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境中“突围”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zenCis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 读:
  多年来的命题写作,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致使学生写作陷入了某种固定的模式和套路,最终让学生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和热情。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自主拟题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创新写作教学的几点尝试,以期引发大家对写作教学的关注与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然而,多年来大量的应试作文,学生大多是被教师带着按照应考的模式和套路走,进行机械的操作。有人把这种作文戏称为“解应用题”,有已知的条件和未知的条件,并且要求求解的未知数也是规定的,如同数学题一样,作文也要求答案的准确和精确。这种写作教学最终使学生陷入套用某种模式或套路的尴尬境地,学生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缺少了个性,也失去了灵性。久而久之,学生的头脑僵化、思维闭塞、文思枯竭,创造性精神被抑制,创造性思维被扼杀。这种现状,必须引起我们的警醒和深刻的反思。
  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张扬个性、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写作创新本来应该有其广阔的前景。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左右脑各有其功能,既分工又合作。人们对智力的开发着重于大脑的左半球,而对培养创造性能力有重要作用的右半脑的机能开发得不够,使创造思维这一广阔的领域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人的思维形态从小学到中学阶段大抵定型,形成侧重于某方面的优势。如果学生在这一关键时期,思维品质没有得到良好的训练和开发,就会落下病根,使创造思维受到局限而难以在将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提倡自主写作
  过去的命题作文,受许多条条框框的限制,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写作的积极性。所以,要提倡自主写作。所谓自主,就是学生自己拟题,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不受过多的外部限制,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虽然中小学写作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其内部的规律,学生要循序渐进学习写作的有关知识,通过大量的写作练习掌握写作的技能,一篇作文常常是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完成,但这与自主写作并不矛盾。比如,写人的记叙文,学生可以写“我的老师”,也可以写“我的爸爸”(妈妈、兄弟、姐妹)或“我的小伙伴”,等等,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自主写作反对的是要求过于具体、过于死板,没有学生可以选择的自由灵活性。自主写作有利于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有利于表现学生的个性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倡导真实表达
  所谓真实,就是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所谓真实,就是写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看法,不是编造。可以说,“立意深刻”“思想健康”仍是当前作文评价的重要价值取向。学生对于生活,本来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和体验,有时激动,有时快乐,有时惆怅,有时感伤,正是在这种对生活和自我认识的体验中,学生才能健全个性和人格而长大成人。学生如果能把自己的这种认识体验真实自由地表现出来,就会出现与众不同的内容、构思和个性语言,形成有个性的作文。而如果限制种种,这是消极的,不仅会消磨学生的写作激情,而且还会起着误导作用——即误导虚伪,误导学生从小学会迎合别人,不会依照自己真实的情感来说话。对于每个人,诚实是最重要的道德标准,只有在真实表达的基础上,才会使别人正确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与外部世界达成一种和谐的沟通。实际上,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出现一些消极看法,这并不可怕,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加,就会逐步得到纠正,可怕的是不说真话,把语言作为蒙蔽自己、覆盖自己的帷幕,把真实的自我挡在里头,使别人看不到自己。作文是关乎一代人的文风、学风和做人的大问题,只有让学生用自己的良知来写作,才能达到学作文、学做人的目的。因此,倡导真实表达,是从根本上遏制胡编乱造,从而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来。
  三、训练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它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扩散开去,其特征就是“思路不为习惯所囿”,所以又称辐射思维、扩散思维、放射思维或者求异思维。作文训练中必须教给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如联系思维、逆向思维等)。面对同一题目,可以“一题多解”“一题多写”,有意识地用发散思维去指导和要求,引导学生多方向变换角度去认识和分析,以寻求不同的答案,这是出新的重要方法。
  如“滥竽充数”这个典故的传统定论是: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的人蒙骗过关。自古以来都是贬义词,把“南郭先生”作为批评讽刺的对象。有位同学用“反常思维”写了一篇题为《为“南郭先生”点赞》的作文。不仅没有批评“南郭先生”,而且为他点赞。大意如下:
  南郭先生在齐宣王“吃大锅饭”的政策下,蒙骗过关,实属不该。湣王继位后,在“一对一”的考核制度下,南郭先生没有想继续混饭吃,也没有倚老卖老赖着不走,而是识时务地选择了主动退离。这比起当今那些违了纪、露了馅仍百般遮掩,不收敛、不放手、不辞职,厚颜无耻不肯下来的某些人,知趣多了,明智多了,有自尊多了。在这一点上,要为南郭先生点个赞。
  由此可见,用发散思维很容易写出立意全新的佳作。
  四、拓展想象空间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创造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写作教学必须重视想象力的培养,给学生营造想象的环境。北大孔庆东教授也说过,无论是什么文学作品,好的文学一定是虚实结合的。写作最好的一个状态是虚实结合、虚实平衡。对青少年来说,这个虚的问题主要是靠想象来解决。所以,我们要多方面拓展想象空间。语文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中的想象因素,尤其是文学作品提供的材料,抓住文中的想象点,设计训练点,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再造想象、推测想象等。比如,教学《伟大的悲剧》之后写一篇关于南极的作文。南极我们没去过,怎么办?那就从有关资料、图片中,对南极有所了解后,根据想象来写,这就是再造想象。作文中,大多是运用这种方法。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可让学生续写下课后的情景。另外,还有假设作文和幻想作文。假设作文就是假设某种情境,凭借生活逻辑,展开想象去构思。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孔乙己的新生活”等。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幻想给予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说,幻想是创造发明的先导,而培养学生的幻想能力对激发其创新思维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平时要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写点幻想作文,如“20年后的我”“太空一日”等。
  五、走进社会生活
  作文创新能力的培養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仅仅封闭在课堂教学也是难以取得更好效果的。因此,要有“大语文教育”观念,进行开放性的作文教学。如成立文学社团、编选个人“文集”,向报刊社踊跃投稿、积极参加各级作文比赛,等等。通过这些动手动脑的创新的写作实践活动,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走向社会大课堂,在一个更为自由、广阔的思维环境中,体验生活,获取更丰富的知识积累和人生阅历,更好地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要精准指导,学生要扎实训练。教师特别要重视“写什么”的过程指导。“不仅要具体考查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也要考察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材料,让作文成为“有米之炊”。
其他文献
选择过怎样的教书生活,是每一位教书人应思考的问题。《但得爱书人似我——过有思考的教书生活》是蔡朝阳老师继《寻找有意义的教育》(获评《新京报》2012年度致敬书籍)之后的又一力作。该书不仅是一个以阅读抵抗荒诞的爱书人的阅读史,也是一个以自由看待教育的教师的思想录。该书给广大教书人最大的感受就在于要过一种有思考的生活。  [思考,以梦想为马]   怀揣着不同的梦想,教书人在各自的道路上奋斗。蔡朝阳老师
期刊
“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种深刻的本能,既不是毁灭也不是创造,只是不与任何东西相像。”在我理解,加缪说的这种“深刻的本能”,表现在教学设计上,便是一种创课设计。笔者试以《伯牙绝弦》为例,说一说怎样设计,才能不与任何“你曾经看到过的设计”相像。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
期刊
著名特级教师张齐华“角的度量”一课站在度量的整体视域下,打破知识之间的隔阂,引导学生在交流、质疑、观察、探究等过程中逐渐发现角的度量与其他度量活动的衔接点,为数学新知的自发生成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认知框架。这种突出知识本质、关注知识结构、提升思维能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片段一】交流总结,突出度量本质  师:说起度量,同学们应该不陌生。说说看,你曾经度量过什么?  (学生回答度量过物体
期刊
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可当它转身要离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寓言故事大多以紧凑的结构,精练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夸张、拟人和象征的手法,阐述深奥的道理。寓意是寓言故事的灵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寓言故事的文体特征,以学生读懂故事为表,理解寓意为里,联系实际为真。并引导学生在寓言故事学习中砥砺语言能力,涵育审美情趣,学
期刊
巍巍巘峰,汤汤恩江,江西永丰是一代文宗欧阳修故里。城南学校位于恩江河畔,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典型的城乡结合型学校。2016年,学校建校之初,就加入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为探索出从小学到初中完整的课程体系,学校注重初小衔接,努力将“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模式打造成城南学校的品牌。  构建书香文化校园,营造阅读氛围  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是教育赋予学校的责任和义务,学校以大量阅读作为切入点,努力培植
期刊
“天上初秋桂子,庭前八月丹花。”十月的金溪县锦绣小学校园里,丹桂飘香,果实满枝,既收获着喜悦,也孕育着新的希望。在学校的一间教室里,“90后”年轻教师荀婷正给来自全市各地观摩的老师上一节数学绘本教学公开课。  “绘本是感性的,数学是理性的,当数学绘本遇见数学教学,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呢?绘本给孩子们带来的是乐趣吗?是主动探寻吗?让我们引领孩子们载着绘本的小船,在数学的浩瀚海洋中进行一次美妙的旅行。”
期刊
编前语:  2018年10月22~24日,江西省樟树中学在语文学科专家的带领下,围绕阅读教学活动设计,该校语文组全体老师通过集体备课和教学交流开展积极探索。其间,有理论的指导,有专家的介入,使得阅读教学从个别老师的“暗里摸索”转向群体互动的“明里研讨”。该校刘晓维老师、顾志荣老师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两位专家王从华博士、李冲锋博士分别上了研讨课。其中,刘老师和王博士同上课文《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期刊
【文本分析】  《詠怀古迹(其三)》选自《杜诗详注》。这组诗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共五首,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在长江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与感慨。其三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写的咏史诗。杜诗以沉郁顿挫著称,本诗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作者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也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本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将“昭君出塞,
期刊
不经意间推开了那扇窗,驻足窗口,我久久凝望,一个个真实而温暖的教育故事走进我的心里,我不禁细细揣摩,并深深沉沦其中。一个奋发向上的读写团队引我走向诗和远方,带我遇见更好的自己。  草长莺飞的四月天,我与叙事教育的发起者王维审老师创立的叙事者大家庭结缘,加入了荣成雪梅读写团队。几个月来,我紧紧追随《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苦苦思索如何《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而今轻轻《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我看到了繁花
期刊
单元整体教学是语文课程整合的重要方式,是将一堂堂的日常课串联成一个完整的学科课程的重要过程,这个过程同课堂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它是以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主,把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双线合一,以改革阅读教学为突破口,以有导向的海量阅读活动和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为手段,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思”训练的“教学评”一致性的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