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间处于成长转型的学校,广州市海珠实验外国语中学近年来教育教学工作屡创佳绩,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区、市内的美誉度不断提升。学校转型升级后,面对更优秀的生源和学校课改的需求,教师普遍感觉到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的迫切性。
校本研训是学校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水平的方式。已有的实践表明,传统说教式的教师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效不彰,尤其是统一、整体的跨学科的理论培训不能有效地提升教师学科教学的能力。因此,通过探索以课程统整作为提升教师专业技术和校本研训成效的可行性和技术路径,在实践中尝试开发科学而有效的、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互动协同式”校本研训模式。
一、“互动协同式”校本研训体系的构想设置
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以“唤醒教师的生命意识,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成就教师的自我实现”为核心理念,既注重充分调动教师在培训和发展中的主体性,又注重尊重教师发展的多层性和多元性需要,在培训方式和手段上追求“互动”和“协同”,逐步形成了研训主题校本化、研训抓手科研化、研训机制分层化、研训主体互助化、研训动力自主化、研训模式多元化的“互动协同式”校本研训体系。
该体系在运作过程中横向分为学校管理和行政、教研组(科组),以及教师和备课组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学校管理和行政,负责制定本校实施课程统整维度,各维度在统整中的地位和比重;研究“学校管理、行政——教研组(科组)——教师、备课组”在课程统整中的互动模式;探讨教师各专业能力提升与课程统整实施的内在机理,探索通过课程统整提高校本培训的成效。第二层面是教研组(科组),负责研究课程统整各个维度与各备课组开发的课程统整资源包之间关联度;总结和推广本学科课程统整的方法、技巧,形成本科组课程统整的范式;分析本科组教师专业技术发展情况。第三个层面是教师和备课组,负责开发出以知识模块为单位的课程统整资源包;分析统整维度之一学生对于本学科已有的学习经验;探索在开发本资源包过程中如何落实学校提出的统整维度;思考个人专业成长与课程统整之间的关系。
同时,在纵向上按年龄将教师分为工作时间年限不超过5年的新手型、精英骨干型、名师型、成熟巩固型,以主动参与式培训(包括:竞赛、任务型培训,对话式培训、专家引领式培训、讲座式培训、活动和考察式培训等形式)、自主发展式培训(研究型培训、展示和参与式培训等形式)为切入点,建立适合各年龄阶段特点的研训依托机制,有序、灵活、科学和高效地开展研训活动,对不同层次的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扶助和指导。我校成立了三个促进教师发展的协作体,它们分别是: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青年发展研究院、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骨干教师培育指导委员会、校级领导主持的名师人才培育后援会。
二、“互动协同式”校本研训体系的实施策略
1. 科研引领、特色校本——研训主题校本化、研训抓手科研化
研训主题是校本研训体系中重要内容。符合我校特色的研训主题正确地引领了学校发展的方向,使我校不同发展层次、不同年龄和不同学科的老师都得到专业的成长和人生提升,支撑了学校研训体系的良性运作。因此,我校研训体系的另一特色是,坚持通过教育科研探索特色办学。以科研为切入点、研究实施的方向为抓手、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有效地传达了学校的办学理念,科学及时地反思和改进办学策略,从而有效的探索特色课程和特色学校的构建。
我校开展了省级课题《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学期课程统整的实践研究》的探究。这种课题研究问题来自本校教师、课题研究架构倚重本校教师、课题研究过程契合本校教师工作实际、课题研究结果呈现本校教师工作所得、课题研究反思有益于本校教师工作开展的极具校本特色的科研开展模式受到教师的欢迎,有效引领了学校的发展。学校积极完善学校科研管理制度,提出了“科研 培训 实践”的方针,极大促进了学校科研发展,科研发展让学校“成全教育”办学思想更加完善,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方向更加明确和富有成效,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更加合理。
2. 分层滋养、互助协作——研训机制分层化、研训主体共生化
工作经验不超过五年的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新鲜血液,他们充满活力但经验缺乏,需要呵护和指引。为了帮助他们,我校成立了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青年发展研究院。研究院的师徒结对活动让青年教师找到了工作和生活上良师益友。在导师的帮助和鼓励下,我校的青年教师积极地参加学校、区市的各种教研活动。这种定点、到位的帮扶,让我校的青年教师在集体的滋养中磨砺、成长,他们在教学上突飞猛进,在教师比赛中更是收获连连。
我校的精英骨干教師有较为成熟的教育、教学经验,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对学校的使命感,但他们缺少系统的提炼和总结工作所得、缺少传承自己宝贵经验的平台,因此学校成立了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骨干教师培育指导委员会。在学校自主参与式培训活动中,骨干教师承担了教师结对中指导教师的任务、校级学科带头人专业引领的任务。在师徒结对活动中,他们承担了关心、培养和指导新教师的任务。通过参与新教师听课、评课、竞赛和培训等活动,他们给予新教师反馈和建议,促进其成长;在科组集体备课活动中,他们率先开展基于教学实际的热点课题研讨,将新视野、新角度和新方法引入科组,引领教师的专业提升;在学校教研活动中,他们撰写教育、教学反思和论文,将自己的经验所得进行提炼和传承。通过作为新教师的良师榜样、学校教研的引领者、区和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精英骨干型教师实现了“从优秀走向更优秀”的转型。
3. 自主参与、多元培训——研训动力自主化、研训模式多元化
我校提出了“主动参与”与“自主发展”两大教师发展动力体系,创设平台鼓励和协助教师参加各级教研组织,支持培训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提炼教育教学成果,同时学校创设各种竞赛展示活动让教师在“被需要中”主动参与研训,自主选择发展。
我校的研训模式的是多元的。研训体系中创新发展了许多灵活高效的培训方法,例如,竞赛、任务型培训,对话式培训,专家引领式培训,讲座式培训,活动、考察型培训等,“请进来、走出去”已是培训的常态。学校坚持校本培训是教师发展的主要途径,校外培训与校本培训是有机统一的,因此学校制定组织的教师培训时,充分研究和分析了校外培训的内容、模式、成效、不足,有针对性构建校本培训的体系,与校外培训形成有机互补。
注: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研究项目“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学期课程统整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为2012YQJK063)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黄日暖
见习编辑黄博彦
校本研训是学校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水平的方式。已有的实践表明,传统说教式的教师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效不彰,尤其是统一、整体的跨学科的理论培训不能有效地提升教师学科教学的能力。因此,通过探索以课程统整作为提升教师专业技术和校本研训成效的可行性和技术路径,在实践中尝试开发科学而有效的、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互动协同式”校本研训模式。
一、“互动协同式”校本研训体系的构想设置
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以“唤醒教师的生命意识,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成就教师的自我实现”为核心理念,既注重充分调动教师在培训和发展中的主体性,又注重尊重教师发展的多层性和多元性需要,在培训方式和手段上追求“互动”和“协同”,逐步形成了研训主题校本化、研训抓手科研化、研训机制分层化、研训主体互助化、研训动力自主化、研训模式多元化的“互动协同式”校本研训体系。
该体系在运作过程中横向分为学校管理和行政、教研组(科组),以及教师和备课组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学校管理和行政,负责制定本校实施课程统整维度,各维度在统整中的地位和比重;研究“学校管理、行政——教研组(科组)——教师、备课组”在课程统整中的互动模式;探讨教师各专业能力提升与课程统整实施的内在机理,探索通过课程统整提高校本培训的成效。第二层面是教研组(科组),负责研究课程统整各个维度与各备课组开发的课程统整资源包之间关联度;总结和推广本学科课程统整的方法、技巧,形成本科组课程统整的范式;分析本科组教师专业技术发展情况。第三个层面是教师和备课组,负责开发出以知识模块为单位的课程统整资源包;分析统整维度之一学生对于本学科已有的学习经验;探索在开发本资源包过程中如何落实学校提出的统整维度;思考个人专业成长与课程统整之间的关系。
同时,在纵向上按年龄将教师分为工作时间年限不超过5年的新手型、精英骨干型、名师型、成熟巩固型,以主动参与式培训(包括:竞赛、任务型培训,对话式培训、专家引领式培训、讲座式培训、活动和考察式培训等形式)、自主发展式培训(研究型培训、展示和参与式培训等形式)为切入点,建立适合各年龄阶段特点的研训依托机制,有序、灵活、科学和高效地开展研训活动,对不同层次的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扶助和指导。我校成立了三个促进教师发展的协作体,它们分别是: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青年发展研究院、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骨干教师培育指导委员会、校级领导主持的名师人才培育后援会。
二、“互动协同式”校本研训体系的实施策略
1. 科研引领、特色校本——研训主题校本化、研训抓手科研化
研训主题是校本研训体系中重要内容。符合我校特色的研训主题正确地引领了学校发展的方向,使我校不同发展层次、不同年龄和不同学科的老师都得到专业的成长和人生提升,支撑了学校研训体系的良性运作。因此,我校研训体系的另一特色是,坚持通过教育科研探索特色办学。以科研为切入点、研究实施的方向为抓手、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有效地传达了学校的办学理念,科学及时地反思和改进办学策略,从而有效的探索特色课程和特色学校的构建。
我校开展了省级课题《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学期课程统整的实践研究》的探究。这种课题研究问题来自本校教师、课题研究架构倚重本校教师、课题研究过程契合本校教师工作实际、课题研究结果呈现本校教师工作所得、课题研究反思有益于本校教师工作开展的极具校本特色的科研开展模式受到教师的欢迎,有效引领了学校的发展。学校积极完善学校科研管理制度,提出了“科研 培训 实践”的方针,极大促进了学校科研发展,科研发展让学校“成全教育”办学思想更加完善,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方向更加明确和富有成效,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更加合理。
2. 分层滋养、互助协作——研训机制分层化、研训主体共生化
工作经验不超过五年的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新鲜血液,他们充满活力但经验缺乏,需要呵护和指引。为了帮助他们,我校成立了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青年发展研究院。研究院的师徒结对活动让青年教师找到了工作和生活上良师益友。在导师的帮助和鼓励下,我校的青年教师积极地参加学校、区市的各种教研活动。这种定点、到位的帮扶,让我校的青年教师在集体的滋养中磨砺、成长,他们在教学上突飞猛进,在教师比赛中更是收获连连。
我校的精英骨干教師有较为成熟的教育、教学经验,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对学校的使命感,但他们缺少系统的提炼和总结工作所得、缺少传承自己宝贵经验的平台,因此学校成立了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骨干教师培育指导委员会。在学校自主参与式培训活动中,骨干教师承担了教师结对中指导教师的任务、校级学科带头人专业引领的任务。在师徒结对活动中,他们承担了关心、培养和指导新教师的任务。通过参与新教师听课、评课、竞赛和培训等活动,他们给予新教师反馈和建议,促进其成长;在科组集体备课活动中,他们率先开展基于教学实际的热点课题研讨,将新视野、新角度和新方法引入科组,引领教师的专业提升;在学校教研活动中,他们撰写教育、教学反思和论文,将自己的经验所得进行提炼和传承。通过作为新教师的良师榜样、学校教研的引领者、区和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精英骨干型教师实现了“从优秀走向更优秀”的转型。
3. 自主参与、多元培训——研训动力自主化、研训模式多元化
我校提出了“主动参与”与“自主发展”两大教师发展动力体系,创设平台鼓励和协助教师参加各级教研组织,支持培训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提炼教育教学成果,同时学校创设各种竞赛展示活动让教师在“被需要中”主动参与研训,自主选择发展。
我校的研训模式的是多元的。研训体系中创新发展了许多灵活高效的培训方法,例如,竞赛、任务型培训,对话式培训,专家引领式培训,讲座式培训,活动、考察型培训等,“请进来、走出去”已是培训的常态。学校坚持校本培训是教师发展的主要途径,校外培训与校本培训是有机统一的,因此学校制定组织的教师培训时,充分研究和分析了校外培训的内容、模式、成效、不足,有针对性构建校本培训的体系,与校外培训形成有机互补。
注: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研究项目“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学期课程统整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为2012YQJK063)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黄日暖
见习编辑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