片面的理解或者考虑问题不全面,也就是在不经意间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一方面,现代信心技术的融合是从初中数学的结构出发,考虑到我们的数学体制问题存在着不平衡的状态和不完整的现状,于是全面扩展对信息技术的引用和融合。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是多媒体数据收集和信息扩散的变身,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材料和数学知识,主要通过动图、多维空间、立体模型等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也能够根据信息技术提供的生动素材,对数学课本设计的知识点有了全新理解和认识,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授课压力,解决了学生思维想象空间受到限制的问题。因此,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中是数学教学立体化的具体表现和创新举措[1]。
二、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具体措施
(一)利用信息技术调动数学资源
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要根据数学知识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我们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完整的数学资源充分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作为学生解决问题重要参考素材。如,在立体几何学习中,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海量的立体模型,像长方体、圆柱、圆锥等多种立体图形。信息技术还能将不同种类的图形从不同的角度呈现给学生,学生可以从正面、侧面、上面等观察到不同几何形状,充分说明了信息技术的全面性和完整化的特点。学生逐渐走出数学教材,把对数学理论的理解上升到实际应用中,深化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扩展了书本以外的数学领域,使具有较强逻辑性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和平面化,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数学的学习难度,减轻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压力[2]。
(二)创建数学环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我们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时,教师可以创造数学思考环境,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教師要做到摒弃传统的授课模式,不再采用单一化的讲解,而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从课本走向讲台。学生在被充分肯定的情况下,对数学问题的思考逐渐就活跃了起来,也就是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答案的合理性。教师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环节中,将数学研究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展现给学生。如,关于路程时间类的数学知识,教师运用类比的手法,把题中涉及的路程时间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传达到学生的具体运算中,学生再根据已知条件,便能计算出速度。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解题思路。
三、扩张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同时,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们理性思维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逐渐上升到新的领域。总体来说,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已经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基于数学领域取得明显效果,我们可以扩大信息技术对其他学科的应用范畴。如,语文、英语、地理等学科都可以利用信息手段提供大量的材料为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拓宽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实际是向我们说明在任何学识领域,信息技术都具有广泛性和灵活性。
总结
实践说明,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相融合的趋势已经愈发明显,这也是我们对初中数学提出的创新性学习措施。而将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和数学理论的严谨性充分融合可以发挥双方的最大优势,全面提高数学在初中学习阶段的地位,也为高中数学的学习积累了理性素养和逻辑思维。所以,我们要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不能只关心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多大程度的便利。
参考文献:
[1]袁静.探究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3)
[2]胡少华.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