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每次上作文课,多数同学都会唉声叹气,感觉无从下手。即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作文,也是搜肠刮肚、东拼西凑,写出来的文章多数文不达意,或者中心不够突出。究其原因,是小学生作文素材不够丰富。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怎样才能让学生走出写作的困境呢?如何搞好作文教学?这是摆在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从作文素材的积累入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解决作文“没得写”的难题,就要学会积累素材。只有引来作文素材这源远流长的涓涓“活水”,才能使学生“有米可炊”、有文可作。积累素材最好的方法就是专门准备一个小本子,以记录素材,储存作文信息。这个本子就是个材料库,写作文的时候,翻一翻,找一找,就再也不用愁作文没得写了。
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很多,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
一、从观察中积累素材
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作文最重要的能源。”观察是积累素材最常用的方法。通过观察,同学们对事物的认识才能向广度、深度发展,才能积累独到的、富有特点的作文材料。从作文的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感受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观察绝不仅仅是“用眼看”,还要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等等。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许多可以供我们写作的材料,如果我们能对这些人、景、物带着感情,用我们学过的观察方法,用心听,细心看,动脑想,动手记,作文时我们就不会因无事可写而犯愁了。
观察要注意方法。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由整体到部分的全面观察、捕捉事物特点的集中观察、互相对照发现异同的比较观察等,此外,还有多角度、多侧面的观察,由此及彼、展开联想的观察等等。
二、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话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材料。从自身的生活中积累素材,这是积累作文素材的又一重要途径。这种途径,就是以自己为对象、核心,积累自己亲身经歷的事情及感受。著名作家高尔基特别提倡作文要重视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他曾说:“谁想当作家,谁就应当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只有让学生拥有丰富的生活储备,作文时才能有话可说。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作文,我引导学生参与生活、观察生活,变无心为有心,变无序为有序,变用眼为用脑,养成了对周围事物多看、多听、多思、多问、多记的良好习惯。
1.引导学生关爱校园。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第二家庭。教师应设法通过诱导,让学生充分体验学校生活的快乐。课内,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科教学的过程之中,如动手实验、制作手工、扮演角色、游戏竞赛等。课外可根据节日特点开展活动,如“五一”节开展讲一位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做一件小制作,写一篇小论文,开一个科技信息交流会等。此外,面对课堂内外涌现的大量信息资源,教师应用敏感的心灵去捕捉,用深刻的眼光去洞察,用灵活的机智去重组,并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激发他们的内心体验。
2.引导学生关爱家庭。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天地,在这样的交际环境中,可引导学生以家庭小主人的身份,关注家庭,大胆地参与家庭生活活动。可布置学生开展一些活动:今天我当家,上菜场买菜,烧饭、烧菜,洗碗;给爸爸妈妈献上一杯茶;在“三八”节给妈妈制作贺卡;在父母不在家时当一回小主人,有礼貌地接待客人;随父母参加一些有意义的亲子活动,外出旅游……
3.引导学生关爱社会。社会生活五彩缤纷,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可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如利用双休日让学生去敬老院给孤寡老人送温暖、去公园或其他公共场地打扫卫生、调查采访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参观书画展……有条件的学生还可当商店营业员、公交车售票员等。指导学生观察社会时,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注意辨丑识真,揭恶以扬善,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审美情趣得以提高,再以美的形式来表达,即实现由“物”而“美”的转化。
三、在阅读中积累素材
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它是最重要的间接观察、经历的形式。因为,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读书就是观察生活、认识社会。高尔基在回答“你是怎样学习写作的”这个问题时说:“我既直接从生活中得到印象,也从书本中得到印象……书本具有一种能给我在人的身上所没有看见和不知道的能力。”伟大的文学家鲁迅也曾指出:“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第二要看别人的作品。”
平时的教学中,我建议学生准备一个读书笔记本,及时把每天至少15分钟的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佳词美句、诗词名句、精美片段、名言警句、经典作品、哲理典故等,只要自己认为有价值,都可以分类摘抄在笔记本上,做到每天一摘抄,并在旁边做好相对的语句评析。可从语句中的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用词的精妙、句式的结构等方面进行品评,或者写上自己的读后见解与感受,以促使自己更好地领悟语言文字的内涵,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有效地积累语言。
还可以让学生把积累下来的具有一定写作典范的语言材料,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想办法把这些内容背诵下来,也可以在课余时间与同学们一起进行交流、感悟、比较、品味和欣赏,以此来把素材贮存在自己的头脑里,增加各类知识的储备,使得语言日臻丰富,在运用时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增强书面表达的能力。
还可以采用如下积累方式:
(1)做剪报,从自己所订阅的报刊上,将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剪下来,贴在剪报本上。剪报本最好也要分门别类,有目录,以便查找、使用。
(2)做读书记录卡,每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便制作一个读书记录卡,并在卡片上写清书名(或文章题目)、作者、出版社(或登载的报刊)名称、书籍(或文章)主要内容。
四、在媒体中积累素材
读报纸、看电视、听广播同样可以积累素材可准备一个素材本,把看到听到的材料立即记下来。要指导学生通过视听途径,获取作文材料。由于电脑、电视、电影、VCD等现代媒体的传播媒介是学生间接观察获取作文材料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有目的、有选择、有指导地组织学生收听和观看,从中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例如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少儿节目、《新闻联播》、《动物世界》、《地球的故事》等,有些动人的场面和感人的事例深深地吸引着他们,并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趁热打铁让学生写下观后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生活经验,写作的材料就更丰富了。
五、在活动中积累素材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学生留心搜集有意义的作文素材,也是获取作文材料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结合阅读教学和学校教育教学,组织各种活动,通过活动的实践,指导学生用幼小的心灵去感受生活,获取真实感人的作文材料。为使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可以指导学生在活动前明确这次活动的目的意义;活动中要捕捉有意义的素材仔细观察;活动后要回顾总结、进行梳理。可组织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文娱活动、科技制作、鼓号队、美术组,让他们写活动中的苦与乐、得与失。通过实践他们掌握了一手好材料,将这些宝贵的素材真实地记录下来,习作时只需润润色就是一篇佳作。学生只要是切身经历体验的,自然就能表达其真情实感。
六、在练笔中积累素材
只积累,不运用,就不能达到最终目的。要坚持经常练笔,尽可能地把自己积累的词语佳句大胆、准确地运用到作文中去,尽可能地写真话、写自己的心里话、写自己真实的感受。作文是更高层次的语言积累,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把积累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词汇更加丰富多彩、生动形象,语言表达更规范、流畅,且富有表现力,结构也更精巧,意境也更深远,由此,还可提升自己作文中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意识。
总之,如果我们能从小学阶段就重视教育引导小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并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推广和实施,相信学生恐惧作文的心理一定会有所改观,作文水平也必将日益提升。
要解决作文“没得写”的难题,就要学会积累素材。只有引来作文素材这源远流长的涓涓“活水”,才能使学生“有米可炊”、有文可作。积累素材最好的方法就是专门准备一个小本子,以记录素材,储存作文信息。这个本子就是个材料库,写作文的时候,翻一翻,找一找,就再也不用愁作文没得写了。
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很多,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
一、从观察中积累素材
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作文最重要的能源。”观察是积累素材最常用的方法。通过观察,同学们对事物的认识才能向广度、深度发展,才能积累独到的、富有特点的作文材料。从作文的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感受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观察绝不仅仅是“用眼看”,还要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等等。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许多可以供我们写作的材料,如果我们能对这些人、景、物带着感情,用我们学过的观察方法,用心听,细心看,动脑想,动手记,作文时我们就不会因无事可写而犯愁了。
观察要注意方法。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由整体到部分的全面观察、捕捉事物特点的集中观察、互相对照发现异同的比较观察等,此外,还有多角度、多侧面的观察,由此及彼、展开联想的观察等等。
二、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话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材料。从自身的生活中积累素材,这是积累作文素材的又一重要途径。这种途径,就是以自己为对象、核心,积累自己亲身经歷的事情及感受。著名作家高尔基特别提倡作文要重视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他曾说:“谁想当作家,谁就应当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只有让学生拥有丰富的生活储备,作文时才能有话可说。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作文,我引导学生参与生活、观察生活,变无心为有心,变无序为有序,变用眼为用脑,养成了对周围事物多看、多听、多思、多问、多记的良好习惯。
1.引导学生关爱校园。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第二家庭。教师应设法通过诱导,让学生充分体验学校生活的快乐。课内,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科教学的过程之中,如动手实验、制作手工、扮演角色、游戏竞赛等。课外可根据节日特点开展活动,如“五一”节开展讲一位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做一件小制作,写一篇小论文,开一个科技信息交流会等。此外,面对课堂内外涌现的大量信息资源,教师应用敏感的心灵去捕捉,用深刻的眼光去洞察,用灵活的机智去重组,并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激发他们的内心体验。
2.引导学生关爱家庭。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天地,在这样的交际环境中,可引导学生以家庭小主人的身份,关注家庭,大胆地参与家庭生活活动。可布置学生开展一些活动:今天我当家,上菜场买菜,烧饭、烧菜,洗碗;给爸爸妈妈献上一杯茶;在“三八”节给妈妈制作贺卡;在父母不在家时当一回小主人,有礼貌地接待客人;随父母参加一些有意义的亲子活动,外出旅游……
3.引导学生关爱社会。社会生活五彩缤纷,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可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如利用双休日让学生去敬老院给孤寡老人送温暖、去公园或其他公共场地打扫卫生、调查采访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参观书画展……有条件的学生还可当商店营业员、公交车售票员等。指导学生观察社会时,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注意辨丑识真,揭恶以扬善,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审美情趣得以提高,再以美的形式来表达,即实现由“物”而“美”的转化。
三、在阅读中积累素材
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它是最重要的间接观察、经历的形式。因为,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读书就是观察生活、认识社会。高尔基在回答“你是怎样学习写作的”这个问题时说:“我既直接从生活中得到印象,也从书本中得到印象……书本具有一种能给我在人的身上所没有看见和不知道的能力。”伟大的文学家鲁迅也曾指出:“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第二要看别人的作品。”
平时的教学中,我建议学生准备一个读书笔记本,及时把每天至少15分钟的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佳词美句、诗词名句、精美片段、名言警句、经典作品、哲理典故等,只要自己认为有价值,都可以分类摘抄在笔记本上,做到每天一摘抄,并在旁边做好相对的语句评析。可从语句中的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用词的精妙、句式的结构等方面进行品评,或者写上自己的读后见解与感受,以促使自己更好地领悟语言文字的内涵,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有效地积累语言。
还可以让学生把积累下来的具有一定写作典范的语言材料,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想办法把这些内容背诵下来,也可以在课余时间与同学们一起进行交流、感悟、比较、品味和欣赏,以此来把素材贮存在自己的头脑里,增加各类知识的储备,使得语言日臻丰富,在运用时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增强书面表达的能力。
还可以采用如下积累方式:
(1)做剪报,从自己所订阅的报刊上,将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剪下来,贴在剪报本上。剪报本最好也要分门别类,有目录,以便查找、使用。
(2)做读书记录卡,每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便制作一个读书记录卡,并在卡片上写清书名(或文章题目)、作者、出版社(或登载的报刊)名称、书籍(或文章)主要内容。
四、在媒体中积累素材
读报纸、看电视、听广播同样可以积累素材可准备一个素材本,把看到听到的材料立即记下来。要指导学生通过视听途径,获取作文材料。由于电脑、电视、电影、VCD等现代媒体的传播媒介是学生间接观察获取作文材料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有目的、有选择、有指导地组织学生收听和观看,从中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例如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少儿节目、《新闻联播》、《动物世界》、《地球的故事》等,有些动人的场面和感人的事例深深地吸引着他们,并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趁热打铁让学生写下观后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生活经验,写作的材料就更丰富了。
五、在活动中积累素材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学生留心搜集有意义的作文素材,也是获取作文材料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结合阅读教学和学校教育教学,组织各种活动,通过活动的实践,指导学生用幼小的心灵去感受生活,获取真实感人的作文材料。为使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可以指导学生在活动前明确这次活动的目的意义;活动中要捕捉有意义的素材仔细观察;活动后要回顾总结、进行梳理。可组织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文娱活动、科技制作、鼓号队、美术组,让他们写活动中的苦与乐、得与失。通过实践他们掌握了一手好材料,将这些宝贵的素材真实地记录下来,习作时只需润润色就是一篇佳作。学生只要是切身经历体验的,自然就能表达其真情实感。
六、在练笔中积累素材
只积累,不运用,就不能达到最终目的。要坚持经常练笔,尽可能地把自己积累的词语佳句大胆、准确地运用到作文中去,尽可能地写真话、写自己的心里话、写自己真实的感受。作文是更高层次的语言积累,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把积累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词汇更加丰富多彩、生动形象,语言表达更规范、流畅,且富有表现力,结构也更精巧,意境也更深远,由此,还可提升自己作文中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意识。
总之,如果我们能从小学阶段就重视教育引导小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并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推广和实施,相信学生恐惧作文的心理一定会有所改观,作文水平也必将日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