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对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近年来,由于水利工程施工的影响,各地气候环境、河流水位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部分地区由于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导致频繁的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困扰。因此,国家应该加大对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监管程度,制定相关的方法与对策,从而减少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伤害。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生态环境;影响
1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1.1 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主要是围绕“水”来展开,也就是自然界中的地上水和地下水,只有修建水利工程,修建堤坝、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槽等等一些基础设施,才能控制水流,实现其用水目的。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许多水利工程的修建以牺牲河流本身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人为性的对河流进行截流或河流改造,使其原本的流速、流向、水深发生改变,导致河流中的泥沙含量受到影响,水质和水温受影响,间接对河流中的生物生存环境造成威胁。以三峡工程为例,这一超级工程的实施严重影响到生活在长江中游的鱼类,数千种中国特有的珍稀鱼类栖息地受到波及,后来葛洲坝的建成则直接导致白鳍豚的数量锐减至区区几百条,大量珍稀物种灭绝或濒危灭绝。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河流的水质污染尤为严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废水、污水涌入河流,而水库的修建又阻碍了河水的流通性,在日光的长时间照射下,和水中鱼类生物、微生物死亡产生的有害物质发生变化,不易被稀释分解,就会沉入水库底部或依附于岩石夹缝中,长此以往就会对河流水质造成污染,通过外渗对周围农田和地下水源造成影响,对周边居民的日常饮用造成严重威胁。
1.2对周边地质环境的影响
水利施工过程中,对原有地貌状态和地质结构会造成影响。比如在对石料的开采中,岩土剥离后就会加速岩石的风化,进而将会发生水土流失,甚至出现泥石流;在开挖基坑与陡峭高坡时,其岩土体将会产生临空面以及卸荷裂隙,可造成滑动破坏;若施工现场清理不好,弃石乱堆放,会引发泥石流等;基坑排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塌陷等。
1.3对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工程施工期间,水体周围的大片土地需做平整和清理,难免对陆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大量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此外,水库蓄水将对周边的土地造成侵害。当蓄水量超过一定值,水库的水会渗入地下或渗出堤坝,对周边农田造成冲击,导致土壤含水量甚至PH值发生变化,以致作物长期被水源浸泡,从而影响其产量与品质。最严重的大规模移民和大片土地被淹没。在被征用的区域,大批原住居民搬离原址,大片农田被淹没,人民群众赖以生存及生活生产方式被迫改变。虽然政府给予了妥善的安置,但在这块陆地区域内,所承受的破坏性伤害是真实存在的且难以恢复的。
2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保护环境的措施
2.1 完善环境保护制度,加大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惩处力度
水利工程的施工需要完善环境保护制度,在制度的约束下将生态环境保护落实到实处,为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在发展水利工程的时候要加强对动植物的保护,维护生物多样和生物平衡。工程的开展要尽可能应用低碳环保材料,应用完善的生态环境影响反馈机制对周围生态环境进行跟踪调查,在发现问题的时候予以及时的解决。对于违反生态环境的行为需要加大惩处力度。
2.2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在实际的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要想降低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还必须对相关环境保护体系进行完善,要从根本上落实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把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落实到各个施工环节,保证水利工程施工正常进行。在实际的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动植物成长的保护,还要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尽量多的选择绿色材料,降低環境污染度,从根本上避免生态环境失衡问题出现。另外还要对相应的反馈机制进行完善,一旦发现不良问题,要及时上报并解决。
2.3完善水利工程环境规划与设计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设计环节,应着重考虑项目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深远影响,提前做好各类预案,以环境可承载能力为设计的基本前提,在河流的截流、土地的淹没、居民的迁移安置等方面慎重考虑,重点做好迁移居民的宣传工作。在施工中,做到废物、废料异地掩埋,污水、废水不直接排放;同时还要做好防尘、大气污染等方面的工作,施工物料的运输、存放和使用中加强管理;施工完毕后,要注重恢复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使原有的生态链条继续良好运转。
2.4空气污染保护措施
对于空气问题,结合水利工程项目实际特点,其空气污染主要为粉尘污染,实际施工中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如施工企业加强施工,施工材料应分类、分区域堆放,施工现场应结合施工工艺特点合理布置,减少由于项目施工二次搬运等造成的二次扬尘等污染。另一方面,对于地基施工及土方作业,应及时喷水,以保证作业面湿润,且车辆通行过程中应做好保护,如采取遮盖等措施,避免扬尘及运输过程中的粉尘污染问题。
2.5水质污染保护措施
水质污染问题主要集中在污水管控及施工过程所带来的水体污染,如施工前应做好勘察测量并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地下有毒有害物质随水体侵入体表造成水体污染。同时,施工中以加强对生活用水的管控,避免直接排放,造成水体污染。特别是厕所用水等,必须经过处理方可排放。此外,施工用水,如清洗、搅拌用水,排放前应经过沉淀池进行简单沉淀后方可排放,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2.6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当今,我国水利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国家应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利用法律来对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的工程设计进行约束,实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工作人员工作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对于破坏比较严重的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以及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区域应该进行重新的审查和准确的评估。
结论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设施,水利工程建设有助于促进洪涝灾害的改善,促进水利能源的高效利用,但是同时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也会对生态环境,例如土壤、生物、气候、河流等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生态环境的平衡被破坏,不利于动植物的健康生长。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时,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的实现,还应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注重工程社会以及生态效益的实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亮.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四川水泥,2015,(10):237.
[2] 刘思琦,于思辉,刘东波.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18):55-57.
[3] 谢兵贤.浅析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8):227.
[4] 杨志义.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9):253.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生态环境;影响
1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1.1 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主要是围绕“水”来展开,也就是自然界中的地上水和地下水,只有修建水利工程,修建堤坝、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槽等等一些基础设施,才能控制水流,实现其用水目的。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许多水利工程的修建以牺牲河流本身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人为性的对河流进行截流或河流改造,使其原本的流速、流向、水深发生改变,导致河流中的泥沙含量受到影响,水质和水温受影响,间接对河流中的生物生存环境造成威胁。以三峡工程为例,这一超级工程的实施严重影响到生活在长江中游的鱼类,数千种中国特有的珍稀鱼类栖息地受到波及,后来葛洲坝的建成则直接导致白鳍豚的数量锐减至区区几百条,大量珍稀物种灭绝或濒危灭绝。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河流的水质污染尤为严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废水、污水涌入河流,而水库的修建又阻碍了河水的流通性,在日光的长时间照射下,和水中鱼类生物、微生物死亡产生的有害物质发生变化,不易被稀释分解,就会沉入水库底部或依附于岩石夹缝中,长此以往就会对河流水质造成污染,通过外渗对周围农田和地下水源造成影响,对周边居民的日常饮用造成严重威胁。
1.2对周边地质环境的影响
水利施工过程中,对原有地貌状态和地质结构会造成影响。比如在对石料的开采中,岩土剥离后就会加速岩石的风化,进而将会发生水土流失,甚至出现泥石流;在开挖基坑与陡峭高坡时,其岩土体将会产生临空面以及卸荷裂隙,可造成滑动破坏;若施工现场清理不好,弃石乱堆放,会引发泥石流等;基坑排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塌陷等。
1.3对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工程施工期间,水体周围的大片土地需做平整和清理,难免对陆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大量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此外,水库蓄水将对周边的土地造成侵害。当蓄水量超过一定值,水库的水会渗入地下或渗出堤坝,对周边农田造成冲击,导致土壤含水量甚至PH值发生变化,以致作物长期被水源浸泡,从而影响其产量与品质。最严重的大规模移民和大片土地被淹没。在被征用的区域,大批原住居民搬离原址,大片农田被淹没,人民群众赖以生存及生活生产方式被迫改变。虽然政府给予了妥善的安置,但在这块陆地区域内,所承受的破坏性伤害是真实存在的且难以恢复的。
2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保护环境的措施
2.1 完善环境保护制度,加大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惩处力度
水利工程的施工需要完善环境保护制度,在制度的约束下将生态环境保护落实到实处,为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在发展水利工程的时候要加强对动植物的保护,维护生物多样和生物平衡。工程的开展要尽可能应用低碳环保材料,应用完善的生态环境影响反馈机制对周围生态环境进行跟踪调查,在发现问题的时候予以及时的解决。对于违反生态环境的行为需要加大惩处力度。
2.2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在实际的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要想降低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还必须对相关环境保护体系进行完善,要从根本上落实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把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落实到各个施工环节,保证水利工程施工正常进行。在实际的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动植物成长的保护,还要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尽量多的选择绿色材料,降低環境污染度,从根本上避免生态环境失衡问题出现。另外还要对相应的反馈机制进行完善,一旦发现不良问题,要及时上报并解决。
2.3完善水利工程环境规划与设计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设计环节,应着重考虑项目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深远影响,提前做好各类预案,以环境可承载能力为设计的基本前提,在河流的截流、土地的淹没、居民的迁移安置等方面慎重考虑,重点做好迁移居民的宣传工作。在施工中,做到废物、废料异地掩埋,污水、废水不直接排放;同时还要做好防尘、大气污染等方面的工作,施工物料的运输、存放和使用中加强管理;施工完毕后,要注重恢复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使原有的生态链条继续良好运转。
2.4空气污染保护措施
对于空气问题,结合水利工程项目实际特点,其空气污染主要为粉尘污染,实际施工中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如施工企业加强施工,施工材料应分类、分区域堆放,施工现场应结合施工工艺特点合理布置,减少由于项目施工二次搬运等造成的二次扬尘等污染。另一方面,对于地基施工及土方作业,应及时喷水,以保证作业面湿润,且车辆通行过程中应做好保护,如采取遮盖等措施,避免扬尘及运输过程中的粉尘污染问题。
2.5水质污染保护措施
水质污染问题主要集中在污水管控及施工过程所带来的水体污染,如施工前应做好勘察测量并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地下有毒有害物质随水体侵入体表造成水体污染。同时,施工中以加强对生活用水的管控,避免直接排放,造成水体污染。特别是厕所用水等,必须经过处理方可排放。此外,施工用水,如清洗、搅拌用水,排放前应经过沉淀池进行简单沉淀后方可排放,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2.6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当今,我国水利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国家应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利用法律来对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的工程设计进行约束,实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工作人员工作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对于破坏比较严重的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以及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区域应该进行重新的审查和准确的评估。
结论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设施,水利工程建设有助于促进洪涝灾害的改善,促进水利能源的高效利用,但是同时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也会对生态环境,例如土壤、生物、气候、河流等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生态环境的平衡被破坏,不利于动植物的健康生长。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时,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的实现,还应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注重工程社会以及生态效益的实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亮.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四川水泥,2015,(10):237.
[2] 刘思琦,于思辉,刘东波.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18):55-57.
[3] 谢兵贤.浅析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8):227.
[4] 杨志义.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9):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