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课课堂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见,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课堂讨论,一般要求有合理的组织形式、巧妙的问题设计、合理的课堂控制和及时的反馈总结。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课堂讨论;重要意义;有效方法
一、课堂讨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与我国社会制度存在着十分特殊的联系,决定了它具有三方面学科功能:政治功能,通过政治课教学,使学生的政治素质不断提高,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品格教育,通过政治课的教学,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不断提高,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形成健全的人格。文化教育,通过政治课教学,使学生能掌握社会科学基本知识,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是高校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基本形式,也是重要形式。我国学者指出:“从教学方法上看,课堂教学有演绎法教学和归纳法教学两类我国高校的教师传统上大多采用演绎法教学,通过教师的讲授把前人的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但对培养学生创新不利。归纳法教学重视的不是系统传授知识而是抓住重大问题展开讨论,得出结论后再去验证。这是一种探索研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性和理论性较强,教师的讲授应当切中肯綮,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应当有机结合,恰到好处。课堂讨论是师生在课堂上围绕一定的问题,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而课堂讨论正好体现了这种教学理念,并使之能得到较好的实现。课堂讨论就是要使学生真正做到质疑、深思、感悟、论辩,达到广泛交流、深层思考、理清思路、拓展提高的目的。具体说来,课堂讨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意义与价值主要有:1.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讲授和个人自学相比,课堂讨论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从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征来看,学生爱动,好玩,乐于交往,在课堂讨论的活动中,学生的这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较大的满足,因而总是兴趣较浓;另一方面,课堂讨论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自由探索性。教育实验表明,当人们通过民主和自由意志去参加某项工作,而不是被迫去做这项工作时,他们就会对工作表现出较大的积极性和兴趣。2.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学改革追求的一个具体目标。课堂讨论有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其一,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呈开放状态;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并得到及时的反馈,从而促进思维的有序发展,提高思维活动的有效性。其二,可以通过讨论集思广益,协作攻关,从而有效地使认识趋于完整,使结论趋于完满。3.可以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课堂讨论是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水平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讲,主要包括: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并接受别人的批评,从而在处事上变得更加宽容与谦虚;小组是一个集体,在小组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集体负责的精神;有利于互助、合群、合作、民主以及求是、求真等道德观念与时代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讨论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为基础,对学生起到净化、引导、提升的作用,是学生认知世界、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过程。学生通过认知、理解、体验、交往等多种形式把握现实世界,丰富自己的理智、道德、审美生活,增进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热爱,促进他们积极地创造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提升其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品质。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讨论的有效方法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培养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掌握自然科学、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发展规律。课堂讨论作为一种现实、可行的教学方式,对于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和高校思政课目的的实现都极为有利。要使课堂讨论取得实质性效果,使学生真正做到质疑、深思、感悟、论辩,达到广泛交流、深层思考、理清思路、拓展提高的目的,就必须对课堂讨论的有效实施作比较深刻的思考和探讨。
(一) 合理的组织形式是课堂讨论成功的前提
其一,采取合理、灵活的讨论形式。课堂讨论主要有集体讨论和小组讨论两种形式。集体讨论是一种以班级为单位的讨论,又称为班级讨论。这种讨论形式比较适合于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或争议较大的问题的讨论。它具有人多面广的特点,有利于集思广益,并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但是,在集体讨论中,每个学生参与的充分性往往受限制,特别是那些平素沉默寡言、不善言语的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较少。小组讨论适合难度较小且议题较多的讨论。小组讨论的规模较集体讨论要小,因而小组内的组员参与的机率较大,参与者的积极性也较高,讨论的气氛也较热烈。
其二,有明确的分工,并落实相应的任务和要求。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受教育者一旦对学习有了较明确的目标,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持久的注意力,教学效果也会明显提高。据此,我们在组织讨论前应给学生以明确的分工,确定主持人(或组长)、记录人等,以便使学生各司其职。这种分工可由班级(或小组)内的学生自选,也可由教师指定。两者相比,学生自选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能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同时为激发每个学生的讨论积极性,主持人、记录人等角色,采取“轮流坐庄”形式更好些。
在讨论前除了有明确的分工外,还必须落实相应的讨论要求。如要求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发言,并善于做一个虚心的倾听者,在倾听中认真思考、分析他人的长处与不足。良好的讨论参与者不仅要积极发言,而且必须虚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善于接纳他人的正确意见,宽容对待他人的不同意见。
(二)问题设计是课堂讨论的关键
问题是课堂讨论的核心内容,也是课堂讨论的有效载体。讨论问题设计的好坏是课堂讨论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课堂讨论的成败。课堂讨论的问题设计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紧扣教材。教材是我们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设计的问题应紧扣教材,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有利于真正解决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教师应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揣摩学生不易领会的问题,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掌握重点,弄清难点,达成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如对“小悦悦事件”的了解,谈谈各自的感受,讨论社会道德,最终明确何为道德,个人应怎样去做;联系生活,结合实际。联系生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要求,教师只有联系生活实际,找准学生的兴奋点,才能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因而,课堂讨论的问题设计必须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如,大学生恋爱观教育,就可以结合现实中大学生有关爱情的案例、或者播放相关视频,联系大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抓住了大学生的疑点,切实解决大学生存在的认识问题。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要使问题难易适中。
(三) 课堂调控是确保课堂讨论顺利进行的保证
1.讨论过程中应注意适度的诱导。课堂讨论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特别是在集体讨论中,几十个学生一起在思索,对问题的看法见仁见智,各有各的见解。作为教师,必须相机诱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讨论,使课堂讨论得以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随机应变的诱导能力。当有的学生参与讨论并不积极,有时甚至整个班(小组)讨论的气氛不热烈时,教师应考虑问题是否过难,学生难以回答,并运用教学机智作及时而有效的调整;当个别学生由于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的原因,参与讨论的热情并不高,教师也应及时介入,设法引导这些学生大胆参与讨论;当学生在讨论中出现“跑题”现象时,教师应及时指明思维的内容和路径,引导学生紧紧围绕问题,避免无聊的争论。教师还应及时了解讨论的进展情况,有目的地将学生置于是非的“十字路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讨论欲望,引导学生将讨论向纵深方向发展。
2.要善于把握讨论的时间和节奏。一是要把握好讨论时间。课堂讨论是思维相互碰撞的行为。各种思想、观点和看法相互碰撞,才能实行“能量转换”,迸发出更多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看法。而足够的讨论时间是学生思维充分展开的保证。如果讨论的时间过少,交流就会受到影响,学生的思维便不能充分地展开;相反,讨论的时间太长,学生也会感到厌烦,到后来讨论会演变为“闲谈”,讨论的效益大打折扣。二是善于调控讨论节奏。热烈活泼的讨论气氛是课堂讨论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为此,教师要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出错,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勇于创新,创设一种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但教师也不能一味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活泼。讨论时需要热烈活泼,总结时又需要严肃沉静。教师要根据讨论的不同环节,善于调控讨论的节奏,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四) 反馈与总结是课堂讨论的重要环节
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还必须组织学生反馈讨论信息,并作恰如其分的总结。因此对教师来说,还必须把好“反馈关”和“总结关”。新课程强调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因而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重视,以便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和进取心。特别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除传授知识和技能外,还肩负着塑造人的灵魂、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承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道德的继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更应注意正确的价值引领,否则很容易造成对学生的误导。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讨论的注意事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课堂讨论,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要搞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和学生思想知识背景,吃透教学大纲和教材。这就是备教材和备学生;其二,了解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先行课和后续课及相关课程的主要内容,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四门课之间有内容重叠的问题,与中学时期的课程内容也有重叠的问题。其三,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概念,掌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其四,通过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以便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更强的教学针对性与时效性。其五,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程序设计。做到这样,高校思政课中的讨论也将更加精彩,有益。
(作者单位:广东科技学院思政部)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课堂讨论;重要意义;有效方法
一、课堂讨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与我国社会制度存在着十分特殊的联系,决定了它具有三方面学科功能:政治功能,通过政治课教学,使学生的政治素质不断提高,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品格教育,通过政治课的教学,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不断提高,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形成健全的人格。文化教育,通过政治课教学,使学生能掌握社会科学基本知识,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是高校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基本形式,也是重要形式。我国学者指出:“从教学方法上看,课堂教学有演绎法教学和归纳法教学两类我国高校的教师传统上大多采用演绎法教学,通过教师的讲授把前人的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但对培养学生创新不利。归纳法教学重视的不是系统传授知识而是抓住重大问题展开讨论,得出结论后再去验证。这是一种探索研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性和理论性较强,教师的讲授应当切中肯綮,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应当有机结合,恰到好处。课堂讨论是师生在课堂上围绕一定的问题,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而课堂讨论正好体现了这种教学理念,并使之能得到较好的实现。课堂讨论就是要使学生真正做到质疑、深思、感悟、论辩,达到广泛交流、深层思考、理清思路、拓展提高的目的。具体说来,课堂讨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意义与价值主要有:1.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讲授和个人自学相比,课堂讨论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从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征来看,学生爱动,好玩,乐于交往,在课堂讨论的活动中,学生的这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较大的满足,因而总是兴趣较浓;另一方面,课堂讨论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自由探索性。教育实验表明,当人们通过民主和自由意志去参加某项工作,而不是被迫去做这项工作时,他们就会对工作表现出较大的积极性和兴趣。2.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学改革追求的一个具体目标。课堂讨论有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其一,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呈开放状态;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并得到及时的反馈,从而促进思维的有序发展,提高思维活动的有效性。其二,可以通过讨论集思广益,协作攻关,从而有效地使认识趋于完整,使结论趋于完满。3.可以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课堂讨论是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水平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讲,主要包括: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并接受别人的批评,从而在处事上变得更加宽容与谦虚;小组是一个集体,在小组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集体负责的精神;有利于互助、合群、合作、民主以及求是、求真等道德观念与时代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讨论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为基础,对学生起到净化、引导、提升的作用,是学生认知世界、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过程。学生通过认知、理解、体验、交往等多种形式把握现实世界,丰富自己的理智、道德、审美生活,增进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热爱,促进他们积极地创造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提升其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品质。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讨论的有效方法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培养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掌握自然科学、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发展规律。课堂讨论作为一种现实、可行的教学方式,对于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和高校思政课目的的实现都极为有利。要使课堂讨论取得实质性效果,使学生真正做到质疑、深思、感悟、论辩,达到广泛交流、深层思考、理清思路、拓展提高的目的,就必须对课堂讨论的有效实施作比较深刻的思考和探讨。
(一) 合理的组织形式是课堂讨论成功的前提
其一,采取合理、灵活的讨论形式。课堂讨论主要有集体讨论和小组讨论两种形式。集体讨论是一种以班级为单位的讨论,又称为班级讨论。这种讨论形式比较适合于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或争议较大的问题的讨论。它具有人多面广的特点,有利于集思广益,并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但是,在集体讨论中,每个学生参与的充分性往往受限制,特别是那些平素沉默寡言、不善言语的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较少。小组讨论适合难度较小且议题较多的讨论。小组讨论的规模较集体讨论要小,因而小组内的组员参与的机率较大,参与者的积极性也较高,讨论的气氛也较热烈。
其二,有明确的分工,并落实相应的任务和要求。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受教育者一旦对学习有了较明确的目标,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持久的注意力,教学效果也会明显提高。据此,我们在组织讨论前应给学生以明确的分工,确定主持人(或组长)、记录人等,以便使学生各司其职。这种分工可由班级(或小组)内的学生自选,也可由教师指定。两者相比,学生自选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能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同时为激发每个学生的讨论积极性,主持人、记录人等角色,采取“轮流坐庄”形式更好些。
在讨论前除了有明确的分工外,还必须落实相应的讨论要求。如要求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发言,并善于做一个虚心的倾听者,在倾听中认真思考、分析他人的长处与不足。良好的讨论参与者不仅要积极发言,而且必须虚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善于接纳他人的正确意见,宽容对待他人的不同意见。
(二)问题设计是课堂讨论的关键
问题是课堂讨论的核心内容,也是课堂讨论的有效载体。讨论问题设计的好坏是课堂讨论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课堂讨论的成败。课堂讨论的问题设计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紧扣教材。教材是我们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设计的问题应紧扣教材,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有利于真正解决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教师应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揣摩学生不易领会的问题,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掌握重点,弄清难点,达成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如对“小悦悦事件”的了解,谈谈各自的感受,讨论社会道德,最终明确何为道德,个人应怎样去做;联系生活,结合实际。联系生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要求,教师只有联系生活实际,找准学生的兴奋点,才能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因而,课堂讨论的问题设计必须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如,大学生恋爱观教育,就可以结合现实中大学生有关爱情的案例、或者播放相关视频,联系大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抓住了大学生的疑点,切实解决大学生存在的认识问题。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要使问题难易适中。
(三) 课堂调控是确保课堂讨论顺利进行的保证
1.讨论过程中应注意适度的诱导。课堂讨论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特别是在集体讨论中,几十个学生一起在思索,对问题的看法见仁见智,各有各的见解。作为教师,必须相机诱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讨论,使课堂讨论得以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随机应变的诱导能力。当有的学生参与讨论并不积极,有时甚至整个班(小组)讨论的气氛不热烈时,教师应考虑问题是否过难,学生难以回答,并运用教学机智作及时而有效的调整;当个别学生由于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的原因,参与讨论的热情并不高,教师也应及时介入,设法引导这些学生大胆参与讨论;当学生在讨论中出现“跑题”现象时,教师应及时指明思维的内容和路径,引导学生紧紧围绕问题,避免无聊的争论。教师还应及时了解讨论的进展情况,有目的地将学生置于是非的“十字路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讨论欲望,引导学生将讨论向纵深方向发展。
2.要善于把握讨论的时间和节奏。一是要把握好讨论时间。课堂讨论是思维相互碰撞的行为。各种思想、观点和看法相互碰撞,才能实行“能量转换”,迸发出更多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看法。而足够的讨论时间是学生思维充分展开的保证。如果讨论的时间过少,交流就会受到影响,学生的思维便不能充分地展开;相反,讨论的时间太长,学生也会感到厌烦,到后来讨论会演变为“闲谈”,讨论的效益大打折扣。二是善于调控讨论节奏。热烈活泼的讨论气氛是课堂讨论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为此,教师要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出错,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勇于创新,创设一种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但教师也不能一味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活泼。讨论时需要热烈活泼,总结时又需要严肃沉静。教师要根据讨论的不同环节,善于调控讨论的节奏,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四) 反馈与总结是课堂讨论的重要环节
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还必须组织学生反馈讨论信息,并作恰如其分的总结。因此对教师来说,还必须把好“反馈关”和“总结关”。新课程强调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因而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重视,以便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和进取心。特别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除传授知识和技能外,还肩负着塑造人的灵魂、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承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道德的继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更应注意正确的价值引领,否则很容易造成对学生的误导。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讨论的注意事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课堂讨论,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要搞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和学生思想知识背景,吃透教学大纲和教材。这就是备教材和备学生;其二,了解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先行课和后续课及相关课程的主要内容,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四门课之间有内容重叠的问题,与中学时期的课程内容也有重叠的问题。其三,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概念,掌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其四,通过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以便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更强的教学针对性与时效性。其五,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程序设计。做到这样,高校思政课中的讨论也将更加精彩,有益。
(作者单位:广东科技学院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