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顺尔宁 支气管哮喘
从2006年8月至2007年2月,我们采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选择2006年8月至2007年2月我院呼吸科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48例,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26-57岁,哮喘病程至少1年,根据病情分为中度36例,重度1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顺尔宁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比较差别无显著性。全部病例均附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组2002年哮喘诊治指南制订的诊疗标准 [1]。
方法:常规治疗组给予多索茶碱0.22/日静点,加用舒利迭50μg/250μg,2次/日吸入,顺尔宁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顺尔宁10mg,1次/日,睡前口服,疗程3周
临床观察指标:临床症状评分0分:无咳嗽、气喘、呼吸困难;1分:症轻微或间歇出现,不需使用万托林气雾剂;2分:症状中度或频繁出现,影响正常生活;3分:症状持续,影响活动。凡有夜间症状,憋醒一次加一分,临床症状评分每周评定一次
肺功能测定 :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改善率和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改善率计算公式如下:
FEV1改善率=(治疗后FEV1-治疗前FEV1)/治疗前FEV1×100%
统计学方法数据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 果
临床症状改善在治疗前后的比较
顺尔宁组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1),顺尔宁组第3周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
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在治疗前后的比较:两组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顺尔宁组在第三周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数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提高,组间t检验(P<0.05)。
FEV1改善率在治疗前后的比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FEV1改善率为16.42%, 顺尔宁组治疗前后FEV1改善率为27.23%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提高。
讨 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组以淋巴细胞为主要调控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为主要效应细胞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其中。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认为白三烯是哮喘反应中的重要炎性介质,其主要治病成分为半胱氨酸白三烯(cycL.Ti),cycL.Ti作为一种高效炎症介质存在于哮喘患者的气道,其活性包括趋化炎性细胞、刺激黏液分泌、增加血管通透性、直接收缩支气管平滑肌,其对支气管平滑肌的的收缩作用是组胺的1000倍,是乙酰胆碱的1000-10000倍,且持续时间更长,并可进一步加重支气管阻塞,加剧哮喘的发作[2]。
2002年修订的全球哮喘防治建议(GINA)已将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 B受体激动剂的联合应用作为治疗哮喘的首选方法。这两者具有协同的抗炎和平喘作用,可获得相当于(或优于)应用加倍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时的疗效,并可减少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目前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已成为现代治疗哮喘上的一线药物,被证实可以减弱气道高反应性,但长期吸入激素可引起口咽部念珠菌感染、失音、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且其虽能抑制炎症反应的多个环节,但对白三烯途径影响甚微。吸入激素对轻度或由病毒感染引发的哮喘患者其疗效并不确切,而顺尔宁单用对轻度或由病毒感染引发的哮喘均有明显的疗效[3]。国外的临床实践证实,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是哮喘临床治疗中最有效的介质拮抗剂,可以使哮喘患者需要用全身型糖皮质激素作为急救药物的情况减少,使每天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减少,并可提高吸入糖皮质激素的疗效。顺尔宁是一种高选择半胱胺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特异性阻断白三烯与受体的结合,直接预防白三烯多肽所致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性收缩、血管通透性增高、气道水肿、粘液分泌增多;抑制白三烯多肽所产生的气道嗜酸性细胞浸润,从而减轻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抑制气道重塑及抗肺纤维化,改善哮喘患者肺功能。所以顺尔宁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能更好的控制哮喘,并能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的吸入量。顺尔宁对二氧化硫、运动和冷空气等刺激及各种变应原如花粉、毛屑等引起的速发相和迟发相炎症反应均有抑制作用,尤其适用于阿司匹林过敏性哮喘和运动性哮喘患者的治疗。
本研究中顺尔宁治疗组临床症状在1周时即有明显改善,3周时症状全部消失,明显快于对照组,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及治疗前后FEV1改善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均有显著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顺尔宁服用方便,依从性好,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量,较好的控制哮喘的急性发作,与舒利跌及多索茶碱联合应用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疗效满意值得广泛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组.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2):132-138
2 郑春盛,林青,林莉婷,等.小儿哮喘与白三烯关系的研究.福建医药杂志,2003,25(3):167-168
3 董琳.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中华儿科杂志,2005, 43(4):266
从2006年8月至2007年2月,我们采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选择2006年8月至2007年2月我院呼吸科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48例,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26-57岁,哮喘病程至少1年,根据病情分为中度36例,重度1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顺尔宁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比较差别无显著性。全部病例均附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组2002年哮喘诊治指南制订的诊疗标准 [1]。
方法:常规治疗组给予多索茶碱0.22/日静点,加用舒利迭50μg/250μg,2次/日吸入,顺尔宁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顺尔宁10mg,1次/日,睡前口服,疗程3周
临床观察指标:临床症状评分0分:无咳嗽、气喘、呼吸困难;1分:症轻微或间歇出现,不需使用万托林气雾剂;2分:症状中度或频繁出现,影响正常生活;3分:症状持续,影响活动。凡有夜间症状,憋醒一次加一分,临床症状评分每周评定一次
肺功能测定 :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改善率和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改善率计算公式如下:
FEV1改善率=(治疗后FEV1-治疗前FEV1)/治疗前FEV1×100%
统计学方法数据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 果
临床症状改善在治疗前后的比较
顺尔宁组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1),顺尔宁组第3周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
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在治疗前后的比较:两组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顺尔宁组在第三周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数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提高,组间t检验(P<0.05)。
FEV1改善率在治疗前后的比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FEV1改善率为16.42%, 顺尔宁组治疗前后FEV1改善率为27.23%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提高。
讨 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组以淋巴细胞为主要调控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为主要效应细胞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其中。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认为白三烯是哮喘反应中的重要炎性介质,其主要治病成分为半胱氨酸白三烯(cycL.Ti),cycL.Ti作为一种高效炎症介质存在于哮喘患者的气道,其活性包括趋化炎性细胞、刺激黏液分泌、增加血管通透性、直接收缩支气管平滑肌,其对支气管平滑肌的的收缩作用是组胺的1000倍,是乙酰胆碱的1000-10000倍,且持续时间更长,并可进一步加重支气管阻塞,加剧哮喘的发作[2]。
2002年修订的全球哮喘防治建议(GINA)已将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 B受体激动剂的联合应用作为治疗哮喘的首选方法。这两者具有协同的抗炎和平喘作用,可获得相当于(或优于)应用加倍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时的疗效,并可减少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目前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已成为现代治疗哮喘上的一线药物,被证实可以减弱气道高反应性,但长期吸入激素可引起口咽部念珠菌感染、失音、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且其虽能抑制炎症反应的多个环节,但对白三烯途径影响甚微。吸入激素对轻度或由病毒感染引发的哮喘患者其疗效并不确切,而顺尔宁单用对轻度或由病毒感染引发的哮喘均有明显的疗效[3]。国外的临床实践证实,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是哮喘临床治疗中最有效的介质拮抗剂,可以使哮喘患者需要用全身型糖皮质激素作为急救药物的情况减少,使每天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减少,并可提高吸入糖皮质激素的疗效。顺尔宁是一种高选择半胱胺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特异性阻断白三烯与受体的结合,直接预防白三烯多肽所致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性收缩、血管通透性增高、气道水肿、粘液分泌增多;抑制白三烯多肽所产生的气道嗜酸性细胞浸润,从而减轻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抑制气道重塑及抗肺纤维化,改善哮喘患者肺功能。所以顺尔宁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能更好的控制哮喘,并能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的吸入量。顺尔宁对二氧化硫、运动和冷空气等刺激及各种变应原如花粉、毛屑等引起的速发相和迟发相炎症反应均有抑制作用,尤其适用于阿司匹林过敏性哮喘和运动性哮喘患者的治疗。
本研究中顺尔宁治疗组临床症状在1周时即有明显改善,3周时症状全部消失,明显快于对照组,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及治疗前后FEV1改善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均有显著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顺尔宁服用方便,依从性好,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量,较好的控制哮喘的急性发作,与舒利跌及多索茶碱联合应用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疗效满意值得广泛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组.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2):132-138
2 郑春盛,林青,林莉婷,等.小儿哮喘与白三烯关系的研究.福建医药杂志,2003,25(3):167-168
3 董琳.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中华儿科杂志,2005, 43(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