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蒂姆·波顿,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美国荒诞玄学导演之一,被誉为电影界的鬼才,他的大部分影片都有不错的票房,创作其怪异黑暗风格的同时,也能受到大众的欢迎,可是说是非常有才气也非常成功的导演。蒂姆·波顿的截然不同的风格造就了他的电影事业,其作品怪诞不羁,却有着让人着迷的魔力。奢华而颓废忧郁的暗黑风格是这位鬼才最被人称道的特色之一。人们提起他的电影,会说“哥特”、“黑暗”、“古怪”。依仗着夸张的色彩,古灵精怪的人物,风格迥异的服饰,摄人心魄的配乐,波顿作品一次次打动观众。
【关键词】蒂姆·波顿;哥特式;温情
一、对个人世界的歌颂
“我在学校里是个安静的小孩,对自己也没有真正的认知,我真记不大清楚了。我有点像活在水上云端,那段日子可不是我最好的时光。我没有在中学毕业舞会上哭,也没觉得这种情况会变得严重,我有过朋友,从没和别人闹翻过,但是没有真正去维系过友谊。我总有个感觉,人们总是因为某些我不知道的原因,急着离我而去,留下我一个人,好像我身上散发着‘给我死远点’的气场”,这是蒂姆·波顿对于自己童年时期记忆的表述,孤僻的性格伴随了蒂姆波顿的童年时光,在他的电影中也能明显感觉到这种孤独悲伤忧郁的情感,正是波顿在片中的孤僻,一直持着保护和赞美的态度。
这种对于个人世界的赞美,我们可以从蒂姆·波顿的《大鱼》中看到。《大鱼》中父亲爱德华的角色设定相对比较单纯,作为贯穿全片引导故事发展的主线人物,爱德华从故事开端到高潮几乎没有经历什么变化,一直保持着爱丽丝梦游仙境般的心态生活着,片中的爱德华,无论快乐还是悲伤,始终都带着一种憨厚、淳朴的笑容,这种“蒂姆·波顿式”的笑容也成为了《大鱼》的一大特征。
爱德华的一些行为,放到现在来讲,或许可以不恰当地形容为“中二病患者”(在百度百科中,“中二病”被解释为是一种自我认知的觉醒,“在青春期时急于想要表现自己来获得他人认同的心态”)。例如爱德华离开幽灵镇时,沿途被鬼怪树枝缠绕,但当他想到“这不是我应有的死法时”,树枝恢复了原状,这一切都是心理作用的结果,不过是为自己旅途的经历添加了刺激的一些小想象,就像孩子时常披着被单,拿着玩具剑要与想象中的反派搏斗一样。《大鱼》的英文片名,big fish story 式美国的一句俗语,具有被夸张的童话的意思,因此也有中文译名是“弥天大谎”,这也与爱德华酷爱想象的特质相同。
二、对亲情的渴望
在主题上,波顿的电影还流露出了对于亲情的渴望。《剪刀手爱德华》虽然是一则悲情的童话故事,但是依旧充满了温情。贯穿影片始终的,是爱德华对于科学家父亲的深深怀念和浓浓依赖。《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中,神经质般的威利旺卡看似不在乎情感层面的东西,褪去嬉戏与童话的外衣,在小查理的鼓励下,威利旺卡最后见到父亲,与其相拥时,喊出了那句多年如鲠在喉的“爸爸”心中多年的结也解开,回归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温馨亲情,影片结尾终于与查理一家人和谐地围坐于餐桌之上。
又如电影《大鱼》讲述了一对父子从疏远到亲近,从冷战到理解的全过程。蒂姆·波顿是在他的儿子比利出生的那一年拍摄的《大鱼》,在成为一个父亲的之后,拍摄《大鱼》的波顿必定是融入了许多作为父亲的情感,片中父亲爱德华以童话的方式向儿子威尔讲述着自己一生的故事,在威尔看来这是父亲用奇异的故事炫耀自己过往的经历,但是其中却有爱德华着对于儿子的保护心理和他的人生智慧。比如威尔出生的那一天,爱德华因为工作没有办法赶到产房,于是编了一个在湖中抓到大鱼的故事来弥补自己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对威尔的爱,威尔的降生就如那条他追寻一生的大鱼一样对他意义非凡,这大概也是蒂姆·波顿对于自己刚降临的儿子的爱,以及对于亲情的重视。
三、对于积极意义上反叛的新思考
在蒂姆波顿的惊悚电影所构筑的世界中,人性极致的美感永远藏匿于那些个看起来黑暗恐怖的人与事之中,对于歌颂真善美的呼声融入到那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之中,孤僻古怪、外形丑陋的主人公往往被赋予着人性的光辉,比如难能可贵的纯真或者说是不畏艰险的自我奉献的精神。
例如2016上映的《佩小姐的奇幻城堡》所带给我的感动绝对不亚于他任何的一部作品。从影片开头的序幕就不难看出,每一秒散发出的依旧是属于波顿的黑暗奇幻风,诡异的哥特气质在他的镜头下可以给任何事物增添一份独属于他的魅力。蒂姆·伯顿在那些凄美的爱情之后找到了黑暗色彩与童真的完美平衡点,《佩小姐的奇幻城堡》让我相信我所处的世界绝对不仅仅是眼前所展现的这般模样,这倒不是说那些尚未涉足的自然领域,而是平行于你的一套世界观,渐渐地你对于所有那些稀疏平常的事物都会有新的解读,夜半三更的月光下,走廊尽头得幽暗中,静谧中的一滴水溅起的波澜,万物皆如此。
对于蒂姆·伯顿看待世界的方式,这种所谓的超能力,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这樣的能力,拥有一双令那些怪兽垂涎欲滴的眼睛。但我们不同的是,绝大部分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忘记了回到幻想中的路,而那些依旧回忆得起的人则越来越与众不同,当然周围的人会不断地用怀疑的眼光来审视你所谓的幼稚,那只不过是对于他们所失去的一次次充满嫉妒的嘲讽。
参考文献:
[1]吕晓潇,宫爱玲. 朝向生命的本真——电影《大鱼》的追寻母题研究.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J】 2013
[2]孟璐. 以梦的视角解读电影《大鱼》中的父子冲突与父子之情 . 文学评论. 【J】2015
[3]马克·索尔兹伯里 . 《在好莱坞图谋不轨:波顿谈波顿》.【M】 2016
[4]祝溪白 . 坠入黑暗童话的深渊——蒂姆 伯顿电影研究 .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D】 2012
[5]蒂姆波顿惊悚动画电影的审美情趣研究.孙伯潇 . 南昌大学硕士论文 .【D】 2014
[6]蒂姆波顿的电影世界 . 艾莉森.麦克马汉.【M】 2010
[7]米歇尔.西芒,曹轶 蒂姆波顿访谈---一首纯情感的悲剧浪漫曲 .世界电影.【J】2009
[8]杜伟.哥特童话《佩小姐的奇幻城堡》主题探析:认识自我与保持童心.电影评介【J】2016
【关键词】蒂姆·波顿;哥特式;温情
一、对个人世界的歌颂
“我在学校里是个安静的小孩,对自己也没有真正的认知,我真记不大清楚了。我有点像活在水上云端,那段日子可不是我最好的时光。我没有在中学毕业舞会上哭,也没觉得这种情况会变得严重,我有过朋友,从没和别人闹翻过,但是没有真正去维系过友谊。我总有个感觉,人们总是因为某些我不知道的原因,急着离我而去,留下我一个人,好像我身上散发着‘给我死远点’的气场”,这是蒂姆·波顿对于自己童年时期记忆的表述,孤僻的性格伴随了蒂姆波顿的童年时光,在他的电影中也能明显感觉到这种孤独悲伤忧郁的情感,正是波顿在片中的孤僻,一直持着保护和赞美的态度。
这种对于个人世界的赞美,我们可以从蒂姆·波顿的《大鱼》中看到。《大鱼》中父亲爱德华的角色设定相对比较单纯,作为贯穿全片引导故事发展的主线人物,爱德华从故事开端到高潮几乎没有经历什么变化,一直保持着爱丽丝梦游仙境般的心态生活着,片中的爱德华,无论快乐还是悲伤,始终都带着一种憨厚、淳朴的笑容,这种“蒂姆·波顿式”的笑容也成为了《大鱼》的一大特征。
爱德华的一些行为,放到现在来讲,或许可以不恰当地形容为“中二病患者”(在百度百科中,“中二病”被解释为是一种自我认知的觉醒,“在青春期时急于想要表现自己来获得他人认同的心态”)。例如爱德华离开幽灵镇时,沿途被鬼怪树枝缠绕,但当他想到“这不是我应有的死法时”,树枝恢复了原状,这一切都是心理作用的结果,不过是为自己旅途的经历添加了刺激的一些小想象,就像孩子时常披着被单,拿着玩具剑要与想象中的反派搏斗一样。《大鱼》的英文片名,big fish story 式美国的一句俗语,具有被夸张的童话的意思,因此也有中文译名是“弥天大谎”,这也与爱德华酷爱想象的特质相同。
二、对亲情的渴望
在主题上,波顿的电影还流露出了对于亲情的渴望。《剪刀手爱德华》虽然是一则悲情的童话故事,但是依旧充满了温情。贯穿影片始终的,是爱德华对于科学家父亲的深深怀念和浓浓依赖。《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中,神经质般的威利旺卡看似不在乎情感层面的东西,褪去嬉戏与童话的外衣,在小查理的鼓励下,威利旺卡最后见到父亲,与其相拥时,喊出了那句多年如鲠在喉的“爸爸”心中多年的结也解开,回归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温馨亲情,影片结尾终于与查理一家人和谐地围坐于餐桌之上。
又如电影《大鱼》讲述了一对父子从疏远到亲近,从冷战到理解的全过程。蒂姆·波顿是在他的儿子比利出生的那一年拍摄的《大鱼》,在成为一个父亲的之后,拍摄《大鱼》的波顿必定是融入了许多作为父亲的情感,片中父亲爱德华以童话的方式向儿子威尔讲述着自己一生的故事,在威尔看来这是父亲用奇异的故事炫耀自己过往的经历,但是其中却有爱德华着对于儿子的保护心理和他的人生智慧。比如威尔出生的那一天,爱德华因为工作没有办法赶到产房,于是编了一个在湖中抓到大鱼的故事来弥补自己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对威尔的爱,威尔的降生就如那条他追寻一生的大鱼一样对他意义非凡,这大概也是蒂姆·波顿对于自己刚降临的儿子的爱,以及对于亲情的重视。
三、对于积极意义上反叛的新思考
在蒂姆波顿的惊悚电影所构筑的世界中,人性极致的美感永远藏匿于那些个看起来黑暗恐怖的人与事之中,对于歌颂真善美的呼声融入到那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之中,孤僻古怪、外形丑陋的主人公往往被赋予着人性的光辉,比如难能可贵的纯真或者说是不畏艰险的自我奉献的精神。
例如2016上映的《佩小姐的奇幻城堡》所带给我的感动绝对不亚于他任何的一部作品。从影片开头的序幕就不难看出,每一秒散发出的依旧是属于波顿的黑暗奇幻风,诡异的哥特气质在他的镜头下可以给任何事物增添一份独属于他的魅力。蒂姆·伯顿在那些凄美的爱情之后找到了黑暗色彩与童真的完美平衡点,《佩小姐的奇幻城堡》让我相信我所处的世界绝对不仅仅是眼前所展现的这般模样,这倒不是说那些尚未涉足的自然领域,而是平行于你的一套世界观,渐渐地你对于所有那些稀疏平常的事物都会有新的解读,夜半三更的月光下,走廊尽头得幽暗中,静谧中的一滴水溅起的波澜,万物皆如此。
对于蒂姆·伯顿看待世界的方式,这种所谓的超能力,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这樣的能力,拥有一双令那些怪兽垂涎欲滴的眼睛。但我们不同的是,绝大部分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忘记了回到幻想中的路,而那些依旧回忆得起的人则越来越与众不同,当然周围的人会不断地用怀疑的眼光来审视你所谓的幼稚,那只不过是对于他们所失去的一次次充满嫉妒的嘲讽。
参考文献:
[1]吕晓潇,宫爱玲. 朝向生命的本真——电影《大鱼》的追寻母题研究.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J】 2013
[2]孟璐. 以梦的视角解读电影《大鱼》中的父子冲突与父子之情 . 文学评论. 【J】2015
[3]马克·索尔兹伯里 . 《在好莱坞图谋不轨:波顿谈波顿》.【M】 2016
[4]祝溪白 . 坠入黑暗童话的深渊——蒂姆 伯顿电影研究 .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D】 2012
[5]蒂姆波顿惊悚动画电影的审美情趣研究.孙伯潇 . 南昌大学硕士论文 .【D】 2014
[6]蒂姆波顿的电影世界 . 艾莉森.麦克马汉.【M】 2010
[7]米歇尔.西芒,曹轶 蒂姆波顿访谈---一首纯情感的悲剧浪漫曲 .世界电影.【J】2009
[8]杜伟.哥特童话《佩小姐的奇幻城堡》主题探析:认识自我与保持童心.电影评介【J】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