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的规律性与过程化训练探析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98197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作文历来是中考语文试卷中的“大頭”。抓住这一“大头”,夺得作文高分乃至语文高分就有了把握。那么,怎样指导才能达到这一效果?简言之,其策略为“总结规律性,观瞻命题一一到位;过程精细化,熟练方法环环指导”。
  一、总结规律性,观瞻命题一一到位
  从命题特点、常见问题方面把中考作文命题中不同层面上的关注点考虑周全、研究透彻,发现命题规律,切中问题所在找准应对策略,把中考作文复习备考做到位。
  就命题特点而言,让学生把握四点。一是注意把握命题规律。从近几年中考作文题的命制来看,各种命题方式都有所涉及,并且每年变换,但命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仍占主导地位,而且两者是间隔进行,具有开放性,能够有效地检测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尤其是“四选一”的半命题形式成为热点题型。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式微。二是注意揣摩命题语言。近几年中考作文所拟的题目往往给人以返璞归真之感,很朴实也好理解,但立意的高下就显得至关重要。三是注意文体要求。近几年中考作文一般对写作文体无明确限制,这给了很多聪慧的学生发挥的空间。四是注意涉及的题材。从近几年中考作文题目来看,题材基本定位在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确保每个考生有事可叙,有理可析,有情可抒。其题材多涉及以下三类:感情类、相互关系类、自我认知和成长类(题目中多含有“我”或“我们”)。
  就作文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来说,共性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语言上过于通俗,口语化严重。二是素材上过于匮乏,事例不典型。三是结构上随意松散,思路不清晰。四是立意上平淡无奇,低俗无深度。
  二、过程精细化,熟练方法环环指导
  在应试策略上,教师一个方面需分层指导,明确要求,对照存在问题进行有针对性训练;另一方面需细化专题,剖析实例,进行环环相扣的过程性指导。
  1.让学生熟练以点带面写法
  一般记叙文的整个叙事过程需环环相接、情节连贯丰满;但是过程冗长,语言很难提升档次。要想在考场上拿到高分,写记叙文就要学会散文化叙事方法。例如写《夏天的夜晚》,可这样构思以点带面写法。第一段可从事件发生的大环境入笔,选择两三个有代表性的事物来写,用几笔勾勒出一个富有意境的大环境,营造与事件本身水乳交融的氛围。像这样:“夏夜的天空,深邃而遥远。月华如水,荡涤着灿烂的星河。浩瀚的宇宙被夜的画笔涂成一种颜色,似乎隐隐地飘着淡淡的墨香。”
  第二段开始,可高度概括描写整个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地点,指出主人公做事的不同之处(特别之处),具体描绘这个特别情节(常常以对话形式呈现)和身边的小环境,营造的氛围要和大环境一致,刻画主要人物时要沿着中心事件捎带着写另一件事,表现人物形象的另一个侧面,使人物形象由扁平化向立体化发展。像这样:“奶奶悠闲地半躺在一把陈年的竹椅上,一手抚着我的背,在月光下给我讲着一个又一个陈年的故事。奶奶的故事总有着和别人不同的结局。我一直想弄明白,楼上王爷爷的《龟兔赛跑》,总是龟赢兔输,而奶奶的故事结尾,为什么一定要让小白兔站在领奖台上呢?‘奶奶,老龟,既有恒心又有毅力,不该表扬吗?’‘应该表扬!’‘那为什么你就是不让他赢呢?’‘因为要想赢,光靠态度不行,关键要靠实力!’……风,若隐若现。盛开的玫瑰和芍药,在月光下摇曳着朦胧的妩媚,楚楚动人。沁人心脾的花香,潮水般淹没了小院的每个角落。老槐树斑驳的树影,深深浅浅的散落在地上,如一幅写意山水。奶奶将我搂在怀里,一手轻摇着骨架磨得发亮的蒲扇,驱赶蚊子,一手轻拍着我的后背,哄我入眠。”结尾段要运用主题升华法写经历整个事件的感受,以及这件事对自己未来的影响,像这样“时光荏苒,许多童年的记忆都已渐渐沉落在岁月的最深处。而奶奶那些刻意杜撰的情节却一直深深地烙在我的灵魂里。这些被改编过的情节,在当时,唤起了我童年稚嫩的思考,在小学,是回味中的无限启迪,而现在,它是一种怀念,一份留恋,一片被月光洗涤过的不带任何杂质的精神家园。”写作时整体表达要像一块石头投入水中,从中心写起,逐步向外拓展成一圈圈涟漪,给人回味悠长的感受。
  按这样的构思让学生熟练以点带面的写法,学生就能在很短的时间里领会散文化叙事的特点,做到意会笔至。
  2.运用“蜻蜓点水式”叙事方法
  无论一件事如何复杂,作者总是只选取其中最典型的一个细节,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刻画一个瞬间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体现人物最突出的个性特点。有的作者还在叙事之后,加上几句话,以旁白的形式,写出这件事,或这个细节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突出人物的这种个性。例如这一片段:“近三四年,我的家庭和自身遭受了很多挫折,内心伤痕累累,悲观、绝望的情绪一直深深地困扰着自己。某一天,一个好朋友为了帮助自己摆脱困境,邀请我去爬山,一路上,他想尽了办法,苦口婆心地劝自己,安慰、剖解的话说了千千万,但是我仍然无法摆脱这种恼人的心境。”用“蜻蜓点水式”叙事方法,可做这样的修改:“‘再冷的冬天也会过去!’一天,好朋友杨光约我去爬山,在登上山顶的那一刻,他重重地砸了我一拳,满眼、满脸闪着兴奋的光,昂首挺胸,意味深长地望着远方,宛如一位横刀立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将军,在指点江山。他的良苦用心,我懂。但一天的阳光普照怎么能够融化几个世纪的冰霜,我能回答他的,除了沉默,依旧是长长的叹息。”
  三、专门训练结尾的变换式议论点题法
  在中考作文行文中,要适当扣题,尤其是结尾,扣题至为关键。为此,就要专门训练结尾段落的变换式议论点题法。这种方法的精髓在于:扣题时,在叙述完整个事件后,要有一个“‘我’似有所悟”的一个情感上的过渡,然后点题议论。例如“‘难道老爸一直骑车跟着我?没错,原来这是老爸的预谋啊!’我不禁羞愧地低下了头”,在这一若有所悟的话语后,我们可以按不同标题的需要去点题。
  如《最美的爸爸》,紧接前面的叙述,在“我”似有所悟之后扣题议论:“在我心目中,老爸一直是个过于安分守己的摩的司机。今天,我才真正了解到:他才是天下最美的爸爸!”再如以“前行”为标题作文,在“我”似有所悟之后,如此扣题议论:“此时,我才明白:父亲是用一种特别的方式陪伴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像文题“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也如此扣题议论:“此时,我才明白:父亲是多么伟大!以前父亲的严厉和苛刻瞬间成为了我快乐的钥匙。”这种变换式的扣题方法,能够以不变应万变,把同样的素材运用到不同的标题之中去。
  总之,中考作文需要我们用高效的方法去指导学生高效写作,尤其是抓准中考作文命题的规律化进行过程化的训练,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夺分策略。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中川镇初级中学(730710)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中学语文课堂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个性化发展和对语文文本的多元化解读。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却存在“多元误读”或者“无意义解读”等很多问题。对此,教师有必要从多元解读的角度来指导学生深入阅读。  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多元解读教学模式正逐步引起学界的关注和讨论,多元解读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十分必要,这就要求相关的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
小学生习作评价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如何优化小学习作评价,改善传统教育理论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仍然是值得关注和重视的话题。当前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习作评价中多存在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过于简单等问题。对此本文则开放化角度分析评价方法,望给予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传统作文教学中,一般都是按照“指导―习作―讲评”三个步骤进行。这样的做法往往会出现“老师疲于应付,
背景三叉神经眼支是角膜的主要感觉神经和营养神经,三叉神经痛是否会影响患侧眼角膜的功能和形态尚未见报道。共焦显微镜是角膜无创性活体检测的主要手段。目的观察和分析三叉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对于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较弱,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也较弱,因此很难自主展开阅读活动。我在教学中积极关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并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范式,引导学生积极展开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一、拓展活动空间,实现内化  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学效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若学生只是在表面上参与了活动,却没有真正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