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是这个时代最令人关注和振奋的热词。坚持以人民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这一重要经验,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的根本遵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三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围绕改革话题,热情议政积极建言。
一
委员们高度关注农村土地流转改革问题。来自平罗县的蒋新录委员说:“平罗县作为全国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县,推进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创新金融支农机制、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四项配套建设。目前,平罗县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240名,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11个,建成示范规模经营主体39个,规模流转土地23.5万亩。”平罗县成为我区土地流转改革成功的范例。
有些委员提出,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由政府强行流转,建议制定并实施农村土地流转用途管制制度,建立土地流转风险预警、排查、化解机制和土地流转市场化流程,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登记制度。在县区增设农村产权监督管理机构,统一建立全区共享的农村产权信息管理系统,出台支持和鼓励改革试验的政策,对整队退出的农民宅基地和闲置学校确权为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流转交易和入市开展试点,出台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担保等条例或法规,积极鼓励农民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所有权、使用权、流转经营权三权交易,切实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搞活农村三权交易市场,真正实现三权分置,使用权权能有保障,处置有依据。
二
司法领域改革是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委员们普遍认为,全面推进法治宁夏建设意义重大。建议应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特色和优势,在依法治区各方面有所作为。在立法协商方面,发挥政协各专委会和各民主党派的作用,与人大法工委、政府法制办召开联席会议,进行立法协商;在参与立法中,应多站在群众的角度,关注百姓权益,使相应的法规、政策更加合理,更符合民意。
一些委员提出,在推进法制化改革过程中,应适当给予基层一定的自主探索空间,解决出台一些政策法规受限制的问题。
一些委员建议,自治区法院应因地制宜,最大限度盘活、用好现有资源,尽快制定关于法官、法官辅助和行政单位比例的政策,减轻基层法官工作压力,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在司法体制改革中重视解决好基层民警(法官)的编制和待遇问题。有委员建议,在司法领域应更多发挥政协民主监督作用,尤其是在监督机制上再多探讨,使民主监督更深入、更细致,以有效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
三
文化建设改革也是委员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委员建议,宁夏的文化产业小而弱,自治区政府应该高度重视我区文化软实力的打造,出台实质性扶持政策,切实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委员们建议,应探索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对公益性群众性文化事业单位的经费扶持和资金投入,按照每年经济增长制定相应的增加比例提高投入,加大对文化产品的购买力度。同时把加大投入力度与改进投入方式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出台和完善鼓励企业、个人捐赠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各项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吸纳更多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文化公益事业。一些委员建议,文化体制改革要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文化企业需要有专业机构管理,给文化企业更大的自主权。
有委员建议,应大力开发农业文化,成立宁夏农业文化研究中心,建设宁夏农业博物馆,设立农业文化开发基金,建立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农业文化开发。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抢救濒临消亡的“非遗”,将“非遗”知识引入学校课堂,鼓励发展“非遗”产业,推进“非遗”产品市场化;把文化产业特别是健康体育产业当作重点来抓,对全民健身方面给予关注。建设阿拉伯语国际语言学校,加强中阿人文交流合作,扩大教育合作领域,尤其要重视民间交流,丰富文化交流内容,加强与阿拉伯国家相互交流优势科技产业,把宁夏打造成为中阿人文交流合作示范区。
四
委员们对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格外关注。1月20日,自治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分组讨论中,来自医药卫生、无党派、体育界的委员们围绕政府工作展开热烈的讨论,而“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成为委员们讨论的热门话题。
“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匮乏亟待解决。”沈冰委员认为,基层缺乏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未来10年内,县乡医疗机构将无技术人员可用。目前能够长年坚持在基层从医的就是乡村医生,乡村医生的养老应该纳入城乡养老体系,用财政把乡村医生供养起来,让他们安心地在基层为民服务。大学毕业生进县级以上医院,必须要有乡镇卫生院工作年限限制,不能一毕业就进县级以上医院,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大学生,另一方面充实了基层医疗队伍。她的话题引起了委员们对加快整个卫生事业改革的共鸣。一些委员建议,政府应加大投入,改善专业公共卫生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做好流动人口和移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均衡发展,建立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有效衔接机制以及经费正常增长机制。
委员们还建议,应健全基本医疗保险体系,解决好高级专家医疗待遇问题;医保在门诊大病治疗时中西医执行同一政策;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自治区发展规划。建立双向流转机制,缓解“大医院看小病,名医看常见病”的现象。尽快推广临床营养治疗,并纳入医保范围。扶持规范社会资本办医,建立社会资本办医政策保障机制,扶持民营机构重点学科发展,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规范对民营医疗机构的监管。加强全民健康管理,出台相关政策,制定长远规划,建立完善健康管理体系,建立资源共享的医疗卫生信息服务体系,挖掘中医回医保健潜力,大力发展医疗健康保险业。
委员们还积极呼吁加大宁夏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要加强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解决好基层医护人员短缺和村医养老问题,建立村医退出机制,引进医学院的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需要政府出手,打破部门之间的利益壁垒,找出遏制县级公立医院趋利的“拐点”,制定出相应的保障机制和制度,加大投入力度,迫使县级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同时,要对医院放手,给医院自主权,根除现行制度中的一些顽疾,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群众少花钱,看好病。
一
委员们高度关注农村土地流转改革问题。来自平罗县的蒋新录委员说:“平罗县作为全国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县,推进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创新金融支农机制、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四项配套建设。目前,平罗县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240名,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11个,建成示范规模经营主体39个,规模流转土地23.5万亩。”平罗县成为我区土地流转改革成功的范例。
有些委员提出,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由政府强行流转,建议制定并实施农村土地流转用途管制制度,建立土地流转风险预警、排查、化解机制和土地流转市场化流程,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登记制度。在县区增设农村产权监督管理机构,统一建立全区共享的农村产权信息管理系统,出台支持和鼓励改革试验的政策,对整队退出的农民宅基地和闲置学校确权为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流转交易和入市开展试点,出台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担保等条例或法规,积极鼓励农民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所有权、使用权、流转经营权三权交易,切实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搞活农村三权交易市场,真正实现三权分置,使用权权能有保障,处置有依据。
二
司法领域改革是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委员们普遍认为,全面推进法治宁夏建设意义重大。建议应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特色和优势,在依法治区各方面有所作为。在立法协商方面,发挥政协各专委会和各民主党派的作用,与人大法工委、政府法制办召开联席会议,进行立法协商;在参与立法中,应多站在群众的角度,关注百姓权益,使相应的法规、政策更加合理,更符合民意。
一些委员提出,在推进法制化改革过程中,应适当给予基层一定的自主探索空间,解决出台一些政策法规受限制的问题。
一些委员建议,自治区法院应因地制宜,最大限度盘活、用好现有资源,尽快制定关于法官、法官辅助和行政单位比例的政策,减轻基层法官工作压力,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在司法体制改革中重视解决好基层民警(法官)的编制和待遇问题。有委员建议,在司法领域应更多发挥政协民主监督作用,尤其是在监督机制上再多探讨,使民主监督更深入、更细致,以有效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
三
文化建设改革也是委员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委员建议,宁夏的文化产业小而弱,自治区政府应该高度重视我区文化软实力的打造,出台实质性扶持政策,切实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委员们建议,应探索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对公益性群众性文化事业单位的经费扶持和资金投入,按照每年经济增长制定相应的增加比例提高投入,加大对文化产品的购买力度。同时把加大投入力度与改进投入方式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出台和完善鼓励企业、个人捐赠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各项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吸纳更多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文化公益事业。一些委员建议,文化体制改革要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文化企业需要有专业机构管理,给文化企业更大的自主权。
有委员建议,应大力开发农业文化,成立宁夏农业文化研究中心,建设宁夏农业博物馆,设立农业文化开发基金,建立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农业文化开发。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抢救濒临消亡的“非遗”,将“非遗”知识引入学校课堂,鼓励发展“非遗”产业,推进“非遗”产品市场化;把文化产业特别是健康体育产业当作重点来抓,对全民健身方面给予关注。建设阿拉伯语国际语言学校,加强中阿人文交流合作,扩大教育合作领域,尤其要重视民间交流,丰富文化交流内容,加强与阿拉伯国家相互交流优势科技产业,把宁夏打造成为中阿人文交流合作示范区。
四
委员们对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格外关注。1月20日,自治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分组讨论中,来自医药卫生、无党派、体育界的委员们围绕政府工作展开热烈的讨论,而“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成为委员们讨论的热门话题。
“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匮乏亟待解决。”沈冰委员认为,基层缺乏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未来10年内,县乡医疗机构将无技术人员可用。目前能够长年坚持在基层从医的就是乡村医生,乡村医生的养老应该纳入城乡养老体系,用财政把乡村医生供养起来,让他们安心地在基层为民服务。大学毕业生进县级以上医院,必须要有乡镇卫生院工作年限限制,不能一毕业就进县级以上医院,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大学生,另一方面充实了基层医疗队伍。她的话题引起了委员们对加快整个卫生事业改革的共鸣。一些委员建议,政府应加大投入,改善专业公共卫生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做好流动人口和移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均衡发展,建立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有效衔接机制以及经费正常增长机制。
委员们还建议,应健全基本医疗保险体系,解决好高级专家医疗待遇问题;医保在门诊大病治疗时中西医执行同一政策;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自治区发展规划。建立双向流转机制,缓解“大医院看小病,名医看常见病”的现象。尽快推广临床营养治疗,并纳入医保范围。扶持规范社会资本办医,建立社会资本办医政策保障机制,扶持民营机构重点学科发展,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规范对民营医疗机构的监管。加强全民健康管理,出台相关政策,制定长远规划,建立完善健康管理体系,建立资源共享的医疗卫生信息服务体系,挖掘中医回医保健潜力,大力发展医疗健康保险业。
委员们还积极呼吁加大宁夏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要加强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解决好基层医护人员短缺和村医养老问题,建立村医退出机制,引进医学院的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需要政府出手,打破部门之间的利益壁垒,找出遏制县级公立医院趋利的“拐点”,制定出相应的保障机制和制度,加大投入力度,迫使县级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同时,要对医院放手,给医院自主权,根除现行制度中的一些顽疾,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群众少花钱,看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