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灵活性,从各种联系中加深对知识体系的理解,使其融会贯通,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 计算能力 心理原因 实践经验 良好习惯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错误,部分家长和老师以及相当多的学生都将其归纳为“粗心大意”。其实,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口算中暴露出的错误,可以说是一种合乎认知规律的正常心理现象,并不能简单的用“粗心大意”归结为原因。正确的认识计算能力差的原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现结合本人的实践经验,谈谈小学生计算能力差的心理原因及培养计算能力的途径。
一、计算出错的心理障碍
1.注意范围比较狭窄。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不稳定性和较差的分配能力是产生计算差错的重要心理因素。小学生注意不稳定、不持久,易被无关因素吸引而出现“分心”现象。在计算过程中需要经常注意或把注意同时分配在不同对象上。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所顾及面不宽,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顾此失彼,丢三落四。
800-200×2÷4=25,这道题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将=25给漏了。另外,有些学生在连续做了几道加法题后,其思维仍停留在加法上,以致张冠李戴。有些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明明在做减法,听到同学说了声“加”或自己想到回潮就错将减法做成了加法面造成错误。
2.感知比较笼统。要进行计算,首先发布通过感觉器观来感知数、符号或数和符号组成的算式,即看题读题和审题。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糙、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现象,看不到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
3.易受思维定式消极作用的干扰。思维定式是一种“惯性”。它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从而出现错误。例如,在计算方面,表现为原有的计算法则干扰新的计算法则的掌握。初学带分数减法时,分数部分不够或要从整数部分借时,按照分数部分分母是几,把借来的“1变为几分之几”,而有些学生受了整数减法法则的干扰,不管题目中被减数的分母是几,一律借“1当10”,于是就产生了错误。
4.记忆力的影响。记忆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瞬时记忆或短时记忆的出错。而这类错误主要是由于计算过程中的信息储存或提取出了错。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的小学生对于某些口诀经常记错等。
二、培养计算能力的途径
针对上述原因,要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途径。
1.重视首次感知的作用。认真审题是正确计算的重要前提。学生首次感知新的知识时,会在大脑皮层刻下深刻的印记,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造成的负面影响在短期内是难以清除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新法则时,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的参与法则的建立,算理的研究,并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他们动脑动手、动眼、动口,以起到强化信息的作用。一审运算顺序:看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二看能否运用简算,尽量发掘可以简便计算的因素;三看怎么算方便就怎么算。同时,在脱式计算过程中,也要随时审题,算一步,审一次,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因为有的题开始没有简便计算的条件,但在算了一步或几步后可能出现简便计算的条件。提倡审题,可以变盲目地、机械地计算为主动地、灵活地计算。
2.算理的感悟。算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理清算理。
在低年级20以内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在动手摆一摆、画一画,体会“凑十”的过程,领悟“凑十”的方法。
比较是理解算理的有效手段。通过直观与抽象的比较,数与形的比较,让学生实现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如,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52÷2时,要注意沟通操作中的“剩下的1筒和2个羽毛球合起来再分”和竖式计算中的“十位上余下来的1个十和个位上的2合起来继续除”之间的联系;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28×12时,通过比较“乘加法”和“竖式法”的异同,帮助学生理解“第二部分积应该怎样写?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一计算法则的关键。这样的比较,既促进了学生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又利于学生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3.排除消极思维定式作用的干扰。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一定要强化审题的意识,明确自己题目抄对没有,是什么运算,先算什么等等。由于小学数学中有很多计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以在计算过程中,除了要加强比较,弄清联系和区别外,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加强针对行的练习。另外我们教学是必须针对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练习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从而排除思维定式的消极作用,提高计算能力。要保证计算得正确,除了正确的理解、掌握、运用法则外,还受到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直接影响。因此,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保证计算得正确。
4.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计算时,要坚持一步一查,即做一步演算一步,这样随时验算,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验算是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必须培养的一种习惯。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一般常用的检查和验算的方法,要注意严格要求,反复训练,这也是培养计算能力的一项任务。
关键词 计算能力 心理原因 实践经验 良好习惯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错误,部分家长和老师以及相当多的学生都将其归纳为“粗心大意”。其实,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口算中暴露出的错误,可以说是一种合乎认知规律的正常心理现象,并不能简单的用“粗心大意”归结为原因。正确的认识计算能力差的原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现结合本人的实践经验,谈谈小学生计算能力差的心理原因及培养计算能力的途径。
一、计算出错的心理障碍
1.注意范围比较狭窄。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不稳定性和较差的分配能力是产生计算差错的重要心理因素。小学生注意不稳定、不持久,易被无关因素吸引而出现“分心”现象。在计算过程中需要经常注意或把注意同时分配在不同对象上。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所顾及面不宽,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顾此失彼,丢三落四。
800-200×2÷4=25,这道题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将=25给漏了。另外,有些学生在连续做了几道加法题后,其思维仍停留在加法上,以致张冠李戴。有些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明明在做减法,听到同学说了声“加”或自己想到回潮就错将减法做成了加法面造成错误。
2.感知比较笼统。要进行计算,首先发布通过感觉器观来感知数、符号或数和符号组成的算式,即看题读题和审题。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糙、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现象,看不到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
3.易受思维定式消极作用的干扰。思维定式是一种“惯性”。它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从而出现错误。例如,在计算方面,表现为原有的计算法则干扰新的计算法则的掌握。初学带分数减法时,分数部分不够或要从整数部分借时,按照分数部分分母是几,把借来的“1变为几分之几”,而有些学生受了整数减法法则的干扰,不管题目中被减数的分母是几,一律借“1当10”,于是就产生了错误。
4.记忆力的影响。记忆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瞬时记忆或短时记忆的出错。而这类错误主要是由于计算过程中的信息储存或提取出了错。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的小学生对于某些口诀经常记错等。
二、培养计算能力的途径
针对上述原因,要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途径。
1.重视首次感知的作用。认真审题是正确计算的重要前提。学生首次感知新的知识时,会在大脑皮层刻下深刻的印记,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造成的负面影响在短期内是难以清除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新法则时,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的参与法则的建立,算理的研究,并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他们动脑动手、动眼、动口,以起到强化信息的作用。一审运算顺序:看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二看能否运用简算,尽量发掘可以简便计算的因素;三看怎么算方便就怎么算。同时,在脱式计算过程中,也要随时审题,算一步,审一次,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因为有的题开始没有简便计算的条件,但在算了一步或几步后可能出现简便计算的条件。提倡审题,可以变盲目地、机械地计算为主动地、灵活地计算。
2.算理的感悟。算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理清算理。
在低年级20以内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在动手摆一摆、画一画,体会“凑十”的过程,领悟“凑十”的方法。
比较是理解算理的有效手段。通过直观与抽象的比较,数与形的比较,让学生实现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如,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52÷2时,要注意沟通操作中的“剩下的1筒和2个羽毛球合起来再分”和竖式计算中的“十位上余下来的1个十和个位上的2合起来继续除”之间的联系;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28×12时,通过比较“乘加法”和“竖式法”的异同,帮助学生理解“第二部分积应该怎样写?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一计算法则的关键。这样的比较,既促进了学生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又利于学生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3.排除消极思维定式作用的干扰。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一定要强化审题的意识,明确自己题目抄对没有,是什么运算,先算什么等等。由于小学数学中有很多计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以在计算过程中,除了要加强比较,弄清联系和区别外,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加强针对行的练习。另外我们教学是必须针对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练习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从而排除思维定式的消极作用,提高计算能力。要保证计算得正确,除了正确的理解、掌握、运用法则外,还受到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直接影响。因此,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保证计算得正确。
4.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计算时,要坚持一步一查,即做一步演算一步,这样随时验算,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验算是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必须培养的一种习惯。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一般常用的检查和验算的方法,要注意严格要求,反复训练,这也是培养计算能力的一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