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SS血清PCT、CRP和IL-6联合检测对细菌性血流感染早期诊断探讨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cao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日介素6(IL-6)在细菌性曲流感染(BSI)临床早期诊断中发挥的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科室于2017.4-2018.8期间收治的疑似BSI的90例患者。均在入院后首次送检曲培养并检测PCT、CRP和IL-6水平。结合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主要指标检测结果。结果:阳性组(43例)
  PCT、CRP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阴性组(47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查结果(P<0.05)。结论:PCT、CRP和IL-6联合检测有助于提升BSI早期诊断的正确率。
  [关键词]细菌性血流感染;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
  [中图分类号]R515;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2096-5249(2019)14-258-01
  血流感染为血液中的病原体诱发的全身性炎性反应,其中BSI最为常见,易造成多种全身性重度与炎性反应,严重影响人体的生命健康水平。血培养为临床诊断BSI的“金标准”,但血培养通常2-3d方可获得结果,故此在疾病早期诊断中有一定局限性。有研究发现,BSI机体中PCT、CRP和IL-6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临床实验室3h中即可检测出结果。本文对以上三项指标在BS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具有BSI部分症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90例住院患者,样本入选时间为2017.4-2018.8,排除患有血液疾病者,本次研究通过我院道德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其中男58例,女32例;年龄18~76歲,平均(49.4±17.1)岁。所有患者均是入院后首次送检血培养并同时检测PCT、CRP和IL-6水平。
  1.2方法
  抽取患者晨起空腹状态下3ml肘静脉血送检。电化学发光夹心法检测PCT、IL-6.固相双抗体夹心免疫法检测CRP。
  1.3观察指标
  ①PCT的检测范围是0.1-200.0ng/ml,PCT>0.5即可评判为阳性。
  ②IL-6的检测范围为0.8~50.0pg/ml。
  ③CRP检测灵敏度为0.1mg/ml,CRP>5.0mg/l即可判断为阳性。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20.0软件包处理数据,x±s表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用秩和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x2进行检验。当P<0.05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血培养与分组
  参与本次研究的90例患者,结合标本培养结果分为阳性组43例与阴性组47例。阳性组中男27例,女16例;平均年龄(48.4±16.9)岁。阴性组中男31例、女16例;平均年龄(50.1±18.0)岁。两组患者性别分布、年龄等人口学资料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2.2血清PCT、CRP、IL-6水平比较
  阳性组PCT、CRP和IL-6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秩和检验结果提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血清PCT、CRP、IL-6水平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阳(和阴)性预测率比较
  将血培养阳性设为“金标准”,从敏感度、特异度及阳(和阴)性预测率等方面去评估PCT、CRP、IL-6在BSI早期诊断中发挥的价值。结果显示以上三项指标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阳(和阴)性预测率均高于单一诊断结果(P<0.05),见表2.
  3讨论
  伴随着各种激素和抗生素在疾病临床治疗领域的推广应用,BSI的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BSI早期缺乏典型特征,诊治不及时可导致病情快速发展,可能危及生命。国外有研究发现,BSI会造成重症患者产生较高死亡率,故此临床提升BSI患者早期诊断的正确率具有很大现实意义。
  PCT为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体,在健康机体中含量极低,但若发生全身性细菌感染时,3~4h就可以在血液中检测到,且在体内外均体现出较高稳定性,当下其己被公认为是细菌全身感染或脓毒症的一个重要指标。IL-6为参与机体炎性反应的主要细胞因子,该指标多被作为细胞因子级联反应激活的一个主要指标,在细菌感染后的数小时中上升,经常被作为脓毒症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的免疫标志物。但PCT、CRP、IL-6都是非特异性感染指标,其在创伤、外科手术与胰腺炎等非感染条件下也会上升。
  总之,通过本次研究,可初步认为PCT、CRP、IL-6单项指标检测结果缺乏特异性,建议采用联合检查方法以提升疾病临床早期诊断的特异度,将误诊率、漏诊率降至最低水平。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宮外孕肌肉注射时的局部风险情况。并提出对应防护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妇产科收治的30例宮外孕。肌肉注射75mg甲氨蝶呤。治疗4次为一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关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例肝功能异常,4例恶心呕吐。1例腹腔急性出血改为手术治疗。结论: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宮外孕肌肉注射具有一定风险临床匣用中应严格按照使用规范使用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
期刊
[摘要]目的:对于晚期结直肠癌病人采取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奧方案和XE10X方案进行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施行分析。方法:选取我们医院所收诊的晚斯结直肠癌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所选100例晚期结直肠癌病人通过随机法加以分组。其中50例晚期结直晒癌病人接受XE10X方案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剩余50例晚期结直肠癌病人接受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进行治疗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晚期结直肠癌病人的治疗效果结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替吉奥单药治疗老年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老年晚乳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纲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卡培他滨治疗。研究组采取替吉臭单药冶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结果分别采取卡培他滨和替吉奥进行治疗后。研究组在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的比较上明显忧于对照组(P<0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宮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护理中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宮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性护理措施。护理后对效果分析。结果:乙组的总有效率91.7%。甲组的总有效率69.4%。乙组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乙组的满意率91.7%。甲组的满意率72.2%。乙组的整体优势突出。对两组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浅析循证护理在微波治疗宮颈糜烂病人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选取50例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妇科收治的宮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及循证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循证组给予循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0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遵医啊行为。结果:常规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0%。循证组为92.0%。两组差异显著(P<0.05);循证组患者遵医啊行为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减少子宮肌瘤切除术患者手术应激反应及改兽性生活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将本院从2016年02月至2018年06月收治的87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44例。对照组43例。对比两组的手术应激反应和性生活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評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心率(HR)、收缩压(SBP)均小于对照组。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临床见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由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转换的起始阶段。做好临床见习带教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人承担内科学系的临床见习带敦任务。结合自己的实际带敦经验。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临床见习;临床带救;教学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4-228-01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阶段,见习期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CT與超声检查对于Tl与Tis期乳腺癌诊断效能差异;方法:纳入我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Tl与Tis期患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乳腺癌CT检查与超声检查。检查资料及病历资料完整。对比不同随手段对乳腺癌Tl与Tis期诊断的效能差异;结果:CT图像结果分为脂肪型14例。少量纤维腺体型34例。多量纤维腺体42例。致密性乳腺型7例。总检出例数97例(97.00%)。超
期刊
[摘要]目的:对黄体破裂合并宮内早孕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以及治疗方案进行详细探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本院2018年收治的l例黄体破裂合并宮内早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症状与体征。并对患者进行辅助检查。以此为依据对患者进行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对本次诊断结果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详细记录。结果:术后病理报告示:(左侧)卵巢黄体囊肿。术后第4天阴道无流血、切口甲级愈合。血常规:HB:89g/L
期刊
[摘要]目的:CT检查在腰椎间盘前突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196例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前突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CT检查与X线检查。观察两种检查结果诊断准确率。结果:CT检查检出184例。检出率为93.9%;X线检查检出110例。检出率为56.1%。两种检查方法在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在椎间盘前突的诊断价值要明显高于X线检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