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渭十五次党代会提出,要按照“调优一产、壮大二产、搞活三产”的思路,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城镇化,走出一条具有通渭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相互支撑,一二三产协同发展的新路子。
关键词:资源优势;通渭县;经济发展
Abstract: The five-yearly communist party congress Wei 15 times put forward, should according to "optimization, expand ErChan social-fixed-asset and invigorating failing" train of thought, to adjust and optimize economic structure, as a whole push o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industrialization, the urbanization, out of a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Wei and the industrialization, the urbanization mutual support, just a littl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new pathway.
Key words: resources advantages; Tongwei; Economic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291
本文就如何加快通渭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问题,结合通渭的发展战略和我个人的思考,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一探讨。
一、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加快第一产业跨越式发展 。
近年来,通渭立足实际,正视县情,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依靠科技推广和应用, 按照“压粮扩经、压夏扩秋”的农业产业调整思路,提出了城郊水川区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川道河谷区大面积种植全膜玉米,浅山区着力扩大马铃薯,深山区积极发展以紫花苜蓿、红豆草为主的优质牧草的农业结构调整方式。壮大优势产业,夯实农民增收基础,成效显著。
对策建议:
(一)顺应天时,发展旱作高效农业。
通渭是全省18各干旱县之一,年降水量300~600mm,“十年九旱”是通渭的气候特征。近年来,通渭前半年降水很少,特别是四五月份的干旱,当地人称之为“掐脖子”旱,致使原来以夏粮为主的通渭地区,夏粮经常薄收或绝收。全膜玉米属于旱作农业,只要下零星小雨,就能有效灌溉,再加上这些地方的气候和土质都适宜玉米生长,产量也高。据统计,2009年全县推广种植全膜玉米56.3万亩,总产达31.45万吨,通渭由此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二)顺应市场,扩大经济作物种植。
1、依托静宁、秦安的品牌,在东北部推广苹果种植。
通渭东北秦安、静宁相接。我们知道,秦安、静宁的苹果都是品牌货,销路好、价格高。通渭和秦安、静宁相邻的碧玉、鸡川、新景、陇川、义岗等乡镇的有些村社,气候条件和静宁相差不大,也适宜于种植苹果,况且有些村社的农民,已经自发地迈出了种植苹果的步伐,效果确实很好。据调查,亩均收入大都在4000-7000元之间。
2依托安定区的品牌,扩大马铃薯种植和原种、良种培育。
通渭西部安定区的马铃薯,也是品牌货。同样,作为品牌,价格就高,销量也好。通渭和定西相邻的榜罗、什川、马营、华岭、三铺等乡镇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于种植马铃薯。按理说,产量和质量并不低于安定区。依托陇西的品牌,在西南部推广中药材种植。
(三)顺应时代,发展循环农业经济。
通渭玉米种植面积大、产量也好。玉米颗粒和秸秆都是很好的养殖猪、牛、羊的饲料。通渭又是“中国红豆草之乡”,红豆草和紫花苜蓿等牧草的种植面积大,很适宜于发展养殖业。在发展养殖业的过程中,通渭应按照循环产业的发展思路,形成“种玉米-养殖-沼气-肥田-种玉米”的良性循环模式。
二、依托人才资源优势,推动第二产业发展。
(一)通渭第二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通渭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 “立足农业办工业,依托资源上项目,深化改革增活力”的“工业强县”思路,大力发展工业经济。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通渭在實施“工业强县”的战略中,提出了很好的思路和行之有效的举措,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但我认为,通渭发展工业,还应注重以下几个反面的问题。
(二)对策和建议
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发展理念。
要改变过去通渭“重农轻工”的传统思维,切实从通渭县的实际出发,紧跟政策形势,转变工作思路,树立依靠工业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念。
其次、要引进企业管理人才。
要从“农”字入手,立足马铃薯、草畜、小杂粮等优势产业来发展工业。
一是依托通渭籍在外工作的优秀人才上项目。通渭虽然贫困,但通渭人信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信条,供学生读书的思想非常强烈,由此,通渭的莘莘学子通过读书,走出去干大事业的人很多。二是引进企业管理才,特别是通渭籍企业管理人才促发展。要积极引进客商,并且要想法留住他们,就要努力让其发展壮大,让其落地生根,这样逐步形成气候了,就会有更多的投资商来投资兴业。
三、依托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推动通渭第三产业发展。
旅游业作为一项正在兴起、快速上升的朝阳产业,对于激活区域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渭的文化旅游资源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是历史文化旅游资源。1通渭是东汉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徐淑的故里。2战国秦长城遗址。战国秦长城在通渭县由西南向东北穿越县境约80公里。
第二是红色旅游资源。在1935年8月至1936年10月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一、二、四方面军先后从这里经过。
“榜罗会议”革命遗址: 2005年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100个经典景区、2009年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三是地方文化资源:
1、书画艺术:通渭县文化底蕴深厚,1993年曾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常言说:“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这就是通渭现象。通渭群众酷爱书画,习字作画蔚然成风。
2、农家乐
通渭结合榜罗镇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温泉城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农家乐”建设规模。在具有浓厚民俗风情、农耕文化、田园风光的碧玉乡雷岔村、马营镇赤沙村、平襄镇宋堡村和榜罗镇革命遗址红色旅游景区张川村分别建立了20处“农家乐”接待点,品位和档次都不错。
(二)对策和建议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既然旅游业属于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又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人民收入,作为一个有丰厚旅游资源的文化大县,首先要改变通渭人过去恪守的“一等人忠诚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的保守思想,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高度开放的心态,高度重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积极接纳外界新事物。
2、加强服务,提高档次。当前通渭的旅游景点的“吃、住、行、游、购、娱”的条件都比较差,甚至连闻名遐迩的陇上神泉——通渭温泉山庄,也仅仅停留在洗浴的档次上,没有达到洗浴、娱乐、休闲、度假一体化,服务也不上档次,更跟不上时代。
关键词:资源优势;通渭县;经济发展
Abstract: The five-yearly communist party congress Wei 15 times put forward, should according to "optimization, expand ErChan social-fixed-asset and invigorating failing" train of thought, to adjust and optimize economic structure, as a whole push o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industrialization, the urbanization, out of a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Wei and the industrialization, the urbanization mutual support, just a littl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new pathway.
Key words: resources advantages; Tongwei; Economic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291
本文就如何加快通渭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问题,结合通渭的发展战略和我个人的思考,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一探讨。
一、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加快第一产业跨越式发展 。
近年来,通渭立足实际,正视县情,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依靠科技推广和应用, 按照“压粮扩经、压夏扩秋”的农业产业调整思路,提出了城郊水川区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川道河谷区大面积种植全膜玉米,浅山区着力扩大马铃薯,深山区积极发展以紫花苜蓿、红豆草为主的优质牧草的农业结构调整方式。壮大优势产业,夯实农民增收基础,成效显著。
对策建议:
(一)顺应天时,发展旱作高效农业。
通渭是全省18各干旱县之一,年降水量300~600mm,“十年九旱”是通渭的气候特征。近年来,通渭前半年降水很少,特别是四五月份的干旱,当地人称之为“掐脖子”旱,致使原来以夏粮为主的通渭地区,夏粮经常薄收或绝收。全膜玉米属于旱作农业,只要下零星小雨,就能有效灌溉,再加上这些地方的气候和土质都适宜玉米生长,产量也高。据统计,2009年全县推广种植全膜玉米56.3万亩,总产达31.45万吨,通渭由此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二)顺应市场,扩大经济作物种植。
1、依托静宁、秦安的品牌,在东北部推广苹果种植。
通渭东北秦安、静宁相接。我们知道,秦安、静宁的苹果都是品牌货,销路好、价格高。通渭和秦安、静宁相邻的碧玉、鸡川、新景、陇川、义岗等乡镇的有些村社,气候条件和静宁相差不大,也适宜于种植苹果,况且有些村社的农民,已经自发地迈出了种植苹果的步伐,效果确实很好。据调查,亩均收入大都在4000-7000元之间。
2依托安定区的品牌,扩大马铃薯种植和原种、良种培育。
通渭西部安定区的马铃薯,也是品牌货。同样,作为品牌,价格就高,销量也好。通渭和定西相邻的榜罗、什川、马营、华岭、三铺等乡镇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于种植马铃薯。按理说,产量和质量并不低于安定区。依托陇西的品牌,在西南部推广中药材种植。
(三)顺应时代,发展循环农业经济。
通渭玉米种植面积大、产量也好。玉米颗粒和秸秆都是很好的养殖猪、牛、羊的饲料。通渭又是“中国红豆草之乡”,红豆草和紫花苜蓿等牧草的种植面积大,很适宜于发展养殖业。在发展养殖业的过程中,通渭应按照循环产业的发展思路,形成“种玉米-养殖-沼气-肥田-种玉米”的良性循环模式。
二、依托人才资源优势,推动第二产业发展。
(一)通渭第二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通渭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 “立足农业办工业,依托资源上项目,深化改革增活力”的“工业强县”思路,大力发展工业经济。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通渭在實施“工业强县”的战略中,提出了很好的思路和行之有效的举措,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但我认为,通渭发展工业,还应注重以下几个反面的问题。
(二)对策和建议
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发展理念。
要改变过去通渭“重农轻工”的传统思维,切实从通渭县的实际出发,紧跟政策形势,转变工作思路,树立依靠工业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念。
其次、要引进企业管理人才。
要从“农”字入手,立足马铃薯、草畜、小杂粮等优势产业来发展工业。
一是依托通渭籍在外工作的优秀人才上项目。通渭虽然贫困,但通渭人信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信条,供学生读书的思想非常强烈,由此,通渭的莘莘学子通过读书,走出去干大事业的人很多。二是引进企业管理才,特别是通渭籍企业管理人才促发展。要积极引进客商,并且要想法留住他们,就要努力让其发展壮大,让其落地生根,这样逐步形成气候了,就会有更多的投资商来投资兴业。
三、依托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推动通渭第三产业发展。
旅游业作为一项正在兴起、快速上升的朝阳产业,对于激活区域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渭的文化旅游资源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是历史文化旅游资源。1通渭是东汉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徐淑的故里。2战国秦长城遗址。战国秦长城在通渭县由西南向东北穿越县境约80公里。
第二是红色旅游资源。在1935年8月至1936年10月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一、二、四方面军先后从这里经过。
“榜罗会议”革命遗址: 2005年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100个经典景区、2009年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三是地方文化资源:
1、书画艺术:通渭县文化底蕴深厚,1993年曾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常言说:“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这就是通渭现象。通渭群众酷爱书画,习字作画蔚然成风。
2、农家乐
通渭结合榜罗镇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温泉城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农家乐”建设规模。在具有浓厚民俗风情、农耕文化、田园风光的碧玉乡雷岔村、马营镇赤沙村、平襄镇宋堡村和榜罗镇革命遗址红色旅游景区张川村分别建立了20处“农家乐”接待点,品位和档次都不错。
(二)对策和建议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既然旅游业属于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又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人民收入,作为一个有丰厚旅游资源的文化大县,首先要改变通渭人过去恪守的“一等人忠诚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的保守思想,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高度开放的心态,高度重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积极接纳外界新事物。
2、加强服务,提高档次。当前通渭的旅游景点的“吃、住、行、游、购、娱”的条件都比较差,甚至连闻名遐迩的陇上神泉——通渭温泉山庄,也仅仅停留在洗浴的档次上,没有达到洗浴、娱乐、休闲、度假一体化,服务也不上档次,更跟不上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