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意义追问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cao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新内容之前,让学生预先学习教材,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预习,抑或说预学。教师对这种预学适当引导并加以利用,就可以使之成为重要的课堂资源。当前的学案教学模式(其载体是学案)正是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设计展开教学,它较好地体现了“让‘学’走在‘教’的前头”这一理念。管窥当下的语文教学,在学案运用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培养和加强,学案的内容设计缺乏科学化。这一现状将如何改变?值得我们深思。
  一、学案运用的意义追问
  1.是批判还是重构。重构是“学”走在“教”的前头得以实现的保障。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学案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其突出的特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推向表演的舞台。在推行这一模式过程中会有批判与质疑,但这并不能阻止我们对理想课堂的追求与探索,我们将在批判中不断探寻与调整,使学案教学模式走向成熟。
  2.是模式还是范式。学案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教学策略,为课堂教学范式的形成提供了一种可能,不应将其模式化。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随机应变的模块,应该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浑然实现一体的过程。真实的教学过程,需要循着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或者情感的波澜,以自己的教育机智随时调整教学环节。学案教学采取什么模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学习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思维是不是真正被激活,课堂里有没有充满学生主动学习的气息。在推行学案教学模式过程中,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学步骤、教学程序,而应灵活恰当地运用各元素。
  3.是封闭还是开放。问题设计作为学案的核心,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目前,学案的问题设计缺乏一定的挑战性,不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互动探究停留在表层,在问题的叙述形式上也缺乏简明、生动、新颖;内容上,问题的设计缺乏针对性、启发性和引导性。部分教师出现了将学案设计成练习题、简单问题的填空等趋势,背离了学案设计的开放性。如《“黑板”跑了》一课,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学案:读了课文,我知道安培因为 (),所以会不由自主地跟着“黑板”走,这就叫“ ()”。学案变成了问题的填空。
  二、学案运用的对策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会经历曲折的过程。对学案运用的意义追问引领我们不断反思,有待我们继续深入地研究改进,使之焕发出更大的活力。
  1.从批判走向重构。认识学案的积极意义是实施学案教学的保障,合理运用学案是实施学案教学的关键。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推行过程中,会有批判与质疑。正确地认识学案的积极意义是实施这一模式的保障。学案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是自主学习和互动探究,它们是实施学案教学的关键。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成为交流展示环节的主人。互动探究要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要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教师要为互动探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如《草船借箭》一课,一位名师设计的学案独具匠心,她从课题的“借”字出发,引发学生思考:诸葛亮借的是箭吗?借的究竟是什么?使学生获得了新的理性思考。
  2.从模式走向范式。学案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学步骤,更不能将其模式化,而应灵活恰当地运用各元素,从而形成一定的教学范式。
  范式探寻的是教学中的一些科学规律,是“万变”中的那些“不变”因素,而不是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操作细节,是对教学不可或缺的要素的提炼和升华,它不同于教学模式。学案教学模式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实施过程中要避免模式化倾向,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以及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恰当地运用各元素。多一点静思默想,多一点深切体验,多一点真实思考,让学生真实地思考,真实地提问,真实地发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有等待意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与教材对话,与学案对话,让“学”在原生态中展开。从模式走向范式,所追寻的正是这种真实、原生态的课堂教学。
  3.从封闭走向开放。学案的设计要体现一定的开放性,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首先,学案设计的开放性体现在:编写的主体是一种合力。其次,学案的开放性体现的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它突出的是实践能力。最后,学案的开放性还体现在把自由发展的时空还给学生,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赶海》时,教者设计了这样的学案:赶海的“趣”体现在哪里?并且给出了学习方法。孩子们不仅读出了赶海的“趣”,还演出了一幕“赶海”剧。
  学案的使用让“学”走在“教”的前头成为可能,它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问题,使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有了可靠保证。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也对教师素质和教学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责编夏天)
其他文献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并发展成为个体需要的自动化的学习行为方式。好的习惯应该是从小逐步训练养成的。 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 可塑性很强, 因此这一阶段也成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然而,习惯的培养是个艰巨而繁琐的过程。小学生年龄小,要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尤其需要注意尊重科学规律。  一、学习习惯的构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与小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相适应的最佳行为模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当前习作现状,我们教师当务之急是要“为学生找到源头活水”,解决他们“没内容可写”的难题。“作文源于生活”,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教师就得千方百计,利用各种渠道,丰富学生生活,并引导他们体验生活,刺激他们“有话要说”“有情要吐”的习作欲望!    一、教师策划活动,丰满学生的生活,为学生习作准备“下锅的米”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在学生的眼中,生活的河流波澜
案例:《印度洋上生死夜》教学片断  师:你们认为皮埃尔是否有责任留下来呢?  生纷纷回答。(略)  师:是的,作为丈夫,他没有责任留下。他的责任是救妻子,是离开。作为一个游客,也没有任何法律或条文规定他有责任留下。但他选择了留下,这种责任不是谁硬性规定的。而是皮埃尔内心深处涌动的责任,是人对人的大爱,是生命对生命的尊重。对他的这种选择,你赞同吗?(学生点头)那我们让时间定格,回到那个瞬间,和皮埃尔
在执教《大江保卫战》一文后,学生被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所深深感染了,这不禁使我想到了5·12四川大地震。于是,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  1 多渠道收集抗洪抢险事迹,出一期以抗洪救灾为主题的电子报刊。  2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所有中国人的l心,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也涌现了许多感人的事迹。收集有关资料,出一期以抗震救灾为主题的电子报刊。
让孩子喜欢我的语文课堂是我的向往,让孩子在我的语文课堂轻松地飞翔是我的追求,让孩子在语文学习中快乐成长是我的理想。让孩子在语文课堂这一乐园中享受语文是我的幸福!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一直努力着、探索着。    一、亲近学生,平等对话    人文性,它关注着生命的健康成长和健康个性的发展。所以,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承认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体体验。对话意味着师生关系的人性化。是真正意义上的平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传统的课程,它是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侧重于丰富语文知识与培养语文技能的综合实践活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认为需要改善以下一些教师行为。  一、树立学生主体的思想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⒈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  例如,在学习了《七色花》等童话故事后,我安排了一次“我与童话”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
“三八”节(周六)的一天中午,我在吃午饭的时候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他是我班数学课代表林子晶的爸爸。他说他对前几天女儿《每课一练》上的习题有点疑义,想和我交流一下。当时我感到很抱歉,才意识到在周四傍晚的一节数学讲评课上,我对学生的承诺失信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记得那是“三八”节前的一节数学讲评课,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观察与测量》中《每课一练》上的一道习题。题目如下:  1的对面是4: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已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然而,在学生表现欲都得到满足、个性得到张扬的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凸现文本的价值呢?    一、模棱两可即收场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小音乐家扬科》一课时,提出了:“谈谈你对扬科悲惨命运的看法。”学生马上回答:“因为那是个人吃人的社会,穷人没有受到教育,所以只能受苦。”教师当即表扬了这位学生。于是,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教学片段  这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沟通无极限》教学片段实录——  师:不管你选用怎样的办法,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有一份真诚的心,要真正地尊重对方、理解对方。这样你就能解开两人之间的小疙瘩。  师:我和班上的一个同学之间也有小疙瘩,今天老师希望大家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和他进行沟通。好吗?  生:好。  (教师走到一个名叫鹏鹏的男孩身边)  师:我可以读你的日记吗?  (学生点头,教师朗读学生
一、有效性提问的含义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提问,主要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可见,提出的问题巧妙,时机准确,会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从而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相反,盲目提问只会分散精力,浪费时间。  二、案例分析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