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人们已日益普遍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物流信息,相对设备采购与物流管理而言,一旦设备采购事件发生,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随即产生。笔者分析了信息技术对物流管理优势,阐明了物流管理中信息技术的类型,并对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提出了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流;管理;应用
设备采购的信息都会出现在采购物流管理活动中,如果用计算机管理采购物流活动,务必涉及到信息的存储、处理等方面的技术处理,以及网络通信的技术处理。换言之,也就是说:设备采购的一切信息和信息技术处理,都会被采购物流管理体系所应用。由此可知,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的关系,是一种共存、互相渗透,互相依赖,互相关联,融于一体的关系。
一、信息技术对物流管理优势分析
1.信息技术是物流的重要功能,信息技术提高了物流各个功能环节的效率。例如:在运输环节中,由于使用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对地面运输车辆和水运船只进行精确的跟踪定位,同时还提供交通气象信息技术、异常情况报警信息技术和指挥信息,不仅确保了车辆、船只的运营质量和安全,而且也能进行各种运输工具的优化组合、运输网络的合理编织,大幅度提高了运输效率。
2.信息技术提升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益。由于使用了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使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等各环节功能之间实现了数据的快速、批量传送,特别是各部门、各种运输工具、各种类型单位之间的横向数据交换。这就把物流的各个环节功能有效地衔接和整合起来,发挥了物流系统整体和综合优势。
3.信息技术提升物流、商流、资金流的整体效益。由于有了互联网,充分利用事务处理系统(T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等信息系统,把生产企业、批发零售企业、供应商、分销商、物流企业、金融信贷企业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技术联系在一起,及时、准确、批量地交换有关数据,并使商流、物流和资金流有机地连接起来,提升了整体效益。
二、物流管理中信息技术的类型
1.条型码和销售时点信息管理系统(POS)。货物的条码化是建立整合供给链的最基本条件,它是实现仓储自动化的第一步,也是作为POS快速准确收集销售数据的手段。货物的条码化可以是为公司内部系统使用的,也可以采用国际标准,与外部具有通用性。
2.电子定货系统(EOS)和增值网(VAN)。继续以零售商为例,当货物下降到重新订货水平时,电子定单由门店的POS系统自动下达到公司的主机,从所有门店来的定单周期性地由公司主机归集,然后由公司仓库或由供给商发送定单。这种大批量的能力对零售商和供应商都有利:零售商具有了较大的采购能力,供应商可以大批量地销售。VAN是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它可以支持EOS和公司的物流管理系统,使得从供应商到物流中心,最后到门店的整个供给链的活动能以电子形式交换信息。对地理范围分布广阔的零售商,卫星数据的连接是必须的。
3.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EDI在顾客与供应商之间双向通过计算机交换标准文件。要使计算机能够通话,必须建立自有的通信网或利用公共通信网(增值网),要使计算机相互“理解”,必须有网络接受的协议或句法,因为顾客与供应商使用的软件一般是不同的,必须把文件信息转换成标准格式或句法。
三、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措施
1.加快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目前,基于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的现代物流标准化趋势有三个方面:一是业务流程标准化,二是信息流标准化,三是文件格式和数据接口标准化。企业的业务流程要体现在信息系统的软件当中,只有把企业的业务流程标准化后,才有利于信息系统与企业的具体业务相结合;信息流标准化的重点是企业各类信息的编码、管理信息、经营数据和技术数据标准化问题;文件格式和数据接口标准化主要是为了解决数据的互联与互通。还有两点很关键:一是标准要统一,二是标准要适当超前。
2.重点培养物流管理人才,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加速启动现代物流产业的人才教育工程,实施多层次、多样化的物流教育,是21世纪物流产业大发展中保证物流产业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提高我国物流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各级政府、企业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给予足够重视:一是要加强普通高等院校、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高层次学历教育,培养高级物流经营管理人才;二是要重视继续教育,开展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养与教育;三是要大力发展物流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一大批第一线物流技术的操作实用型人才;四是推行从业人员职业或岗位资格管理制度。
3.建设我国的重要物流配置基地,利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势,建立起以港口集装箱运输为特色的物流配送新模式。在实施推广EDI技术的同时,建立起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实施条码技术和G I S,G P S技术的同时,建立起企业物流代理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沈昕.信息技术与企业物流管理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6(1).
[2][美]罗纳德叫.巴罗著.王晓东,胡瑞娟译.企业物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流;管理;应用
设备采购的信息都会出现在采购物流管理活动中,如果用计算机管理采购物流活动,务必涉及到信息的存储、处理等方面的技术处理,以及网络通信的技术处理。换言之,也就是说:设备采购的一切信息和信息技术处理,都会被采购物流管理体系所应用。由此可知,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的关系,是一种共存、互相渗透,互相依赖,互相关联,融于一体的关系。
一、信息技术对物流管理优势分析
1.信息技术是物流的重要功能,信息技术提高了物流各个功能环节的效率。例如:在运输环节中,由于使用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对地面运输车辆和水运船只进行精确的跟踪定位,同时还提供交通气象信息技术、异常情况报警信息技术和指挥信息,不仅确保了车辆、船只的运营质量和安全,而且也能进行各种运输工具的优化组合、运输网络的合理编织,大幅度提高了运输效率。
2.信息技术提升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益。由于使用了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使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等各环节功能之间实现了数据的快速、批量传送,特别是各部门、各种运输工具、各种类型单位之间的横向数据交换。这就把物流的各个环节功能有效地衔接和整合起来,发挥了物流系统整体和综合优势。
3.信息技术提升物流、商流、资金流的整体效益。由于有了互联网,充分利用事务处理系统(T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等信息系统,把生产企业、批发零售企业、供应商、分销商、物流企业、金融信贷企业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技术联系在一起,及时、准确、批量地交换有关数据,并使商流、物流和资金流有机地连接起来,提升了整体效益。
二、物流管理中信息技术的类型
1.条型码和销售时点信息管理系统(POS)。货物的条码化是建立整合供给链的最基本条件,它是实现仓储自动化的第一步,也是作为POS快速准确收集销售数据的手段。货物的条码化可以是为公司内部系统使用的,也可以采用国际标准,与外部具有通用性。
2.电子定货系统(EOS)和增值网(VAN)。继续以零售商为例,当货物下降到重新订货水平时,电子定单由门店的POS系统自动下达到公司的主机,从所有门店来的定单周期性地由公司主机归集,然后由公司仓库或由供给商发送定单。这种大批量的能力对零售商和供应商都有利:零售商具有了较大的采购能力,供应商可以大批量地销售。VAN是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它可以支持EOS和公司的物流管理系统,使得从供应商到物流中心,最后到门店的整个供给链的活动能以电子形式交换信息。对地理范围分布广阔的零售商,卫星数据的连接是必须的。
3.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EDI在顾客与供应商之间双向通过计算机交换标准文件。要使计算机能够通话,必须建立自有的通信网或利用公共通信网(增值网),要使计算机相互“理解”,必须有网络接受的协议或句法,因为顾客与供应商使用的软件一般是不同的,必须把文件信息转换成标准格式或句法。
三、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措施
1.加快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目前,基于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的现代物流标准化趋势有三个方面:一是业务流程标准化,二是信息流标准化,三是文件格式和数据接口标准化。企业的业务流程要体现在信息系统的软件当中,只有把企业的业务流程标准化后,才有利于信息系统与企业的具体业务相结合;信息流标准化的重点是企业各类信息的编码、管理信息、经营数据和技术数据标准化问题;文件格式和数据接口标准化主要是为了解决数据的互联与互通。还有两点很关键:一是标准要统一,二是标准要适当超前。
2.重点培养物流管理人才,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加速启动现代物流产业的人才教育工程,实施多层次、多样化的物流教育,是21世纪物流产业大发展中保证物流产业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提高我国物流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各级政府、企业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给予足够重视:一是要加强普通高等院校、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高层次学历教育,培养高级物流经营管理人才;二是要重视继续教育,开展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养与教育;三是要大力发展物流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一大批第一线物流技术的操作实用型人才;四是推行从业人员职业或岗位资格管理制度。
3.建设我国的重要物流配置基地,利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势,建立起以港口集装箱运输为特色的物流配送新模式。在实施推广EDI技术的同时,建立起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实施条码技术和G I S,G P S技术的同时,建立起企业物流代理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沈昕.信息技术与企业物流管理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6(1).
[2][美]罗纳德叫.巴罗著.王晓东,胡瑞娟译.企业物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