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在积累,让写作“有米可炊”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jia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每次上作文课,多数同学都会唉声叹气,感觉无从下手。即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作文,也是搜肠刮肚、东拼西凑,写出来的文章多数文不达意,或者中心不够突出。究其原因,是小学生作文素材不够丰富。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怎样才能让学生走出写作的困境呢?如何搞好作文教学?这是摆在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从作文素材的积累入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解决作文“没得写”的难题,就要学会积累素材。只有引来作文素材这源远流长的涓涓“活水”,才能使学生“有米可炊”、有文可作。积累素材最好的方法就是专门准备一个小本子,以记录素材,储存作文信息。这个本子就是个材料库,写作文的时候,翻一翻,找一找,就再也不用愁作文没得写了。
  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很多,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
  一、从观察中积累素材
  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作文最重要的能源。”观察是积累素材最常用的方法。通过观察,同学们对事物的认识才能向广度、深度发展,才能积累独到的、富有特点的作文材料。从作文的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感受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观察绝不仅仅是“用眼看”,还要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等等。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许多可以供我们写作的材料,如果我们能对这些人、景、物带着感情,用我们学过的观察方法,用心听,细心看,动脑想,动手记,作文时我们就不会因无事可写而犯愁了。
  观察要注意方法。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由整体到部分的全面观察、捕捉事物特点的集中观察、互相对照发现异同的比较观察等,此外,还有多角度、多侧面的观察,由此及彼、展开联想的观察等等。
  二、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话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材料。从自身的生活中积累素材,这是积累作文素材的又一重要途径。这种途径,就是以自己为对象、核心,积累自己亲身经歷的事情及感受。著名作家高尔基特别提倡作文要重视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他曾说:“谁想当作家,谁就应当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只有让学生拥有丰富的生活储备,作文时才能有话可说。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作文,我引导学生参与生活、观察生活,变无心为有心,变无序为有序,变用眼为用脑,养成了对周围事物多看、多听、多思、多问、多记的良好习惯。
  1.引导学生关爱校园。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第二家庭。教师应设法通过诱导,让学生充分体验学校生活的快乐。课内,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科教学的过程之中,如动手实验、制作手工、扮演角色、游戏竞赛等。课外可根据节日特点开展活动,如“五一”节开展讲一位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做一件小制作,写一篇小论文,开一个科技信息交流会等。此外,面对课堂内外涌现的大量信息资源,教师应用敏感的心灵去捕捉,用深刻的眼光去洞察,用灵活的机智去重组,并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激发他们的内心体验。
  2.引导学生关爱家庭。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天地,在这样的交际环境中,可引导学生以家庭小主人的身份,关注家庭,大胆地参与家庭生活活动。可布置学生开展一些活动:今天我当家,上菜场买菜,烧饭、烧菜,洗碗;给爸爸妈妈献上一杯茶;在“三八”节给妈妈制作贺卡;在父母不在家时当一回小主人,有礼貌地接待客人;随父母参加一些有意义的亲子活动,外出旅游……
  3.引导学生关爱社会。社会生活五彩缤纷,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可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如利用双休日让学生去敬老院给孤寡老人送温暖、去公园或其他公共场地打扫卫生、调查采访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参观书画展……有条件的学生还可当商店营业员、公交车售票员等。指导学生观察社会时,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注意辨丑识真,揭恶以扬善,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审美情趣得以提高,再以美的形式来表达,即实现由“物”而“美”的转化。
  三、在阅读中积累素材
  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它是最重要的间接观察、经历的形式。因为,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读书就是观察生活、认识社会。高尔基在回答“你是怎样学习写作的”这个问题时说:“我既直接从生活中得到印象,也从书本中得到印象……书本具有一种能给我在人的身上所没有看见和不知道的能力。”伟大的文学家鲁迅也曾指出:“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第二要看别人的作品。”
  平时的教学中,我建议学生准备一个读书笔记本,及时把每天至少15分钟的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佳词美句、诗词名句、精美片段、名言警句、经典作品、哲理典故等,只要自己认为有价值,都可以分类摘抄在笔记本上,做到每天一摘抄,并在旁边做好相对的语句评析。可从语句中的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用词的精妙、句式的结构等方面进行品评,或者写上自己的读后见解与感受,以促使自己更好地领悟语言文字的内涵,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有效地积累语言。
  还可以让学生把积累下来的具有一定写作典范的语言材料,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想办法把这些内容背诵下来,也可以在课余时间与同学们一起进行交流、感悟、比较、品味和欣赏,以此来把素材贮存在自己的头脑里,增加各类知识的储备,使得语言日臻丰富,在运用时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增强书面表达的能力。
  还可以采用如下积累方式:
  (1)做剪报,从自己所订阅的报刊上,将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剪下来,贴在剪报本上。剪报本最好也要分门别类,有目录,以便查找、使用。
  (2)做读书记录卡,每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便制作一个读书记录卡,并在卡片上写清书名(或文章题目)、作者、出版社(或登载的报刊)名称、书籍(或文章)主要内容。
  四、在媒体中积累素材
  读报纸、看电视、听广播同样可以积累素材可准备一个素材本,把看到听到的材料立即记下来。要指导学生通过视听途径,获取作文材料。由于电脑、电视、电影、VCD等现代媒体的传播媒介是学生间接观察获取作文材料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有目的、有选择、有指导地组织学生收听和观看,从中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例如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少儿节目、《新闻联播》、《动物世界》、《地球的故事》等,有些动人的场面和感人的事例深深地吸引着他们,并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趁热打铁让学生写下观后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生活经验,写作的材料就更丰富了。
  五、在活动中积累素材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学生留心搜集有意义的作文素材,也是获取作文材料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结合阅读教学和学校教育教学,组织各种活动,通过活动的实践,指导学生用幼小的心灵去感受生活,获取真实感人的作文材料。为使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可以指导学生在活动前明确这次活动的目的意义;活动中要捕捉有意义的素材仔细观察;活动后要回顾总结、进行梳理。可组织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文娱活动、科技制作、鼓号队、美术组,让他们写活动中的苦与乐、得与失。通过实践他们掌握了一手好材料,将这些宝贵的素材真实地记录下来,习作时只需润润色就是一篇佳作。学生只要是切身经历体验的,自然就能表达其真情实感。
  六、在练笔中积累素材
  只积累,不运用,就不能达到最终目的。要坚持经常练笔,尽可能地把自己积累的词语佳句大胆、准确地运用到作文中去,尽可能地写真话、写自己的心里话、写自己真实的感受。作文是更高层次的语言积累,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把积累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词汇更加丰富多彩、生动形象,语言表达更规范、流畅,且富有表现力,结构也更精巧,意境也更深远,由此,还可提升自己作文中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意识。
  总之,如果我们能从小学阶段就重视教育引导小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并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推广和实施,相信学生恐惧作文的心理一定会有所改观,作文水平也必将日益提升。
其他文献
庖丁解牛,“所解数千牛矣”,“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这是因为“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杀牛之时“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故能“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由此,我觉得,在语文课堂上的文本教学中,如果每一节课都能选准选好教学切入点,就能巧妙地引导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文本、解读文本,就能如“润物细无声”般激发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性情,让语文课魅力四射、熠熠生辉。  文章的阅读切入
期刊
改革教学方法,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实验兴趣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针对初三化学的教与学我浅谈以下几点,供大家一起探讨:  一、努力改进教法,开拓学生思维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还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
期刊
古语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其中的“术业有专攻”是指对于知识技能的学习要有针对性,今天我们称之为专业性。中国还有句民谚叫做“艺多不压身”,是指一个人拥有的本领越大越好,才艺不会成为一个人的负担,我们称之为全面性。这两个古语看似有些矛盾,但我认为放到我们教师队伍来讲,应当是相互辉映、相辅相成的,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专多能”。  我认为一专多能应当从两个层面来讲:  第一个层面,一专多能这
期刊
摘 要:语文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营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建构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积极倡导情境化教学模式、拓展语文课外教学活动形式等方面,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农村 初中 语文 教学  语文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农村初中学生语文知识
期刊
美感是人在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语文课是一门审美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学生面对语文课文,不仅仅是一大堆语言文字,而且是面对美、面对美的生活、面对美的精神,因此,认识语文教育必须超越实用主义的局限,从精神的开拓、从人的发展的高度去把握,这样才能领会语文所包蕴的丰富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美感的培养也是教学过程的必然趋势。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期刊
摘 要: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本文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了几点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兴趣培养 体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
期刊
电磁感应的问题涉及力的运动、动量和能量、电路和安培力等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很强。而这些关系都是通过电荷的运动(电流)来联系的,通过分析、计算电磁感应现象中运动电荷的电量,有利于提高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常常遇到计算流过导体电量的问题, 我们很多学生遇到这方面的问题时分析不够透彻而费时费力。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求电量的两条思路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思路一:当闭
期刊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琅琅上口的古诗想必每一个刚刚上学的小学生都会朗读,是宋代邵康节所作的《山村》。诗的意思是:到外面游玩,不知不觉离家已有两、三里地,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信步走去,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处精美的亭阁楼台,独自静静观赏,才发现身边的树枝上挂着……八朵,九朵,十朵花,真是赏心悦目!诗中的意境充满了童趣,表达了作者对山村的赞
期刊
摘 要:现在对学生的教育成为每个家庭的重点,每个家长都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特别是对小学生的教育。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语文是一个重要的科目。这是学生对母语学习的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现在的小学语文教育方式比较落后,课堂上老师只是一味地进行传授,而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提不起兴趣,不是主动地进行语文的学习,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是十分不利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对提
期刊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如此,孩子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就能自觉地克服困难,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促进学习活动有效地开展。资料统计表明,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功因素之一,首先是他们对所研究的学科有浓厚的兴趣。我们老师在激发、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上多下工夫,是使孩子学得愉快、学有收获的重要途径。  根据平时的观察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