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以云南陆良县为例,利用1956~2012年逐月降水量和1997~2012年陆良县统计年鉴中农业部分的数据,得出自有记录以来陆良县降水量变化趋势及 2005~2008、2009~2012年农作物关联变化。结果表明,陆良县年降水量有减少的趋势, 2005~2008和2009~2012年2个时间段内种植业产量有差异,并对此提出了相关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种植业产量;干旱;影响;陆良县
中图分类号S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12-03670-03
基金项目云南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项目基金(KY2012XY75)。
作者简介杨建波(1992- ),男,白族,云南陆良人,本科生,专业:地理科学。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紧缺的13个国家之一,人均水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同时干旱是对社会影响最严重的灾害之一,2009~2010年我国西南地区遭受百年难遇的特大干旱,干旱对农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仅2010年干旱致使西南地区受灾人口达6 130.6万人,绝收面积111.5×104hm2,直接经济损失236.6亿元[1]。据研究,普遍认为致使2009年以来干旱的主要成因有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生态环境破坏、基础设施薄弱[2]和经验预测偏差[3]所导致的,部分学者认为此次干旱是由西风带环流系统异常[4]造成。笔者以云南省陆良县作为研究对象,在灰色关联分析的帮助下,就降水量与农作物产量变化情况、干旱前和干旱时农作物产量的变化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粗略的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陆良县位于云南省东部、曲靖市南部(103°23′~104°02′E、25°44′~25°18′N),地勢四周高中间低,平均海拔1 840 m。平均温15.1 ℃,1月均温7.9 ℃,7月均温20.2 ℃ 。年均降水量898 mm左右,雨季(5~10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70%以上,干湿季分明,属于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半湿润季风气候。地带性土壤为山原红壤,地带性植被为北亚热带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全县国土面积2 018 km2,其中坝区面积有772 km2,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平坝。陆良县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云南省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1.2数据来源气象数据来源于陆良县气象局1956~2012年历年逐月降水量,农业数据来源于1997~2012年陆良县统计年鉴及陆良县十一五规划纲要。
1.3分析方法主要采用了灰色关联的优势分析模型[5]研究干旱前及干旱期间各种农作物的变化情况。现有的系统分析的量化方法,大多是需要大量的数据才能得到量化规律的统计方法,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是不明确的,很难用比较精确的相关系数度量因素之间的关系[6-7]。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弥补了数理统计方法的缺陷,它能利用少量的样本量揭示事物动态关联的特征与程度[8]。在此将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利用到陆良县主要农作物产量的研究中来,通过建立灰色关联模型,分别计算陆良县在2005~2008年干旱前和2009~2012年干旱期间的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关联度,并对2个时间段的主要农作物产量进行比较,得出干旱前与干旱期间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差异,即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9-10]。其具体2陆良县干旱概况
从陆良县1956~2012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图1)可以看出,陆良县年平均降水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世纪50~80年代初降水量比较多,80年代至今降水量比较少,1974年降水量最多,达1 334.3 mm,2011年降水量最少,仅为430.1 mm。平均每年降水量减少2.9 mm[11]。陆良县2009~2012年降水量分别为650.1、894.7、430.1、772.2 mm,2009~2012年降水量均低于平均降水量(898.0 mm)。陆良县干旱评价标准为某月降水量低于历年某月平均降水量的50%即为某月干旱,从表1可以得出,2009年为1、2、8、9、11、12月干旱,2010年为1、2、3、4月干旱,2011年为2、4、5、7、8、9、11月干旱,2012年为2、4、11、12月干旱。
3陆良县干旱对种植业影响
选定粮食总产量为参考数列x0(t)(t=2005,2006,…, 2012);根据统计年鉴的农作物产量数据设比较数列xi(t),xi(t)={x1(t),x2(t),…,x8(t)},t=2005,2006,…,2012;比较数列分别是水稻产量x1(t)、包谷产量x2(t)、蚕豆产量x3(t)、小麦产量x4(t)、油料产量x5(t)、蚕茧产量x6(t)、水果产量x7(t)、蔬菜产量x8(t)。按照灰色关联模型,分别计算出2005~2008和2009~2012年2个时间段的水稻产量、包谷产量、蚕豆产量、小麦产量、油料产量、蚕茧产量、水果产量和蔬菜产量的灰色关联度。从表2可以看出,2005~2008年的非干旱年间与2009~2012年的干旱年间,陆良县的农作物产量有变化。2005~2008年陆良县产量比较有优势的农作物依次是水稻、包谷、蔬菜、小麦、蚕豆、蚕茧、水果和油料,而2009~2012年陆良县产量比较有优势的农作物依次是蔬菜、蚕茧、蚕豆、水稻、小麦、包谷、油料和水果。同时,从2005~2008年陆良县农作物产量灰色关联度可以得出,各种农作物产量关联度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说明2005~2008年各种农作物的产量优势显著;而2009~2012年陆良县水稻、包谷、蚕豆、小麦、蚕茧、蔬菜的关联度均大于0.94且各关联度之间的差异较小,说明这几种农作物的产量优势不显著。
4对策与建议
经上述研究表明,部分农作物产量与降水量呈显著相关。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得出,干旱对种植业产生一定影响。部分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和播种面积减少,同时为了减小干旱对经济的损失,一些地方种植了耐旱的农作物;一些村民外出打工,以减小干旱对农业造成的损失。陆良县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要减小干旱对农作物的损失,不仅单靠外出打工,根本上应该加大对自然灾害的预测,同时还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减少干旱对种植业的影响。 4.1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09~2012年西南地区发生的干旱暴露出了水利基础设施的不完善。通过对陆良县部分村庄的社会调查走访得知,2009~2012年间陆良县有的水库干涸,使得水库附近农作物大面积减产,但靠近没有干涸的河流的村庄却能够引水灌溉农作物。因此,水利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2]。陆良县的各个乡镇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保障粮食生产。
4.2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科学预防自然灾害致使2009年以来干旱的主要成因有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生态环境破坏、基础设施薄弱[2]和经验预测偏差[3]。这些成因当中既有厄尔尼诺现象这样的自然因素,也有生态环境破坏、基础设施薄弱等人为因素。针对气象因素,可以跟科研院所和各级气象部门合作,科学预防自然灾害。
4.3农户应尽量避免种植单一农作物我国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在地形复杂、自然灾害频发的云贵高原地区尤为突出。在陆良县历史发展过程中,洪涝、干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的频发影响了人民的生产生活。然而受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以及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较长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靠种植单一农作物的农民无法抵御突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农民应改变现有农作物经营方式,根据实地情况,在现有土地、时间和精力的基础上,种植多种农作物和发展多种农业类型,减小自然灾害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侯志研,馮良山.旱地节水节能灌溉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20-21.
[2] 陈金.2010年云南春节干旱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资源环境与节能减灾,2010(8):137.
[3] 杜学文,董丽梅,孙振春.云南干旱原因分析及生态环境保护对策[J].环境管理,2010(5):72-74.
[4] 杨辉,宋洁,晏红明,等.2009/2010年冬季云南严重干旱的原因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2(3):315-326.
[5] 初钊鹏,王铮,李兵.灰色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城市群主导性高技术产业领域选择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9):137-142.
[6] 徐建华.地理建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55-63,214-218.
[7] 刘贤赵,张安定,李嘉竹.地理学数学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51-253.
[8] 徐建华.计量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9-71.
[9] 童彦,潘玉君,华红莲,等.云南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7):594-597.
[10] 刘小燕.云南农民收入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11):76-77.
关键词种植业产量;干旱;影响;陆良县
中图分类号S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12-03670-03
基金项目云南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项目基金(KY2012XY75)。
作者简介杨建波(1992- ),男,白族,云南陆良人,本科生,专业:地理科学。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紧缺的13个国家之一,人均水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同时干旱是对社会影响最严重的灾害之一,2009~2010年我国西南地区遭受百年难遇的特大干旱,干旱对农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仅2010年干旱致使西南地区受灾人口达6 130.6万人,绝收面积111.5×104hm2,直接经济损失236.6亿元[1]。据研究,普遍认为致使2009年以来干旱的主要成因有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生态环境破坏、基础设施薄弱[2]和经验预测偏差[3]所导致的,部分学者认为此次干旱是由西风带环流系统异常[4]造成。笔者以云南省陆良县作为研究对象,在灰色关联分析的帮助下,就降水量与农作物产量变化情况、干旱前和干旱时农作物产量的变化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粗略的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陆良县位于云南省东部、曲靖市南部(103°23′~104°02′E、25°44′~25°18′N),地勢四周高中间低,平均海拔1 840 m。平均温15.1 ℃,1月均温7.9 ℃,7月均温20.2 ℃ 。年均降水量898 mm左右,雨季(5~10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70%以上,干湿季分明,属于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半湿润季风气候。地带性土壤为山原红壤,地带性植被为北亚热带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全县国土面积2 018 km2,其中坝区面积有772 km2,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平坝。陆良县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云南省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1.2数据来源气象数据来源于陆良县气象局1956~2012年历年逐月降水量,农业数据来源于1997~2012年陆良县统计年鉴及陆良县十一五规划纲要。
1.3分析方法主要采用了灰色关联的优势分析模型[5]研究干旱前及干旱期间各种农作物的变化情况。现有的系统分析的量化方法,大多是需要大量的数据才能得到量化规律的统计方法,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是不明确的,很难用比较精确的相关系数度量因素之间的关系[6-7]。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弥补了数理统计方法的缺陷,它能利用少量的样本量揭示事物动态关联的特征与程度[8]。在此将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利用到陆良县主要农作物产量的研究中来,通过建立灰色关联模型,分别计算陆良县在2005~2008年干旱前和2009~2012年干旱期间的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关联度,并对2个时间段的主要农作物产量进行比较,得出干旱前与干旱期间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差异,即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9-10]。其具体2陆良县干旱概况
从陆良县1956~2012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图1)可以看出,陆良县年平均降水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世纪50~80年代初降水量比较多,80年代至今降水量比较少,1974年降水量最多,达1 334.3 mm,2011年降水量最少,仅为430.1 mm。平均每年降水量减少2.9 mm[11]。陆良县2009~2012年降水量分别为650.1、894.7、430.1、772.2 mm,2009~2012年降水量均低于平均降水量(898.0 mm)。陆良县干旱评价标准为某月降水量低于历年某月平均降水量的50%即为某月干旱,从表1可以得出,2009年为1、2、8、9、11、12月干旱,2010年为1、2、3、4月干旱,2011年为2、4、5、7、8、9、11月干旱,2012年为2、4、11、12月干旱。
3陆良县干旱对种植业影响
选定粮食总产量为参考数列x0(t)(t=2005,2006,…, 2012);根据统计年鉴的农作物产量数据设比较数列xi(t),xi(t)={x1(t),x2(t),…,x8(t)},t=2005,2006,…,2012;比较数列分别是水稻产量x1(t)、包谷产量x2(t)、蚕豆产量x3(t)、小麦产量x4(t)、油料产量x5(t)、蚕茧产量x6(t)、水果产量x7(t)、蔬菜产量x8(t)。按照灰色关联模型,分别计算出2005~2008和2009~2012年2个时间段的水稻产量、包谷产量、蚕豆产量、小麦产量、油料产量、蚕茧产量、水果产量和蔬菜产量的灰色关联度。从表2可以看出,2005~2008年的非干旱年间与2009~2012年的干旱年间,陆良县的农作物产量有变化。2005~2008年陆良县产量比较有优势的农作物依次是水稻、包谷、蔬菜、小麦、蚕豆、蚕茧、水果和油料,而2009~2012年陆良县产量比较有优势的农作物依次是蔬菜、蚕茧、蚕豆、水稻、小麦、包谷、油料和水果。同时,从2005~2008年陆良县农作物产量灰色关联度可以得出,各种农作物产量关联度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说明2005~2008年各种农作物的产量优势显著;而2009~2012年陆良县水稻、包谷、蚕豆、小麦、蚕茧、蔬菜的关联度均大于0.94且各关联度之间的差异较小,说明这几种农作物的产量优势不显著。
4对策与建议
经上述研究表明,部分农作物产量与降水量呈显著相关。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得出,干旱对种植业产生一定影响。部分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和播种面积减少,同时为了减小干旱对经济的损失,一些地方种植了耐旱的农作物;一些村民外出打工,以减小干旱对农业造成的损失。陆良县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要减小干旱对农作物的损失,不仅单靠外出打工,根本上应该加大对自然灾害的预测,同时还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减少干旱对种植业的影响。 4.1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09~2012年西南地区发生的干旱暴露出了水利基础设施的不完善。通过对陆良县部分村庄的社会调查走访得知,2009~2012年间陆良县有的水库干涸,使得水库附近农作物大面积减产,但靠近没有干涸的河流的村庄却能够引水灌溉农作物。因此,水利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2]。陆良县的各个乡镇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保障粮食生产。
4.2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科学预防自然灾害致使2009年以来干旱的主要成因有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生态环境破坏、基础设施薄弱[2]和经验预测偏差[3]。这些成因当中既有厄尔尼诺现象这样的自然因素,也有生态环境破坏、基础设施薄弱等人为因素。针对气象因素,可以跟科研院所和各级气象部门合作,科学预防自然灾害。
4.3农户应尽量避免种植单一农作物我国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在地形复杂、自然灾害频发的云贵高原地区尤为突出。在陆良县历史发展过程中,洪涝、干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的频发影响了人民的生产生活。然而受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以及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较长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靠种植单一农作物的农民无法抵御突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农民应改变现有农作物经营方式,根据实地情况,在现有土地、时间和精力的基础上,种植多种农作物和发展多种农业类型,减小自然灾害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侯志研,馮良山.旱地节水节能灌溉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20-21.
[2] 陈金.2010年云南春节干旱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资源环境与节能减灾,2010(8):137.
[3] 杜学文,董丽梅,孙振春.云南干旱原因分析及生态环境保护对策[J].环境管理,2010(5):72-74.
[4] 杨辉,宋洁,晏红明,等.2009/2010年冬季云南严重干旱的原因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2(3):315-326.
[5] 初钊鹏,王铮,李兵.灰色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城市群主导性高技术产业领域选择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9):137-142.
[6] 徐建华.地理建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55-63,214-218.
[7] 刘贤赵,张安定,李嘉竹.地理学数学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51-253.
[8] 徐建华.计量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9-71.
[9] 童彦,潘玉君,华红莲,等.云南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7):594-597.
[10] 刘小燕.云南农民收入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1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