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12-000-01
摘 要 现代健康观的主要组成部门就是心理健康。在体育课堂上最应该贯彻到底的思想就是“健康第一”,必须要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现阶段,很多的青少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而且这些压力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在体育课上通过一些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 中学生
一、研究意义
当今社会,处于中学时代的青少年的压力比过去重了很多,他们不仅要面对学习的压力,还要面对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大多数的青少年都会对生活产生厌倦,比较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问题。有心理压力的学生希望摆脱这种压力。而体育活动是学生摆脱压力的一个最重要的方式。体育活动不仅能缓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压力,而且能缓解肌肉紧张。有专家认为,体育活动是“缓冲器”,它可以缓解我们在突发事件来临时的紧张感,所以,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
二、体育教学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体育课具有广阔性、学生社会交往的多变性、学生自身的活动性、体育运动的复杂性等特点,直接让体育教学变成了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在体育课中会出现很多的意外情况。这些意外情况往往隐藏着许多心理教育因素,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学生的情况,然后根据他们的情况进行健康教育。
三、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素
(一)确定体育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体育健康课主要是利用体育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调节自身情绪的能力、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等,在体育课中不应该进行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略心理健康教育。要让青少年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也增强了心理素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应该利用一些专业的场景,利用一些比较特殊的方式,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所以,我们在体育课中,重点是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1.情境感染法。老师利用语言和音乐等设计出一段故事情境,以情动人,让青少年在故事中产生情绪波动,并且带动其它人,在故事中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互动参与法。在体育课中,老师和和学生共同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3.游戏竞赛法。游戏具有趣味性的特点,可以让学生保持比较好的心态,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角色扮演,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适应社会的能力。竞赛也属于游戏形式,它带有竞争的特点,学生在进行比赛的时候,既存在着竞争,又存在着合作,是群体活动,但是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让学生既能品尝成功的滋味,也能品尝失败的滋味,从而增强了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4.评价激励法。正确的评级能起到激励的作用,是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在课堂上,老师应该采用语言表扬、赞赏的眼神、还有发放小奖品等手段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性格、意志和情感。
5.批评教育法。同上面的激励方法一样,如果学生犯了错误,老师应该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这也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课堂上,老师要依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进行批评教育,既能矫正学生的不好行为,又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心。
6.漠视冷落法。如有些学生确实有心理缺陷,还有那些掌握不了运动技能的差生,如果老师过多的对他们进行关注,和对普通学生的关注不一样,会让他们产生自卑感。所以老师要学会忽略他们的不足之处,可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像是对待普通的学生一样对待他们,在体育课中,如果有学生违反纪律,老师可以冷落他们,让其自己反省。
7.语言诱导法。当青少年害怕苦难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当他们犯了错误或者犯规的时候,老师应该和他们讲道理,温暖的话语有时候比打骂和责罚更能增强学生的控制力、自信心和意志力。
8.特殊规则法。如果体育课发生一些意外情况,老师可以使用修改比赛或者游戏准则的办法,及时地控制课堂,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让学生认识自我,激发他们的感情,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力,让学生改正自己错误的行为。
9.挫折磨练法。在体育课中,老师可以给学生出难题,让学生体验失败,对他们进行失败教育,让他们学会正确的面对失败,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力。
四、结论和建议
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类的情绪,让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态,很多的研究都表明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治疗或者减轻抑郁症和焦虑症。体育课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有比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能够如鱼得水。
怎样才能在体育课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老师的心理必须是积极向上的,然后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所以,培养具有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的老师是最重要的。
体育老师要改变对掌握不了运动技能的学生的态度和教学方法。不能用随便指使、疏远和有辱人格的语言来伤害学生,让学生产生自卑的情绪,老师也不应该过多的关注那些好学生,这也会对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体育老师应该具有正确的健康观念,认识到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一样重要,在进行体育课教学的时候,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体育课具有两面性。所以老师在分析体育课对学生心理影响的同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摒弃不正确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克服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 谢佩娜,张健忠.体育教学中妨碍学生心理健康现象的探析[J].中国学校体育.2003(1).
[3] 刘彦.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研究综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1).
摘 要 现代健康观的主要组成部门就是心理健康。在体育课堂上最应该贯彻到底的思想就是“健康第一”,必须要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现阶段,很多的青少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而且这些压力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在体育课上通过一些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 中学生
一、研究意义
当今社会,处于中学时代的青少年的压力比过去重了很多,他们不仅要面对学习的压力,还要面对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大多数的青少年都会对生活产生厌倦,比较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问题。有心理压力的学生希望摆脱这种压力。而体育活动是学生摆脱压力的一个最重要的方式。体育活动不仅能缓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压力,而且能缓解肌肉紧张。有专家认为,体育活动是“缓冲器”,它可以缓解我们在突发事件来临时的紧张感,所以,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
二、体育教学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体育课具有广阔性、学生社会交往的多变性、学生自身的活动性、体育运动的复杂性等特点,直接让体育教学变成了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在体育课中会出现很多的意外情况。这些意外情况往往隐藏着许多心理教育因素,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学生的情况,然后根据他们的情况进行健康教育。
三、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素
(一)确定体育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体育健康课主要是利用体育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调节自身情绪的能力、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等,在体育课中不应该进行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略心理健康教育。要让青少年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也增强了心理素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应该利用一些专业的场景,利用一些比较特殊的方式,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所以,我们在体育课中,重点是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1.情境感染法。老师利用语言和音乐等设计出一段故事情境,以情动人,让青少年在故事中产生情绪波动,并且带动其它人,在故事中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互动参与法。在体育课中,老师和和学生共同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3.游戏竞赛法。游戏具有趣味性的特点,可以让学生保持比较好的心态,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角色扮演,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适应社会的能力。竞赛也属于游戏形式,它带有竞争的特点,学生在进行比赛的时候,既存在着竞争,又存在着合作,是群体活动,但是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让学生既能品尝成功的滋味,也能品尝失败的滋味,从而增强了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4.评价激励法。正确的评级能起到激励的作用,是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在课堂上,老师应该采用语言表扬、赞赏的眼神、还有发放小奖品等手段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性格、意志和情感。
5.批评教育法。同上面的激励方法一样,如果学生犯了错误,老师应该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这也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课堂上,老师要依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进行批评教育,既能矫正学生的不好行为,又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心。
6.漠视冷落法。如有些学生确实有心理缺陷,还有那些掌握不了运动技能的差生,如果老师过多的对他们进行关注,和对普通学生的关注不一样,会让他们产生自卑感。所以老师要学会忽略他们的不足之处,可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像是对待普通的学生一样对待他们,在体育课中,如果有学生违反纪律,老师可以冷落他们,让其自己反省。
7.语言诱导法。当青少年害怕苦难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当他们犯了错误或者犯规的时候,老师应该和他们讲道理,温暖的话语有时候比打骂和责罚更能增强学生的控制力、自信心和意志力。
8.特殊规则法。如果体育课发生一些意外情况,老师可以使用修改比赛或者游戏准则的办法,及时地控制课堂,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让学生认识自我,激发他们的感情,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力,让学生改正自己错误的行为。
9.挫折磨练法。在体育课中,老师可以给学生出难题,让学生体验失败,对他们进行失败教育,让他们学会正确的面对失败,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力。
四、结论和建议
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类的情绪,让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态,很多的研究都表明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治疗或者减轻抑郁症和焦虑症。体育课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有比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能够如鱼得水。
怎样才能在体育课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老师的心理必须是积极向上的,然后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所以,培养具有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的老师是最重要的。
体育老师要改变对掌握不了运动技能的学生的态度和教学方法。不能用随便指使、疏远和有辱人格的语言来伤害学生,让学生产生自卑的情绪,老师也不应该过多的关注那些好学生,这也会对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体育老师应该具有正确的健康观念,认识到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一样重要,在进行体育课教学的时候,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体育课具有两面性。所以老师在分析体育课对学生心理影响的同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摒弃不正确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克服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 谢佩娜,张健忠.体育教学中妨碍学生心理健康现象的探析[J].中国学校体育.2003(1).
[3] 刘彦.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研究综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