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春节档的国产大片还没下线,广电局就引进了一部迪士尼动画大片:《寻龙传说》。正片开始:碧蓝的夜空下一幢宏伟绚丽的城堡,数朵烟花飞升、绽放。下方显出“Disney”英文圆体字。这是迪士尼动画的经典片头。
说起动画电影,无论从生产规模,还是数量、质量,迪士尼动画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华特?迪士尼公司创立于1923年,创始人是华特?迪士尼,他的第一个成功的动画形象是米老鼠。米老鼠的成功使华特?迪士尼从人生低谷迅速崛起,以后每年都创作出新的动画形象。推陈出新的传统在华特?迪士尼死后被很好地继承下来。
迪士尼动画的一个重要系列是“迪士尼公主”,一共创作了包括“白雪公主”在内的14位公主。后来,迪士尼公司在公主系列的基础上拓展,开发出了花木兰这样的“非公主”主角。
《寻龙传说》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架空的世界,人类信仰同一个神:龙。影片中依旧用英文“dragon”指代“龙”。事实上“dragon”特指西方传说中的恶龙,它贪婪,残暴,吐着恶臭的硫磺气息,喷出的火焰能瞬间融化岩石,是邪恶的象征。而动画中的龙是东方的龙,源自中国的古代传说,有行云布雨的神力,它尊贵、包容、仁德,自古以来是帝王仁君的象征。
中国惯以龙自居,称自己为“龙的传人”。两种神兽外貌有些许相似,但本质不同。因为翻译的缘故,被西方一些人错用,将“恶龙”套用在善良的中国人身上。这一次,迪士尼动画为中国龙翻案,实属难得。
故事始于500年前,世界是一个完整的国家:龙佑之邦。龙与人类和睦共处,大地一片祥和。后来,庄魔来了。庄魔是瘟疫的化身,它在大地肆虐,被它吞噬的人都化为石像。庄魔吞噬的人越多,生长分裂得也越多。它在大地上疯狂蔓延,人类无法抵御。
这时龙出现了,帮助人类对抗庄魔,但它们也不敌庄魔,全被吞噬——除了最后的龙希苏达图。希苏达图将所有的魔力注入一颗龙珠,封印了庄魔。被石化的人类恢复了,除了龙。希苏达图也不见踪影,留下它的龙珠,护佑人类。
龙消失后,人类恢复了他们的本性,发起战争,互相攻伐,欲图独占龙珠。龙佑之邦分裂为5个部落,分别是:龙心城,龙牙谷,龙脊山,龙尾滩,龙爪湾。
二
故事主角拉雅生活在龙心城,她的父亲是龙心城的部落酋长。从身份上看,拉雅算是公主,然而不像白雪公主,娇生惯养地生活在王国的城堡中,她更接近花木兰,属于迪士尼公主系列的“非公主”。拉雅登场时身穿夜行服,腰挎兵器。她身手敏捷,武艺高强,突破陷阱,机智地“战胜”龙珠守护者。
作为一家文化传媒公司,迪士尼动画与时俱进。旧有的传统女性角色由新时代女性取代。温柔,美丽,善良的城堡公主被坚韧,朴素,独立的“平民”拉雅取代,可以看出迪士尼动画对女性价值观定义的巨大转变。这一转变不仅是时代推动的结果,也反过来推动着时代。
拉雅和父亲(龙珠守护者)在龙珠旁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打斗,她的兵器和功夫带有浓厚的中国风。这是迪士尼动画的另一专长:驾驭文化。
影片中的架空世界对亚洲观众并不陌生,5种文明风格迥异,但主要场景对应的是东南亚,从人物的衣着,建筑的风格,食物风味,自然风景不难分辨。将西方的价值观用东方的文化包装,是迪士尼和好莱坞(二者彼此独立)惯用的叙事手法。虽然东西方价值观有差异,但“爱”与“和平”的理念是相通的。这一方面迪士尼做得尤其出色。
龙心城酋长邀请另4个部落的酋长聚首,共商统一大计。不料龙牙谷酋长的女儿纳玛莉骗取了拉雅的信任,企图盗走龙珠。其他三个部落也赶来争夺,龙珠在争抢中碎成5块,龙珠的魔力消退,被封印的庄魔重现,横行肆虐,再次吞噬人类。另外4个部落分别夺走一块龙珠碎片逃命。父亲将一块龙珠碎片交给拉雅,推下河脱离险境,自己化为石像。
6年后,拉雅骑着长大的图图在沙漠地形的龙尾部落飞速穿越,随处可见石化的人类。图图是一只西瓜虫,充当本片的动物主角。动物向来是迪士尼动画中的重要角色。每一部迪士尼动画中都有可爱的小动物参与,它们往往被拟人化,以投射人性善恶。例如图图,它忠诚,机敏,贪吃。在拉雅寻找龙珠碎片的过程中,又有三只猴子加入队伍。迪士尼深知儿童喜爱小动物,而对动物的塑造又有益于培养儿童的共情能力。迪士尼动画处处兼顾着商业和教育。
拉雅依照地图在龙尾滩找到了最后一条龙:希苏达图。传说往往有夸张和虚构的成分,真实的希苏达图是一条可爱的小龙,非但不威猛,还不严肃,它贫嘴滑舌,负责逗乐。美国的电影工业非常成熟,创作出的作品包含一些共同的要素。例如希苏达图,体现了真实和传说的巨大反差,一个不可或缺的逗乐角色,成长和蜕变后在关键时刻扭转危急的局势。值得注意的是,本片的男性角色都是龙套,化身为人后的希苏达图也是一个小女孩。
三
成熟的剧情模式对儿童屡试不爽。除了娱乐,动画电影还兼具教化品德和启发观念的功能,积极的价值观有利于塑造儿童的优良品质。当然,从商业角度看,迪士尼的意识形态输出也培养了独属于它的忠实观众。儿童长大后不会忘记迪士尼曾为他们带来的美好时光,又带着自己的孩子进入迪士尼世界。
这种类似流水线的产品弊端同样明显,负责花钱买票的家长可能对低龄倾向的电影不感兴趣。他们对幼稚俗套的剧情感到无聊,甚至烦腻。对此,迪士尼电影开发出一套新的表达模式:同一部电影,同一个故事,却用两套语言。大人接收的信息和儿童理解的不一样,各得其乐。
这方面,《寻龙传说》是一个典范。故事中,拉雅和同伴们历经艰辛,在完成拯救世界的伟大任务过程中不断成长,最后再次遭遇宿敌龙牙谷的纳玛莉。拉雅虽然被纳玛莉背叛过一次,但她深知只有5个部落团结一心,重新联合成龙佑之邦,才能战胜庄魔。她不计前嫌,原谅了纳玛莉。可是纳玛莉没有及时悔悟,几番波折后,5块碎片终于拼凑成龙珠,希苏达图用龙珠的魔力彻底消灭了庄魔,和平与爱重归人间,大团圆。
儿童从故事中看到了拉雅的高贵品质:勇敢,坚强,宽容,信任。但《寻龙传说》没有一味鼓吹世间美好。现实中,小孩子会长大成人,迈入社会,发现江湖险恶,人心叵测。除了要学会信任他人,更要学会保护自己。《寻龙传说》告诉孩子,警惕人性中自私、贪婪的一面,一些卑劣的行径,如欺骗和背叛,都可能发生在我们的生命中。现在有些孩子为什么格外脆弱?就是缺乏“悲观免疫”的能力。
大人看到的或许是截然不同的故事。
2020年春季以来,新冠肺炎全球肆虐。庄魔是瘟疫的化身,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恐怖的新冠疫情。以此为切入点,我们能将电影内容与时事逐一对应。5个分裂的部落对应着世界几大政治体。纳玛莉背叛拉雅对应着疫情期间美国对中国的恶意攻击。龙是中国的图腾,拉雅和希苏达图当然隐喻着中国。拉雅宣扬的“团结”和中国在世界各国面前宣扬的人类共同体理念如出一辙。
《寻龙传说》中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表达了对消除东西方意识形态误解的期望。从现实和理想的角度看结局,新冠肺炎给了人类联合成共同体的契机,大同社会并非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过度解读。文艺作品不怕被誤读,事实上没有被误读的优秀作品才是少数。而误读一部出色的电影,并得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启发,才是观影的乐趣。
春节档的国产大片还没下线,广电局就引进了一部迪士尼动画大片:《寻龙传说》。正片开始:碧蓝的夜空下一幢宏伟绚丽的城堡,数朵烟花飞升、绽放。下方显出“Disney”英文圆体字。这是迪士尼动画的经典片头。
说起动画电影,无论从生产规模,还是数量、质量,迪士尼动画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华特?迪士尼公司创立于1923年,创始人是华特?迪士尼,他的第一个成功的动画形象是米老鼠。米老鼠的成功使华特?迪士尼从人生低谷迅速崛起,以后每年都创作出新的动画形象。推陈出新的传统在华特?迪士尼死后被很好地继承下来。
迪士尼动画的一个重要系列是“迪士尼公主”,一共创作了包括“白雪公主”在内的14位公主。后来,迪士尼公司在公主系列的基础上拓展,开发出了花木兰这样的“非公主”主角。
《寻龙传说》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架空的世界,人类信仰同一个神:龙。影片中依旧用英文“dragon”指代“龙”。事实上“dragon”特指西方传说中的恶龙,它贪婪,残暴,吐着恶臭的硫磺气息,喷出的火焰能瞬间融化岩石,是邪恶的象征。而动画中的龙是东方的龙,源自中国的古代传说,有行云布雨的神力,它尊贵、包容、仁德,自古以来是帝王仁君的象征。
中国惯以龙自居,称自己为“龙的传人”。两种神兽外貌有些许相似,但本质不同。因为翻译的缘故,被西方一些人错用,将“恶龙”套用在善良的中国人身上。这一次,迪士尼动画为中国龙翻案,实属难得。
故事始于500年前,世界是一个完整的国家:龙佑之邦。龙与人类和睦共处,大地一片祥和。后来,庄魔来了。庄魔是瘟疫的化身,它在大地肆虐,被它吞噬的人都化为石像。庄魔吞噬的人越多,生长分裂得也越多。它在大地上疯狂蔓延,人类无法抵御。
这时龙出现了,帮助人类对抗庄魔,但它们也不敌庄魔,全被吞噬——除了最后的龙希苏达图。希苏达图将所有的魔力注入一颗龙珠,封印了庄魔。被石化的人类恢复了,除了龙。希苏达图也不见踪影,留下它的龙珠,护佑人类。
龙消失后,人类恢复了他们的本性,发起战争,互相攻伐,欲图独占龙珠。龙佑之邦分裂为5个部落,分别是:龙心城,龙牙谷,龙脊山,龙尾滩,龙爪湾。
二
故事主角拉雅生活在龙心城,她的父亲是龙心城的部落酋长。从身份上看,拉雅算是公主,然而不像白雪公主,娇生惯养地生活在王国的城堡中,她更接近花木兰,属于迪士尼公主系列的“非公主”。拉雅登场时身穿夜行服,腰挎兵器。她身手敏捷,武艺高强,突破陷阱,机智地“战胜”龙珠守护者。
作为一家文化传媒公司,迪士尼动画与时俱进。旧有的传统女性角色由新时代女性取代。温柔,美丽,善良的城堡公主被坚韧,朴素,独立的“平民”拉雅取代,可以看出迪士尼动画对女性价值观定义的巨大转变。这一转变不仅是时代推动的结果,也反过来推动着时代。
拉雅和父亲(龙珠守护者)在龙珠旁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打斗,她的兵器和功夫带有浓厚的中国风。这是迪士尼动画的另一专长:驾驭文化。
影片中的架空世界对亚洲观众并不陌生,5种文明风格迥异,但主要场景对应的是东南亚,从人物的衣着,建筑的风格,食物风味,自然风景不难分辨。将西方的价值观用东方的文化包装,是迪士尼和好莱坞(二者彼此独立)惯用的叙事手法。虽然东西方价值观有差异,但“爱”与“和平”的理念是相通的。这一方面迪士尼做得尤其出色。
龙心城酋长邀请另4个部落的酋长聚首,共商统一大计。不料龙牙谷酋长的女儿纳玛莉骗取了拉雅的信任,企图盗走龙珠。其他三个部落也赶来争夺,龙珠在争抢中碎成5块,龙珠的魔力消退,被封印的庄魔重现,横行肆虐,再次吞噬人类。另外4个部落分别夺走一块龙珠碎片逃命。父亲将一块龙珠碎片交给拉雅,推下河脱离险境,自己化为石像。
6年后,拉雅骑着长大的图图在沙漠地形的龙尾部落飞速穿越,随处可见石化的人类。图图是一只西瓜虫,充当本片的动物主角。动物向来是迪士尼动画中的重要角色。每一部迪士尼动画中都有可爱的小动物参与,它们往往被拟人化,以投射人性善恶。例如图图,它忠诚,机敏,贪吃。在拉雅寻找龙珠碎片的过程中,又有三只猴子加入队伍。迪士尼深知儿童喜爱小动物,而对动物的塑造又有益于培养儿童的共情能力。迪士尼动画处处兼顾着商业和教育。
拉雅依照地图在龙尾滩找到了最后一条龙:希苏达图。传说往往有夸张和虚构的成分,真实的希苏达图是一条可爱的小龙,非但不威猛,还不严肃,它贫嘴滑舌,负责逗乐。美国的电影工业非常成熟,创作出的作品包含一些共同的要素。例如希苏达图,体现了真实和传说的巨大反差,一个不可或缺的逗乐角色,成长和蜕变后在关键时刻扭转危急的局势。值得注意的是,本片的男性角色都是龙套,化身为人后的希苏达图也是一个小女孩。
三
成熟的剧情模式对儿童屡试不爽。除了娱乐,动画电影还兼具教化品德和启发观念的功能,积极的价值观有利于塑造儿童的优良品质。当然,从商业角度看,迪士尼的意识形态输出也培养了独属于它的忠实观众。儿童长大后不会忘记迪士尼曾为他们带来的美好时光,又带着自己的孩子进入迪士尼世界。
这种类似流水线的产品弊端同样明显,负责花钱买票的家长可能对低龄倾向的电影不感兴趣。他们对幼稚俗套的剧情感到无聊,甚至烦腻。对此,迪士尼电影开发出一套新的表达模式:同一部电影,同一个故事,却用两套语言。大人接收的信息和儿童理解的不一样,各得其乐。
这方面,《寻龙传说》是一个典范。故事中,拉雅和同伴们历经艰辛,在完成拯救世界的伟大任务过程中不断成长,最后再次遭遇宿敌龙牙谷的纳玛莉。拉雅虽然被纳玛莉背叛过一次,但她深知只有5个部落团结一心,重新联合成龙佑之邦,才能战胜庄魔。她不计前嫌,原谅了纳玛莉。可是纳玛莉没有及时悔悟,几番波折后,5块碎片终于拼凑成龙珠,希苏达图用龙珠的魔力彻底消灭了庄魔,和平与爱重归人间,大团圆。
儿童从故事中看到了拉雅的高贵品质:勇敢,坚强,宽容,信任。但《寻龙传说》没有一味鼓吹世间美好。现实中,小孩子会长大成人,迈入社会,发现江湖险恶,人心叵测。除了要学会信任他人,更要学会保护自己。《寻龙传说》告诉孩子,警惕人性中自私、贪婪的一面,一些卑劣的行径,如欺骗和背叛,都可能发生在我们的生命中。现在有些孩子为什么格外脆弱?就是缺乏“悲观免疫”的能力。
大人看到的或许是截然不同的故事。
2020年春季以来,新冠肺炎全球肆虐。庄魔是瘟疫的化身,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恐怖的新冠疫情。以此为切入点,我们能将电影内容与时事逐一对应。5个分裂的部落对应着世界几大政治体。纳玛莉背叛拉雅对应着疫情期间美国对中国的恶意攻击。龙是中国的图腾,拉雅和希苏达图当然隐喻着中国。拉雅宣扬的“团结”和中国在世界各国面前宣扬的人类共同体理念如出一辙。
《寻龙传说》中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表达了对消除东西方意识形态误解的期望。从现实和理想的角度看结局,新冠肺炎给了人类联合成共同体的契机,大同社会并非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过度解读。文艺作品不怕被誤读,事实上没有被误读的优秀作品才是少数。而误读一部出色的电影,并得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启发,才是观影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