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教育是个体教育成长和发展的伊始阶段,囿于利益博弈和功利主义的导引,幼儿教育内部问题很多。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愈发严重,幼儿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出现了“非线性偏移”,偏离了教育预设目标。本文立足于幼儿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幼儿教育;去小学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幼儿教育的“异化口号”,在实践逻辑中“起跑线”变成了“抢跑线”抑或“偷跑线”。幼儿教育“小学化”是错综复杂的教育现象,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凸显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践智慧,幼儿教育去“小学化”成为当务之急,审慎与重构势在必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幼儿教育现状
(一)教育目标功利化
幼儿阶段的教育本应该是让儿童能够接触世界、认识世界,利用儿童对世界的好奇心激发儿童对学习的兴趣。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教育要以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为目标,使人成为人,不仅要使人成为生物层面的人,还要成为受过教育、有教养、人格健全的人。然而,现在家长的教育目标变成了“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显然也与蒙台梭利的教育目标相脱离。这种所谓的“起跑线”将幼儿提前拉上跑道,也必然引起后劲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我国幼儿教育目标是保育和教育结合,使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教育的现状
显然与这种教育目标相悖。
(二)教育内容单一化
德国的教育家福禄培尔开发的幼儿阶段的教育内容主要以游戏与歌谣、恩物、手工作业、运动游戏和表演、讲故事等构成了一套课程体系。目的是使儿童在一种自然的环境下、在平常的生活中获得一种感性的认识,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幼儿正在觉醒的心灵的发展,还可以为幼儿进入小学和未来生活做准备,打下坚实基础。幼儿的教育内容应该是启蒙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并且是丰富的。当今幼儿园教育片面强调发展智力,越来越忽视德、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教育内容以读、写、算为主,超前背诵单词、古诗,超出了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将小学部分课程内容直接搬到幼儿教育中来,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背离了幼儿教育的本义。
二、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策略
1.加强对教材的监管,严把教学内容关
教师用书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蓝本,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指南。在选择幼儿园教学用书时,我们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查,涉及拼音、识字、计算等小学内容的,一律不能列入班级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之中。我们一方面要摆脱小学化内容,另一方面还要挖掘幼儿教育内容的内涵,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深度。对于大班幼儿,我们也会有意识地将幼小衔接内容列入教学内容之中,如开展《整理小书包》《课间十分钟》《我要上小学了》等教育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实施,让孩子们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有计划做事的好习惯。
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严把教学形式关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3 至 6 岁幼儿活泼好动,具有极强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因此,应避免以集体授课为主要形式的小学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区域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自主化学习形式。我们在活动室开辟了 5 至 7 个区域角,每天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自主参与游戏。如语言区创设讲讲说说区,投放《故事小讲台》《我做你猜》等游戏材料,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大胆表达,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在数学区投放《纸牌配对》《飞行棋》,益智区投放《种花》《按规律排序》等操作材料,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有班级大型主题建构游戏、表演游戏的开展,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经验,促进成长。
3.优化家园沟通途径,转变家长观念
孩子进入大班,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方面的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不学拼音,不识字,上小学后能不能跟上班?孩子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家长转变观念,消除心里的顾虑,我们会在微信、QQ 群里推送有关幼儿园去小学化的文章,如《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幼儿园到底学什么》。我们还通过开放日活动、大型庆祝活动向家长展示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具体活动、学习内容等。另外,我们聘请专家定期举行幼小衔接讲座,如邀请小学名师来幼儿园开展《陪孩子一起成长》的专题讲座,从小学教师的角度阐述幼儿园教育为什么要去“小学化”,为家長解答心中疑惑,帮助家长消除顾虑。这一系列的活动有助于家长转变观念,形成正确的育儿观,从而摒弃“小学化”倾向观念。
结论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社会功利化的话语诉求,昭示了一种隐匿“迂回抵制”的规避策略。幼儿教育“小学化”其实是用“物”逻辑代“人”的逻辑,是社会功利、升学诉求的功能折射与内容异化。幼儿教育去“小学化”就是回归幼儿本真的教育生成图式,聚焦幼儿教育的“本域问题”。幼儿教育去“小学化”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扭转社会对教育利益追逐的“风向标”,以发挥幼儿教育适切的价值取向与实践关怀,构建起弥合幼儿成长和发展的“理想教育王国”。
参考文献
[1]孔超.刍议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及去小学化的策略[J].中华少年,2019(22):1.
[2]王春梅. 利用莫言生态文化,防治幼儿教育小学化[N]. 发展导报,2019-07-09(019).
[3]邓朦星.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问题的原因及解决路径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19(19):49.
[4]张雪颖,瞿晓菁,张晨光.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分析[J].学苑教育,2019(13):21.
关键词:幼儿教育;去小学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幼儿教育的“异化口号”,在实践逻辑中“起跑线”变成了“抢跑线”抑或“偷跑线”。幼儿教育“小学化”是错综复杂的教育现象,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凸显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践智慧,幼儿教育去“小学化”成为当务之急,审慎与重构势在必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幼儿教育现状
(一)教育目标功利化
幼儿阶段的教育本应该是让儿童能够接触世界、认识世界,利用儿童对世界的好奇心激发儿童对学习的兴趣。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教育要以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为目标,使人成为人,不仅要使人成为生物层面的人,还要成为受过教育、有教养、人格健全的人。然而,现在家长的教育目标变成了“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显然也与蒙台梭利的教育目标相脱离。这种所谓的“起跑线”将幼儿提前拉上跑道,也必然引起后劲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我国幼儿教育目标是保育和教育结合,使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教育的现状
显然与这种教育目标相悖。
(二)教育内容单一化
德国的教育家福禄培尔开发的幼儿阶段的教育内容主要以游戏与歌谣、恩物、手工作业、运动游戏和表演、讲故事等构成了一套课程体系。目的是使儿童在一种自然的环境下、在平常的生活中获得一种感性的认识,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幼儿正在觉醒的心灵的发展,还可以为幼儿进入小学和未来生活做准备,打下坚实基础。幼儿的教育内容应该是启蒙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并且是丰富的。当今幼儿园教育片面强调发展智力,越来越忽视德、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教育内容以读、写、算为主,超前背诵单词、古诗,超出了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将小学部分课程内容直接搬到幼儿教育中来,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背离了幼儿教育的本义。
二、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策略
1.加强对教材的监管,严把教学内容关
教师用书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蓝本,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指南。在选择幼儿园教学用书时,我们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查,涉及拼音、识字、计算等小学内容的,一律不能列入班级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之中。我们一方面要摆脱小学化内容,另一方面还要挖掘幼儿教育内容的内涵,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深度。对于大班幼儿,我们也会有意识地将幼小衔接内容列入教学内容之中,如开展《整理小书包》《课间十分钟》《我要上小学了》等教育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实施,让孩子们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有计划做事的好习惯。
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严把教学形式关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3 至 6 岁幼儿活泼好动,具有极强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因此,应避免以集体授课为主要形式的小学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区域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自主化学习形式。我们在活动室开辟了 5 至 7 个区域角,每天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自主参与游戏。如语言区创设讲讲说说区,投放《故事小讲台》《我做你猜》等游戏材料,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大胆表达,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在数学区投放《纸牌配对》《飞行棋》,益智区投放《种花》《按规律排序》等操作材料,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有班级大型主题建构游戏、表演游戏的开展,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经验,促进成长。
3.优化家园沟通途径,转变家长观念
孩子进入大班,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方面的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不学拼音,不识字,上小学后能不能跟上班?孩子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家长转变观念,消除心里的顾虑,我们会在微信、QQ 群里推送有关幼儿园去小学化的文章,如《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幼儿园到底学什么》。我们还通过开放日活动、大型庆祝活动向家长展示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具体活动、学习内容等。另外,我们聘请专家定期举行幼小衔接讲座,如邀请小学名师来幼儿园开展《陪孩子一起成长》的专题讲座,从小学教师的角度阐述幼儿园教育为什么要去“小学化”,为家長解答心中疑惑,帮助家长消除顾虑。这一系列的活动有助于家长转变观念,形成正确的育儿观,从而摒弃“小学化”倾向观念。
结论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社会功利化的话语诉求,昭示了一种隐匿“迂回抵制”的规避策略。幼儿教育“小学化”其实是用“物”逻辑代“人”的逻辑,是社会功利、升学诉求的功能折射与内容异化。幼儿教育去“小学化”就是回归幼儿本真的教育生成图式,聚焦幼儿教育的“本域问题”。幼儿教育去“小学化”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扭转社会对教育利益追逐的“风向标”,以发挥幼儿教育适切的价值取向与实践关怀,构建起弥合幼儿成长和发展的“理想教育王国”。
参考文献
[1]孔超.刍议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及去小学化的策略[J].中华少年,2019(22):1.
[2]王春梅. 利用莫言生态文化,防治幼儿教育小学化[N]. 发展导报,2019-07-09(019).
[3]邓朦星.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问题的原因及解决路径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19(19):49.
[4]张雪颖,瞿晓菁,张晨光.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分析[J].学苑教育,2019(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