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争议的眼光下解析小说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peng4610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篇小说的主题在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解读,有时还会形成争议,这种争议为我们解读文本提供了不同的思路。本文以孙犁小说《荷花淀》为例,尝试从两种不同的主题认识上去分析文本,体会小说中传递的诗意战争之美。
  关键词:小说主题;《荷花淀》;美;战争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072-02
  关于小说主题,有一个很通俗的定义:它指小说家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画面,塑造艺术形象显示出来的、贯穿一部小说始终的基本思想,又称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好的小说主题能突出地展现作者的写作环境和写作意图,对读者分析小说也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对同一篇小说的主题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许多情况下还会见仁见智,各执一词,产生争议。
  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孙犁的小说《荷花淀》。该文收录于人教版旧版教材第二册,同时粤教版、鲁教版的教材也都有编入该文,是一篇经典课文。孙犁,河北作家,以其为代表的荷花淀派是1950年创办的当代著名文学流派。创作的作品大多以农村日常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具有感染力,《荷花淀》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这是一篇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长期以来普遍认同的主题是:通过描写白洋淀地区人民,尤其是一群劳动妇女的生活和斗争,来歌颂坚定乐观、众志成城的保家卫国的革命精神。但近年来,随着战争题材作品的不断涌现,人们对作品的解读越来越向纵深挖掘,有些人开始从另一个角度,抛开政治意义来看待《荷花淀》这篇小说:作品体现了一种宁静清新的自然美,充满诗情画意和欢乐的气氛,这一点,读过小说的人都可以感受得到,但这篇小说发表于1944年,时值抗日战争白热化的阶段,这种类似对战争的“美化”,会不会给人民传递一种错误的信息,战争是没有硝烟,没有流血的,甚至后世的人们读到这篇小说,也会在意识里将战争美化,忽视战斗的残酷性?这构成了新时期对《荷花淀》主题的另一种认识,并形成了争论。
  对主题有不同理解,就说明对小说有不同的解析,那么,就让我们从这争议的两个角度去细致分析一下小说的文本内容。
  一、小说的诗意美
  战争给人们的印象,都是枪林弹雨、尸横遍野、鬼哭狼嚎,突然有一部作品,它表现的战争场面,非但没有这些惨烈的景象,反而展现的是一幅“文中有画”的美图,相信读者都会眼前一亮,《荷花淀》就是这样的一篇描写战争的小说,它从几个方面,运用多种手法,来展现自然美和人性美。
  (一)环境之美
  环境是小说的要素之一,对推动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性格特征有重要的作用。《荷花淀》一开头就有三段突出的环境描写,女人就是在这个环境中出场的。小说描写环境时运用了大量的修饰词:苇眉子“潮润润的”,“柔滑修长的”,“又薄又细”,“芦花飘飞苇叶黄”,“银白雪亮的席子”,“花纹又密又精致”,“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一层薄薄透明的雾”,“新鲜的荷叶荷花香”……月光、苇席、荷花,自然的美感,加上特殊的描写对象的组合,进一步升华和丰富了美。这样的开头,哪里有一点点战争的味道?甚至都没有一点尘世的纷扰。
  除了语词对环境产生的修饰之美,还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所描绘景物的美感:“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拟人手法突出了生动和活力;“……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比喻表现了白洋淀芦苇的多和美;“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连用两个比喻,让女人编席位于了一个如梦如幻的情境。人物处于这样的环境,很难让人把她同战争、流血联系起来。
  还有下文写到的战争场面:女人们去寻找打仗的男人,摇着小船来到淀上,“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一切风平浪静,突然鬼子的船出现了,妇女们摇着小船躲避,小说中是这样描写那个场面的:“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场面也是紧张的,但比喻传达的,是一种轻快的紧张,哪怕她们奔入荷花淀,那荷叶荷花在这种千钧一发的时刻,也不失其美感:“那一望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铜墙铁壁”、“哨兵”,更多的是坚毅的美。
  (二)人物之美
  《荷花淀》本质上不是写人的小说,它更多的是塑造了两个群体形象:一是以水生女人为代表的妇女群像;一是以水生为代表的男人群像,其中,尤以妇女群像为主要代表。读完小说,或许你对主人公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但一定不会忽略人物给你留下的瞬间印象,这就要归功于孙犁在这个这么短的篇幅当中,通过语言、神态和动作展现出的人物之美。
  小说的篇幅不长,却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人物的对话。第一处细致的对话,是水生回家和女人的一番交谈。语言朴实无华,围绕的都是家庭琐事,简单的日常生活,但当中包含的感情却是细腻的、丰富的。其中,有两句特别引人注意:“你总是很积极的。”“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在支持丈夫参加战斗的同时,语境中也流露出女人的情绪:对丈夫的不舍,对家庭的顾念,但在家国矛盾之下,她选择了对丈夫的支持。再配合上女人的动作和神态:“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更加突出了女性的心理特征:听到丈夫要上大部队,她的内心其实是担忧和不安的,通过一个微小的动作,就暴露出了情绪的变化,临别前回答丈夫的几个“嗯”字,也充分展现了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女人表现出的坚定。
  第二部分的对话集中在四个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商量着要去看望自家丈夫。去之前各有理由,表露出女人羞涩的心理:想念丈夫,又不好意思明说,假托各种借口;去了没见着,表面上责备各自的男人,骂他们“狠心贼”,实际上是掩饰内心的失望和伤心。歼灭了敌人,见到了各自的家人,几个青年妇女又围在一起,讨论她们的经历,并通过对话为小说结尾——妇女们走上了革命斗争的道路,埋下了伏笔。   这些人物的美,取决于他们身上融合的自然和生活气息。这是一群斗争年代普通的妇女,白洋淀的山水滋养了她们淳朴的个性:她们爱自己的丈夫,却把深挚的感情掩埋在传统妇女的羞涩之下,用逆笔的语言来表达她们的关怀和担忧,这是可爱的;同时,在国家和民族的危难面前,她们从在背后支持自己的丈夫,到自己走上抗敌的战场,这是个人成长的过程,也是作家人物刻画不断成熟,符合主旋律的过程。
  二、小说战争性的表现
  为什么说《荷花淀》是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战争小说往往有其鲜明的特质,而这篇小说明显地消解了这些特质,说它是战争题材的作品,是因为它取材于战争年代和以战争为总体背景,所赖以构成的中心事件就是一次激烈的枪战,可以说,小说完全是从正面来描写战斗场面的。但这种消解在各种自然和人物之美下的战争,似乎是被美化了,无怪乎,有人会对小说的主题意义产生异议。
  那么,这篇小说所描写的战争,到底有没有积极的意义呢?这种明净纯真的自然形态,有没有存在的合理性?
  站在社会历史的角度,战争时期是对立双方关系单一、阵线分明的时期,人与人之间琐碎的矛盾纠葛就容易暂时服从于一致对外的总原则,人们的感情情绪也只能自然服从战争所划定的阵线。从这个方面看,《荷花淀》大胆地抛开描写战争的一般规律,回归一种高度纯净与宁静之美,这恰恰是孙犁小说的成功之处,是另一种表现的极致。
  其次,用散文诗式的笔调来写战争,并不影响战争本身的特质。从战争的结果来看,这是一场胜利的战争,没有流血牺牲的胜仗,对于在长期抗战中身心疲惫的人们来说,是一种极佳的鼓舞。另外,用妇女题材来表现战争,也有极强的表现效果。在旧社会,妇女被压在社会最底层,她们解放到什么程度,是我们衡量社会解放的一种标准。战争迫使这群白洋淀的普通妇女,放下自己狭隘的小家庭,支持丈夫参加抗日战争,并且经由一次偶然的机会,也走上了战场。战争的教育意义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这场战争的胜利也透过这群妇女得到了最好的呈现,连最受压迫、觉悟较低的妇女也起来斗争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还会远吗?
  所以,从这个角度对小说进行分析后得出:《荷花淀》选取了一种特殊的形式来描写战争,它不但没有削弱战争的残酷性,反而从另一个角度激发了人们对战争胜利的一种渴盼和认知,宣扬了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
  孙犁是一位在小说创作上有自己风格的作家,对于美的艺术创造,他有自己的一贯追求,他曾经这样说过:“看到真善美的极致,我写了一些作品。看到邪恶的极致,我不愿意写。这些东西,我体验很深,可以说是镂心刻骨的,可是我不愿意去写这些东西,我也不愿意回忆它。”由此可见,作家力图用真善美来抗击邪恶,用浑然天成的极致之美去创造一种精神内核,而这种艺术追求渗透在他一系列的小说当中,或许会引发一些争议,但文本传达给我们的力量不容忽视。
  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会对作品产生不同的解读,这是必然的,有争议的问题也可以见仁见智,自圆其说。正是有了不同的声音,才给我们分析文本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学习在争议的眼光下解析文本,不失为一种好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林志浩.阅读与欣赏·现代文学部分(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2]郝宇民.《荷花淀》——战争小说的一曲纯美的绝唱[J].名作欣赏,1998,(1).
其他文献
摘要:嘲弄与反嘲弄是一对孪生姊妹,其造成的艺术讽刺效果非常显著,很多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经常使用。小说《变色龙》就以此法表达了底层人的愤懑、不满和抗争,即使在反动当权者内部,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的本质决定了他们也会彼此进行嘲弄。  关键词:《变色龙》;嘲弄;反嘲弄  中图分类号:I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203-02  作为19世纪末俄国杰出的短篇小说巨匠、优
摘要:随着教育手段信息化的加快,传统语文教学手段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多媒体教学所取代。交互式电子白板已经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资源,转变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将会让语文课堂更精彩有效。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语文课堂;语文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099-02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
摘要:为了更好地提高生物及食品专业高职生的教育教学水平,本论文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08、2009级生物及食品类专业近5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90后”生物及食品类专业高职生的特点,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三个方面提出了教育教学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90后”学生;生物与食品专业;高职生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
摘要:作为丹·布朗系列小说的开山之作《天使与魔鬼》并非作者最成功的作品,但是作者融合众家之所长,在叙事中把时间要素、空间要素和背景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用蒙太奇的手法营造出紧张非凡的悬疑气氛,使知识悬疑小说自成一派,为之后系列小说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叙事艺术;时间;空间;蒙太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152-02  随着
摘要:本文认为“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理工科学院《大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导语的运用。导语运用恰当能迅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者以心理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从紧扣趣味、悬念、情感、思辨、新颖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运用导语激发理工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指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导语的选择要做到因材施教。  关键词:导语;理工科学院;《大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摘要:本文以南通童子戏的典型说唱剧本《十三部半巫书》为主要语料,看出南通童子戏语言停延以七字、十字等言语音链占绝大多数,且各有其固定的停延模式,念白停延与口语停延一致,多强调停延;其语言停延尤其是延连,受唱腔变化的直接影响,平腔延连接近一般语速;悲腔延连较缓慢,且句末延长时值大于句中衬字延长。  关键词:南通童子戏;节律;停延;十三部半巫书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
摘要: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的最高阶段,高中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词汇积累、语法基础和英语语感基础上才能进行英语写作。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发挥出引导性作用,真正地激发出高中生群体的英语写作学习兴趣,通过实施自主性写作学习,让其掌握相应的写作技巧,进而提升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168-03  《
摘要:文言文阅读教学,教学目的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文言文了解民族历史与文化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可见文言文阅读教学对于中学生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中学课文《杨修之死》为例,就文言文阅读教学进行一番探索和尝试,以求利于具体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成为教师探索的永恒话题。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在长期的教学中,笔者觉得学生在“问题”中教学互动,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于是笔者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两方面入手,阐述如何进行问题式教学。  关键词:想问题;提问题;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网页制作》教学实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指导思想,以“参与、体验、感悟”为改革思路,就中职学校《网页制作》教材的编写进行了详尽的阐述,针对每一章节的内容选定和内容取舍给出了自己的理由,对教学处理提出了真诚的建议。  关键词:网页制作;课程改革;以就业为导向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220-02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