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布局调整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秦玉友指出辍学、安全等问题容易被认识到,而心理健康等问题往往难为人们所认识,有些问题多年之后对个体和社会产生影响时,才为人们所觉知和重视。[1] 笔者对云南省某市一所刚由不同初中合并而成,由农村迁往城市的中学开展心理健康调查,试图为布局调整后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云南省某市一所由农村迁至城市,并由三所山区初级中学合并而成的初中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353份,回收问卷353份,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为97.7%。其中,男生142名,女生203名。初一109名,初二119名,初三117名。农村327名,城市18名。年龄分布在12~18岁。
2.研究方法
采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开展调查。该量表采用5级记分制,得分越高者心理问题越严重 [2] ,如表1所示。量表回收后,计算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总量表的同质信度为0.948,分半信度为0.883。分量表与总分的相关在0.645~0.878之间。量表的信度和内容效度均比较理想。
3.数据统计
采用SPSS15.0进行心理问题检出率和差异比较的数据统计。在差异比较之前,对总均分和各因子分布状况做正态检验,发现样本的总体均呈偏态,不适合做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检验。故对总均分和各因子做两个独立样本或K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
二、结果与分析
1.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
总体来看,心理健康的学生占多数(48.4%),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在轻度这个区域(45.2%),见表2。
从心理健康各个因子来看,学生心理状况中比较理想的因子是心理不平衡、适应不良、偏执、敌对、学习压力。轻度心理问题检出率排在前五位的是强迫、情绪不均衡、焦虑、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中度以上心理问题检出率排在前五位的是焦虑、学习压力、情绪不均衡、强迫、抑郁。详见表3。
2.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比较
(1)初中男女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在强迫因子上,女生(M=2.34,SD=0.60)高于男生(M=2.20,SD=0.56),差异显著,z=-2.17,p<0.05;在抑郁因子上,女生(M=2.18,SD=0.78)高于男生(M=1.97,SD=0.72),差异显著,z=-2.65,p<0.01;在敌对因子上,女生(M=2.05,SD=0.80)显著高于男生(M=1.85,SD=0.71),z=-2.35,p<0.05。
(2)各年级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三个年级除在强迫、偏执、心理不均衡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其它因子在三个年级上的差异均显著(p<0.05)。对差异显著的因子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初三在总均分、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等因子上均显著高于初一、初二(p<0.05)。初三在敌对和情绪不平衡上显著高于初二(p<0.05)。详见表4。
注:q指年级,上标和下标中的1、2、3分别指初一、初二、初三。
(3)农村家庭与城市家庭初中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的比较。总体而言,来自农村的学生(M=2.06,SD=0.55)比来自城市的学生(M=2.36,SD=0.67)心理健康水平更低,z=-2.01,p<0.05。农村家庭学生(M=2.09,SD=0.68)比城市家庭学生(M=2.63,SD=0.87)人际关系更敏感,z=-2.52,p<0.05。农村家庭学生(M=2.07,SD=0.74)比城市家庭学生(M=2.58,SD=0.94)更抑郁,差异显著,z=-2.40,p<0.05。
三、讨论与分析
1.关于初中生心理问题检出率的讨论
在此次调查中,心理健康学生占总人数的48.4%,轻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5.2%,中度以上心理问题检出率占6.4%。心理问题检出率低于国内关于农村初中生的相关调查。[3]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中心理不平衡等因子较理想。该学校由三所学校合并而成,并由农村搬迁到城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心理不平衡因子较好。但轻度和中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共占一半以上,这个比例不容忽视,布局调整后的初中也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2.关于初中生总均分和各因子差异比较的讨论
在性别比较上,初中女生在强迫、抑郁和敌对因子上较男生严重。这与国内研究结果是一致的。[4、5] 这可能是因为初中女生发育较早,受青春期生理变化影响较大,况且女生较男生敏感,更容易产生抑郁、强迫等心理问题。
在年级比较上,初三学生在总均分、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等因子上均显著高于初一和初二。高年级学习压力高于低年级,这与已有研究是一致的。[6] 高年级在高强度的升学压力下更容易产生相应的心理问题。
在家庭比较上,农村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人际关系和抑郁因子不如城市学生。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不一致。[7] 这是因为布局调整后,农村学生进入城市,虽然拥有了更优越的教育教学资源,心理不平衡问题比例较小,但是生活在城市环境中,害怕被城里人看不起的自卑心理使农村初中生对人际关系更为敏感。此外,由于远离自己的亲人,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无处倾诉,感到生活苦闷,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布局调整后农村学生的抑郁要高于城市学生。
(作者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科学系,云南 丽江,674100)
参考文献:
[1]秦玉友.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认识、底线与思路[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2]王极盛,李焰,赫尔实.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社会心理科学,1997(4).
[3]张文,丁伟祥,殷晓旺.体育课满意度与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8(1).
[4][6]李海云,张建华,姜良美,等.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2).
[5]牛晓丽.银川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10).
[7]陈植乔,王松花,袁立新.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兼与城市初中学生比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5).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云南省某市一所由农村迁至城市,并由三所山区初级中学合并而成的初中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353份,回收问卷353份,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为97.7%。其中,男生142名,女生203名。初一109名,初二119名,初三117名。农村327名,城市18名。年龄分布在12~18岁。
2.研究方法
采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开展调查。该量表采用5级记分制,得分越高者心理问题越严重 [2] ,如表1所示。量表回收后,计算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总量表的同质信度为0.948,分半信度为0.883。分量表与总分的相关在0.645~0.878之间。量表的信度和内容效度均比较理想。
3.数据统计
采用SPSS15.0进行心理问题检出率和差异比较的数据统计。在差异比较之前,对总均分和各因子分布状况做正态检验,发现样本的总体均呈偏态,不适合做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检验。故对总均分和各因子做两个独立样本或K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
二、结果与分析
1.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
总体来看,心理健康的学生占多数(48.4%),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在轻度这个区域(45.2%),见表2。
从心理健康各个因子来看,学生心理状况中比较理想的因子是心理不平衡、适应不良、偏执、敌对、学习压力。轻度心理问题检出率排在前五位的是强迫、情绪不均衡、焦虑、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中度以上心理问题检出率排在前五位的是焦虑、学习压力、情绪不均衡、强迫、抑郁。详见表3。
2.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比较
(1)初中男女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在强迫因子上,女生(M=2.34,SD=0.60)高于男生(M=2.20,SD=0.56),差异显著,z=-2.17,p<0.05;在抑郁因子上,女生(M=2.18,SD=0.78)高于男生(M=1.97,SD=0.72),差异显著,z=-2.65,p<0.01;在敌对因子上,女生(M=2.05,SD=0.80)显著高于男生(M=1.85,SD=0.71),z=-2.35,p<0.05。
(2)各年级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三个年级除在强迫、偏执、心理不均衡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其它因子在三个年级上的差异均显著(p<0.05)。对差异显著的因子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初三在总均分、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等因子上均显著高于初一、初二(p<0.05)。初三在敌对和情绪不平衡上显著高于初二(p<0.05)。详见表4。
注:q指年级,上标和下标中的1、2、3分别指初一、初二、初三。
(3)农村家庭与城市家庭初中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的比较。总体而言,来自农村的学生(M=2.06,SD=0.55)比来自城市的学生(M=2.36,SD=0.67)心理健康水平更低,z=-2.01,p<0.05。农村家庭学生(M=2.09,SD=0.68)比城市家庭学生(M=2.63,SD=0.87)人际关系更敏感,z=-2.52,p<0.05。农村家庭学生(M=2.07,SD=0.74)比城市家庭学生(M=2.58,SD=0.94)更抑郁,差异显著,z=-2.40,p<0.05。
三、讨论与分析
1.关于初中生心理问题检出率的讨论
在此次调查中,心理健康学生占总人数的48.4%,轻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5.2%,中度以上心理问题检出率占6.4%。心理问题检出率低于国内关于农村初中生的相关调查。[3]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中心理不平衡等因子较理想。该学校由三所学校合并而成,并由农村搬迁到城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心理不平衡因子较好。但轻度和中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共占一半以上,这个比例不容忽视,布局调整后的初中也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2.关于初中生总均分和各因子差异比较的讨论
在性别比较上,初中女生在强迫、抑郁和敌对因子上较男生严重。这与国内研究结果是一致的。[4、5] 这可能是因为初中女生发育较早,受青春期生理变化影响较大,况且女生较男生敏感,更容易产生抑郁、强迫等心理问题。
在年级比较上,初三学生在总均分、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等因子上均显著高于初一和初二。高年级学习压力高于低年级,这与已有研究是一致的。[6] 高年级在高强度的升学压力下更容易产生相应的心理问题。
在家庭比较上,农村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人际关系和抑郁因子不如城市学生。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不一致。[7] 这是因为布局调整后,农村学生进入城市,虽然拥有了更优越的教育教学资源,心理不平衡问题比例较小,但是生活在城市环境中,害怕被城里人看不起的自卑心理使农村初中生对人际关系更为敏感。此外,由于远离自己的亲人,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无处倾诉,感到生活苦闷,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布局调整后农村学生的抑郁要高于城市学生。
(作者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科学系,云南 丽江,674100)
参考文献:
[1]秦玉友.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认识、底线与思路[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2]王极盛,李焰,赫尔实.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社会心理科学,1997(4).
[3]张文,丁伟祥,殷晓旺.体育课满意度与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8(1).
[4][6]李海云,张建华,姜良美,等.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2).
[5]牛晓丽.银川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10).
[7]陈植乔,王松花,袁立新.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兼与城市初中学生比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