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4岁,教孩子认识金钱
在进入理财教育的关键期前,应先教会孩子认识金钱。这个阶段的孩子理解事物的能力依赖于具体可见的情景和事物。依照孩子这一生理特点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数额较小的日常消费,进行初步的财商教育。比如乘公共汽车时鼓励孩子去投币,让孩子知道一元钱可以坐普通公交车,两元钱可以坐空调车;也可以带孩子去购物,让孩子亲自买他所熟悉的日常用品,让他知道自己每天使用的牙刷多少钱、小毛巾多少钱、每天吃的,冰糕多少钱……通过感受这些切实可见的生活细节让孩子熟悉货币的面值和实际价值。
4-5岁,教孩子学会储蓄
孩子四五岁的时候,注意力一般只停留在感兴趣的和与自己相关的事物上,比如新鲜艳丽的色彩、新奇生动的形象。家长可以借此引导孩子储蓄的习惯,比如买一个漂亮的钱夹或买一个卡通动物造型的储蓄罐,把孩子的目光吸引过来。细心的家长再用动画片里的语言告诉孩子:只要坚持投硬币,这个卡通动物就会帮助他实现愿望。孩子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也许储蓄的数额很小很小,家长依然要买礼物作为奖励,目的是让孩子见到储蓄的“神奇力量”,激发储蓄的兴趣。这个阶段,让孩子养成储蓄的习惯比存多少钱更重要。
5-6岁,培养劳动赚钱的意识
孩子五六岁时,已经有了小额自主消费的能力,这是理财教育的前提。父母要控制好零花钱的数量,不能太苛刻,也不能全额满足,而是留下一小部分让孩子通过劳动自己赚取,比如扫地、分碗筷、给父母捶捶背……为了制造出一种诚信的氛围。可以做一张价目表,把孩子能做的每项工作都定下一个合理的价位,并且认真地执行。在这样的氛围里,无形中会给孩子灌输这样一种意识:我不劳动,就没有收入,我没有收入,就不能买好吃的,就不能买好玩的。在赚取和使用金钱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劳动观念,也让孩子明白金钱是通过劳动换来的这一基本概念。
6-8岁,教孩子合理利用金钱
6-8岁是儿童好奇心和模仿力比较强的一个阶段,愿意和别人攀比,别人有的东西他也一定要有。与孩子讲道理有的时候是行不通的,不如做一些事情引开孩子的注意力。比如把去儿童游乐场改为去郊游,事后再与孩子算笔“账”:去郊游的时候,放了风筝、看到了蝴蝶、用野花编了一顶帽子,获得了与去游乐场同样多的快乐,省下的钱还可以做其他事情。同样,还可以把买高级玩具改为自己在家里搞小发明;把吃肯德基改为去书城看精彩的漫画书……慢慢地孩子会明白,生活里不能没有金钱但是金钱绝不是生活的全部,许多乐趣没有金钱也一样能得到。此外,不妨带着孩子四处转一转: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地方售价不一样。在大商场里卖200元的商品,在批发市场有时50元就能买到。经过这样的反复比较后,孩子独自消费的时候,自然就会货比三家,主动寻求实现金钱价值的最大化。
8-11岁,强化储蓄意识
儿童入学以后,有了更加独立的生活空间,同时自我约束力差,较多的钱放在身边,总是忍不住想花掉。家长可以给孩子开一个家庭银行,让孩子把每天没有花完的钱都存在“银行”里。一定要让孩子相信父母是为他保管,不会挪用。为了鼓励孩子存钱的兴趣,可以为孩子树立一个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比如许诺买一本漫画书、一个毛绒玩具等。孩子努力储蓄的同时,父母可以用付给一定利息的方式,来增加孩子的信心和动力。当孩子通过储蓄得到一件比较贵重的东西时,会切身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感受到储蓄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11-12岁,培养理性消费习惯
十一二岁的孩子,身心迅猛发展,对家长的依赖性渐渐减弱。独立自主意识慢慢增强,在零花钱的管理方面,父母应该试着慢慢放开手脚。在这个阶段’父母在发放零花钱的时候,在定量的同时还要定时,比如一星期发一次。这样有利于孩子建立比较稳定的心理预期。当孩子出现一次亏空后,下次再发零花钱时,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就会谨慎对待,自觉地学会量入为出。父母可以建立一个账本帮助宏观调控,让孩子详细记录下每天零花钱收支的状况,定期总结,分析哪些钱应该花,哪些钱不应该花,给予适当的奖惩,并制订出下一星期的计划,帮助孩子养成总结和预算的习惯。
12-13岁,培养综合理财能力
孩子12岁以后,会有更多的购物需求,接触金钱的面额也越来越大,这时应该训练孩子的综合理财能力。比如去超市购物的时候,把钱交给孩子全权安排,只有一条要求:努力用最少的钱实现预定的目标。孩子做选择的过程中,对同类商品的价格、性能和品牌要反复比较,不仅熟悉了商品,还全面锻炼了预算能力、取舍能力和货币运算能力。家庭有关财务问题的讨论最好也让孩子加入进来,在反复论证的过程中,无形中会拓宽孩子的视野。父母还有必要陪孩子一起去银行,以他的名义开一个户头,当孩子在存单上见到自己的名字时,会让他感到自己长大了,变得重要了,会增加理财的兴趣,同时在和银行打交道的过程中,会慢慢明白一些金融术语,熟悉银行的基本业务。
13岁以后,培养信用意识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孩子具备了初级的理财能力后,父母还可以适当地跟孩子“借钱”,写正规借条给他,写好签名、借款的数目和还款的日期。规则是:借期一到,马上还钱,如果违约,就成了不良信用者,不能再借到钱。孩子需要用钱的时候,父母也可以用借贷的方式帮助他渡过难关,这是理财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能让孩子体会到帮助别人和被人帮助的乐趣,还会培养孩子的信用意识。
在进入理财教育的关键期前,应先教会孩子认识金钱。这个阶段的孩子理解事物的能力依赖于具体可见的情景和事物。依照孩子这一生理特点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数额较小的日常消费,进行初步的财商教育。比如乘公共汽车时鼓励孩子去投币,让孩子知道一元钱可以坐普通公交车,两元钱可以坐空调车;也可以带孩子去购物,让孩子亲自买他所熟悉的日常用品,让他知道自己每天使用的牙刷多少钱、小毛巾多少钱、每天吃的,冰糕多少钱……通过感受这些切实可见的生活细节让孩子熟悉货币的面值和实际价值。
4-5岁,教孩子学会储蓄
孩子四五岁的时候,注意力一般只停留在感兴趣的和与自己相关的事物上,比如新鲜艳丽的色彩、新奇生动的形象。家长可以借此引导孩子储蓄的习惯,比如买一个漂亮的钱夹或买一个卡通动物造型的储蓄罐,把孩子的目光吸引过来。细心的家长再用动画片里的语言告诉孩子:只要坚持投硬币,这个卡通动物就会帮助他实现愿望。孩子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也许储蓄的数额很小很小,家长依然要买礼物作为奖励,目的是让孩子见到储蓄的“神奇力量”,激发储蓄的兴趣。这个阶段,让孩子养成储蓄的习惯比存多少钱更重要。
5-6岁,培养劳动赚钱的意识
孩子五六岁时,已经有了小额自主消费的能力,这是理财教育的前提。父母要控制好零花钱的数量,不能太苛刻,也不能全额满足,而是留下一小部分让孩子通过劳动自己赚取,比如扫地、分碗筷、给父母捶捶背……为了制造出一种诚信的氛围。可以做一张价目表,把孩子能做的每项工作都定下一个合理的价位,并且认真地执行。在这样的氛围里,无形中会给孩子灌输这样一种意识:我不劳动,就没有收入,我没有收入,就不能买好吃的,就不能买好玩的。在赚取和使用金钱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劳动观念,也让孩子明白金钱是通过劳动换来的这一基本概念。
6-8岁,教孩子合理利用金钱
6-8岁是儿童好奇心和模仿力比较强的一个阶段,愿意和别人攀比,别人有的东西他也一定要有。与孩子讲道理有的时候是行不通的,不如做一些事情引开孩子的注意力。比如把去儿童游乐场改为去郊游,事后再与孩子算笔“账”:去郊游的时候,放了风筝、看到了蝴蝶、用野花编了一顶帽子,获得了与去游乐场同样多的快乐,省下的钱还可以做其他事情。同样,还可以把买高级玩具改为自己在家里搞小发明;把吃肯德基改为去书城看精彩的漫画书……慢慢地孩子会明白,生活里不能没有金钱但是金钱绝不是生活的全部,许多乐趣没有金钱也一样能得到。此外,不妨带着孩子四处转一转: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地方售价不一样。在大商场里卖200元的商品,在批发市场有时50元就能买到。经过这样的反复比较后,孩子独自消费的时候,自然就会货比三家,主动寻求实现金钱价值的最大化。
8-11岁,强化储蓄意识
儿童入学以后,有了更加独立的生活空间,同时自我约束力差,较多的钱放在身边,总是忍不住想花掉。家长可以给孩子开一个家庭银行,让孩子把每天没有花完的钱都存在“银行”里。一定要让孩子相信父母是为他保管,不会挪用。为了鼓励孩子存钱的兴趣,可以为孩子树立一个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比如许诺买一本漫画书、一个毛绒玩具等。孩子努力储蓄的同时,父母可以用付给一定利息的方式,来增加孩子的信心和动力。当孩子通过储蓄得到一件比较贵重的东西时,会切身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感受到储蓄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11-12岁,培养理性消费习惯
十一二岁的孩子,身心迅猛发展,对家长的依赖性渐渐减弱。独立自主意识慢慢增强,在零花钱的管理方面,父母应该试着慢慢放开手脚。在这个阶段’父母在发放零花钱的时候,在定量的同时还要定时,比如一星期发一次。这样有利于孩子建立比较稳定的心理预期。当孩子出现一次亏空后,下次再发零花钱时,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就会谨慎对待,自觉地学会量入为出。父母可以建立一个账本帮助宏观调控,让孩子详细记录下每天零花钱收支的状况,定期总结,分析哪些钱应该花,哪些钱不应该花,给予适当的奖惩,并制订出下一星期的计划,帮助孩子养成总结和预算的习惯。
12-13岁,培养综合理财能力
孩子12岁以后,会有更多的购物需求,接触金钱的面额也越来越大,这时应该训练孩子的综合理财能力。比如去超市购物的时候,把钱交给孩子全权安排,只有一条要求:努力用最少的钱实现预定的目标。孩子做选择的过程中,对同类商品的价格、性能和品牌要反复比较,不仅熟悉了商品,还全面锻炼了预算能力、取舍能力和货币运算能力。家庭有关财务问题的讨论最好也让孩子加入进来,在反复论证的过程中,无形中会拓宽孩子的视野。父母还有必要陪孩子一起去银行,以他的名义开一个户头,当孩子在存单上见到自己的名字时,会让他感到自己长大了,变得重要了,会增加理财的兴趣,同时在和银行打交道的过程中,会慢慢明白一些金融术语,熟悉银行的基本业务。
13岁以后,培养信用意识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孩子具备了初级的理财能力后,父母还可以适当地跟孩子“借钱”,写正规借条给他,写好签名、借款的数目和还款的日期。规则是:借期一到,马上还钱,如果违约,就成了不良信用者,不能再借到钱。孩子需要用钱的时候,父母也可以用借贷的方式帮助他渡过难关,这是理财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能让孩子体会到帮助别人和被人帮助的乐趣,还会培养孩子的信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