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以中医整体观来认识艾滋病发展过程及中药治疗HIV/AIDS机会性感染的可行性,提出治疗艾滋病应进行整体免疫调节,采用祛毒、排毒(抗病毒)、扶正固本(增强机体免疫)的原则。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论证,使用中药制剂对HIVAIDS进行1~2年治疗。结果:中药治疗HIV/AIDS机会性感染效果理想。结论:中药可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HIV、控制机会性感染。
关键词:整体免疫;中药抗感染理论探讨;机会性感染
中图分类号:R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7)07-036-05
0 导言
感染性疾病是发生机会较多的疾病,中医认为:多由外邪入侵(病毒、细菌等外缘性因素)、正气不足(免疫功能下降)、脏腑功能失调(代谢紊乱)等引起,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机会则要明显地高于常人群体。由于HIV侵入机体破坏机体免疫引发各种机会性感染,所以抗HIV、保护机体免疫则应视为防治HIV/AIDS的主要治疗目的。针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及内缘性感染,西医治疗有一定疗效,得到了业内的普遍认同,这也成为治疗AIDS患者疗效的鉴别标准。但长期使用抗感染药物带来的负面效应已为业内所共知。我们以中医的整体观念、脏腑理论为指导,以扶正固本、清热解毒除湿法,施治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包括HIV/AIDS各期感染,对保护和增强机体免疫,防治多种感染,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依此,我们提出:整体免疫调节防治多发性感染及HIV/AIDS者各期感染。
1 探讨
很多人都知道,身体健康的人抗病能力强,感冒等传染病的发病率低,身体健康与机体免疫的直接关系也为同行皆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看到,同样的生活环境,身体相对健康的人,发生各种疾病的机会要少的多,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者卫外卫固之卫气,是指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是人体的抗病能力。正常情况下机体阴阳平衡,免疫调节网络功能相对稳定,脏腑功能康健,气机调畅,气血津液运行周身,既濡养脏腑组织,又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互助互制,共同维持精气神旺盛,精力充沛,从而在一定的范围内抵御、消除各种致病因素对机体的侵入、破坏,确保身体健康,即卫气固密,百邪不侵。换而言之,也就是说机体抵抗力的强弱,有赖于机体各组织系统的参与协助,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障碍都会影响机体的整体功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免疫功能降低,使内外毒邪有机可乘。而AIDS的演变过程,是由疫毒内侵(直接感染机体免疫细胞),潜伏于营血,消烁正气(破坏机体免疫功能),气血津液渐亏,内环境平衡失调,脏腑、经络失于濡养、瘀阻,整体功能降低,免疫反映迟滞或缺陷,因而导致多种病因病机的发生发展,终因恶性感染、肿瘤而至死亡。目前尚无根治人体中HIV的特效药物。西医抗病毒、HARRT等疗法对治疗AIDS虽有一定疗效,能快速抑制HIV,也得到了业内的普遍认同。然而西医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节剂,在长期治疗使用过程中的毒、副作用,以及对肝、脾、肾等功能的逐渐损害,却导致了机体整体功能衰竭,同时也损害了机体的免疫。许多艾滋病患者经长期治疗,体能却不会得到明显改善,比如,机会性感染、腹泻、乏力、发热、感冒发生率较高,二重感染也较为普遍,有些晚期病人,经西医治疗,虽病毒载量下降,甚至难以测出。殊不知,HIV内侵,潜伏于营血,消烁正气,伺机发作,是一个肝、脾、肾逐步虚损的漫长过程,从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机体功能衰竭的结果。并不是机体某项指标在药物作用下暂时显示的现象,AIDS患者的脏腑功能、细胞免疫的长期衰竭(阴阳离决)以及所引发的并发症,才是患者的致死原因。AIDS的出现可以说是对西医医学观念的一种检验,我们所面对的问题不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疗过程,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角度上考虑,应该能受到启发。临床治疗既要考虑近期的临床疗效,又要考虑远期的生存质量,治疗艾滋病也应如此。所以我们认为:治疗HIV/AIDS应进行整体免疫调节,从肝、脾、肾论治是非常重要的。
2 论治
增强免疫从肝论治:肝者罢极之本,主疏泄调达,有调节血量、耐受疲劳和抵御外邪的能力,是人体中最重要的能量合成、解毒器官,肝功能受损、器质性病变均可直接导致消化系功能障碍。肝的疏泄可影响脏腑的气血功能,情志调和五脏气血则安,疾病不起。HIV入侵机体可致肝代谢功能紊乱、肝肿大等。肝气虚损,则脾失运化,脏腑失于濡养,机体抵抗力下降,营养不良。临症可见乏力、纳差、神疲、腹泻、头痛、意识障碍、痴呆、抽搐、维生素缺乏症等,可从养肝、滋肝、泻肝、疏肝论治。
增强免疫从脾论治: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脾是人体全身的血液清洁器,也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是对血源性抗原产生免疫的应答场所,是合成活性介质(增强激素、补体、干扰素)的重要基地。脾能增强机体免疫物质的活性,对血液的过滤作用可有效的清除病原体等体内垃圾。人体正气的强弱又依赖于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脾胃功能的强弱决定着机体正气的盛衰和抗御疾病的能力。古有“四季脾旺不受邪”之说。HIV侵入机体可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脾虚汲胃,直接影响到肠免疫,可致消化功能障碍,可见水样便泻,失水,养分消耗与丢失,体重减轻,神疲乏力,四肢消瘦,面色晦黄,多种腹泻,感冒及其它感染也多有发生,可从补脾、调节胃肠道功能等方面论治。
增强免疫从肾论治:肾为先天之本,卫气之根,命门之火,主藏精,肾气不足,卫外薄弱,易于外感六淫之邪。肾虚可至精髓空虚,降低造血功能,影响免疫细胞产生。肾气衰,元气弱,正气虚,机体免疫功能就会减退,临证可见多种机会性感染。肾证涵盖范围较宽,应辨证施治。肝、脾、肾相互濡养,相互协调共同维持阴阳平衡,精气神旺盛,三脏安和,百病不侵。现代医学对脏腑间(通过神经、递质)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已有认知,西医对肝脏的解毒功能、脾脏的免疫调节功能、肾脏的排毒功能也有明确的解释,与中医的扶正祛邪、清热解毒理论颇为近似,所以我们提出:整体免疫调节防治HIV/AIDS机会性感染的治疗方法,从肝、脾、肾论治。我们以“扶正以驱邪”为指导用药。扶正药多有补益肝脾肾、增强机体功能、增加细胞活性的作用,可通过增强免疫细胞活性直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也可通过调节机体脏腑功能增强机体免疫,还可通过抑制细菌、病毒对免疫功能的破坏或降低其破坏速度,营造一个不利于HIV生存的环境,以抑制或延缓AIDS的发生,同时也增加了机体抵抗多种机会性感染的能力,从而达到有效的控制HIV发病,延长艾滋病患者生命和提高生存质量的治疗(扶助正气)效果。正如“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同时我们也注重“驱邪以扶正”,使用清热解毒药可直接抑制或清除毒邪对机体的影响,降低病原体(HIV)对机体免疫功能的破坏,部分清热药对机体免疫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以求驱邪固本,即:调节机能,攻补兼施,药效倍增。
3 药解
西医药针对多种病原体感染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有近期治疗意义,但长期使用疗效降低,也会使患者体质更加虚弱,病情更加复杂,对病毒感染也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特别是在近几十年内,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是滥用,致使西药抗感染药物疗效下降,耐药性上升以及多见的毒副作用(尤其是对治疗AIDS的机会性感染更是如此),使人们开始对西药抗感染疗效产生质疑。但西医抗感染药物,目前仍是绝大多数医生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唯一选择。比如2006年末,上感的流行,并发呼吸道感染者临床上多诊视为支原体、依原体及病毒感染,大多数医生都给以3~4代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治疗,多用药5~7天不见好转。我们以整体免疫调节使用足量的中药,1~2天临床症状明显减轻,3天90%以上康复。同样的方法,我们用少量中药施治于反复感冒、咽痛等(1~2次/月)的亚健群,使其感冒几年内不发生或减少至1次/1~2年,充分显示了中药抗病毒、抗感染的优势。中医药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医的“扶正、驱邪”行之有效。但中药抗感染药物因多方面原因始终未被业内认可。中药清热药多具抗感染之功效,作用点明显,既有症点也有证点,与西药抗生素症点作用有类似之处,其用药目的都是为消除炎性反应(红肿热痛),但说法有门派分歧。在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西医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侧重于药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即如何杀灭病菌。与此不同的是,中医药对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过程,包含了药物、微生物、机体功能状态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辨证关系,中药抗菌作用特点,是通过平衡阴阳(调节机能)、清热解毒(抑制、清除病原体)、扶正固本(增强机体免疫),讲的是“扶正以驱邪”、“驱邪以扶正”的整体调节,对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确有疗效。中草药单味药即是一个多成分的复合物,中药复方是根据君、臣、佐、使的组方规则组成,其作用机理是各种有效成分协同作用的整合,有点有面,通过多系统、多层次、多靶点,即:“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性味归经”“汗、土、下、和、温、清、补、消”发挥其治疗作用,中医的抗感染治疗是一种系统选择行为。
所谓中药“抗生素”,多指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作用的中草药,如双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黄芩、黄连等清热解毒药,以使用范围广、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安全性高而著称。但许多学者按西医的理论习惯认为,中药没有明确的作用点,对细菌感染作用没有西药的抗生素强,所以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气管炎、肺炎等,临床上还是选择西药。临床上遇见白细胞增高的患者,医生往往是首先用抗生素控制炎症,而很少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多认为其退热、消炎作用太慢,这种用药习惯始终影响着中医药的发展。中医中药虽有几千年的历史,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但是中医药发展并不理想,有些好的方药缺乏临床使用的广泛性,多数有抗感染疗效的中成药也确实见效慢,难以得到推广,中医的用药观念也应与时俱进。实际上,中药清热药在长期的医疗过程中,已显示了独特的抗感染优势,有些配方,抗感染疗效甚至优于西药抗生素,而且具有见效快、疗程短、不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低等特点。中药清热药等经适宜的配伍(适宜配伍很重要),可广泛的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包括AIDS各期感染),同时还可有效地增强机体免疫。中药在治疗过程中所表现的攻补兼施是西药远不能比的。中药清热药如板蓝根、双花,两药均具清热解毒之功效。双花又以其轻宣疏散之性外透肺卫之邪,是治疗多种感染的常用主药。板蓝根,以凉血、利咽见长,又善治温热疫毒,故为治疗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的常用主药。如急性咽炎,中医认为因外邪袭肺,痰热上壅而致。证治以清热利咽,解毒消肿。中医常用双花、知母、板蓝根等以清热利咽,消除炎性反应。腮腺炎为少阳蕴热,复感瘟毒,犯及腮腺,按之疼痛。中医常用板蓝根、黄芩、双花、公英等配伍治疗,疗效显著。肺炎,中医认为属温热犯肺,肺气闭阻,郁而化热,烁津成痰,痰热久郁,蕴而成毒。中医常以双花、连翘、板蓝根、知母等清热宣肺,消炎止咳。此几种药更为治疗肺痈(肺脓肿)的常用主药。感冒,中医认为属风邪犯表,肺卫失宣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表现为发热、咳嗽、嗓子痛,呼吸系感染。中医常以双花、连翘、黄芩、板蓝根等作为治疗伤风、感冒的常用主药,以清热解毒、疏风散结。同时此几种药亦为防治外科感染的常用主药。如急性乳腺炎,中医称其为乳痈,常以双花、连翘、蒲公英等为主要治疗药物。中药连翘、半支莲、穿心莲、黄芩、黄连、黄柏、蛇舌草、苦参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配伍用药以加强抗感染之功效,同时可以增加治疗消化系感染、泌尿系感染的功效,与板蓝根、双花合用,抗感染疗效倍增。苦寒药易伤阴败胃,故佐以杞子、知母等,既可滋阴,又能泻火,与构杞子、知母等配伍,润肺止咳以强化配伍用药治疗肺炎、气管炎之功效。中药清热药与甘草、虫草、党参、人参、黄芪、丹参等经适宜配伍,共奏补气活血、清热解毒之功效,既可促进药物吸收利用,又可改善因寒药过用引起的脾虚腹泻。该制剂我们称之为:“炎清胶囊”,习惯称为抗感染胶囊。我们使用中药,以攻补兼施,平衡阴阳为法,通过调节脏腑功能,增强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增加机体细胞活性,以提高药物在机体内的利用率,从而增加药物在机体内抗菌、抗病毒、清除病毒之功能,该制剂兼有抑制HⅣ、增强机体免疫的功效,安全有效,可以长期用药。
4 治疗
临床观察显示,HIV携带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但HIV已侵袭机体免疫系统,逐渐影响破坏脏腑功能,只是机体正气尚旺,免疫功能尚好,微症显现较弱,机体在无明显症状感知下,正气逐步损伤,病变在不知不觉中蓄积,好似千里之堤的蚁穴现象。我们对42例 2~13年HIV/AIDS患者,给以中药抗病毒胶囊治疗。病员为6~45岁因卖血传染、夫妻传染、母婴传染、少数它因感染的男女HIV/AIDS及相关并发症患者,排除高血糖,心、脑、先天性疾病,部分肿瘤患者。其中12例HIV感染3~5年,部分兼有并发症者,包括感冒3例、咽炎3例、鼻炎1例、呼吸道感染2例,无身体不适者5例,尚未做抗HIV相关治疗。我们给以中药抗病毒胶囊口服3~4粒/bid、维生素适量、心理支持、适当锻炼、注意饮食等综合治疗。用药3~5天,咽炎、呼吸道感染者临症控制,用药7天,咽部充血消失,用药10天,其他感染者临症消失,长期用药未见反复及其他并发症。经过6~12个月的综合调治,服用炎清胶囊的HIV携带者,健康体征较常人群体及其他HIV携带者有明显改善,(比如:临症控制,精神愉快,饮食增加,睡眠改善,感冒及其它疾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常人及其他HIV群体)使HIV用药者产生较好的依从性,从而达到“治未病”,保护机体免疫之目的。此期考虑到将来的治疗机会西医一般不主张用药,我们认为这也放弃了治疗机会,因为早期HIV感染者病毒载量较低,机体免疫功能尚好,容易调治,此期扶正祛邪并用,少量用药及精神支持等综合治疗,即可达到抑制、排出病毒,保护机体免疫之功效。 中期治疗,一般HIV携带者免疫细胞值不低于300,此期间病毒载量较高,正气逐渐被损耗,阴阳、气血、脏腑功能日渐失调,机体免疫细胞、肠免疫受到一定损害,免疫功能下降。艾滋病毒携带者易感冒,不规律腹泻,低热,体重下降,乏力,口腔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淋巴节肿痛等症状也时有发生。我们对24例HIV/AIDS 7~9年,体重下降2.5~10kg,兼有并发症,接受抗HIV相关治疗,生活尚能自理者,改用抗病毒胶囊4~5粒/tid、维生素、精神安慰、规定饮食等综合治疗,其中口腔溃疡3例,发热4例,腹泻乏力12例,皮肤感染1例,HBV携带者2例,淋巴结肿痛2例,兼有其它综合症者1例,以上患者多有兼症。用药5~7天,80%以上的AIDS相关并发症患者临症控制,用药15天,其他用药者临症也已控制,疗效比较显著。长期(1~2年)用药,相关并发症不再发生,体重明显上升(个别上升30斤以上),身体健康,生活自理,能参加多种劳动。采取其它疗法治疗的患者,感冒及AIDS相关疾病的发生率要高数倍以上,尤其是口腔溃疡、发热、腹泻、乏力、淋巴结肿大等患者症状较难得到控制,生活不能自理。中晚期治疗,病人CD4细胞值较低,多小于100,机体出现正气虚衰兼有邪实内蕴,阴阳、气血、津液、脏腑功能严重失调,体重明显下降,持续发热,腹泻,全身淋巴肿大及不同程度的感染等综合危重症状。此期西医以抗病毒、抗感染,重建机体免疫等对症治疗为主。伍以中药,可增加西药疗效,降低西药治疗过程中的毒副作用。此期西医的抗病毒,抗感染治疗类似于中医排毒、清毒疗法。我们对6例体重下降20~30斤以上,感冒频发,长期发热、腹泻、严重乏力、全身淋巴结肿大,合并感染者,临床治疗中我们给以抗病毒胶囊,初2粒/bid递增至6~8粒/tid、酌情配以西药,仍能有效地控制此期发热、腹泻、乏力、淋巴节肿大及部分恶性感染,同时扶正可以起到延长生命,改善症状之功效。此期治疗中西药同用的AIDS患者,其并发症控制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而且患者体能、检验指标也明显的好于其他患者。我们对数十例HIV/AIDS不同症状的感染患者进行了16~24个月,给药2~8粒/次,2~3次/日的中药抗感染胶囊治疗,已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5 结果分析
中药抗病毒胶囊制剂针对疫毒内侵,消烁正气设计,以祛毒、排毒、扶正固本指导用药,并参考大量的中药抗感染文献、方药、临床经验等总结试制而成。经42例HIV/AIDS患者口服抗病毒胶囊0.5g/粒,2~8粒/2~3次/日,用药1~2年观察。用药5~7天,AIDS相关并发症便能得到有效控制,用药10天,健康体征明显上升。长期用药期间,HIV/AIDS患者未出现机会性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或明显减少,对感冒的控制率则要更高。由体温正常、乏力减轻、腹泻控制、精神愉快、食欲增加、睡眠改善、体重上升、能参加劳动等体征提示:①该制剂有明显的扶助正气保护和增强免疫的作用,HIV/AIDS患者体能、免疫功能随用药时间延长而增强,可用于预防流感、流脑及多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而且安全性较好;②有很好的抗感染作用,具有消除炎性反应(红肿热痛)之功能,对多种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广泛用于治疗呼吸系感染、消化系感染、溃疡、腹泻、乳腺炎、前列腺炎、淋巴结肿大、皮肤感染及HIV/AIDS的多种感染治疗,效果显著;③有抑制、灭活多种病毒的作用,对流感、腮腺炎、皮肤疱疹、角膜炎、肝炎等治疗,可达到临床满意的效果,可干扰HIV在体内的生存环境,对HIV有抑制作用。对HIV的抑制程度,因方药、用药量、用药时间而异。通过对HIV至AIDS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如口腔溃疡、口角炎、乏力、腹泻、发热、淋巴结肿痛等控制率明显优于HAART等疗法,可以说明,中药扶正、清热药“炎清”可抑制HIV引发的AIDS,可明显控制AIDS相关并发症,使艾滋病患者达到体征康健、生活自理状态。对HIV的抑制,短期内不会达到HAART效果,长期使用中药抗病毒胶囊,HIV稳中有降,且停药年余不见反弹。经几千例常人群体不同感染患者及数十例HIV/AIDS的多种感染,临床治疗验证,“炎清”对增强机体免疫、抗感染、治疗HIV/AIDS展现出令人振奋的前景。中药抗感染方药具有抑制病原体、增强机体免疫、调节脏腑功能等多重作用,抗感染、增免疫、调节体能同时作用,可使药效倍增。中草药抗感染疗效已在长期的临床治疗中得以证实,行之有效,毋庸质疑。
6 讨论
有人提问:中药治疗HIV/AIDS能否有让人认可的解释,数字性对比能否予以说明?目前中、西尚无根治人体中HIV的特效药物,还是以控制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命为主要治疗目标。我们认为治疗效果的判断,除相应的检验指标外,体征康复及治疗后独立生存能力也应视为重要因素。如AIDS患者经中药治疗后体温正常,乏力减轻,腹泻控制,精神愉快,食欲增加,睡眠改善,体重上升,并发症控制,机会性感染减少,抵抗力提高,能自食其力等。中医药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传统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形神结合阴阳平衡的基础上,既有对人体整体的认识,又有比较抽象的形象思维概念,通过望、闻、问、切感知人体信息而产生的模糊意识认识。比如中医辨证的“虚症”“实证”,不能明确病变部位,只能形象地理解为整体机能的变化等。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利用自然物质对机体机能变化的调和(平衡阴阳),其“性味归经”可以解释为药物活性成分的靶向选择,随着科技的发展还会有其它的解释。中药复方是按君臣左使的组方规则组成,其作用机理是各种有效成分协同作用的整合,有点有面,通过多系统、多层次、多靶点(类似归经)发挥其治疗作用,就像治理江河污染,既要考虑治理排污,净化水源,又要考虑清理河道,绿化环境,既防又制,近远期意义搭配。中草药的有效性、安全性、愈后等样本量已经几千年印证,只是未按西医标准规范。中医用药有其独特的理论指导,用西医理论、数据难以说清,硬要以哪家标准对其规范也是不现实的。中、西医治疗各有所长,各有不同的理论体系,不应以各自的标准来规范或误导视听。应该被认可的是,经治疗后,患者的健康状况及近远期独自生存能力。学科的不同,对防、治及整体健康的认识有异。我们所做的应该是,中西互助,拿出行之有效的东西来,防病、治病,为病人解除病痛。
关键词:整体免疫;中药抗感染理论探讨;机会性感染
中图分类号:R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7)07-036-05
0 导言
感染性疾病是发生机会较多的疾病,中医认为:多由外邪入侵(病毒、细菌等外缘性因素)、正气不足(免疫功能下降)、脏腑功能失调(代谢紊乱)等引起,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机会则要明显地高于常人群体。由于HIV侵入机体破坏机体免疫引发各种机会性感染,所以抗HIV、保护机体免疫则应视为防治HIV/AIDS的主要治疗目的。针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及内缘性感染,西医治疗有一定疗效,得到了业内的普遍认同,这也成为治疗AIDS患者疗效的鉴别标准。但长期使用抗感染药物带来的负面效应已为业内所共知。我们以中医的整体观念、脏腑理论为指导,以扶正固本、清热解毒除湿法,施治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包括HIV/AIDS各期感染,对保护和增强机体免疫,防治多种感染,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依此,我们提出:整体免疫调节防治多发性感染及HIV/AIDS者各期感染。
1 探讨
很多人都知道,身体健康的人抗病能力强,感冒等传染病的发病率低,身体健康与机体免疫的直接关系也为同行皆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看到,同样的生活环境,身体相对健康的人,发生各种疾病的机会要少的多,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者卫外卫固之卫气,是指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是人体的抗病能力。正常情况下机体阴阳平衡,免疫调节网络功能相对稳定,脏腑功能康健,气机调畅,气血津液运行周身,既濡养脏腑组织,又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互助互制,共同维持精气神旺盛,精力充沛,从而在一定的范围内抵御、消除各种致病因素对机体的侵入、破坏,确保身体健康,即卫气固密,百邪不侵。换而言之,也就是说机体抵抗力的强弱,有赖于机体各组织系统的参与协助,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障碍都会影响机体的整体功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免疫功能降低,使内外毒邪有机可乘。而AIDS的演变过程,是由疫毒内侵(直接感染机体免疫细胞),潜伏于营血,消烁正气(破坏机体免疫功能),气血津液渐亏,内环境平衡失调,脏腑、经络失于濡养、瘀阻,整体功能降低,免疫反映迟滞或缺陷,因而导致多种病因病机的发生发展,终因恶性感染、肿瘤而至死亡。目前尚无根治人体中HIV的特效药物。西医抗病毒、HARRT等疗法对治疗AIDS虽有一定疗效,能快速抑制HIV,也得到了业内的普遍认同。然而西医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节剂,在长期治疗使用过程中的毒、副作用,以及对肝、脾、肾等功能的逐渐损害,却导致了机体整体功能衰竭,同时也损害了机体的免疫。许多艾滋病患者经长期治疗,体能却不会得到明显改善,比如,机会性感染、腹泻、乏力、发热、感冒发生率较高,二重感染也较为普遍,有些晚期病人,经西医治疗,虽病毒载量下降,甚至难以测出。殊不知,HIV内侵,潜伏于营血,消烁正气,伺机发作,是一个肝、脾、肾逐步虚损的漫长过程,从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机体功能衰竭的结果。并不是机体某项指标在药物作用下暂时显示的现象,AIDS患者的脏腑功能、细胞免疫的长期衰竭(阴阳离决)以及所引发的并发症,才是患者的致死原因。AIDS的出现可以说是对西医医学观念的一种检验,我们所面对的问题不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疗过程,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角度上考虑,应该能受到启发。临床治疗既要考虑近期的临床疗效,又要考虑远期的生存质量,治疗艾滋病也应如此。所以我们认为:治疗HIV/AIDS应进行整体免疫调节,从肝、脾、肾论治是非常重要的。
2 论治
增强免疫从肝论治:肝者罢极之本,主疏泄调达,有调节血量、耐受疲劳和抵御外邪的能力,是人体中最重要的能量合成、解毒器官,肝功能受损、器质性病变均可直接导致消化系功能障碍。肝的疏泄可影响脏腑的气血功能,情志调和五脏气血则安,疾病不起。HIV入侵机体可致肝代谢功能紊乱、肝肿大等。肝气虚损,则脾失运化,脏腑失于濡养,机体抵抗力下降,营养不良。临症可见乏力、纳差、神疲、腹泻、头痛、意识障碍、痴呆、抽搐、维生素缺乏症等,可从养肝、滋肝、泻肝、疏肝论治。
增强免疫从脾论治: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脾是人体全身的血液清洁器,也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是对血源性抗原产生免疫的应答场所,是合成活性介质(增强激素、补体、干扰素)的重要基地。脾能增强机体免疫物质的活性,对血液的过滤作用可有效的清除病原体等体内垃圾。人体正气的强弱又依赖于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脾胃功能的强弱决定着机体正气的盛衰和抗御疾病的能力。古有“四季脾旺不受邪”之说。HIV侵入机体可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脾虚汲胃,直接影响到肠免疫,可致消化功能障碍,可见水样便泻,失水,养分消耗与丢失,体重减轻,神疲乏力,四肢消瘦,面色晦黄,多种腹泻,感冒及其它感染也多有发生,可从补脾、调节胃肠道功能等方面论治。
增强免疫从肾论治:肾为先天之本,卫气之根,命门之火,主藏精,肾气不足,卫外薄弱,易于外感六淫之邪。肾虚可至精髓空虚,降低造血功能,影响免疫细胞产生。肾气衰,元气弱,正气虚,机体免疫功能就会减退,临证可见多种机会性感染。肾证涵盖范围较宽,应辨证施治。肝、脾、肾相互濡养,相互协调共同维持阴阳平衡,精气神旺盛,三脏安和,百病不侵。现代医学对脏腑间(通过神经、递质)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已有认知,西医对肝脏的解毒功能、脾脏的免疫调节功能、肾脏的排毒功能也有明确的解释,与中医的扶正祛邪、清热解毒理论颇为近似,所以我们提出:整体免疫调节防治HIV/AIDS机会性感染的治疗方法,从肝、脾、肾论治。我们以“扶正以驱邪”为指导用药。扶正药多有补益肝脾肾、增强机体功能、增加细胞活性的作用,可通过增强免疫细胞活性直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也可通过调节机体脏腑功能增强机体免疫,还可通过抑制细菌、病毒对免疫功能的破坏或降低其破坏速度,营造一个不利于HIV生存的环境,以抑制或延缓AIDS的发生,同时也增加了机体抵抗多种机会性感染的能力,从而达到有效的控制HIV发病,延长艾滋病患者生命和提高生存质量的治疗(扶助正气)效果。正如“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同时我们也注重“驱邪以扶正”,使用清热解毒药可直接抑制或清除毒邪对机体的影响,降低病原体(HIV)对机体免疫功能的破坏,部分清热药对机体免疫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以求驱邪固本,即:调节机能,攻补兼施,药效倍增。
3 药解
西医药针对多种病原体感染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有近期治疗意义,但长期使用疗效降低,也会使患者体质更加虚弱,病情更加复杂,对病毒感染也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特别是在近几十年内,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是滥用,致使西药抗感染药物疗效下降,耐药性上升以及多见的毒副作用(尤其是对治疗AIDS的机会性感染更是如此),使人们开始对西药抗感染疗效产生质疑。但西医抗感染药物,目前仍是绝大多数医生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唯一选择。比如2006年末,上感的流行,并发呼吸道感染者临床上多诊视为支原体、依原体及病毒感染,大多数医生都给以3~4代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治疗,多用药5~7天不见好转。我们以整体免疫调节使用足量的中药,1~2天临床症状明显减轻,3天90%以上康复。同样的方法,我们用少量中药施治于反复感冒、咽痛等(1~2次/月)的亚健群,使其感冒几年内不发生或减少至1次/1~2年,充分显示了中药抗病毒、抗感染的优势。中医药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医的“扶正、驱邪”行之有效。但中药抗感染药物因多方面原因始终未被业内认可。中药清热药多具抗感染之功效,作用点明显,既有症点也有证点,与西药抗生素症点作用有类似之处,其用药目的都是为消除炎性反应(红肿热痛),但说法有门派分歧。在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西医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侧重于药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即如何杀灭病菌。与此不同的是,中医药对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过程,包含了药物、微生物、机体功能状态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辨证关系,中药抗菌作用特点,是通过平衡阴阳(调节机能)、清热解毒(抑制、清除病原体)、扶正固本(增强机体免疫),讲的是“扶正以驱邪”、“驱邪以扶正”的整体调节,对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确有疗效。中草药单味药即是一个多成分的复合物,中药复方是根据君、臣、佐、使的组方规则组成,其作用机理是各种有效成分协同作用的整合,有点有面,通过多系统、多层次、多靶点,即:“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性味归经”“汗、土、下、和、温、清、补、消”发挥其治疗作用,中医的抗感染治疗是一种系统选择行为。
所谓中药“抗生素”,多指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作用的中草药,如双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黄芩、黄连等清热解毒药,以使用范围广、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安全性高而著称。但许多学者按西医的理论习惯认为,中药没有明确的作用点,对细菌感染作用没有西药的抗生素强,所以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气管炎、肺炎等,临床上还是选择西药。临床上遇见白细胞增高的患者,医生往往是首先用抗生素控制炎症,而很少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多认为其退热、消炎作用太慢,这种用药习惯始终影响着中医药的发展。中医中药虽有几千年的历史,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但是中医药发展并不理想,有些好的方药缺乏临床使用的广泛性,多数有抗感染疗效的中成药也确实见效慢,难以得到推广,中医的用药观念也应与时俱进。实际上,中药清热药在长期的医疗过程中,已显示了独特的抗感染优势,有些配方,抗感染疗效甚至优于西药抗生素,而且具有见效快、疗程短、不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低等特点。中药清热药等经适宜的配伍(适宜配伍很重要),可广泛的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包括AIDS各期感染),同时还可有效地增强机体免疫。中药在治疗过程中所表现的攻补兼施是西药远不能比的。中药清热药如板蓝根、双花,两药均具清热解毒之功效。双花又以其轻宣疏散之性外透肺卫之邪,是治疗多种感染的常用主药。板蓝根,以凉血、利咽见长,又善治温热疫毒,故为治疗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的常用主药。如急性咽炎,中医认为因外邪袭肺,痰热上壅而致。证治以清热利咽,解毒消肿。中医常用双花、知母、板蓝根等以清热利咽,消除炎性反应。腮腺炎为少阳蕴热,复感瘟毒,犯及腮腺,按之疼痛。中医常用板蓝根、黄芩、双花、公英等配伍治疗,疗效显著。肺炎,中医认为属温热犯肺,肺气闭阻,郁而化热,烁津成痰,痰热久郁,蕴而成毒。中医常以双花、连翘、板蓝根、知母等清热宣肺,消炎止咳。此几种药更为治疗肺痈(肺脓肿)的常用主药。感冒,中医认为属风邪犯表,肺卫失宣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表现为发热、咳嗽、嗓子痛,呼吸系感染。中医常以双花、连翘、黄芩、板蓝根等作为治疗伤风、感冒的常用主药,以清热解毒、疏风散结。同时此几种药亦为防治外科感染的常用主药。如急性乳腺炎,中医称其为乳痈,常以双花、连翘、蒲公英等为主要治疗药物。中药连翘、半支莲、穿心莲、黄芩、黄连、黄柏、蛇舌草、苦参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配伍用药以加强抗感染之功效,同时可以增加治疗消化系感染、泌尿系感染的功效,与板蓝根、双花合用,抗感染疗效倍增。苦寒药易伤阴败胃,故佐以杞子、知母等,既可滋阴,又能泻火,与构杞子、知母等配伍,润肺止咳以强化配伍用药治疗肺炎、气管炎之功效。中药清热药与甘草、虫草、党参、人参、黄芪、丹参等经适宜配伍,共奏补气活血、清热解毒之功效,既可促进药物吸收利用,又可改善因寒药过用引起的脾虚腹泻。该制剂我们称之为:“炎清胶囊”,习惯称为抗感染胶囊。我们使用中药,以攻补兼施,平衡阴阳为法,通过调节脏腑功能,增强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增加机体细胞活性,以提高药物在机体内的利用率,从而增加药物在机体内抗菌、抗病毒、清除病毒之功能,该制剂兼有抑制HⅣ、增强机体免疫的功效,安全有效,可以长期用药。
4 治疗
临床观察显示,HIV携带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但HIV已侵袭机体免疫系统,逐渐影响破坏脏腑功能,只是机体正气尚旺,免疫功能尚好,微症显现较弱,机体在无明显症状感知下,正气逐步损伤,病变在不知不觉中蓄积,好似千里之堤的蚁穴现象。我们对42例 2~13年HIV/AIDS患者,给以中药抗病毒胶囊治疗。病员为6~45岁因卖血传染、夫妻传染、母婴传染、少数它因感染的男女HIV/AIDS及相关并发症患者,排除高血糖,心、脑、先天性疾病,部分肿瘤患者。其中12例HIV感染3~5年,部分兼有并发症者,包括感冒3例、咽炎3例、鼻炎1例、呼吸道感染2例,无身体不适者5例,尚未做抗HIV相关治疗。我们给以中药抗病毒胶囊口服3~4粒/bid、维生素适量、心理支持、适当锻炼、注意饮食等综合治疗。用药3~5天,咽炎、呼吸道感染者临症控制,用药7天,咽部充血消失,用药10天,其他感染者临症消失,长期用药未见反复及其他并发症。经过6~12个月的综合调治,服用炎清胶囊的HIV携带者,健康体征较常人群体及其他HIV携带者有明显改善,(比如:临症控制,精神愉快,饮食增加,睡眠改善,感冒及其它疾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常人及其他HIV群体)使HIV用药者产生较好的依从性,从而达到“治未病”,保护机体免疫之目的。此期考虑到将来的治疗机会西医一般不主张用药,我们认为这也放弃了治疗机会,因为早期HIV感染者病毒载量较低,机体免疫功能尚好,容易调治,此期扶正祛邪并用,少量用药及精神支持等综合治疗,即可达到抑制、排出病毒,保护机体免疫之功效。 中期治疗,一般HIV携带者免疫细胞值不低于300,此期间病毒载量较高,正气逐渐被损耗,阴阳、气血、脏腑功能日渐失调,机体免疫细胞、肠免疫受到一定损害,免疫功能下降。艾滋病毒携带者易感冒,不规律腹泻,低热,体重下降,乏力,口腔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淋巴节肿痛等症状也时有发生。我们对24例HIV/AIDS 7~9年,体重下降2.5~10kg,兼有并发症,接受抗HIV相关治疗,生活尚能自理者,改用抗病毒胶囊4~5粒/tid、维生素、精神安慰、规定饮食等综合治疗,其中口腔溃疡3例,发热4例,腹泻乏力12例,皮肤感染1例,HBV携带者2例,淋巴结肿痛2例,兼有其它综合症者1例,以上患者多有兼症。用药5~7天,80%以上的AIDS相关并发症患者临症控制,用药15天,其他用药者临症也已控制,疗效比较显著。长期(1~2年)用药,相关并发症不再发生,体重明显上升(个别上升30斤以上),身体健康,生活自理,能参加多种劳动。采取其它疗法治疗的患者,感冒及AIDS相关疾病的发生率要高数倍以上,尤其是口腔溃疡、发热、腹泻、乏力、淋巴结肿大等患者症状较难得到控制,生活不能自理。中晚期治疗,病人CD4细胞值较低,多小于100,机体出现正气虚衰兼有邪实内蕴,阴阳、气血、津液、脏腑功能严重失调,体重明显下降,持续发热,腹泻,全身淋巴肿大及不同程度的感染等综合危重症状。此期西医以抗病毒、抗感染,重建机体免疫等对症治疗为主。伍以中药,可增加西药疗效,降低西药治疗过程中的毒副作用。此期西医的抗病毒,抗感染治疗类似于中医排毒、清毒疗法。我们对6例体重下降20~30斤以上,感冒频发,长期发热、腹泻、严重乏力、全身淋巴结肿大,合并感染者,临床治疗中我们给以抗病毒胶囊,初2粒/bid递增至6~8粒/tid、酌情配以西药,仍能有效地控制此期发热、腹泻、乏力、淋巴节肿大及部分恶性感染,同时扶正可以起到延长生命,改善症状之功效。此期治疗中西药同用的AIDS患者,其并发症控制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而且患者体能、检验指标也明显的好于其他患者。我们对数十例HIV/AIDS不同症状的感染患者进行了16~24个月,给药2~8粒/次,2~3次/日的中药抗感染胶囊治疗,已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5 结果分析
中药抗病毒胶囊制剂针对疫毒内侵,消烁正气设计,以祛毒、排毒、扶正固本指导用药,并参考大量的中药抗感染文献、方药、临床经验等总结试制而成。经42例HIV/AIDS患者口服抗病毒胶囊0.5g/粒,2~8粒/2~3次/日,用药1~2年观察。用药5~7天,AIDS相关并发症便能得到有效控制,用药10天,健康体征明显上升。长期用药期间,HIV/AIDS患者未出现机会性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或明显减少,对感冒的控制率则要更高。由体温正常、乏力减轻、腹泻控制、精神愉快、食欲增加、睡眠改善、体重上升、能参加劳动等体征提示:①该制剂有明显的扶助正气保护和增强免疫的作用,HIV/AIDS患者体能、免疫功能随用药时间延长而增强,可用于预防流感、流脑及多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而且安全性较好;②有很好的抗感染作用,具有消除炎性反应(红肿热痛)之功能,对多种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广泛用于治疗呼吸系感染、消化系感染、溃疡、腹泻、乳腺炎、前列腺炎、淋巴结肿大、皮肤感染及HIV/AIDS的多种感染治疗,效果显著;③有抑制、灭活多种病毒的作用,对流感、腮腺炎、皮肤疱疹、角膜炎、肝炎等治疗,可达到临床满意的效果,可干扰HIV在体内的生存环境,对HIV有抑制作用。对HIV的抑制程度,因方药、用药量、用药时间而异。通过对HIV至AIDS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如口腔溃疡、口角炎、乏力、腹泻、发热、淋巴结肿痛等控制率明显优于HAART等疗法,可以说明,中药扶正、清热药“炎清”可抑制HIV引发的AIDS,可明显控制AIDS相关并发症,使艾滋病患者达到体征康健、生活自理状态。对HIV的抑制,短期内不会达到HAART效果,长期使用中药抗病毒胶囊,HIV稳中有降,且停药年余不见反弹。经几千例常人群体不同感染患者及数十例HIV/AIDS的多种感染,临床治疗验证,“炎清”对增强机体免疫、抗感染、治疗HIV/AIDS展现出令人振奋的前景。中药抗感染方药具有抑制病原体、增强机体免疫、调节脏腑功能等多重作用,抗感染、增免疫、调节体能同时作用,可使药效倍增。中草药抗感染疗效已在长期的临床治疗中得以证实,行之有效,毋庸质疑。
6 讨论
有人提问:中药治疗HIV/AIDS能否有让人认可的解释,数字性对比能否予以说明?目前中、西尚无根治人体中HIV的特效药物,还是以控制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命为主要治疗目标。我们认为治疗效果的判断,除相应的检验指标外,体征康复及治疗后独立生存能力也应视为重要因素。如AIDS患者经中药治疗后体温正常,乏力减轻,腹泻控制,精神愉快,食欲增加,睡眠改善,体重上升,并发症控制,机会性感染减少,抵抗力提高,能自食其力等。中医药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传统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形神结合阴阳平衡的基础上,既有对人体整体的认识,又有比较抽象的形象思维概念,通过望、闻、问、切感知人体信息而产生的模糊意识认识。比如中医辨证的“虚症”“实证”,不能明确病变部位,只能形象地理解为整体机能的变化等。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利用自然物质对机体机能变化的调和(平衡阴阳),其“性味归经”可以解释为药物活性成分的靶向选择,随着科技的发展还会有其它的解释。中药复方是按君臣左使的组方规则组成,其作用机理是各种有效成分协同作用的整合,有点有面,通过多系统、多层次、多靶点(类似归经)发挥其治疗作用,就像治理江河污染,既要考虑治理排污,净化水源,又要考虑清理河道,绿化环境,既防又制,近远期意义搭配。中草药的有效性、安全性、愈后等样本量已经几千年印证,只是未按西医标准规范。中医用药有其独特的理论指导,用西医理论、数据难以说清,硬要以哪家标准对其规范也是不现实的。中、西医治疗各有所长,各有不同的理论体系,不应以各自的标准来规范或误导视听。应该被认可的是,经治疗后,患者的健康状况及近远期独自生存能力。学科的不同,对防、治及整体健康的认识有异。我们所做的应该是,中西互助,拿出行之有效的东西来,防病、治病,为病人解除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