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东部地区
东部地区对外依存度高,受世界金融危机冲击最直接、最明显。一季度,投资、进出口、消费和工业增加值同比仍在下降。
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占全国的比重下降。一季度,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65%,比2008年同期低了4.07个百分点,在4大板块中也是最低的。东部10省市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为51.31%,比2008 年同期下降了4.53个百分点。
2、进出口总额大幅度下滑,占全国的比重略有下降。一季度,东部地区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5.14%,回落了48.10个百分点。东部10省市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为88.07%,同比下降了0.36个百分点。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保持增长,但增幅下降。一季度,东部10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比2008年同期下降4.93个百分点。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市的增长速度同比降幅均在4个百分点以上。
4、工业增长明显减速,占全国的比重略有下滑。一季度,东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9%,比全国5.10%的平均水平低1.21个百分点,比2008年同期低11.85个百分点。东部10省市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为59.24%,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1.01个百分点。
(二)西部地区
受惠于国家投资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以及“家电下乡”等利好政策,一季度,西部地区投资和消费同比增长都比较快,但受原料和资源性产品出口下滑的影响,进出口同比下降的幅度非常大。
1、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大,占全国比重稳步提升。一季度,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6.14%,比2008年同期高18.47个百分点,在四大板块中仅次于东北地区的增长速度。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达到21.70%,比2008 年同期上升了2.69个百分点。
2、进出口总额下滑较快,占全国比重降低。一季度,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0.75%,比2008年同期回落68.05个百分点。下降的幅度在四大板塊中都是最大的。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为4.05%,比2008年同期上升了0.21个百分点。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中有升,态势良好。一季度,西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达到18.75%,在四大板块中仅次于中部地区。
4、工业增长速度相对较快,占全国的比重提高。一季度,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7%,尽管比2008年同期低8.43个百分点,但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97个百分点。在四大板块中,也是增长最快的。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为15.40%,比2008年同期增加了0.75个百分点。
(三)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经济外向度不高,受外界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相反,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给其固有经济潜能的发挥创造了有利条件,投资和工业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占全国的比重有所上升。一季度,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83%,比2008年同期高23.5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23个百分点。在四大板块中是增速最快的。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达到4.67%,比2008 年同期上升了0.91个百分点。
2、进出口总额下降,在全国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一季度,东北地区进出口同比下降20.66%,但比全国平均下降速度低4.24个百分点,在四大板块中也是下降幅度最小的。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为4.20%,比2008年同期上升0.22个百分点。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缓步增长,态势平稳。一季度,东北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达到18.40%,在四大板块中仅高于东部中部地区。除黑龙江省与2008年同期持平外,辽宁和吉林的增长速度均高于2008年同期水平。
4、工业保持低速增长,占全国的比重略有升高。一季度,东北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0%,尽管比2008年同期回落10.10%,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四大板块中仅次于西部地区。由于工业保持了低速增长,东北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为9.46%,比2008年同期增加了0.24个百分点。
(四)中部地区
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有从东部地区向中部地区逐步传导的趋势。一季度,中部地区的投资、消费和工业等方面的增速在四大板块中表现仅好于东部地区。
1、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占全国的比重相应上升。一季度,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72%,比2008年同期低1.50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12个百分点。在四大板块中仅高于东部地区。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为22.33%,比2008年同期上升了0.95个百分点。
2、进出口总额下降的幅度较小,占全国的比重稳中有升。一季度,中部地区进出口同比下降26.17%,在四大板块中下降的速度最快。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由2008年同期的3.75%下降到2009年的3.68%。
3、消费水平平稳增长,内部不平衡已然显现。一季度,中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为19.66%,在四大板块中最高。总体增长较快。除山西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5省均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
4、工业增长速度放缓,占全国的比重提高。一季度,中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61个百分点,在四大板块中位居第三。6省中,除山西为负增长外,其余5省均保持正增长。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比2008年同期的15.88%提高了0.01个百分点。
二、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形势普遍严峻,中西部农民工问题比较突出
从东部地区来看,由于加工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经营出现困难,企业用工量大幅度减少。根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显示,求职总量首次超过需求总量,求人倍率降至0.95,其中普工的求人倍率为0.8。这意味着相当部分的农民工难以找到工作。
另外,2009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将超过600万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
(二)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挑战,产业高级化和“保增长、保就业”存在冲突
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势必提高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占GDP的比重。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的“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3%”的目标,5年间第三产业比重要提高6.4个百分点。而珠三角近几年重工业的发展趋势比较明显,还将陆续上马一批重化工业项目,实现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目标将非常艰难。除此之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采取的“保增长”、“保就业”的指导方针,也会使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有所放缓。
(三)东部地区对外依存度高,经济恢复快速增长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自2008年第4季度以来,东部地区进出口总额环比逐月下降,2009年1月份环比甚至下降21.90%。2月环比下降的幅度虽有所降低,也达到11.35%。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工业增加值等虽为正增长,但在四大板块中均居末位。这表明,目前东部地区经济还处于低增长的水平。
从国际上看,虽然G20金融峰会推出的1.1万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提振了市场信心,但金融危机是否触底还有待观察。即便如有些学者乐观预期,1.1万亿美元陆续得到落实,欧美市场的复苏也要等到第二季度。此时,东部地区进出口才可能出现回升。
(四)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要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2004—2008年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要依靠30%左右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拉动经济增长。2009年1—2月份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投资增长速度达到新高。但从长远的发展趋势看,这种高投资拉动的高速增长是难以为继的。最近2—3年的情况也表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的增长速度也开始下滑。
而进出口和消费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拉动作用相当有限。中西部和东北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在45%以上,而进出口占全国的比重仅为12%左右,这表明其经济的外向程度远低于东部地区。尽管2009年1—2月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消费增长整体优于东部地区,但主要受益于以下几点:一是节日消费;二是大量返乡农民工的消费;三是2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的“家电下乡”的主战场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农村地区。
三、对策建议
(一)把民生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提高消费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
要为广大人民尤其是贫困落后地区的老百姓提供基本教育、基本医疗、基本设施和基本保障。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再加两年的免费职业技术教育,以提高受教育者谋生的基本技能,是目前社会最需要的。建议在现行合作医疗的基础上扩大覆盖面,在免费防疫的基础上增加免费体检,在各建制镇建立不以盈利为目的、适宜规模的医院,配备必要的检查设备、医护人员和病床。加快通村道路、农田水利、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要把解决低收入群体的温饱问题作为政府的重中之重。提高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发达地区对低收入群体发放消费券,是应鼓励的,欠发达地区的低收入群体更为需要,也应该有计划地发放,作为扩大内需的措施。应把最低生活保障列入政府预算,当地政府财政解决不了时,由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提高农村居民消费,释放农村需求。除继续提高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外,还要扩大“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的覆盖范围和品种。
(二)加倍重视农民工问题,拓宽就业渠道
异地就业的农民工所在城市应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和失业救济制度,在遇到企业倒闭或企业裁员时,政府应伸出援手。制定和完善融资政策、科技服务政策、税收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鼓励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允许各地方政府向企业发放就业补贴以鼓励企业招聘更多的人才。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拓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渠道。加强和免费提供农民工培训,并提供一定数量的生活补助,强化农民工的技能培训。
(三)鼓勵企业间兼并重组,加快东部地区产业升级步伐
要鼓励企业进口先进设备,政府和金融机构应为企业提供设备进口信贷和进口设备补贴。要强制淘汰耗能高污染重产品质量低的生产线和设备,鼓励和支持各地区设立产业准入门槛。应结合十大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实施税收优惠、实施规费减免、加大财政支持和规范行业管理等,重点支持并大力发展包括第三方物流、营销服务、产品设计、融资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员工培训和进出口服务在内的现代服务业。通过推动旅游、文化、教育、体育、卫生领域的机制体制创新,促进旅游、休闲、时尚、传媒和体育等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港口优势、资本市场发达的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等现代服务业。
(四)加强对包括资源型城市在内的问题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重点关注资源型城市、贫困地区、干旱地区、地震灾区等问题地区和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国家财政应重点予以支持。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区域自我发展能力。
加快探索建立区域良性互动的有效机制和互惠互利的合作形式,进一步加强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加快区域间的资源整合,引导东中部地区企业积极参与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一)东部地区
东部地区对外依存度高,受世界金融危机冲击最直接、最明显。一季度,投资、进出口、消费和工业增加值同比仍在下降。
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占全国的比重下降。一季度,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65%,比2008年同期低了4.07个百分点,在4大板块中也是最低的。东部10省市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为51.31%,比2008 年同期下降了4.53个百分点。
2、进出口总额大幅度下滑,占全国的比重略有下降。一季度,东部地区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5.14%,回落了48.10个百分点。东部10省市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为88.07%,同比下降了0.36个百分点。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保持增长,但增幅下降。一季度,东部10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比2008年同期下降4.93个百分点。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市的增长速度同比降幅均在4个百分点以上。
4、工业增长明显减速,占全国的比重略有下滑。一季度,东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9%,比全国5.10%的平均水平低1.21个百分点,比2008年同期低11.85个百分点。东部10省市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为59.24%,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1.01个百分点。
(二)西部地区
受惠于国家投资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以及“家电下乡”等利好政策,一季度,西部地区投资和消费同比增长都比较快,但受原料和资源性产品出口下滑的影响,进出口同比下降的幅度非常大。
1、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大,占全国比重稳步提升。一季度,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6.14%,比2008年同期高18.47个百分点,在四大板块中仅次于东北地区的增长速度。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达到21.70%,比2008 年同期上升了2.69个百分点。
2、进出口总额下滑较快,占全国比重降低。一季度,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0.75%,比2008年同期回落68.05个百分点。下降的幅度在四大板塊中都是最大的。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为4.05%,比2008年同期上升了0.21个百分点。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中有升,态势良好。一季度,西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达到18.75%,在四大板块中仅次于中部地区。
4、工业增长速度相对较快,占全国的比重提高。一季度,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7%,尽管比2008年同期低8.43个百分点,但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97个百分点。在四大板块中,也是增长最快的。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为15.40%,比2008年同期增加了0.75个百分点。
(三)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经济外向度不高,受外界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相反,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给其固有经济潜能的发挥创造了有利条件,投资和工业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占全国的比重有所上升。一季度,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83%,比2008年同期高23.5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23个百分点。在四大板块中是增速最快的。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达到4.67%,比2008 年同期上升了0.91个百分点。
2、进出口总额下降,在全国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一季度,东北地区进出口同比下降20.66%,但比全国平均下降速度低4.24个百分点,在四大板块中也是下降幅度最小的。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为4.20%,比2008年同期上升0.22个百分点。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缓步增长,态势平稳。一季度,东北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达到18.40%,在四大板块中仅高于东部中部地区。除黑龙江省与2008年同期持平外,辽宁和吉林的增长速度均高于2008年同期水平。
4、工业保持低速增长,占全国的比重略有升高。一季度,东北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0%,尽管比2008年同期回落10.10%,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四大板块中仅次于西部地区。由于工业保持了低速增长,东北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为9.46%,比2008年同期增加了0.24个百分点。
(四)中部地区
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有从东部地区向中部地区逐步传导的趋势。一季度,中部地区的投资、消费和工业等方面的增速在四大板块中表现仅好于东部地区。
1、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占全国的比重相应上升。一季度,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72%,比2008年同期低1.50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12个百分点。在四大板块中仅高于东部地区。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为22.33%,比2008年同期上升了0.95个百分点。
2、进出口总额下降的幅度较小,占全国的比重稳中有升。一季度,中部地区进出口同比下降26.17%,在四大板块中下降的速度最快。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由2008年同期的3.75%下降到2009年的3.68%。
3、消费水平平稳增长,内部不平衡已然显现。一季度,中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为19.66%,在四大板块中最高。总体增长较快。除山西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5省均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
4、工业增长速度放缓,占全国的比重提高。一季度,中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61个百分点,在四大板块中位居第三。6省中,除山西为负增长外,其余5省均保持正增长。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比2008年同期的15.88%提高了0.01个百分点。
二、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形势普遍严峻,中西部农民工问题比较突出
从东部地区来看,由于加工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经营出现困难,企业用工量大幅度减少。根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显示,求职总量首次超过需求总量,求人倍率降至0.95,其中普工的求人倍率为0.8。这意味着相当部分的农民工难以找到工作。
另外,2009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将超过600万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
(二)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挑战,产业高级化和“保增长、保就业”存在冲突
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势必提高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占GDP的比重。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的“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3%”的目标,5年间第三产业比重要提高6.4个百分点。而珠三角近几年重工业的发展趋势比较明显,还将陆续上马一批重化工业项目,实现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目标将非常艰难。除此之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采取的“保增长”、“保就业”的指导方针,也会使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有所放缓。
(三)东部地区对外依存度高,经济恢复快速增长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自2008年第4季度以来,东部地区进出口总额环比逐月下降,2009年1月份环比甚至下降21.90%。2月环比下降的幅度虽有所降低,也达到11.35%。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工业增加值等虽为正增长,但在四大板块中均居末位。这表明,目前东部地区经济还处于低增长的水平。
从国际上看,虽然G20金融峰会推出的1.1万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提振了市场信心,但金融危机是否触底还有待观察。即便如有些学者乐观预期,1.1万亿美元陆续得到落实,欧美市场的复苏也要等到第二季度。此时,东部地区进出口才可能出现回升。
(四)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要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2004—2008年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要依靠30%左右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拉动经济增长。2009年1—2月份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投资增长速度达到新高。但从长远的发展趋势看,这种高投资拉动的高速增长是难以为继的。最近2—3年的情况也表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的增长速度也开始下滑。
而进出口和消费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拉动作用相当有限。中西部和东北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在45%以上,而进出口占全国的比重仅为12%左右,这表明其经济的外向程度远低于东部地区。尽管2009年1—2月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消费增长整体优于东部地区,但主要受益于以下几点:一是节日消费;二是大量返乡农民工的消费;三是2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的“家电下乡”的主战场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农村地区。
三、对策建议
(一)把民生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提高消费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
要为广大人民尤其是贫困落后地区的老百姓提供基本教育、基本医疗、基本设施和基本保障。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再加两年的免费职业技术教育,以提高受教育者谋生的基本技能,是目前社会最需要的。建议在现行合作医疗的基础上扩大覆盖面,在免费防疫的基础上增加免费体检,在各建制镇建立不以盈利为目的、适宜规模的医院,配备必要的检查设备、医护人员和病床。加快通村道路、农田水利、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要把解决低收入群体的温饱问题作为政府的重中之重。提高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发达地区对低收入群体发放消费券,是应鼓励的,欠发达地区的低收入群体更为需要,也应该有计划地发放,作为扩大内需的措施。应把最低生活保障列入政府预算,当地政府财政解决不了时,由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提高农村居民消费,释放农村需求。除继续提高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外,还要扩大“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的覆盖范围和品种。
(二)加倍重视农民工问题,拓宽就业渠道
异地就业的农民工所在城市应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和失业救济制度,在遇到企业倒闭或企业裁员时,政府应伸出援手。制定和完善融资政策、科技服务政策、税收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鼓励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允许各地方政府向企业发放就业补贴以鼓励企业招聘更多的人才。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拓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渠道。加强和免费提供农民工培训,并提供一定数量的生活补助,强化农民工的技能培训。
(三)鼓勵企业间兼并重组,加快东部地区产业升级步伐
要鼓励企业进口先进设备,政府和金融机构应为企业提供设备进口信贷和进口设备补贴。要强制淘汰耗能高污染重产品质量低的生产线和设备,鼓励和支持各地区设立产业准入门槛。应结合十大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实施税收优惠、实施规费减免、加大财政支持和规范行业管理等,重点支持并大力发展包括第三方物流、营销服务、产品设计、融资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员工培训和进出口服务在内的现代服务业。通过推动旅游、文化、教育、体育、卫生领域的机制体制创新,促进旅游、休闲、时尚、传媒和体育等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港口优势、资本市场发达的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等现代服务业。
(四)加强对包括资源型城市在内的问题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重点关注资源型城市、贫困地区、干旱地区、地震灾区等问题地区和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国家财政应重点予以支持。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区域自我发展能力。
加快探索建立区域良性互动的有效机制和互惠互利的合作形式,进一步加强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加快区域间的资源整合,引导东中部地区企业积极参与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与地区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