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国内外高等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也是高校服务于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之一。高校教育改革中,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企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文章针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方法。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校
一、引言
大学是人才的聚集地和培养地,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尤其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但是,由于当前的大学教育和管理模式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求不相适应,使得当代大学生总体创新能力不强。创新创业教育是作为国内外高等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各高校应为创新创业为有效深化教育改革体系,促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注重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
二、正文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从个体角度来看,随着国家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形势日益加剧。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实施创新创业举措在一定程度,能够增加工作岗位,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从国家教育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深化大学生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能够进一步促进教育体制改革,促使国家教育能更好服务学生,发挥教育的重要作用。
从社会层面来看目前,大学生创业实践正呈现出生机勃勃之姿。大学生是全面推进社会进步和经济振兴的新生力量,大学生创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科技进步,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新问题
(1)大学生自身创新创业意识强化不够
首先是创业主动性差,大学生创业带有“被迫”的因素。由于当前的就压形势严峻,在这个情况下,一些大学生才选择创业,而并非真正热爱创业。其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认识不足。部分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仅仅是参与一个学业外的社会活动,而并非真正去了解,认识它,对于创新创业中要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没有认真学习,而仅仅是通过自己一时的热血,这远远不足支撑其后续的创业。缺乏创新的意识以及缺乏创新的信念和毅力,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当代青年的抗压,吃苦耐劳的品质减弱,遇到挫折就容易出现退缩心理。
(2)教育者创新素质教育指导能力不足
教师队伍创新素质的高低决定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从现代高校整体师资力量来看,使用传统教育的形式仍占据大学生教育的部分,使用新科技,拥有创新思维的教师仍占据少数;大部分教师的大学教育观念停留在以传统的教育理念为主导的阶段,由于教师们都是应试教育体质中培养出来的,虽然学术水平整体很高,但是在教学过程层中仍会出现保守思想,这将不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的培养。
(3)创新创业的教育环境氛围不够浓厚
虽然,目前许多高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为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提供良好的氛围。但是,很多措施都还处于初期阶段,尤其是在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的引导与教育方面还不够完善。其次,高校文化中创新意识、创业热情、冒险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的氛围不强,高校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涨。
(4)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
部分高校并未真正加创新创业课程列入课程教学必修课程,并且部分高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多于创新创业技能的培训,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意识的培养,缺乏实践性的指导和培养
(5)高校对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力度小
有调查显示:87%的大学生被调查者认为资金不足是他们创业存在的最主要的障碍,创业资金的筹集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瓶颈。部分有想法的创业创新者,在创新创业初期,由于资金问题,而出现退缩现象。部分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小,学生对创业资金渠道了解少,学校对创业融资介绍课程缺乏,这对于收入几乎为零的创业者,大大增加了难度。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新方法
(1)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能力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基础。辅导员要在平时的各种日常管理、思想教育活动中,积极宣传创新创业的理念并激发他们的创业兴趣和创新意识,及时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的创业政策、法律法规;增强当代大学的心理抗压能力,增强创新的信念和毅力。
(2)尊重个体,建立个性化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指以个性化教育为基本手段和途径,以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根本旨归的一种崭新的高等教育范型。”当代青年自我意识突出,追求自我价值的体现。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也应当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并结合个性化教育,以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为价值目标和立项追求,以个性引导为基础开展工作。
(3)高校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
各大高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考核评价力度;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强化教师终生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力度,,鼓励专业教师锻炼,在实践中提升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安排教学经验丰富、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教师组成指导小组,在小组内形成相互幫助氛围,相互监督进步,尤其是对双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进行督导。
(4)高校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注重基础教育知识,以创新意识启蒙、创新理论的学习,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方法的掌握,着重唤起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新动力,为学生打下创业知识的坚实基础;在基础知识之上,开设与创新创业和就业密切相关的创新创业专业特色课、专业拓展课,培养学生基于专业知识的创新创业素养和技能,从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5)高校強化创新创业实践
充分利用创业孵化基地,创建创业实践平台。成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创业园等,为科学合理地培养创业人才,提供一切支持与扶持,建设创业和实训实践基地,开放创业实验室和训练;发挥相关创业学院和创业教研室优势,织创业课程通识教育、创业大赛、创业计划设计大赛、创业孵化、创业立项,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潜能。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构筑校内外实习基地群,设立相关的创新创业专项研究课题,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操作。
(6)高校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深化教学改革,构建与学校定位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全面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坚持开放办学方针,积极探索教育国际化路径,开展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的联合办学和合作,增强学生的国际化知识背景,努力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
(7)加强创新创业社团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
建立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社团,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团体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通过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举办创新创业论坛、经验交流会、邀请企业家及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到校讲座、对话,激发学生创业动机与需求。
(8)加强校企合作,助力高校生创新创业
高校要利用校企合作资源,以科学原则为指导,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实验班、实训基地、孵化基地、创业观摩等形式,不断探索校企合作背景下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邀请成功创业人士开设相关创新创业地讲座形式,来有效的解决正在创业中的创业者的创业难题,给予刚创业的青年有明确的思路,激发没有创业的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9)高校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来源宣传
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选择的资金支持渠道主要有三个:家人及朋友、风险投资、银行贷款。而银行贷款和高校资金支持则占据学生资金来源的大部分,由于大学生贷款涉及到政府、银行、高校、学生等多个主体,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保证贷款制度的顺利推进,必须有一个核心的管理机构――所以各大高校应建立相关大学生创业贷款管理中心来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资金贷款并进行统一协调。各大高校应不断整合资源、疏通要素,积极构建针对性强、结构健全、特色鲜明、高效运作的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体系,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使大学生创业健康发展。
三、结语
大学教育不再是中学教育那样倾向于应试教育,大学生不应该仅仅拘泥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对当代的教育改革体系提出了更大了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提升实践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一个缺少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的国家将失去很多经济带来的机遇。大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地培养,要以学生地发展为主体,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和改进课程体系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打造多个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对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给予鼓励支持。学生创新创业不仅可以给自身带来财富,而且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使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对创新创业培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赵玉颖,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实施路径研究[J]2018
[2]许星.论大学生创业活力的激发[J].教育与职业2018
[3]《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4]李亚奇,王涛,李辉.加强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
[5]张国良.对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6
作者简介:马世磊(1987.10),男,汉,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校
一、引言
大学是人才的聚集地和培养地,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尤其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但是,由于当前的大学教育和管理模式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求不相适应,使得当代大学生总体创新能力不强。创新创业教育是作为国内外高等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各高校应为创新创业为有效深化教育改革体系,促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注重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
二、正文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从个体角度来看,随着国家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形势日益加剧。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实施创新创业举措在一定程度,能够增加工作岗位,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从国家教育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深化大学生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能够进一步促进教育体制改革,促使国家教育能更好服务学生,发挥教育的重要作用。
从社会层面来看目前,大学生创业实践正呈现出生机勃勃之姿。大学生是全面推进社会进步和经济振兴的新生力量,大学生创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科技进步,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新问题
(1)大学生自身创新创业意识强化不够
首先是创业主动性差,大学生创业带有“被迫”的因素。由于当前的就压形势严峻,在这个情况下,一些大学生才选择创业,而并非真正热爱创业。其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认识不足。部分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仅仅是参与一个学业外的社会活动,而并非真正去了解,认识它,对于创新创业中要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没有认真学习,而仅仅是通过自己一时的热血,这远远不足支撑其后续的创业。缺乏创新的意识以及缺乏创新的信念和毅力,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当代青年的抗压,吃苦耐劳的品质减弱,遇到挫折就容易出现退缩心理。
(2)教育者创新素质教育指导能力不足
教师队伍创新素质的高低决定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从现代高校整体师资力量来看,使用传统教育的形式仍占据大学生教育的部分,使用新科技,拥有创新思维的教师仍占据少数;大部分教师的大学教育观念停留在以传统的教育理念为主导的阶段,由于教师们都是应试教育体质中培养出来的,虽然学术水平整体很高,但是在教学过程层中仍会出现保守思想,这将不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的培养。
(3)创新创业的教育环境氛围不够浓厚
虽然,目前许多高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为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提供良好的氛围。但是,很多措施都还处于初期阶段,尤其是在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的引导与教育方面还不够完善。其次,高校文化中创新意识、创业热情、冒险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的氛围不强,高校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涨。
(4)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
部分高校并未真正加创新创业课程列入课程教学必修课程,并且部分高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多于创新创业技能的培训,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意识的培养,缺乏实践性的指导和培养
(5)高校对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力度小
有调查显示:87%的大学生被调查者认为资金不足是他们创业存在的最主要的障碍,创业资金的筹集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瓶颈。部分有想法的创业创新者,在创新创业初期,由于资金问题,而出现退缩现象。部分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小,学生对创业资金渠道了解少,学校对创业融资介绍课程缺乏,这对于收入几乎为零的创业者,大大增加了难度。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新方法
(1)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能力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基础。辅导员要在平时的各种日常管理、思想教育活动中,积极宣传创新创业的理念并激发他们的创业兴趣和创新意识,及时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的创业政策、法律法规;增强当代大学的心理抗压能力,增强创新的信念和毅力。
(2)尊重个体,建立个性化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指以个性化教育为基本手段和途径,以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根本旨归的一种崭新的高等教育范型。”当代青年自我意识突出,追求自我价值的体现。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也应当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并结合个性化教育,以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为价值目标和立项追求,以个性引导为基础开展工作。
(3)高校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
各大高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考核评价力度;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强化教师终生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力度,,鼓励专业教师锻炼,在实践中提升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安排教学经验丰富、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教师组成指导小组,在小组内形成相互幫助氛围,相互监督进步,尤其是对双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进行督导。
(4)高校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注重基础教育知识,以创新意识启蒙、创新理论的学习,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方法的掌握,着重唤起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新动力,为学生打下创业知识的坚实基础;在基础知识之上,开设与创新创业和就业密切相关的创新创业专业特色课、专业拓展课,培养学生基于专业知识的创新创业素养和技能,从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5)高校強化创新创业实践
充分利用创业孵化基地,创建创业实践平台。成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创业园等,为科学合理地培养创业人才,提供一切支持与扶持,建设创业和实训实践基地,开放创业实验室和训练;发挥相关创业学院和创业教研室优势,织创业课程通识教育、创业大赛、创业计划设计大赛、创业孵化、创业立项,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潜能。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构筑校内外实习基地群,设立相关的创新创业专项研究课题,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操作。
(6)高校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深化教学改革,构建与学校定位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全面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坚持开放办学方针,积极探索教育国际化路径,开展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的联合办学和合作,增强学生的国际化知识背景,努力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
(7)加强创新创业社团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
建立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社团,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团体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通过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举办创新创业论坛、经验交流会、邀请企业家及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到校讲座、对话,激发学生创业动机与需求。
(8)加强校企合作,助力高校生创新创业
高校要利用校企合作资源,以科学原则为指导,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实验班、实训基地、孵化基地、创业观摩等形式,不断探索校企合作背景下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邀请成功创业人士开设相关创新创业地讲座形式,来有效的解决正在创业中的创业者的创业难题,给予刚创业的青年有明确的思路,激发没有创业的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9)高校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来源宣传
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选择的资金支持渠道主要有三个:家人及朋友、风险投资、银行贷款。而银行贷款和高校资金支持则占据学生资金来源的大部分,由于大学生贷款涉及到政府、银行、高校、学生等多个主体,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保证贷款制度的顺利推进,必须有一个核心的管理机构――所以各大高校应建立相关大学生创业贷款管理中心来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资金贷款并进行统一协调。各大高校应不断整合资源、疏通要素,积极构建针对性强、结构健全、特色鲜明、高效运作的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体系,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使大学生创业健康发展。
三、结语
大学教育不再是中学教育那样倾向于应试教育,大学生不应该仅仅拘泥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对当代的教育改革体系提出了更大了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提升实践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一个缺少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的国家将失去很多经济带来的机遇。大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地培养,要以学生地发展为主体,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和改进课程体系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打造多个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对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给予鼓励支持。学生创新创业不仅可以给自身带来财富,而且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使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对创新创业培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赵玉颖,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实施路径研究[J]2018
[2]许星.论大学生创业活力的激发[J].教育与职业2018
[3]《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4]李亚奇,王涛,李辉.加强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
[5]张国良.对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6
作者简介:马世磊(1987.10),男,汉,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