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存在专业就业率较低的现状,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不高,同时,用人单位的“招工难”现状一直存在。这种矛盾的现实,根本原因何在?组织社会化研究视角给出旅游人才培养一种新的视角,借鉴组织社会化理论,构建了新的校园社会化实践教学体系,并对校园社会化深入研究提出了再思考。
关键词:旅游管理;高职;校园社会化实践教学
Discussion on Campus Socialization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Wang Boqi
(Culture and tourism Academy of Jiangsu Institute of Commerce, Jiangsu Nanjing 211168)
Abstract:The graduates of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have low professional employment rate, students’ recognition of their major is not high, and it is difficult for employers to recruit workers. What is the root cause of this contradictory realit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organization socialization,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new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campus social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further study of campus socialization.
Keywords:Tourism Management;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Practice Teaching of Campus Socialization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高职类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也是区别于本科教学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以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为目标,通过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手段,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对行业认可度和行业忠诚度的导向培养,更缺乏人际关系处理的培养、缺乏学生成为社会人的培养,造成实习生、毕业生到岗后产生强大的“现实震惊”和“逃离心理”,出现行业认可度和行业忠诚度“双低”的现象,造成教育资源和行业资源的极大浪费。
一、组织社会化理论
“组织社会化”来源社会化与组织学的结合,后来被引入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组织社会化是新员工学习和调试的过程,其目的是使新员工适应组织文化、接受组织价值观、获得相关技能、符合组织规范,成为被组织接纳的“内部人”( Fogarty,2000; Filstad,2004) 。组织社会化被看做是影响员工工作态度与行为、工作团队与组织绩效的重要因素( Bauer et al.,2007) 。Reichers等(1995)认为,组织社会化程度越高,员工进入工作角色的时间就越早,也就越容易适应工作环境。Ashforth 等( 1998) 指出,成功的组织社会化有助于新员工适应新环境,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新员工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其对组织的认同与承诺越强,留职意愿也就越高。Robbins也认为,组织社会化能帮助实习生提升工作效率和组织承诺,特别是情感承诺,减少离职倾向。Carr 等( 2006) 认为成功的组织社会化可以降低新员工的离职倾向和焦虑感。
二、校内实践教学内涵的扩展:校园社会化实践教学
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实训教学、顶岗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也包括军训、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除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实践教学内容之外,结合组织社会化理论的管理过程和目的,实践教学内容还应该加入行业调查、行业技能大赛、行业类社团、行业社会兼职、优秀企业进课堂等多种形式和内容,综合以上实践内容,以组织社会化的视角出发,作者将其命名为“校园社会化实践教学”。
借鉴组织社会化的概念,整合后的校园社会化教学实践是指学生通过行业实践学习和校园活动的参与,使学生能适应行业需求、接受行业价值观、获得相关技能、符合行业规范,成为一名准行业人的过程。
三、校园社会化实践教学内容的构建
本文借鉴组织社会化理论的相关研究,通过在校培养,尝试建立学生校园社会化的素质培养体系,培养热爱行业、忠诚行业的高职类旅游管理学生,提升學生的职业素养。
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校园社会化过程以学校组织为主,借鉴组织社会化维度研究的Chao 的六维观点和 Taormina的四维观点。本文将校园社会化实践教学因素分为以下几个维度:
(一)职业技能教育:课堂实践教学、实训教学、顶岗实习
职业技能教育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重点,高职院校对传统的实践教学研究已非常完善,可探讨的问题不多。例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实践教学(纯实践课)有严格的学分比例要求,一般达到25%-30%左右,理论+实践的课程学时放在一块比例基本上达到了95%左右。原则上讲,如此大比例的实践课程对于学生掌握专业技术技能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技能的鉴定和考核。实践课的实现形式对技能培养目标的达成至关重要,随着实训室功能建设的完善,通过实践实训教学、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大部分职业院校都能完成职业技能教学目标。 (二)行业社会实践教育:行业社团、行业兼职、创新创业
行业社会实践教育,已逐渐引起高职院校的重视。在社团方面,从学工和教学出发,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理念,成立行业专业社团,如调酒社、茶艺社、导游俱乐部等,以兴趣来引导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和了解,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起到积极的效果。同时,引导学生成立行业兼职社团,结合行业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行业兼职服务,例如导游服务、酒店餐饮服务、社会礼仪服务、调酒、茶艺表演等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行业认知至关重要,同样需要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是衡量一个高职院校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很多高校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面向全体的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和指导,在专业内的创新创业尝试更应该被鼓励,它对于学生深入了解行业,毕业后从事相关职业影响力巨大。
(三)职业素养教育:职业行为养成教育、身体素质、职业心理、社交能力素质等
职业素养教育一直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从旅游职业的特性来看,其职业素养教育重点要做好职业行为养成、身体素质、职业心理、社交能力素质等方面。
职业行为养成教育,要对行业进行深入的调研,对职业行为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如何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呢?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要求学生穿职业装、严查早到早退、对人彬彬有礼、学会化淡妆、不穿拖鞋进课堂、不在课堂进餐、宿舍清洁管理等等,这些都是职业行为养成教育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培养要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日常,营造行业真实的环境,会对学生职业行为养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身体素质是旅游管理专业特殊的一种素养要求,酒店和旅行社或其他旅游行业都需要毕业生有一个强壮的身体。但现实中,很大部分离职的毕业生的离职原因是身体吃不消。这个问题单纯依靠体育课是无法解决的,需要任课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或者院系单独开设一些体能课程,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
职业心理教育,不是普通的心理学教学,它要结合行业的特性进行设计开发。例如抗压能力,挫败感的承受能力,受委屈的调节能力,岗位角色的调整能力,自信和心理积极暗示等等,都需要专门的训练和指导,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心理调节的拓展课程或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职业心理,以更适应行业需求。
社交能力教育,任何行业都需要对学生进行社交能力教育,旅游行业尤甚。它是一个人与人交际的行业,社交课程的设计变得更为重要。據统计,开设社交课程的旅游管理专业基本没有,这是一个教育功能的缺位现象。除了设计课程,教师还可以进行以辩论、课堂讨论、团队作业、演讲比赛等等形式进行社交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四、对校园社会化实践教学的再思考
校园社会化的概念是借鉴组织社会化的研究理论,组织社会化的目的是让员工适应所在组织的价值体系、组织目标和行为规范而调整员工个人态度和行为的过程。校园社会化基于同样的目的,建立适应行业各层面需求的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从传统的实践教学、到关联行业的实践活动再到适应行业需求的职业素养培养,可培养热爱行业、忠诚行业的高素质人才。
(一)校园社会化是基于行业需求的社会化
校园社会化,不是提倡口语化的“社会化”概念,而是立足于行业内对人才的普遍需求调研而来的行业素质培养,设计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校园社会化实践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
传统的实践教学、社团及其他的实践活动往往割裂开来,没有形成一个目标明确的系统工程,校园社会化实践教学需要有更高层面的顶层设计。
(三)校园社会化实践教学内容设计需要实证研究验证和丰富
本文虽然提出了部分校园社会化实践教学内容,但是这些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内容产生的结果对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贡献度等等都需要实证研究数据来验证,另外,还需要更加完善的内容要素的补充。
参考文献:
[1]ShforthBE,SaksA M,Lee,R L. Socialization and newcomer adjustment: Therole of organization alcontext[J].HumanRela-tions, 1998,51(7):897- 910.
[2] ChaoG T,OLeary-KellyA M.Organizationalsocialization:Its contentand onsequences [J]. JournalofApplied Psychology, 1994,79(5):730- 743.
[3]李宁,严进.组织内信任对任务绩效的影响效应[J].心理学报,2006, 38(5): 770- 777.
[4]贝静红.耦合性: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社会化的有效互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12
[5]马晖.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化影响因素及对策[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
关键词:旅游管理;高职;校园社会化实践教学
Discussion on Campus Socialization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Wang Boqi
(Culture and tourism Academy of Jiangsu Institute of Commerce, Jiangsu Nanjing 211168)
Abstract:The graduates of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have low professional employment rate, students’ recognition of their major is not high, and it is difficult for employers to recruit workers. What is the root cause of this contradictory realit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organization socialization,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new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campus social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further study of campus socialization.
Keywords:Tourism Management;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Practice Teaching of Campus Socialization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高职类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也是区别于本科教学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以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为目标,通过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手段,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对行业认可度和行业忠诚度的导向培养,更缺乏人际关系处理的培养、缺乏学生成为社会人的培养,造成实习生、毕业生到岗后产生强大的“现实震惊”和“逃离心理”,出现行业认可度和行业忠诚度“双低”的现象,造成教育资源和行业资源的极大浪费。
一、组织社会化理论
“组织社会化”来源社会化与组织学的结合,后来被引入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组织社会化是新员工学习和调试的过程,其目的是使新员工适应组织文化、接受组织价值观、获得相关技能、符合组织规范,成为被组织接纳的“内部人”( Fogarty,2000; Filstad,2004) 。组织社会化被看做是影响员工工作态度与行为、工作团队与组织绩效的重要因素( Bauer et al.,2007) 。Reichers等(1995)认为,组织社会化程度越高,员工进入工作角色的时间就越早,也就越容易适应工作环境。Ashforth 等( 1998) 指出,成功的组织社会化有助于新员工适应新环境,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新员工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其对组织的认同与承诺越强,留职意愿也就越高。Robbins也认为,组织社会化能帮助实习生提升工作效率和组织承诺,特别是情感承诺,减少离职倾向。Carr 等( 2006) 认为成功的组织社会化可以降低新员工的离职倾向和焦虑感。
二、校内实践教学内涵的扩展:校园社会化实践教学
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实训教学、顶岗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也包括军训、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除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实践教学内容之外,结合组织社会化理论的管理过程和目的,实践教学内容还应该加入行业调查、行业技能大赛、行业类社团、行业社会兼职、优秀企业进课堂等多种形式和内容,综合以上实践内容,以组织社会化的视角出发,作者将其命名为“校园社会化实践教学”。
借鉴组织社会化的概念,整合后的校园社会化教学实践是指学生通过行业实践学习和校园活动的参与,使学生能适应行业需求、接受行业价值观、获得相关技能、符合行业规范,成为一名准行业人的过程。
三、校园社会化实践教学内容的构建
本文借鉴组织社会化理论的相关研究,通过在校培养,尝试建立学生校园社会化的素质培养体系,培养热爱行业、忠诚行业的高职类旅游管理学生,提升學生的职业素养。
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校园社会化过程以学校组织为主,借鉴组织社会化维度研究的Chao 的六维观点和 Taormina的四维观点。本文将校园社会化实践教学因素分为以下几个维度:
(一)职业技能教育:课堂实践教学、实训教学、顶岗实习
职业技能教育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重点,高职院校对传统的实践教学研究已非常完善,可探讨的问题不多。例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实践教学(纯实践课)有严格的学分比例要求,一般达到25%-30%左右,理论+实践的课程学时放在一块比例基本上达到了95%左右。原则上讲,如此大比例的实践课程对于学生掌握专业技术技能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技能的鉴定和考核。实践课的实现形式对技能培养目标的达成至关重要,随着实训室功能建设的完善,通过实践实训教学、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大部分职业院校都能完成职业技能教学目标。 (二)行业社会实践教育:行业社团、行业兼职、创新创业
行业社会实践教育,已逐渐引起高职院校的重视。在社团方面,从学工和教学出发,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理念,成立行业专业社团,如调酒社、茶艺社、导游俱乐部等,以兴趣来引导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和了解,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起到积极的效果。同时,引导学生成立行业兼职社团,结合行业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行业兼职服务,例如导游服务、酒店餐饮服务、社会礼仪服务、调酒、茶艺表演等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行业认知至关重要,同样需要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是衡量一个高职院校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很多高校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面向全体的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和指导,在专业内的创新创业尝试更应该被鼓励,它对于学生深入了解行业,毕业后从事相关职业影响力巨大。
(三)职业素养教育:职业行为养成教育、身体素质、职业心理、社交能力素质等
职业素养教育一直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从旅游职业的特性来看,其职业素养教育重点要做好职业行为养成、身体素质、职业心理、社交能力素质等方面。
职业行为养成教育,要对行业进行深入的调研,对职业行为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如何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呢?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要求学生穿职业装、严查早到早退、对人彬彬有礼、学会化淡妆、不穿拖鞋进课堂、不在课堂进餐、宿舍清洁管理等等,这些都是职业行为养成教育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培养要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日常,营造行业真实的环境,会对学生职业行为养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身体素质是旅游管理专业特殊的一种素养要求,酒店和旅行社或其他旅游行业都需要毕业生有一个强壮的身体。但现实中,很大部分离职的毕业生的离职原因是身体吃不消。这个问题单纯依靠体育课是无法解决的,需要任课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或者院系单独开设一些体能课程,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
职业心理教育,不是普通的心理学教学,它要结合行业的特性进行设计开发。例如抗压能力,挫败感的承受能力,受委屈的调节能力,岗位角色的调整能力,自信和心理积极暗示等等,都需要专门的训练和指导,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心理调节的拓展课程或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职业心理,以更适应行业需求。
社交能力教育,任何行业都需要对学生进行社交能力教育,旅游行业尤甚。它是一个人与人交际的行业,社交课程的设计变得更为重要。據统计,开设社交课程的旅游管理专业基本没有,这是一个教育功能的缺位现象。除了设计课程,教师还可以进行以辩论、课堂讨论、团队作业、演讲比赛等等形式进行社交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四、对校园社会化实践教学的再思考
校园社会化的概念是借鉴组织社会化的研究理论,组织社会化的目的是让员工适应所在组织的价值体系、组织目标和行为规范而调整员工个人态度和行为的过程。校园社会化基于同样的目的,建立适应行业各层面需求的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从传统的实践教学、到关联行业的实践活动再到适应行业需求的职业素养培养,可培养热爱行业、忠诚行业的高素质人才。
(一)校园社会化是基于行业需求的社会化
校园社会化,不是提倡口语化的“社会化”概念,而是立足于行业内对人才的普遍需求调研而来的行业素质培养,设计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校园社会化实践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
传统的实践教学、社团及其他的实践活动往往割裂开来,没有形成一个目标明确的系统工程,校园社会化实践教学需要有更高层面的顶层设计。
(三)校园社会化实践教学内容设计需要实证研究验证和丰富
本文虽然提出了部分校园社会化实践教学内容,但是这些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内容产生的结果对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贡献度等等都需要实证研究数据来验证,另外,还需要更加完善的内容要素的补充。
参考文献:
[1]ShforthBE,SaksA M,Lee,R L. Socialization and newcomer adjustment: Therole of organization alcontext[J].HumanRela-tions, 1998,51(7):897- 910.
[2] ChaoG T,OLeary-KellyA M.Organizationalsocialization:Its contentand onsequences [J]. JournalofApplied Psychology, 1994,79(5):730- 743.
[3]李宁,严进.组织内信任对任务绩效的影响效应[J].心理学报,2006, 38(5): 770- 777.
[4]贝静红.耦合性: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社会化的有效互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12
[5]马晖.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化影响因素及对策[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