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贵有疑”,“疑”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活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高中语文课堂要鼓励学生敢问、调动学生爱问、指导学生善问,从而使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语文课堂质疑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学习中具有创新意识,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学的新使命。
长期以来,教师一直占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客体,整个教学活动以“教”为核心。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极大地抑制了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发展。有的教师教学方法不恰当,只把现成的答案教给学生,不善于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生们习惯了在学习中直接接受老师的标准答案,依赖心理较强,缺乏深刻思考和提问技巧。若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的知识面会越来越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下降,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个性发展。
二.质疑教学的策略
1、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勇敢质疑
学生的质疑能力不是天然存在的,教师要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勇敢地发疑问难,为学生创设开放宽松的课堂氛围,减少学生发问的心理负担,消除学生发问的畏惧心理,倡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教师要用开放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问题,爱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尽管有时学生所提问题显得荒唐或不成熟, 也要鼓励他们敢于提问, 并帮助完善所提的问题。对于不能及时解答的问题要直接承认,并以探索式的态度与学生一起研究该如何解决问题。正确处理学生的问题,不讥讽、不嘲弄的质疑,挖掘其见解的可贵可取之处,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乐趣,这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教师的鼓励和支持有利于充分营造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不仅能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也能温暖学生的内心,鼓励他们勇于展现自我,让学生获得成功和自信,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比如《项链》一课中有位学生认为玛蒂尔德愚笨,就差一句话的事却换来了不同的命运,于是我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她一开始不说出丢项链的原因:玛蒂尔德的性格是怎样的?十九世纪的社会背景又怎么样?从主题思想分析看,课文要揭示的是什么?加上教师的补充与引导,学生不仅敢于向我提出其它一些问题,并且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
2、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在语文课堂中,学生往往要讨论老师设计的问题,教师容易忽视学生这一主体质疑能力的培养。教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学,教师要把课堂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无论是备课还是教课,都要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主线, 课堂讨论讲解以学生质疑的问题为中心, 让学生感觉到觉得自己提出的问题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 同时自己思考的问题和疑惑得到了解决, 拥有学习的成功感和喜悦感,从而对提问问题产生浓烈的兴趣。同时,教师要改善教学方式,把教学内容设计得新颖生动,具有新鲜感,易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事物并自我思考。
问要在学的基础上进行,必须做到先学后问。学生首先要掌握感性材料和背景知识,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提出各种各样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从学生是主体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尽量较多地向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背景。而学生有相关的知识背景作保障,课堂上就不会怕出现错误,就感到还有许多知识需要掌握和探索,就乐于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各种问题。比如《窦娥冤》一课,给学生讲解东海孝妇的故事以及元代的黑暗社会现实,让学生感受到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改变学生思维定势,指导学生质疑技巧
学会质疑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要想提出问题,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就要熟读课文,钻研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若不能自己解决,再与同学老师讨论,在学习时间中提高自己的质疑能力。为防止学生分散课堂教学重点,能提出深刻的问题,教师可规定学生质疑的范围,文章包括字、词、句、段、篇,小到字词的形、音、义,大到文章的结构层次、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学生都可从中提出问题。
教师要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势,要有自己独树一帜的、与众不同的见解,并把自己独特的见解提出来供其他同学交流和讨论,同时能在讨论和交流中学会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王怀霞,教师,现居江苏灌云。
一.语文课堂质疑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学习中具有创新意识,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学的新使命。
长期以来,教师一直占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客体,整个教学活动以“教”为核心。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极大地抑制了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发展。有的教师教学方法不恰当,只把现成的答案教给学生,不善于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生们习惯了在学习中直接接受老师的标准答案,依赖心理较强,缺乏深刻思考和提问技巧。若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的知识面会越来越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下降,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个性发展。
二.质疑教学的策略
1、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勇敢质疑
学生的质疑能力不是天然存在的,教师要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勇敢地发疑问难,为学生创设开放宽松的课堂氛围,减少学生发问的心理负担,消除学生发问的畏惧心理,倡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教师要用开放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问题,爱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尽管有时学生所提问题显得荒唐或不成熟, 也要鼓励他们敢于提问, 并帮助完善所提的问题。对于不能及时解答的问题要直接承认,并以探索式的态度与学生一起研究该如何解决问题。正确处理学生的问题,不讥讽、不嘲弄的质疑,挖掘其见解的可贵可取之处,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乐趣,这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教师的鼓励和支持有利于充分营造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不仅能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也能温暖学生的内心,鼓励他们勇于展现自我,让学生获得成功和自信,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比如《项链》一课中有位学生认为玛蒂尔德愚笨,就差一句话的事却换来了不同的命运,于是我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她一开始不说出丢项链的原因:玛蒂尔德的性格是怎样的?十九世纪的社会背景又怎么样?从主题思想分析看,课文要揭示的是什么?加上教师的补充与引导,学生不仅敢于向我提出其它一些问题,并且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
2、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在语文课堂中,学生往往要讨论老师设计的问题,教师容易忽视学生这一主体质疑能力的培养。教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学,教师要把课堂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无论是备课还是教课,都要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主线, 课堂讨论讲解以学生质疑的问题为中心, 让学生感觉到觉得自己提出的问题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 同时自己思考的问题和疑惑得到了解决, 拥有学习的成功感和喜悦感,从而对提问问题产生浓烈的兴趣。同时,教师要改善教学方式,把教学内容设计得新颖生动,具有新鲜感,易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事物并自我思考。
问要在学的基础上进行,必须做到先学后问。学生首先要掌握感性材料和背景知识,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提出各种各样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从学生是主体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尽量较多地向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背景。而学生有相关的知识背景作保障,课堂上就不会怕出现错误,就感到还有许多知识需要掌握和探索,就乐于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各种问题。比如《窦娥冤》一课,给学生讲解东海孝妇的故事以及元代的黑暗社会现实,让学生感受到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改变学生思维定势,指导学生质疑技巧
学会质疑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要想提出问题,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就要熟读课文,钻研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若不能自己解决,再与同学老师讨论,在学习时间中提高自己的质疑能力。为防止学生分散课堂教学重点,能提出深刻的问题,教师可规定学生质疑的范围,文章包括字、词、句、段、篇,小到字词的形、音、义,大到文章的结构层次、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学生都可从中提出问题。
教师要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势,要有自己独树一帜的、与众不同的见解,并把自己独特的见解提出来供其他同学交流和讨论,同时能在讨论和交流中学会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王怀霞,教师,现居江苏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