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习作讲评课处于弱势的原因
(一)传统的习作教学观念影响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孩子是不会作文的,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写,所以需要面面俱到的指导。就像传统的课堂教学一样,教师在前面一步一步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跟。这样的指导捆住了学生的手脚和大脑,禁锢了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富有创造性的“人”的言语活动。学生作文不是想着怎样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看法,也不是想着怎样将自己的故事讲好,而是想着怎样按教师的提纲、教师提供的技术和要求来完成作业。这样的“指导”直接导致了活生生的、性格迥异的学生,写出千篇一律、面目一致的作文。
(二)对作文讲评课缺少切实可行的指导
对于一篇阅读课文的教学,网上搜一搜,会有大量关于如何实施教学的资源;对于一篇习作的指导,也可以找到相关的辅导资料。可是对于习作讲评课,却鲜有现成的课例可用。教学大纲对此也没有明确的要求与引领。
二、将习作讲评课作为习作教学的支点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了习作讲评课的缺失。管作前指导的技巧主要是指“文字技巧”。需要思考的是,这种技巧的指导是放在学生习作之前,还是放在习作之后?每个学生的思维系统、说话方式与语气是不一样的,对事物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结果在教师作前指导后,都长成一个样了。地区不同,语言表达方式、文化习俗不一样,教师的指导方法也是不一样的。那为什么不改变我们的习作教学方式呢?让学生完成习作(学生的原始习作)后,教师再去研读学生的作文,进行诊断,对症下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心中所想,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习作讲评课),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习作水平(如图所示)。这也就是所谓的“先写后教,以写定教”。
(一)以学生的原始习作为依据
叶圣陶先生指出,写文章这件事取决于两个准备工夫,一是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还有一种就是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即说出来的正是想要说的,不走样,不违背语言规律。
就第一点来说,比如对同一件事情,旁观的人都有不一样的看法,每个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观察的仔细程度不一样。这一点,也不是教师在指导课上能够指导出来的。它需要学生养成主动观察的习惯,有一种对生活的敏锐度。教师通过一节课的指导,学生把一件事情写清楚了,可能每个人都写成一样的经过,一样的启示,抹杀了个人的想法与灵动性,还可能就是下一次写另外一件事,有的同学还是不会写。
至于第二点,要求写出来的东西不走样,就是语言刚好跟心思一致。这也是教师无法指导的。你怎么能知道每个学生的不同的心思并且统一指导呢?教师能做的就是这一点工作。就像医生看病一样,先要诊断病情,才能开出药方。教师对学生作文语言规律的指导,最好也是在学生习作的基础上,对他们运用不当的语言了然于胸了,才去一一指导。
(二)以习作讲评课为支点
学生完成作文了,教师不可能一篇一篇地讲,也不可能把学生习作中的所有问题都讲清楚。把这些问题进行归类,一次习作解决一两个问题,长期坚持,才能解决学生习作中的不良语言习惯。习作讲评不止要评,还要学会欣赏,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1.欣赏为先
管建刚老师将“‘兴趣’重于‘技能’”放在九大作文教学主张之首。笔者在这一年多的习作讲评课的实践中,会先将优秀习作的学生名字一个一个出示,并大声念出他们的名字,让念到名字的学生站起来挥手致意,让他们从内心升起一种自豪感,一种由习作带给他们的荣誉感、成就感。这种感觉可以让他们在习作的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久。其次,尽可能多地收集学生的好句、好段,后面署上学生名字。这既体现了一种作品意识,也可以通过这些优美句段的展示,给全班同学一个学习语言的机会。
2.挑刺为轴
对学生的习作只有欣赏是不够的,毕竟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习作中有一些问题是全国性的,如每句开头都喜欢加一个“我”字;也有一些是地区性的,如广东地区有些语序的表达是不一样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也有差异。教师也要根据不同年段的习作要求,合理而有序地进行。比如写景的作文,三年级的时候主要是按顺序介绍一处景,四年级下学期则要求用优美词句写出景物特点,高年段则提出情景交融的更高要求了。以学生的习作为基础,但是不要拔高要求,进行一個点、一个阶段的梯级训练。
3.训练为重
欣赏了学生习作中的语句,挑出了其中的一些共性问题,仅仅这样还不够。需要进行集中训练,通过练促进语言表达的规范,通过练促进习作的完善。就是将作前指导的活儿,移到作后讲评来。讲评课的“练”,主要来自两处:一是从学生写得好的地方引伸出来,有同学的场面描写好,那就拿来读一读,练一练。训练点从课文、优秀作文选中引出的例子,学生有畏难感,从同伴作文中来,学生觉得自己跳一跳,也能摘到果子。二是从学生写得不好的地方引伸出来。学生在人物描写时,笔下的人物不会说话、没有动作、表情,那教師也可以拿来作为一个例子,全班同学写一写,练一练。
(三)学生的整体习作水平显成效
记得三年级第一次测验时,有十来个学生作文没有写完。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讲评练习后,班级作文报办起来了,孩子们的习作也得到了家长的称赞,习作兴趣更浓了。
不上习作指导课,不是说就让学生放任自由。教师要把好习作讲评的关,将习作讲评课作为习作教学的支点,学会欣赏学生习作中的语言,通过研读挑出其中的问题,进行一次一得的训练。并且在阅读课的时候,也相应地渗透一些写法,进行读写结合。
(一)传统的习作教学观念影响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孩子是不会作文的,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写,所以需要面面俱到的指导。就像传统的课堂教学一样,教师在前面一步一步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跟。这样的指导捆住了学生的手脚和大脑,禁锢了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富有创造性的“人”的言语活动。学生作文不是想着怎样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看法,也不是想着怎样将自己的故事讲好,而是想着怎样按教师的提纲、教师提供的技术和要求来完成作业。这样的“指导”直接导致了活生生的、性格迥异的学生,写出千篇一律、面目一致的作文。
(二)对作文讲评课缺少切实可行的指导
对于一篇阅读课文的教学,网上搜一搜,会有大量关于如何实施教学的资源;对于一篇习作的指导,也可以找到相关的辅导资料。可是对于习作讲评课,却鲜有现成的课例可用。教学大纲对此也没有明确的要求与引领。
二、将习作讲评课作为习作教学的支点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了习作讲评课的缺失。管作前指导的技巧主要是指“文字技巧”。需要思考的是,这种技巧的指导是放在学生习作之前,还是放在习作之后?每个学生的思维系统、说话方式与语气是不一样的,对事物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结果在教师作前指导后,都长成一个样了。地区不同,语言表达方式、文化习俗不一样,教师的指导方法也是不一样的。那为什么不改变我们的习作教学方式呢?让学生完成习作(学生的原始习作)后,教师再去研读学生的作文,进行诊断,对症下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心中所想,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习作讲评课),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习作水平(如图所示)。这也就是所谓的“先写后教,以写定教”。
(一)以学生的原始习作为依据
叶圣陶先生指出,写文章这件事取决于两个准备工夫,一是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还有一种就是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即说出来的正是想要说的,不走样,不违背语言规律。
就第一点来说,比如对同一件事情,旁观的人都有不一样的看法,每个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观察的仔细程度不一样。这一点,也不是教师在指导课上能够指导出来的。它需要学生养成主动观察的习惯,有一种对生活的敏锐度。教师通过一节课的指导,学生把一件事情写清楚了,可能每个人都写成一样的经过,一样的启示,抹杀了个人的想法与灵动性,还可能就是下一次写另外一件事,有的同学还是不会写。
至于第二点,要求写出来的东西不走样,就是语言刚好跟心思一致。这也是教师无法指导的。你怎么能知道每个学生的不同的心思并且统一指导呢?教师能做的就是这一点工作。就像医生看病一样,先要诊断病情,才能开出药方。教师对学生作文语言规律的指导,最好也是在学生习作的基础上,对他们运用不当的语言了然于胸了,才去一一指导。
(二)以习作讲评课为支点
学生完成作文了,教师不可能一篇一篇地讲,也不可能把学生习作中的所有问题都讲清楚。把这些问题进行归类,一次习作解决一两个问题,长期坚持,才能解决学生习作中的不良语言习惯。习作讲评不止要评,还要学会欣赏,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1.欣赏为先
管建刚老师将“‘兴趣’重于‘技能’”放在九大作文教学主张之首。笔者在这一年多的习作讲评课的实践中,会先将优秀习作的学生名字一个一个出示,并大声念出他们的名字,让念到名字的学生站起来挥手致意,让他们从内心升起一种自豪感,一种由习作带给他们的荣誉感、成就感。这种感觉可以让他们在习作的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久。其次,尽可能多地收集学生的好句、好段,后面署上学生名字。这既体现了一种作品意识,也可以通过这些优美句段的展示,给全班同学一个学习语言的机会。
2.挑刺为轴
对学生的习作只有欣赏是不够的,毕竟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习作中有一些问题是全国性的,如每句开头都喜欢加一个“我”字;也有一些是地区性的,如广东地区有些语序的表达是不一样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也有差异。教师也要根据不同年段的习作要求,合理而有序地进行。比如写景的作文,三年级的时候主要是按顺序介绍一处景,四年级下学期则要求用优美词句写出景物特点,高年段则提出情景交融的更高要求了。以学生的习作为基础,但是不要拔高要求,进行一個点、一个阶段的梯级训练。
3.训练为重
欣赏了学生习作中的语句,挑出了其中的一些共性问题,仅仅这样还不够。需要进行集中训练,通过练促进语言表达的规范,通过练促进习作的完善。就是将作前指导的活儿,移到作后讲评来。讲评课的“练”,主要来自两处:一是从学生写得好的地方引伸出来,有同学的场面描写好,那就拿来读一读,练一练。训练点从课文、优秀作文选中引出的例子,学生有畏难感,从同伴作文中来,学生觉得自己跳一跳,也能摘到果子。二是从学生写得不好的地方引伸出来。学生在人物描写时,笔下的人物不会说话、没有动作、表情,那教師也可以拿来作为一个例子,全班同学写一写,练一练。
(三)学生的整体习作水平显成效
记得三年级第一次测验时,有十来个学生作文没有写完。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讲评练习后,班级作文报办起来了,孩子们的习作也得到了家长的称赞,习作兴趣更浓了。
不上习作指导课,不是说就让学生放任自由。教师要把好习作讲评的关,将习作讲评课作为习作教学的支点,学会欣赏学生习作中的语言,通过研读挑出其中的问题,进行一次一得的训练。并且在阅读课的时候,也相应地渗透一些写法,进行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