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传统农耕文化 发展现代乡村旅游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onezhao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黄山市积极推进现代休闲乡村旅游农业,尤其是近年来以农耕文化为载体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该文介绍了黄山市发展现代休闲乡村旅游农业的基础条件、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做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现代休闲乡村旅游要突出特色、做浓特色、强化特色、宣传特色等建议。
  关键词:农耕文化;乡村旅游;经验做法;建议;黄山市
  中图分类号 F3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1-17-03
  黄山市的前身即为徽州,地处安徽省最南端,与江西和浙江两省相邻,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明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距今5 000多年前。从已地出土的文物表明,今黄山市一带早在旧石器时期就已有先民生活,而在新石器时代,这里的先民们已创造原始土著文化,其中农耕文化是当地早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沿革,黄山市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尤其是近年来以农耕文化为载体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在新时期,黄山市在挖掘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相结合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黄山市发展休闲乡村旅游农业的基础条件
  1.1 历史人文积淀雄厚 自秦置黟、歙两县始,距今已有2 200多年。至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平歙州人方腊起义,改歙州为徽州,辖歙、休宁、黟、绩溪、婺源、祁门县,州治歙县。从此,直到清宣统3年(1911年)的790年间,作为州府名,徽州这一名称一直没有变更。直至1987年11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安徽省调整徽州地区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徽州地区,设立地级黄山市,原属徽州地区的石台县划属池州地区,绩溪、旌德2县划属宣城地区。1988年4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辖屯溪、黄山、徽州3区和歙、休宁、祁门、黟4县。作为古徽州的所在地,历代名人辈出,历史文化十分发达。朱熹、朱升、程敏政、汪机、戴震、黄宾虹、陶行知、苏雪林等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新安理学、徽州朴学、新安医学、徽商、徽剧、徽派建筑、徽派版画、徽派篆刻、新安画派、徽派盆景等经济文化流派构成的徽州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1.2 传统农耕文化遗存丰富 古徽州历史上以山越土著居民为主。随着我国历史上几次大的人口迁徙,先进中原文化及农业生产技术逐渐改变古徽州的农耕体系,同时随着明朝中叶至清朝末期最初的资本经济萌发,形成了以徽州商人为代表的徽商经济。因此,在徽州这片土地上仍保留着大量的农耕文化遗存,现今仍能常见的独具地域特点的徽派古建筑、古村落、古祠堂、古庙宇、古驿道、古塘、古堨坝、古桥、古水碓等等,尤其是一些古堨坝、古塘等水利工程至今仍然发挥农业生产及防洪抗旱的作用,如较为著名的有歙县的渔梁坝,徽州区西溪南的雷堨,休宁县板桥的古渔塘等。目前这些水利工程还基本保持历史原貌和作用,同时也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标志性历史遗存被宣传和开发利用;较为著名的徽杭(徽州至杭州)古驿道、徽青(徽州至青阳)古驿道、大洪岭古驿道等,这些古驿道既穿越乡村村落又跨越省市界域,沿途生态优美,穿行于青山绿水,多顺山势溪水而建,古时五里一亭十里一庙,或牛耕田园、或竹海林荫、或森林茂密、或流水潺潺、或峰峦叠嶂,与自然和谐融合,构成一幅幅独特而神奇的风景画。由于随着时代变迁,原有的徽州古道风貌已部分消失,但留存下来的古道依然具有独特和珍贵的价值。徽州古道是徽州文化的一部分,由古道串联起来的古村落、古水口、古桥、古水碓、古塘、古田等就像一根项链上的珍珠,徽文化实物与传统农耕文化自然地融合在徽州大地上,农耕文化已成了徽州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并已成为发展现代休闲旅游农业经济的重要资源。近年来不少徽州古道已经成为休闲旅游、徒步旅游的首选地,这种既与自然相融合,又能探寻古徽州文化的“边游览、边锻炼、边体验”的“驴行”方式,成为很多人“绿色生活”的一部分。散落在徽州大地上的文化遗存,不仅承载着古徽州人民的智慧和历史,也传承着古徽州人民的故事与传说,同时还是馈赠在这片土地上休养生息的子民们一份厚重的礼物和宝贵的财富。
  1.3 农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基础坚实 自成立黄山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旅游业作为立市之本。不断拓展旅游产业,境内黄山风景区是世界自然与历史文化双遗产地;黟县西递、宏村古村落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地;黄山、齐云山为世界地质公园。黄山市还先后荣获中国特色休闲城市、世界旅游目的地管理奖、中国最佳休闲城市、中国最美地质公园、中国最幸福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最高奖等称号。这些荣誉称号不仅大大提高了黄山市整体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也为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乡村旅游农业相结合提供有利的保障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黄山市发展乡村旅游农业成效显著
  近年来,黄山市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增收和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消费为核心,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一流的生态环境,以乡村旅游、百佳摄影点、休闲农业产业园区、休闲农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农家乐为抓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和地域特色的新型旅游业态。一批乡村跻身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行列和荣获“中国传统村落”称号,黄山区和黟县获得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全市年接待休闲旅游人数达2 500万人次以上,休闲旅游收入超100亿元,直接从业人员近5万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村经济三产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
  3 黄山市发展现代休闲乡村旅游农业的主要做法
  黄山市紧紧依托世界级风景区名胜区和众多5A级旅游景区,围绕全国知名3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州文化做文章,充分利用广布期间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古村落等文化遗存,发掘其山水与人文,生态与旅游,休闲与体验的旅游农业资源价值,推进农耕文化与现代休闲乡村旅游农业的相结合。   3.1 以规划引领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特色化 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思路,挖掘整合人文历史、生态环境、地理条件、特色产业等资源,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进行细化、分类开发和提升,增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体验性、观赏性和特色性。编制完成了《黄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黄山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黄山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体现“以旅促农、以旅富农、农旅互动”的特色。
  3.2 以整体联动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化 契合当前休闲、体验、生态旅游热潮,围绕特色优势农产品,积极扶持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旅农家园”为主题的参与型休闲旅游。先后建成了歙县阳产、石潭,休宁县呈村、木梨硔,祁门县降上、燕山,黟县塔川、关麓,徽州区唐模、呈坎等摄影、写生、影视拍摄等文化创作体验区;打造了祁门县历溪、坑口、渚口等古戏台、古村落、古民居为主乡村文化旅游;黟县把田园观光、农家休闲和特色农业的古村落串珠成链,依托山地车节及中国黟县摄影大展2大节事活动,展现出美丽乡村新画卷;休宁县将景区景点发展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打造了齐云山、古城岩、山越民俗风情园、徽州大峡谷、红色石屋坑等一批旅游景区景点,作为乡村旅游集聚人气的拳头产品,形成了“景区景点聚人气、乡村酒店来接待”的良性旅游模式。同时,黄山市还结合 “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和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项目的实施,一批凸显古徽州特色的古村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焕然一新,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生态和自然环境。
  3.3 以宣传展示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化 结合中国国际旅游博览会及旅游商品展、黄山国际徽文化旅游节、中国黄山名优农产品(上海)博览会等国家、省、市大型推介活动,宣传推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如黟县编制徽州“年味年俗”旅游产品,挖掘“桃花源里过大年”系列产品—打食桃、杀猪饭、过年餐、山货大礼包等“年味年俗”产品,整理并推出猪栏酒吧、秋韵客栈、南熏别墅、秋韵客栈、倚南别墅、茗居驿站等一批黟县乡村民宿,邀请新浪旅游达人前来吃住体验,撰写攻略,乡村民宿受到市场追捧;利用央视在“一年又一年”春节直播栏目和以舒绣文故乡为背景《记住乡愁》纪录片拍摄播放,利用央视等主流媒体和新浪、同程、中安在线等网络平台,先后策划了“一元秒杀”、“带着微博去黟县”、“#黑多有神马#”等活动实现网络营销新突破。休宁县举办中国休宁松萝茶文化旅游节、养生美食节暨农家乐PK大赛、“春花烂漫,走进休宁—油菜花摄影节”、“高山流水,清凉休宁—亲水游”等乡村旅游活动,深入挖掘和展现古徽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齐云山道场、道乐、道斋、板凳龙、得胜鼓、傩舞、跳钟馗等古徽州民间艺术进行了发扬创新。祁门县举办非遗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深入挖掘和提升“目连戏”、“傩舞”等文化内涵,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品牌。
  3.4 以管理服务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范化 黄山市注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积极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农家乐星级达标创建活动,制定出台乡村农家乐管理制度和行业标准,对乡村农家乐、特色旅游村实行标准化管理,建立完善乡村旅游发展新机制,强化行业培训,按照《旅游专业村标准》和《农家乐(乡村酒店)服务质量标准》创建标准,举办乡村旅游主题培训系列活动,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质,提高经营管理和接待服务水平,促进乡村旅游经营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形成特色品牌。
  4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4.1 缺乏积聚效应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结合是跨行业和一二三产产业一体化的综合体,乡村旅游景区或乡村旅游点的打造与推介需经多年培育和投入,目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虽然有了一定基础和规模,但由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自身存在分散性、差异性的特点,一时还难以形成积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4.2 农耕文化挖掘不够 大多数农业乡村旅游主要还是停留在乡村旅游观光、住农家乐、吃农家饭阶段,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农耕文化资源挖掘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游客的参与性不强,文化体验不深,很难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4.3 乡土特色不明显 由于各地对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开发多局限于古祠堂、古村落等普遍性遗存的开发利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雷同现象必然难以避免,这反而使得丰富多彩和最具地域特色的徽州文化成了单一产品,特色不明显,难以满足游客多样化体验的需求。
  4.4 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大多在原有古村落的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由于有着相近的社会经济背景和产业结构,其相似度高,又具有明显一致的季节性等特点,客观上造成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而经营者大多数是农民,缺乏经营管理和服务专业技能的培训,导致在接待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现象,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5 几点建议
  5.1 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发展现代休闲乡村旅游农业 发展现代休闲乡村旅游农业必须要因地制宜,不可一哄而上,要在挖掘文化尤其是传统农耕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突出特色,适度发展。现代休闲乡村旅游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新型产业之一,其前景看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点,有利于推动城乡统筹的进程,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资源要素的整合,是理想的农业转型升级发展模式,符合当前时代发展需求。
  5.2 做浓特色,精心打造现代休闲乡村旅游农业精品 发展现代休闲乡村旅游农业必须要做浓特色。重点要在资源特色、文化特色、农业特色上做文章。离开特色就没有吸引力,没有竞争力。要深度挖掘,自然融合,注重文化品位和地方特色,挖掘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内涵,挖掘当地富有传统特色的“土特农产品”其蕴藏的文化元素,精心打造一批知名度高、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系列农产品和乡村旅游农业精品。
  5.3 强化特色,优化提升现代休闲乡村旅游农业品质 发展现代休闲乡村旅游农业必须要优化服务。要加強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鼓励农民发展乡村旅馆及农家乐床位,大力发展集民俗、乡土、时尚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商品,扩大绿色有机农产品、土特产品以及传统手工工艺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住宿上,不求豪华,但求干净、整洁,富有地方特色;餐饮上,讲究经济实惠,富有当地农家菜肴的独特风味;游乐上,因地制宜,讲究特色,力求简单,让游客参与其中,乐此不疲,流连忘返。同时,要加强行业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建立行业自律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基本情况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维护游客合法权益,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现代休闲乡村旅游农业的品质和综合效益。
  5.4 宣传特色,创新促销现代休闲乡村旅游农业品牌 发展现代休闲乡村旅游农业必须要创新销售,加强特色宣传是乡村旅游农业推介的不二法宝。利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多种载体,加大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宣传力度,提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乡村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民间民俗文化的挖掘和弘扬,整理、包装乡村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增强乡村旅游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创新现代休闲乡村旅游品牌产品的 销售形式,提高现代休闲乡村旅游农业的综合收益。 (责编:徐焕斗)
其他文献
摘 要:该文介绍了樟树在徐州市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樟树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易受冻害及黄化病侵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樟树冻害及黄化病防治技术措施,为解决当前樟树引种栽植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指导。  关键词:樟树;园林绿化;应用;冻害;黄化病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0-92-03  樟树为常绿乔木,树势高大,枝叶茂密,树冠
期刊
摘 要:采用田间试验示范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促根剂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促根剂对烤烟生长发育、产质量形成及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具有明显影响,提高了中等烟的比率,增加了产值。后期试验应注意施氮量降低0.5kg/667m2,成熟采烤期较常规推迟7~10d。  关键词:促根剂;烤烟;产量;质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0-46
期刊
摘 要:该文综述了甘薯一些新品种资源及其在栽培技术、贮藏保鲜技术和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对策,为我国甘薯产业在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甘薯;新品种;栽培技术;贮藏;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 S5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0-34-03  甘薯是旋花科甘薯属的一个栽培种,别名又叫番薯、白薯、红薯、山芋、地瓜、红苕等,是具有蔓生习性的1a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期刊
摘 要:档案管理工作是农业科研院所重要的基础工作,对农业科研院科技创新和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立足于新形势下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管理工作实际,分析了目前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管理现状及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管理;现状;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G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0-106
期刊
摘 要:21世纪是生物产业的时代,为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生物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正确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人才的前提。该文基于专业内涵、市场需求等,分析了生物类专业的人才层次、职业取向、知识结构、素质能力等方面的定位,探讨了生物类专业特色和实现培养目标定位的措施。  关键词:农业院校;生物类专业;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期刊
摘 要:传统的水稻种植环境伴随化肥和农药的长期使用而不断恶化,各种病虫害频繁发生,导致恶性循环。近年来,以浙江为代表的稻田养鳖模式,通过中华鳖与水稻的有机结合,使中华鳖捕食田间虫害、清除杂草、疏通泥土;同时中华鳖养殖的残饵粪便又作为水稻的有机肥料,可使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降低40%~50%,改良了种养殖田间生态环境,减轻了面源污染,提升了水稻和鳖产品品质,增加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目前稻田养
期刊
摘 要:磷素是一切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磷肥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养料。该文综述了磷肥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磷肥的合理施用提供建议。  关键词:磷肥;农作物;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 S1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0-66-03  Abstract:Phosphorus (P)is one of the substance
期刊
摘 要:地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作为整个农业检测体系建设的重点,在确保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充分发挥省级区域性农产品检测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常州市地市级农产品检测体系作为江苏省乃至全国地市级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的典型,在推动整个农业检测体系建设工作,尤其是在如何做好地市级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市级;农产品检测体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03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聊城市“种养加沼”生态农业模式配套设计,根据平原农业地区的特点,把种植、养殖、农民生产生活用能、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沼气工程融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系统的合理配套,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既治理了农业的环境污染,又实现了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既维护了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又促进了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种养加沼;生态农业模式;配套设计  中图分类号 F327
期刊
摘 要:该文在深入分析江西武宁县新光生态农业观光园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设计的内容与过程,以期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2-134-04  Abstract:Based on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Wuning Xingu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