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新课导入得好,便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把学生引导到学习的课题上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结合教材的内容、特点和类型,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等原则,选择适当的课堂导入形式,巧妙、灵活地进行课堂导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怎样巧妙地导入新课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际,以案例的形式介绍几种导入新课的有效方法。
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就是开门见山。教师直接阐述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及要求等,以便引起学生注意。此种直指主题的导入方法既能强化学生学习的意志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让学生的思维迅速定位,很快进入对教学内容的探索。该方法适合于学习能力较强、具有一定意志力的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不宜采用。
例如,在教授使用FrontPage创建站点时,直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且展示学习目标——掌握创建站点的方法;熟练规划文件的存放结构。这种导入方法使得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要点有所明确,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独立操作能力得到极好的锻炼。
对比式导入法
对比式导入是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同即将学习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突出新授内容的优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导入《艺术字让文章标题更醒目》一课时,我先展示同一份电子报刊的两种版本,一种标题未添加艺术字效果,另一种则是标题添加了艺术字效果,让学生对比哪种效果更好,并说明理由。学生在分析两种版本的报刊后,都说标题添加了艺术字效果的报刊效果更好,因为艺术字效果使得整份电子报刊变得更加精美,各个板块的标题更加醒目,由此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即制作艺术字。
在讲授应用Excel软件处理表格中的数据时,我呈现了一份班级49名学生各科分数的成绩单,请几个学生使用计算器(或口算)计算每位学生的总分、平均分等。一分钟后,最快的学生仅计算出15个学生的总分、平均分。这时,我对学生说:“老师不超过一分钟,便能完成所有学生总分、平均分的计算。你们相信吗?”接着,当场使用Excel软件进行操作。不到一分钟,果真完成了所有操作。通过师生间的比赛,学生们领略到了Excel软件处理表格数据的便捷性,极大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
原有知识导入法
原有知识导入法是以学生之前掌握的知识作为基础发展深化,从而推出新的教学知识点,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这种导入法关注了前后知识的联系和学生学习情绪的酝酿,对于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PowerPoint软件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掌握的Word软件入手,对比两种软件的界面构成,让学生归纳出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旧知识的迁移,学生很快便熟悉了PowerPoint软件,并能更快、更好地使用这一软件。
直观演示法
在讲授新课之前,先让学生观察利用实物或课件等媒体展示的事实、现象、过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再从解决问题入手,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课题的学习。
对于小学生来说,主板、硬盘、内存、CPU十分抽象,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在教授《计算机硬件的组成》这节课时,我在导入环节直接打开计算机的机箱,让学生看看主板、硬盘、内存、CPU等硬件的实物,并且将这些器件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轮流观察。以这样的形式导入,学生就可以对计算机硬件在感官上有一定的了解,对他们接下来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故事情境导入法
故事情境导入即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叙述一个与学习内容相联系的生活实例或故事,通过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此导入方法可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中抽象出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帮助他们拓展思维、丰富联想,从而自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采取此种方法时应注意,故事内容要与课题紧密结合,故事生动有趣,对学生具有启发性。
在教授《有趣的块操作》一课时,我的导入如下:请大家帮助王明明同学检查作业,并帮助他修改作业中不合理的地方。学生检查他的语文作业后发现,他默写的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头尾两句诗弄反了(可用移动字块的方法解决)。检查他的音乐作业发现,他抄写的《小小少年》歌词,少了两句重复歌词(可用复制字块的方法解决)。通过故事情境的设置,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趣味导入法
趣味导入法则是通过猜谜语、挑战闯关等生动有趣的游戏方式来进行教学导入。该导入方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授三年级《认识鼠标》一课时,我的导入如下: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看看哪位同学能又快、又准地说出谜底。“一只老鼠尾巴长,天天趴在桌子上。你要有事不知道,轻轻一点它帮忙。(打一办公用品)”班里的学生都对此谜语非常感兴趣,纷纷参与到猜谜的活动中,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授三年级的英文字符录入这一单元时,由于学习时间较长,学习内容也相对枯燥,对每一组字符指法的学习都要反复练习。如何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通常利用闯关游戏来激励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英文字符录入。我会根据学生所需录入的字符数量及难度选择3篇文章作为学生所要通过的3个关卡。再根据学生的录入速度和正确率,决定他能否通过相应的关卡晋级到下一关卡。最后,对顺利通过3个关卡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样一来,由于学生都想通过3个关卡得到教师的表扬,便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字符输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选择信息技术课堂导入方法时,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并与其他导入方法进行有机整合、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导课还应遵循简短、高效的原则。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导课设计,否则,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枝节,反而影响课堂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就是开门见山。教师直接阐述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及要求等,以便引起学生注意。此种直指主题的导入方法既能强化学生学习的意志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让学生的思维迅速定位,很快进入对教学内容的探索。该方法适合于学习能力较强、具有一定意志力的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不宜采用。
例如,在教授使用FrontPage创建站点时,直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且展示学习目标——掌握创建站点的方法;熟练规划文件的存放结构。这种导入方法使得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要点有所明确,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独立操作能力得到极好的锻炼。
对比式导入法
对比式导入是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同即将学习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突出新授内容的优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导入《艺术字让文章标题更醒目》一课时,我先展示同一份电子报刊的两种版本,一种标题未添加艺术字效果,另一种则是标题添加了艺术字效果,让学生对比哪种效果更好,并说明理由。学生在分析两种版本的报刊后,都说标题添加了艺术字效果的报刊效果更好,因为艺术字效果使得整份电子报刊变得更加精美,各个板块的标题更加醒目,由此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即制作艺术字。
在讲授应用Excel软件处理表格中的数据时,我呈现了一份班级49名学生各科分数的成绩单,请几个学生使用计算器(或口算)计算每位学生的总分、平均分等。一分钟后,最快的学生仅计算出15个学生的总分、平均分。这时,我对学生说:“老师不超过一分钟,便能完成所有学生总分、平均分的计算。你们相信吗?”接着,当场使用Excel软件进行操作。不到一分钟,果真完成了所有操作。通过师生间的比赛,学生们领略到了Excel软件处理表格数据的便捷性,极大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
原有知识导入法
原有知识导入法是以学生之前掌握的知识作为基础发展深化,从而推出新的教学知识点,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这种导入法关注了前后知识的联系和学生学习情绪的酝酿,对于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PowerPoint软件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掌握的Word软件入手,对比两种软件的界面构成,让学生归纳出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旧知识的迁移,学生很快便熟悉了PowerPoint软件,并能更快、更好地使用这一软件。
直观演示法
在讲授新课之前,先让学生观察利用实物或课件等媒体展示的事实、现象、过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再从解决问题入手,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课题的学习。
对于小学生来说,主板、硬盘、内存、CPU十分抽象,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在教授《计算机硬件的组成》这节课时,我在导入环节直接打开计算机的机箱,让学生看看主板、硬盘、内存、CPU等硬件的实物,并且将这些器件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轮流观察。以这样的形式导入,学生就可以对计算机硬件在感官上有一定的了解,对他们接下来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故事情境导入法
故事情境导入即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叙述一个与学习内容相联系的生活实例或故事,通过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此导入方法可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中抽象出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帮助他们拓展思维、丰富联想,从而自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采取此种方法时应注意,故事内容要与课题紧密结合,故事生动有趣,对学生具有启发性。
在教授《有趣的块操作》一课时,我的导入如下:请大家帮助王明明同学检查作业,并帮助他修改作业中不合理的地方。学生检查他的语文作业后发现,他默写的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头尾两句诗弄反了(可用移动字块的方法解决)。检查他的音乐作业发现,他抄写的《小小少年》歌词,少了两句重复歌词(可用复制字块的方法解决)。通过故事情境的设置,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趣味导入法
趣味导入法则是通过猜谜语、挑战闯关等生动有趣的游戏方式来进行教学导入。该导入方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授三年级《认识鼠标》一课时,我的导入如下: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看看哪位同学能又快、又准地说出谜底。“一只老鼠尾巴长,天天趴在桌子上。你要有事不知道,轻轻一点它帮忙。(打一办公用品)”班里的学生都对此谜语非常感兴趣,纷纷参与到猜谜的活动中,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授三年级的英文字符录入这一单元时,由于学习时间较长,学习内容也相对枯燥,对每一组字符指法的学习都要反复练习。如何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通常利用闯关游戏来激励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英文字符录入。我会根据学生所需录入的字符数量及难度选择3篇文章作为学生所要通过的3个关卡。再根据学生的录入速度和正确率,决定他能否通过相应的关卡晋级到下一关卡。最后,对顺利通过3个关卡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样一来,由于学生都想通过3个关卡得到教师的表扬,便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字符输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选择信息技术课堂导入方法时,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并与其他导入方法进行有机整合、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导课还应遵循简短、高效的原则。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导课设计,否则,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枝节,反而影响课堂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