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是思维的一种传递,没有其能力的充分发挥和灵活变通,学生能学好数学实属困难。在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着一个班级成绩的总体水平,是每位教师教学过程中最棘手、最难解决的教学问题。因此,数学能力的培养便成为学困生群体在数学学习中的首要任务,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水平、分享教学经验的又一关键点。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困”从“心”生。大部分学困生缺乏自信,对学习不感兴趣,喜欢最后一个进班,社交能力差。學困生心理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冰冷型”。这类学生胆小怕事,平时一声不吭,郁郁寡欢,难以合群。往往表现出感觉迟钝,思维呆板,遇事恐慌不安,上课怕被提问,情感脆弱,悲观厌世。另一种是“狂躁型”。这类学生逆反心理严重,不服管教,在高年级学生中出现的概率较大。具体表现为自命不凡、胆大包天、倔强固执、一意孤行,常以恶作剧、顶牛等方式表现出“与众不同”“成熟”“有胆量”,动不动就“鱼死网破”“破罐子破摔”。
从学困生形成的心理原因可知,学困生学习困难一方面是因为自身思维能力迟缓,跟不上教学进度,自卑,不敢请教其他优秀学生,久而久之就会因为听不懂而在课堂上嗜睡;另一方面对教师的教导熟视无睹,一意孤行,再加上自己懒惰不思进取,于是在数学学习上就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学困生。
“困”从“境”出。面对当前素质教育的提出,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灵活性强,发散思维广,追求一题多解,联系社会实践的综合性,对本来数学能力就差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由于家庭、社会的影响,留守儿童居多,学生的知识得不到及时的课后延伸和补充。由于离婚率的逐年增长,单亲家庭学生增多,他们缺乏安全感,导致思想叛逆。网络资源的飞速发展,手机、游戏的巨大诱惑,也成为学困生形成原因之一。
“困”从“累”堆。学困生对新知识的领悟较常规学生要慢。这类学生的学习要“日清”“常清”,不能累积。之所以差,是因为课堂教学中思维跟不上,课后没有及时查漏补缺,是长年累月堆积出来的问题。所以,教师要时刻关注学困生的日动向、周动向和月动向。
二、对学困生采取的教学策略
“攻心术”。学困生学习兴趣低,尤其是数学这种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在知识点浅显易懂时,给学生表现的机会,顺势给予鼓励,增强学生信心。一天发现一个闪光点,增强一丝自信心,坚持不懈,学困生会爱上你的课堂。对“调皮捣蛋”的学生,要学会主动接近,针对弱点,趁势攻击。对“懒惰型”学生,在课堂把他请起来,让他多说。
开设第二课堂。学困生不能向40分钟要效益,必须开设第二课堂。在正常的课堂教学完成后,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分类指导。第二课堂上,教师语速要慢于正常课堂,先对有思维能力、比较懒的学生进行当日课堂知识点的辅导,再对思维能力差的学生进行个人辅导,理清思路。然后再进行同类型题的训练,直到他们学会模仿为止。要及时温故,再学新知识。对待第二课堂要学会走一步退两步,不能间断,时刻准备着。
允许不会。对学困生要求不能过高,只要能掌握80%的基本知识和15%的平行迁移题,就已经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学习特困生只要掌握80%的基础题就足够了。学困生学到自己需要的数学知识,够生存能力所需便可,培优题允许不会。教师切记教学内容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分层次的布置作业。学生作业不宜过多,要保质保量,均衡发展。对学困生来说,惩罚作业只会让他们更厌倦这门学科,作业布置注意层次划分。优等生可以类型多、难度大、量要少,学困生量不能过少,同类型的基础题要多出几道,训练他们的简单思维能力。
三、学困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计算能力的培养。学困生对固定的“数学模型”情有独钟。只要掌握基本的算理,即使不理解其中的道理,也能看着“模型”照搬下来,还能迁移到其他不同的数字计算中。因此计算能力的培养,可以向学困生要40分钟的课堂效益。有时学困生的正确率比优等生更胜一筹,在这种数学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困生多一些鼓励,增强学生自信,给予其在讲台上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其他学生对这些学生刮目相看。学困生对单位的换算总是混淆,不知道单位与单位的进率,不清楚面积单位、体积单位、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这需要第二课堂的辅助。一天只做一种换算单位,不同的训练,反复抓,三个月后基本上能换算自如。
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学困生空间想象能力弱,要借助直观教具进行多次演示。例如:小学二年级教材中的观察物体熊猫,要求学生观察从左边看是什么图形,从右面看是什么图形,从前面看是什么图形。班上优秀学生当堂就融会贯通,但是学困生学完之后连最基本的熊猫的左边和右边都分不清楚,这就要对其补充教学。从家里自带玩具,从分左右开始,不断训练,让他们具有初步的空间意识。到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堆积的物体进行观察时,让学生自己摆出不同物体,蹲下来从三维空间观察,画出观察到的图形。慢慢地让学困生的脑海里也有三维立体的动画世界。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是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对题目表达的意思会模糊不清,不能辨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这就要求学困生学会读题,读题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从已知的题目中找出各种数量关系,理清求“一共是多少”可以用加法或者乘法,“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等基本的计算关系。课堂上注意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述能力,说出题目的意图。让他们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出现障碍,及时疏通,课下要不定时抽查验证是否真的学会了解题过程和程序。
学困生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头戏,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棘手的培养对象。欲速则不达,只能细水长流,打通他们的心结,慢慢地、认真地提高其基本的数学能力。小风细吹,方能培养出优秀的学困生。对待学困生唯一高效的妙招就是有耐心、爱心、恒心。督促其克服懒惰,学会勤奋,慢中求进,步步为“赢”。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困”从“心”生。大部分学困生缺乏自信,对学习不感兴趣,喜欢最后一个进班,社交能力差。學困生心理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冰冷型”。这类学生胆小怕事,平时一声不吭,郁郁寡欢,难以合群。往往表现出感觉迟钝,思维呆板,遇事恐慌不安,上课怕被提问,情感脆弱,悲观厌世。另一种是“狂躁型”。这类学生逆反心理严重,不服管教,在高年级学生中出现的概率较大。具体表现为自命不凡、胆大包天、倔强固执、一意孤行,常以恶作剧、顶牛等方式表现出“与众不同”“成熟”“有胆量”,动不动就“鱼死网破”“破罐子破摔”。
从学困生形成的心理原因可知,学困生学习困难一方面是因为自身思维能力迟缓,跟不上教学进度,自卑,不敢请教其他优秀学生,久而久之就会因为听不懂而在课堂上嗜睡;另一方面对教师的教导熟视无睹,一意孤行,再加上自己懒惰不思进取,于是在数学学习上就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学困生。
“困”从“境”出。面对当前素质教育的提出,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灵活性强,发散思维广,追求一题多解,联系社会实践的综合性,对本来数学能力就差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由于家庭、社会的影响,留守儿童居多,学生的知识得不到及时的课后延伸和补充。由于离婚率的逐年增长,单亲家庭学生增多,他们缺乏安全感,导致思想叛逆。网络资源的飞速发展,手机、游戏的巨大诱惑,也成为学困生形成原因之一。
“困”从“累”堆。学困生对新知识的领悟较常规学生要慢。这类学生的学习要“日清”“常清”,不能累积。之所以差,是因为课堂教学中思维跟不上,课后没有及时查漏补缺,是长年累月堆积出来的问题。所以,教师要时刻关注学困生的日动向、周动向和月动向。
二、对学困生采取的教学策略
“攻心术”。学困生学习兴趣低,尤其是数学这种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在知识点浅显易懂时,给学生表现的机会,顺势给予鼓励,增强学生信心。一天发现一个闪光点,增强一丝自信心,坚持不懈,学困生会爱上你的课堂。对“调皮捣蛋”的学生,要学会主动接近,针对弱点,趁势攻击。对“懒惰型”学生,在课堂把他请起来,让他多说。
开设第二课堂。学困生不能向40分钟要效益,必须开设第二课堂。在正常的课堂教学完成后,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分类指导。第二课堂上,教师语速要慢于正常课堂,先对有思维能力、比较懒的学生进行当日课堂知识点的辅导,再对思维能力差的学生进行个人辅导,理清思路。然后再进行同类型题的训练,直到他们学会模仿为止。要及时温故,再学新知识。对待第二课堂要学会走一步退两步,不能间断,时刻准备着。
允许不会。对学困生要求不能过高,只要能掌握80%的基本知识和15%的平行迁移题,就已经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学习特困生只要掌握80%的基础题就足够了。学困生学到自己需要的数学知识,够生存能力所需便可,培优题允许不会。教师切记教学内容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分层次的布置作业。学生作业不宜过多,要保质保量,均衡发展。对学困生来说,惩罚作业只会让他们更厌倦这门学科,作业布置注意层次划分。优等生可以类型多、难度大、量要少,学困生量不能过少,同类型的基础题要多出几道,训练他们的简单思维能力。
三、学困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计算能力的培养。学困生对固定的“数学模型”情有独钟。只要掌握基本的算理,即使不理解其中的道理,也能看着“模型”照搬下来,还能迁移到其他不同的数字计算中。因此计算能力的培养,可以向学困生要40分钟的课堂效益。有时学困生的正确率比优等生更胜一筹,在这种数学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困生多一些鼓励,增强学生自信,给予其在讲台上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其他学生对这些学生刮目相看。学困生对单位的换算总是混淆,不知道单位与单位的进率,不清楚面积单位、体积单位、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这需要第二课堂的辅助。一天只做一种换算单位,不同的训练,反复抓,三个月后基本上能换算自如。
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学困生空间想象能力弱,要借助直观教具进行多次演示。例如:小学二年级教材中的观察物体熊猫,要求学生观察从左边看是什么图形,从右面看是什么图形,从前面看是什么图形。班上优秀学生当堂就融会贯通,但是学困生学完之后连最基本的熊猫的左边和右边都分不清楚,这就要对其补充教学。从家里自带玩具,从分左右开始,不断训练,让他们具有初步的空间意识。到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堆积的物体进行观察时,让学生自己摆出不同物体,蹲下来从三维空间观察,画出观察到的图形。慢慢地让学困生的脑海里也有三维立体的动画世界。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是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对题目表达的意思会模糊不清,不能辨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这就要求学困生学会读题,读题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从已知的题目中找出各种数量关系,理清求“一共是多少”可以用加法或者乘法,“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等基本的计算关系。课堂上注意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述能力,说出题目的意图。让他们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出现障碍,及时疏通,课下要不定时抽查验证是否真的学会了解题过程和程序。
学困生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头戏,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棘手的培养对象。欲速则不达,只能细水长流,打通他们的心结,慢慢地、认真地提高其基本的数学能力。小风细吹,方能培养出优秀的学困生。对待学困生唯一高效的妙招就是有耐心、爱心、恒心。督促其克服懒惰,学会勤奋,慢中求进,步步为“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