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1月到2007年7月在我中心住院的急性发作期重度哮喘病人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治疗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吸氧、抗感染,氨茶碱及喘康速解痉平喘,使用皮质激素和H2R拮抗剂-西咪替叮,及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处方:麻黄15g,杏仁15g,炙款冬花12g,蝉蜕12g,僵蚕15g,枳壳15g,甘草15g。痰多者加瓜萎15g,法半夏15g;偏热者加黄芩10g,汗多者加麻黄根15g;咽部红赤者加牛蒡子12g,薄荷10g。每日1剂,水煎代茶饮。咳止喘平痰消后再巩固服药3d。结果: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控制哮喘疗效可达9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疗效确切,见效快,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西咪替叮;支气管哮喘;H2受体;急性发作期
中图分类号:R25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7)11-079-02
支气管哮喘是最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属中医“哮证”范畴。我中心自2006年1月到2007年7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发作期重度支气管哮喘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到2007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发作期重度哮喘病人100例,均按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1]1997年制定的《支气管哮喘讨论指南》中的诊断标准诊断。男55例,女45例,年龄在20~65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6个月~30年。其中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21~62岁,平均(42.85±3.98)岁。在应用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西咪替叮0.6g静滴,2次/日。治疗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0~65岁,平均(43.62±4.06)岁。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制的中药汤剂。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氨茶碱0.5~0.7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滴1次/日;氢化可的松200~300g静滴1次/日;喘康速气雾剂,喷雾3~5次/日;博利康尼片2.5mg,口服,3次/日;静脉点滴西咪替叮0.6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每日2次,连用7日。同时给予吸氧、祛痰、抗菌素、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处方:麻黄15g,杏仁15g,炙款冬花12g,蝉蜕12g,僵蚕15g,枳壳15g,甘草15g。痰多者加瓜萎15g,法半夏15g;偏热者加黄芩10g,汗多者加麻黄根15g;咽部红赤者加牛蒡子12g,薄荷10g。每日1剂,水煎代茶饮。咳止喘平痰消后再巩固服药3d。两组均连续观察14d后判定疗效。
1.3 观察指标
患者自觉症状,肺部哮喘音及PEF,PEF测定使用微型最大呼气流速仪。入院当天用药前及治疗后测定,以后每天用药前及用药后测定。
1.4 疗效判断
显效,哮喘明显减轻,哮鸣音消失,PEF增加达25%~35%。好转,哮喘症状有所减轻,哮鸣音减少,PEF增加量15%~24%。无效,临床表现和PEF无效或反而加重。
2 结果
对照组36~72小时起效者20例,72小时以上起效者19例(显效28人,有效11人),有效率78%,无效11例,后改用治疗组方法,病情亦得以控制。治疗组12~36小时起效者34例(显效30例,好转4例),72小时以上起效者13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详见表1。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指因过敏原或其它过敏因素引起的一种支气管反应性过度增高的疾病,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了,病理改变主要是支气管壁增厚,黏膜肿胀充血形成皱襞,黏液栓塞局部出现肺不张;细胞浸润,气道黏膜下组织水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支气管内分泌物贮留。若哮喘长期反复发作,支气管平滑肌肌层肥厚,气道上皮细胞纤维化,基底膜增厚等,可导致气道重构和周围肺组织对气道支持作用消失。病情较重者易并发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目前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仍缺乏特效治疗方法。近年来,H2受体(H2R)拮抗剂用于支气管哮喘陆续有报道。尽管β2受体激动剂新药不断出现,但剂量增长后对心脏仍有一定副作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故寻求副作用小、疗效可靠的哮喘治疗药物成为人们企盼的愿望。H2R拮抗剂西咪替叮是近年发现的治疗哮喘的理想药物之一,其控制哮喘的机理为:①近年研究发现气道存在H2R,其拮抗剂通过阻断H2R使气道上皮分泌减少,管腔阻塞减轻[2],从而使气体交换改善,缓解哮喘。②西咪替叮对H2R的拮抗作用能增强抑制Tc,耗损辅助Tc,降低IgE水平,从而减轻过敏症状[3],IgE抗体减低及变态反应抑制均有利于哮喘控制。③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故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2]。④西咪替叮治疗哮喘与降低胃食管返流减少误吸等机制有关[4],多数报道认为胃食管返流是哮喘难以控制的因素之一,胃食管返流同哮喘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H2R拮抗剂应用阻断了两病间的恶性循环。⑤近年来皮肤科在荨麻疹的治疗中也应用西咪替叮,取得了明显效果,而荨麻疹的发病机理主要与Ⅰ型变态反应有关,肥大细胞脱颗粒,组胺为释放的介质之一,通过H1R(H1受体)发挥作用,故推测H2R拮抗剂对H1R有一定影响。气道H1R被阻断能抑制变态反应,减轻气道炎症。⑥调节气道H1R与H2R的比例,减轻气道高反应。但也有持完全相反观点的,认为H2R拮抗剂可加重哮喘。陈学香,叶曜芩等认为H2R参与了支气管平滑肌舒张和气道炎症反应的调节,H2R拮抗剂能增高哮喘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因而认为H2R与哮喘的发生发展有一定联系,即H2R在哮喘发病中起一定保护作用[6,7]。尽管在机理上还有很多争议,但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治疗哮喘疗效可靠。
支气管哮喘在中医文献中可归属于“哮证”范畴。其病位主要在于肺肾,而与肝脾相关。因肺以气为主,职司呼吸,外合皮毛,为五脏华盖,故外邪侵袭及它脏病气上犯,皆可使肺气失于宣降,呼吸不利,气逆而为喘促。肝阳上亢化风,脾虚则运化无力,水湿内生,聚而成痰,痰湿与肝风互结,形成风痰内蕴,上扰于肺,肺失清肃,而咳喘不止。故治疗以熄风解痉、宣肺平喘、止咳化痰为法。方中用麻黄开泄肺气以疏其壅滞,甘草、杏仁助麻黄降逆平喘,炙款冬花润肺下气,蝉蜕、僵蚕熄风解痉,枳壳理气化痰。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虫类药物具有解痉平喘、抗过敏作用,麻黄具有抗过敏、抗炎作用。故诸药合用,可起到解痉平喘、止咳化痰之功效。笔者通过多年临床观察,认为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有很好的疗效,能迅速有效地控制喘憋症状,改善缺氧状态,同时能更好地促进肺部啰音消失,缩短患者病程,亦能积极预防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的发生。笔者将二者结合起来治疗急性发作期重度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单独使用西咪替叮组。本研究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疗效确切,见效快,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标准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261-267.
[2] 黎少林.组按H2受体拮抗剂在呼吸科的应用近况[J].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0,21(2):225-226.
[3] 赵玉芳.甲氰咪胍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J].中级医刊,1997,32(5):49-50.
[4] 曾明辉.西咪替叮临床应用新进展[J].临床荟萃,1996,19(1):60.
[5] 江山平.雷尼替丁对支气管哮喘及伴有胃食管返流患者肺功能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6,19(1):60.
[6] 陈学香.气道组胺H2受体与哮喘发病机理关系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5,18(4):221-223.
[7] 叶曜芩.气道组胺H2受体与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5,18(3):146-148.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西咪替叮;支气管哮喘;H2受体;急性发作期
中图分类号:R25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7)11-079-02
支气管哮喘是最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属中医“哮证”范畴。我中心自2006年1月到2007年7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发作期重度支气管哮喘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到2007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发作期重度哮喘病人100例,均按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1]1997年制定的《支气管哮喘讨论指南》中的诊断标准诊断。男55例,女45例,年龄在20~65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6个月~30年。其中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21~62岁,平均(42.85±3.98)岁。在应用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西咪替叮0.6g静滴,2次/日。治疗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0~65岁,平均(43.62±4.06)岁。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制的中药汤剂。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氨茶碱0.5~0.7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滴1次/日;氢化可的松200~300g静滴1次/日;喘康速气雾剂,喷雾3~5次/日;博利康尼片2.5mg,口服,3次/日;静脉点滴西咪替叮0.6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每日2次,连用7日。同时给予吸氧、祛痰、抗菌素、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处方:麻黄15g,杏仁15g,炙款冬花12g,蝉蜕12g,僵蚕15g,枳壳15g,甘草15g。痰多者加瓜萎15g,法半夏15g;偏热者加黄芩10g,汗多者加麻黄根15g;咽部红赤者加牛蒡子12g,薄荷10g。每日1剂,水煎代茶饮。咳止喘平痰消后再巩固服药3d。两组均连续观察14d后判定疗效。
1.3 观察指标
患者自觉症状,肺部哮喘音及PEF,PEF测定使用微型最大呼气流速仪。入院当天用药前及治疗后测定,以后每天用药前及用药后测定。
1.4 疗效判断
显效,哮喘明显减轻,哮鸣音消失,PEF增加达25%~35%。好转,哮喘症状有所减轻,哮鸣音减少,PEF增加量15%~24%。无效,临床表现和PEF无效或反而加重。
2 结果
对照组36~72小时起效者20例,72小时以上起效者19例(显效28人,有效11人),有效率78%,无效11例,后改用治疗组方法,病情亦得以控制。治疗组12~36小时起效者34例(显效30例,好转4例),72小时以上起效者13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详见表1。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指因过敏原或其它过敏因素引起的一种支气管反应性过度增高的疾病,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了,病理改变主要是支气管壁增厚,黏膜肿胀充血形成皱襞,黏液栓塞局部出现肺不张;细胞浸润,气道黏膜下组织水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支气管内分泌物贮留。若哮喘长期反复发作,支气管平滑肌肌层肥厚,气道上皮细胞纤维化,基底膜增厚等,可导致气道重构和周围肺组织对气道支持作用消失。病情较重者易并发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目前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仍缺乏特效治疗方法。近年来,H2受体(H2R)拮抗剂用于支气管哮喘陆续有报道。尽管β2受体激动剂新药不断出现,但剂量增长后对心脏仍有一定副作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故寻求副作用小、疗效可靠的哮喘治疗药物成为人们企盼的愿望。H2R拮抗剂西咪替叮是近年发现的治疗哮喘的理想药物之一,其控制哮喘的机理为:①近年研究发现气道存在H2R,其拮抗剂通过阻断H2R使气道上皮分泌减少,管腔阻塞减轻[2],从而使气体交换改善,缓解哮喘。②西咪替叮对H2R的拮抗作用能增强抑制Tc,耗损辅助Tc,降低IgE水平,从而减轻过敏症状[3],IgE抗体减低及变态反应抑制均有利于哮喘控制。③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故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2]。④西咪替叮治疗哮喘与降低胃食管返流减少误吸等机制有关[4],多数报道认为胃食管返流是哮喘难以控制的因素之一,胃食管返流同哮喘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H2R拮抗剂应用阻断了两病间的恶性循环。⑤近年来皮肤科在荨麻疹的治疗中也应用西咪替叮,取得了明显效果,而荨麻疹的发病机理主要与Ⅰ型变态反应有关,肥大细胞脱颗粒,组胺为释放的介质之一,通过H1R(H1受体)发挥作用,故推测H2R拮抗剂对H1R有一定影响。气道H1R被阻断能抑制变态反应,减轻气道炎症。⑥调节气道H1R与H2R的比例,减轻气道高反应。但也有持完全相反观点的,认为H2R拮抗剂可加重哮喘。陈学香,叶曜芩等认为H2R参与了支气管平滑肌舒张和气道炎症反应的调节,H2R拮抗剂能增高哮喘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因而认为H2R与哮喘的发生发展有一定联系,即H2R在哮喘发病中起一定保护作用[6,7]。尽管在机理上还有很多争议,但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治疗哮喘疗效可靠。
支气管哮喘在中医文献中可归属于“哮证”范畴。其病位主要在于肺肾,而与肝脾相关。因肺以气为主,职司呼吸,外合皮毛,为五脏华盖,故外邪侵袭及它脏病气上犯,皆可使肺气失于宣降,呼吸不利,气逆而为喘促。肝阳上亢化风,脾虚则运化无力,水湿内生,聚而成痰,痰湿与肝风互结,形成风痰内蕴,上扰于肺,肺失清肃,而咳喘不止。故治疗以熄风解痉、宣肺平喘、止咳化痰为法。方中用麻黄开泄肺气以疏其壅滞,甘草、杏仁助麻黄降逆平喘,炙款冬花润肺下气,蝉蜕、僵蚕熄风解痉,枳壳理气化痰。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虫类药物具有解痉平喘、抗过敏作用,麻黄具有抗过敏、抗炎作用。故诸药合用,可起到解痉平喘、止咳化痰之功效。笔者通过多年临床观察,认为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有很好的疗效,能迅速有效地控制喘憋症状,改善缺氧状态,同时能更好地促进肺部啰音消失,缩短患者病程,亦能积极预防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的发生。笔者将二者结合起来治疗急性发作期重度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单独使用西咪替叮组。本研究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疗效确切,见效快,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标准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261-267.
[2] 黎少林.组按H2受体拮抗剂在呼吸科的应用近况[J].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0,21(2):225-226.
[3] 赵玉芳.甲氰咪胍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J].中级医刊,1997,32(5):49-50.
[4] 曾明辉.西咪替叮临床应用新进展[J].临床荟萃,1996,19(1):60.
[5] 江山平.雷尼替丁对支气管哮喘及伴有胃食管返流患者肺功能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6,19(1):60.
[6] 陈学香.气道组胺H2受体与哮喘发病机理关系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5,18(4):221-223.
[7] 叶曜芩.气道组胺H2受体与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5,18(3):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