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职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更应主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我们要意识到重要性,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合力参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 心理健康 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93-02
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勇于战胜挫折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职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的关键期。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与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学生的了解也最全面最深入,所以,班主任工作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1.心理承受能力差问题。父母娇宠,老师器重,很多在顺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意识狭隘,爱钻牛角尖,缺少应对困难的心理准备,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容易出现偏激行为。
2.青春期身心敏感问题。在这一阶段,他们对外在美已经有了相对清晰的认识,自身外貌、身高、体形等方面的变化会对学生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性意识的出现,是青春期的典型心理特征之一,早恋现象在中职学生中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如果此时学校或家庭教育不当,孩子遇到外界的冲击、刺激,很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3.沟通交流不主动问题。许多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是教育引导方式不当,学生又不主动沟通交流造成的。班主任、老师和家长对其行为的深入了解和有效引导是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二、班主任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班主任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2)有利于营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3)有利于建立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2.班主任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身要求
(1)班主任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2)班主任要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心理导师。
(3)班主任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三、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发挥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阵地作用。班主任是学生最知心的朋友,又是最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要做到:
(1)坚持知行并重。让学生在行为实践中,学会自我分析、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学会排除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中遇到的不良情绪,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自身的心理潜能,使全体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都有一个提高。
(2)坚持学生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领悟问题实质,学会自主、自立地处理问题。
(3)坚持点面结合。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授课的同时,还要针对个别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咨询、疏导,让学生在共性健康发展的同时个性充分施展,实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4)坚持师生和谐。要坚持平等性,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师生双方在人格上享有同等地位。要坚持尊重性,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言行、人格、内心世界。要坚持鼓励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要坚持参与性,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心理行为训练中,完成训练任务。
(5)坚持目的性。心理行为训练目标一定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设计、实施,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高,教师的目标就可随之提高,反之亦然。
2.拓展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功能。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质、掌握方法主要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课堂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训练、辅导、暗示、感染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尊重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信,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形成了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为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奠定基础。
3.开辟好心理健康教育多形式基地。利用班级阵地,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种形式的基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有作用。
(1)建好学生“心愿本”,让学生直接倾诉自己心里的知心话,谈出自己对各种事情的观点、看法。
(2)在班级学生自己办的小报或黑板上,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典型心理障碍案例,进行个案分析。
(3)定期有针对性地开设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解决学生共同关心或存在的问题。
(4)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活动俱乐部,为学生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场所。
4.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契机。教育契机,它常表现为一种特定的教育环节和某一特殊的生活瞬间,因此,把握好心理教育契机,对强化心理教育活动的时效性是十分重要的。在组织教育活动中,注意把握好下几个时机:
(1)评“优”选“干”时机。
(2)考试前后的心理疏导时机。
(3)典型人物宣传时机。
(4)重大体育赛事时机。
(5)校园活动时机。
5.创设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宽松环境。创设宽松和谐的良好环境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宽松和谐的环境,有助于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慢慢校正不良心理,逐步培养其健康完善的人格心理。
(1)建立一个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集体。
(2)创设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
(3)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环境。
6.整合好学校家庭社会的多方渗透力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配合支持。班主任要利用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教育;创办家校联系小报,通过教育视点、家教知识、家长园地、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等栏目,宣传家教方法;用好家校联系卡,使教师、家长互相反馈学生的表现,以表扬、报喜为主,“跟踪激励”教育学生。采取多种手段实现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配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紧紧依靠各社区、居委会,在社区教育活动中广泛渗透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合力。
【关键词】班主任 心理健康 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93-02
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勇于战胜挫折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职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的关键期。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与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学生的了解也最全面最深入,所以,班主任工作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1.心理承受能力差问题。父母娇宠,老师器重,很多在顺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意识狭隘,爱钻牛角尖,缺少应对困难的心理准备,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容易出现偏激行为。
2.青春期身心敏感问题。在这一阶段,他们对外在美已经有了相对清晰的认识,自身外貌、身高、体形等方面的变化会对学生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性意识的出现,是青春期的典型心理特征之一,早恋现象在中职学生中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如果此时学校或家庭教育不当,孩子遇到外界的冲击、刺激,很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3.沟通交流不主动问题。许多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是教育引导方式不当,学生又不主动沟通交流造成的。班主任、老师和家长对其行为的深入了解和有效引导是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二、班主任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班主任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2)有利于营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3)有利于建立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2.班主任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身要求
(1)班主任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2)班主任要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心理导师。
(3)班主任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三、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发挥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阵地作用。班主任是学生最知心的朋友,又是最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要做到:
(1)坚持知行并重。让学生在行为实践中,学会自我分析、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学会排除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中遇到的不良情绪,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自身的心理潜能,使全体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都有一个提高。
(2)坚持学生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领悟问题实质,学会自主、自立地处理问题。
(3)坚持点面结合。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授课的同时,还要针对个别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咨询、疏导,让学生在共性健康发展的同时个性充分施展,实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4)坚持师生和谐。要坚持平等性,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师生双方在人格上享有同等地位。要坚持尊重性,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言行、人格、内心世界。要坚持鼓励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要坚持参与性,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心理行为训练中,完成训练任务。
(5)坚持目的性。心理行为训练目标一定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设计、实施,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高,教师的目标就可随之提高,反之亦然。
2.拓展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功能。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质、掌握方法主要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课堂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训练、辅导、暗示、感染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尊重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信,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形成了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为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奠定基础。
3.开辟好心理健康教育多形式基地。利用班级阵地,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种形式的基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有作用。
(1)建好学生“心愿本”,让学生直接倾诉自己心里的知心话,谈出自己对各种事情的观点、看法。
(2)在班级学生自己办的小报或黑板上,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典型心理障碍案例,进行个案分析。
(3)定期有针对性地开设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解决学生共同关心或存在的问题。
(4)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活动俱乐部,为学生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场所。
4.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契机。教育契机,它常表现为一种特定的教育环节和某一特殊的生活瞬间,因此,把握好心理教育契机,对强化心理教育活动的时效性是十分重要的。在组织教育活动中,注意把握好下几个时机:
(1)评“优”选“干”时机。
(2)考试前后的心理疏导时机。
(3)典型人物宣传时机。
(4)重大体育赛事时机。
(5)校园活动时机。
5.创设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宽松环境。创设宽松和谐的良好环境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宽松和谐的环境,有助于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慢慢校正不良心理,逐步培养其健康完善的人格心理。
(1)建立一个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集体。
(2)创设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
(3)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环境。
6.整合好学校家庭社会的多方渗透力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配合支持。班主任要利用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教育;创办家校联系小报,通过教育视点、家教知识、家长园地、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等栏目,宣传家教方法;用好家校联系卡,使教师、家长互相反馈学生的表现,以表扬、报喜为主,“跟踪激励”教育学生。采取多种手段实现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配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紧紧依靠各社区、居委会,在社区教育活动中广泛渗透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