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感知、任职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243-01
推荐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呑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至少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他就会乐意接受,并且很好地消化它。”数学也是同理,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巧妙导入新课,引发数学兴趣
刚刚上课,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抑制状态,还没有进入学习的角色,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为此,我经常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组织有兴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以一个激起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这样做,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活跃起来。
二、利用生活常识培养数学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我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在学生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即“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平面图形?”
生1:教室的黑板是长方形的。
生2:我家钟表的面是圆形的。
生3:地板砖的面是正方形的。
生4:篮球场是长方形的。
……
学生头脑中再现的生活中的图形越来越多,一发不可收拾。
三、运用直观教具,发展数学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即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让他们有充分的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说一说的机会,以丰富深化感知。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做了两个活动的彩色小人,贴在黑板上,首先出示准备题:小华和小明同时从甲地到乙地,小华每小时走4千米,小明每小时走3千米,4小时后两人各走多少千米?让学生移动小人演示1小时,2小时,3小时各自走的路程。然后教师提问两人除了从甲地去乙地这种走法,还可以怎样走?有的学生说对着走,于是教师又问:如果两人相对走会越来越怎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通过提问引出新课,于是教师把准备题改为:两人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走来,3小时两人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相向而行)。再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1小时、2小时、3小时走的路程及相遇过程,使学生悟出两人3小时行的路的和就是甲乙两地相距的路程,进而启发学生:两人相遇后还可怎样走?继续走下去,两人相距就越来越怎样呢?用小人演示一下。于是把准备题再改编为(相背而行)两人同时从某地出发相背而行,小华每小时行4千米,小明每小时行3千米,3小时后相距多少千米?通过运用同一教具演示,使学生对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四、重视操作,提高数学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时,要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情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对于教学公式、概念、性质,法则等,我在教学中除运用直观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外,更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
例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让学生拿不同的大小的圆柱性罐头,指出外面贴的商标纸剪开,展开后看是什看什么形状,有的学生沿着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有的学生按斜线剪开,展开后是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把高瘦的圆体罐头沿高剪开,展开后是正方形,通过大家动手认识到: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以是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是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长(或底)与圆柱底面周长相等,宽(或高)与圆柱的高相等,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在此基上,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积的周长乘以高,这样学生学得主动、活泼,不仅理解了圆柱体侧面积的概念,掌握了计算侧面积的公式,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柱等课时,让学生在实行操作和答问中,明确思维方式弄懂算理,学生在搬弄具体事物时,思维易于发散,印象及其深刻,学习兴趣越学越浓。
五、巩固练习,增添兴趣
巩固练习阶段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心理实验证明:学生经过近三十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注意力已经度过了最佳时期。此时,学生易疲劳,学习兴趣容易降低,差生的表现尤为明显。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我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以外,还特别注意在巩固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加强练习。
例如教学比例应用题后,教师设计这样一道题:一辆汽车3小时行138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看看谁想的方法最多,这时,同学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出来,人人积极思考,竭尽全力寻找与众不同的解答方法。
当同学们说出用归一法,倍比方法、方程、比例方法等解法后,教师接着说:“还有没有其他的解答方法,请同学们讨论讨论。”这时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个同学举手回答:"也可以用分数的知识解答。把3小时看作占5小时的3/5,根据已知一个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列式:136÷3/5。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又發展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感知、任职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243-01
推荐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呑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至少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他就会乐意接受,并且很好地消化它。”数学也是同理,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巧妙导入新课,引发数学兴趣
刚刚上课,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抑制状态,还没有进入学习的角色,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为此,我经常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组织有兴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以一个激起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这样做,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活跃起来。
二、利用生活常识培养数学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我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在学生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即“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平面图形?”
生1:教室的黑板是长方形的。
生2:我家钟表的面是圆形的。
生3:地板砖的面是正方形的。
生4:篮球场是长方形的。
……
学生头脑中再现的生活中的图形越来越多,一发不可收拾。
三、运用直观教具,发展数学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即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让他们有充分的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说一说的机会,以丰富深化感知。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做了两个活动的彩色小人,贴在黑板上,首先出示准备题:小华和小明同时从甲地到乙地,小华每小时走4千米,小明每小时走3千米,4小时后两人各走多少千米?让学生移动小人演示1小时,2小时,3小时各自走的路程。然后教师提问两人除了从甲地去乙地这种走法,还可以怎样走?有的学生说对着走,于是教师又问:如果两人相对走会越来越怎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通过提问引出新课,于是教师把准备题改为:两人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走来,3小时两人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相向而行)。再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1小时、2小时、3小时走的路程及相遇过程,使学生悟出两人3小时行的路的和就是甲乙两地相距的路程,进而启发学生:两人相遇后还可怎样走?继续走下去,两人相距就越来越怎样呢?用小人演示一下。于是把准备题再改编为(相背而行)两人同时从某地出发相背而行,小华每小时行4千米,小明每小时行3千米,3小时后相距多少千米?通过运用同一教具演示,使学生对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四、重视操作,提高数学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时,要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情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对于教学公式、概念、性质,法则等,我在教学中除运用直观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外,更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
例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让学生拿不同的大小的圆柱性罐头,指出外面贴的商标纸剪开,展开后看是什看什么形状,有的学生沿着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有的学生按斜线剪开,展开后是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把高瘦的圆体罐头沿高剪开,展开后是正方形,通过大家动手认识到: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以是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是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长(或底)与圆柱底面周长相等,宽(或高)与圆柱的高相等,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在此基上,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积的周长乘以高,这样学生学得主动、活泼,不仅理解了圆柱体侧面积的概念,掌握了计算侧面积的公式,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柱等课时,让学生在实行操作和答问中,明确思维方式弄懂算理,学生在搬弄具体事物时,思维易于发散,印象及其深刻,学习兴趣越学越浓。
五、巩固练习,增添兴趣
巩固练习阶段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心理实验证明:学生经过近三十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注意力已经度过了最佳时期。此时,学生易疲劳,学习兴趣容易降低,差生的表现尤为明显。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我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以外,还特别注意在巩固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加强练习。
例如教学比例应用题后,教师设计这样一道题:一辆汽车3小时行138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看看谁想的方法最多,这时,同学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出来,人人积极思考,竭尽全力寻找与众不同的解答方法。
当同学们说出用归一法,倍比方法、方程、比例方法等解法后,教师接着说:“还有没有其他的解答方法,请同学们讨论讨论。”这时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个同学举手回答:"也可以用分数的知识解答。把3小时看作占5小时的3/5,根据已知一个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列式:136÷3/5。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又發展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感知、任职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