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用“四个一”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要求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加快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保持战略定力,就要知行合一,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系统的控制要素,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修复水生态系统,既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就治水而言,经过持续多年治理,我们用改革措施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水问题。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美好环境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旧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在江苏都有所表现,这些问题是当前江苏水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需要重点突破的难点问题。一是水环境污染较重。江苏地处东部发达地区,人口密度高、产业集聚度高、污染排放强度高,单位国土面积污染物排放量大大超过全国平均值,加之江苏地势低平,境内河湖成网,水动力不足、自净能力弱,导致河湖水污染较为严重。当前,江苏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处于轻度污染。二是水生态损害较重。受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理念影响,在过去一段时期,河湖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一些河湖被侵占、甚至被填埋,一些区域水系连通性较差,不仅影响行洪排涝供水,而且导致水环境承载能力下降、水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水生生物多样性降低,这些也是江苏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三是水灾害隐患较重。江苏地处江淮流域下游,10.72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承载着上游200万平方公里流域的洪水下泄,汛期80%的国土面积处于洪水威胁之下,特别是随着上中游省份治水力度的持续加大,流域造峰时间更短、泄洪流量更大,加之局部极端性气候灾害趋强增多,防洪除涝压力仍很大。洪涝水旱灾害,仍然是影响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威胁。
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核心是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修复水生态,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调整人的行为、修复人水关系,做到知行合一,构建人水和谐的良好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必须遵循生态系统内在的机理和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增强针对性、系统性、长效性。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目标要求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江苏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契机,研究提出生态河湖行动计划,成为在全国较早开展河湖水生态保护修复的省份。通过对河湖水生态系统实施整体保护、综合治理、系统修复,实现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的重大转变。
一方面,坚决护好“盆”里的水。按照中央全面推行河湖长制部署,江苏全面构建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充分发挥河湖长这一特殊身份在水治理中的统领作用,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第一,打造清洁的水。实施生态优先,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截污纳管,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实施清淤疏浚,提高水环境质量。近两年江苏国考水功能区达标率提升了6.7个百分点、国考水质断面优III比例提升了7.7个百分点,均超过国考目标。第二,打造灵动的水。完善跨流域、跨区域调配水工程体系,实施水系连通工程,促进水体流动,实现长江与淮河、太湖之间的互调互济;实施退圩还湖工程,恢复92平方公里自由水面;建成47个省级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实现清水长流。第三,打造安全的水。完成101个城市饮用水源地达标创建,县级以上城市基本实现“双源供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强化水源地长效管护,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另一方面,坚决管好盛水的“盆”。江苏率先全面建立河湖长制,全面实现了由“见河长、见湖长”到“见行动、见成效”的实质性转变。省级河湖长带头巡河巡湖,带动全省5.7万名河湖长履职尽责,全省河湖健康恶化状况得到遏制并不断好转。第一,严管河湖水域空间红线。率先完成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5.8万千米的管理范围线坐标上图,范围明确、权属清晰、责任落实的河湖管护责任体系基本完成构建。率先开展河湖乱占乱建乱排“三乱”专项整治,率先启动河湖违法建设和违法圈圩的“两违”整治,逐步修复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河湖综合功能。常态化开展河湖遥感监测与巡查检查,强化涉河建设项目监管,及时发现并查处各类违法行为。长江采砂秩序总体可控,洪泽湖、骆马湖禁采实现非法采砂船和非法采砂行为“双清零”。第二,严控河湖资源开发上限。严格用水总量控制,优先通过水资源节约保护,实现水资源供给保障,全省万元GDP和工业增加值水耗均达到国控目标,年度用水总量稳定在500亿立方米以内,国务院考核连续2年全国第一、连续5年蝉联优秀。率先划定地下水位红线,苏锡常地区实现全面禁采,其它地区逐步压采,地下水位普遍回升。加强岸线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开展河湖岸线保护规划编制;制定长江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加强长江岸线及洲岛岸线开发总量控制,完成长江干流1749个开发利用项目登记和信息入库,推进违法违规利用项目清理整治,逐步恢复增加生态岸线。第三,严守河湖水生态底线。全覆盖监测规模以上排污口,全面排查规模以下排污口,分类整改违规设置排污口。推广江阴市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建设经验,指导沿江地区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建设30处、30千米长的生态隔离带。江苏全省河湖围网养殖规模大幅减小,太湖全湖实现禁止围网养殖。9个设区市建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数量全国第一,试点经验全国推广;累計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58家、水美乡村1615个、美丽库区·幸福家园115个。据对32条流域性河道、11个主要湖泊的调查,省内公众对水生态环境的满意度逐年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抓紧抓好。就治水而言,就是要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现实水问题,把治理水污染作为突破口,实施重点突破,让河湖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安全放心的水。
一方面,要抓住“找准病根”这个要害。河湖水污染,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源头在于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不适宜的生产生活方式。江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加快解决水环境承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强化水、土壤污染防治,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实现江苏水环境的尽快好转,关键要在精准治污上发力。目前,氮、磷和耗氧有机物是江苏水体污染的主要因子,必须强化生活污染、工业排污和农业化肥等的治理,把减氮降磷作为主攻方向,按照绿色发展要求,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绿色低碳转变。
另一方面,要抓紧“河湖长发力”这个关键。水污染治理是系统性工程,涉及多主体、多部门、多区域,治理难度大、任务重,必须充分发挥河湖长的主导作用、推进河湖长“实职化”,通过河湖长“任期目标化”,进一步压实河湖长责任。2019年5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发布了《江苏省总河长令》,部署在全省打赢打好碧水保卫战、河湖保护战,就是要通过河湖长发力,加快解决水污染问题。总河长令强调,要坚持河湖长总抓与部门负责相结合,突出抓好水功能区达标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强化河湖水域和岸线保护,加快河湖违法圈圩和违法建设专项整治,维护河湖生态健康。总河长令指出,要全力推进“一河(湖)一策”落地落实,以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和河道污泥治理为重点,强化上下游共治、左右岸同治,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把河湖水质达标、违法圈圩和违法建设专项整治作为河湖长工作重点,力争通过河湖长发力,全面清理影响行洪安全和水生态、水环境的各类经济活动,从根子上解决突出水问题。
保持战略定力,就要知行合一,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系统的控制要素,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修复水生态系统,既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修复水生态,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就治水而言,经过持续多年治理,我们用改革措施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水问题。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美好环境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旧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在江苏都有所表现,这些问题是当前江苏水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需要重点突破的难点问题。一是水环境污染较重。江苏地处东部发达地区,人口密度高、产业集聚度高、污染排放强度高,单位国土面积污染物排放量大大超过全国平均值,加之江苏地势低平,境内河湖成网,水动力不足、自净能力弱,导致河湖水污染较为严重。当前,江苏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处于轻度污染。二是水生态损害较重。受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理念影响,在过去一段时期,河湖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一些河湖被侵占、甚至被填埋,一些区域水系连通性较差,不仅影响行洪排涝供水,而且导致水环境承载能力下降、水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水生生物多样性降低,这些也是江苏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三是水灾害隐患较重。江苏地处江淮流域下游,10.72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承载着上游200万平方公里流域的洪水下泄,汛期80%的国土面积处于洪水威胁之下,特别是随着上中游省份治水力度的持续加大,流域造峰时间更短、泄洪流量更大,加之局部极端性气候灾害趋强增多,防洪除涝压力仍很大。洪涝水旱灾害,仍然是影响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威胁。
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核心是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修复水生态,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调整人的行为、修复人水关系,做到知行合一,构建人水和谐的良好格局。
修复水生态,必须强化系统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必须遵循生态系统内在的机理和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增强针对性、系统性、长效性。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目标要求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江苏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契机,研究提出生态河湖行动计划,成为在全国较早开展河湖水生态保护修复的省份。通过对河湖水生态系统实施整体保护、综合治理、系统修复,实现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的重大转变。
一方面,坚决护好“盆”里的水。按照中央全面推行河湖长制部署,江苏全面构建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充分发挥河湖长这一特殊身份在水治理中的统领作用,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第一,打造清洁的水。实施生态优先,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截污纳管,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实施清淤疏浚,提高水环境质量。近两年江苏国考水功能区达标率提升了6.7个百分点、国考水质断面优III比例提升了7.7个百分点,均超过国考目标。第二,打造灵动的水。完善跨流域、跨区域调配水工程体系,实施水系连通工程,促进水体流动,实现长江与淮河、太湖之间的互调互济;实施退圩还湖工程,恢复92平方公里自由水面;建成47个省级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实现清水长流。第三,打造安全的水。完成101个城市饮用水源地达标创建,县级以上城市基本实现“双源供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强化水源地长效管护,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另一方面,坚决管好盛水的“盆”。江苏率先全面建立河湖长制,全面实现了由“见河长、见湖长”到“见行动、见成效”的实质性转变。省级河湖长带头巡河巡湖,带动全省5.7万名河湖长履职尽责,全省河湖健康恶化状况得到遏制并不断好转。第一,严管河湖水域空间红线。率先完成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5.8万千米的管理范围线坐标上图,范围明确、权属清晰、责任落实的河湖管护责任体系基本完成构建。率先开展河湖乱占乱建乱排“三乱”专项整治,率先启动河湖违法建设和违法圈圩的“两违”整治,逐步修复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河湖综合功能。常态化开展河湖遥感监测与巡查检查,强化涉河建设项目监管,及时发现并查处各类违法行为。长江采砂秩序总体可控,洪泽湖、骆马湖禁采实现非法采砂船和非法采砂行为“双清零”。第二,严控河湖资源开发上限。严格用水总量控制,优先通过水资源节约保护,实现水资源供给保障,全省万元GDP和工业增加值水耗均达到国控目标,年度用水总量稳定在500亿立方米以内,国务院考核连续2年全国第一、连续5年蝉联优秀。率先划定地下水位红线,苏锡常地区实现全面禁采,其它地区逐步压采,地下水位普遍回升。加强岸线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开展河湖岸线保护规划编制;制定长江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加强长江岸线及洲岛岸线开发总量控制,完成长江干流1749个开发利用项目登记和信息入库,推进违法违规利用项目清理整治,逐步恢复增加生态岸线。第三,严守河湖水生态底线。全覆盖监测规模以上排污口,全面排查规模以下排污口,分类整改违规设置排污口。推广江阴市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建设经验,指导沿江地区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建设30处、30千米长的生态隔离带。江苏全省河湖围网养殖规模大幅减小,太湖全湖实现禁止围网养殖。9个设区市建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数量全国第一,试点经验全国推广;累計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58家、水美乡村1615个、美丽库区·幸福家园115个。据对32条流域性河道、11个主要湖泊的调查,省内公众对水生态环境的满意度逐年提升。
修复水生态,必须实施重点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抓紧抓好。就治水而言,就是要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现实水问题,把治理水污染作为突破口,实施重点突破,让河湖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安全放心的水。
一方面,要抓住“找准病根”这个要害。河湖水污染,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源头在于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不适宜的生产生活方式。江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加快解决水环境承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强化水、土壤污染防治,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实现江苏水环境的尽快好转,关键要在精准治污上发力。目前,氮、磷和耗氧有机物是江苏水体污染的主要因子,必须强化生活污染、工业排污和农业化肥等的治理,把减氮降磷作为主攻方向,按照绿色发展要求,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绿色低碳转变。
另一方面,要抓紧“河湖长发力”这个关键。水污染治理是系统性工程,涉及多主体、多部门、多区域,治理难度大、任务重,必须充分发挥河湖长的主导作用、推进河湖长“实职化”,通过河湖长“任期目标化”,进一步压实河湖长责任。2019年5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发布了《江苏省总河长令》,部署在全省打赢打好碧水保卫战、河湖保护战,就是要通过河湖长发力,加快解决水污染问题。总河长令强调,要坚持河湖长总抓与部门负责相结合,突出抓好水功能区达标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强化河湖水域和岸线保护,加快河湖违法圈圩和违法建设专项整治,维护河湖生态健康。总河长令指出,要全力推进“一河(湖)一策”落地落实,以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和河道污泥治理为重点,强化上下游共治、左右岸同治,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把河湖水质达标、违法圈圩和违法建设专项整治作为河湖长工作重点,力争通过河湖长发力,全面清理影响行洪安全和水生态、水环境的各类经济活动,从根子上解决突出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