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导向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构建探析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21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对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要求不断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必须突出本科人才培养的职业性特征,构建基于职业化取向的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将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相结合,建立通识课程、通用能力、学科课程和职业课程相统一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并将实践课程贯穿其中,突出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实践性和差异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职业能力;政治学与行政学;应用型本科;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3 — 0116 — 03
  
  一、职业化导向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背景
  所谓职业化就是指人们在社会中获取职业、保障职业顺畅发展的能力和素质。应该说,职业化是本科教育中比较敏感的话题,人们一般认为职业化应当专属于职业教育领域,在本科教育阶段,不应有职业化的概念,否则会降低本科教育的价值、地位甚至削弱本科教育的学术性。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强调人才的专业知识性特征的同时,更加注重本科毕业生的职业技能特征。这就要求普通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的本科教育必须由传统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向具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突出本科生培养的“职业性或技术性”特征,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新变化。
   课程体系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直接反映专业的教学思想,决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和质量。按照管理学中的供应链理论,以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为目标,可将影响学生职业发展的要素分解为主体性活动和支持性活动两大类。其主体性活动为学生自身知识、能力、和素质状况,支持性活动则是课程结构体系及其实施情况。学生自身的知识、能力、素质决定其职业发展情况,而学校的课程结构体系则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是一个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的专业,毕业生大都从事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一般行政工作,社会对其职业技能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很强的行政工作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学习创新能力。而传统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重理论轻应用则导致学生能力结构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因此,以职业能力为主旨和取向,构建具有专业适应性、应用性、实践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之服从、服务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这既是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基础,也是实现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新目标的基本前提。
  二、传统学科导向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由于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最早起步于研究型大学,课程设置偏重于理论知识,后期增设该专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都效仿研究型高校的课程设置,对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技能性课程设置较少。虽然各院校拥有的资源不一,条件不同,但是同一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却是基本雷同,并且少有变化。这样的课程设置不能反映各个学校的资源优势,也难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最终还容易造成学生毕业时的同类拥堵现象。
  第一,课程设置陈旧,不能适应社会和学生的需要。从社会发展来看,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发展一直受制于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日渐深入、行政管理日益高效,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发展也应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设置仅有20多年的时间,但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已经出现了落后于时代的弊端,很多政治学、行政学的教材无论在理论体系还是内容体系上都没有大的变化,难以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一个学科或者专业的课程设置如果没有特色、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那么这个专业必定落后于时代需求甚至会被社会所淘汰。从学生发展角度来看,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学生就业日渐困难,只有少部分毕业生考研或者进入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业,大部分毕业生要进入企业就业。但现有的课程设置并没有考虑学生的不同需要而是主要面向行政部门,没有更多地顾及企业对行政管理人员的需求、学生毕业后就业的现实需求,导致课程设置缺乏吸引力,制约了政治学与行政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第二,政治学类、管理学类课程偏多,经济学、法学类课程偏少。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是一个集政治学、管理学、法学、行政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专业,非常需要专业基础知识的储备和积累。由于我国社会体制过于注重政治性的原因,加之目前管理学成为社会的热门,所以,很多学校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课程设置中政治学类和管理学类课程所占比重过大,经济类、法学类相关课程比例偏少。以笔者所在学校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为例,所开设课程中绝大部分为政治学类和管理学类课程,法学课程仅有2门,经济学类课程为空白。实际上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很少部分会从事理论研究外,绝大部分毕业生的工作内容都与经济和法律有关,政府和企业也需要大批熟悉我国法律和经济的应用型人才,而且行政学的很多课程也需要经济学基础知识作支撑,例如公共政策课程中大量内容都与产业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政策有关。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毕业生不懂经济和法律,对社会问题所知甚少,也就更谈不上解决问题的政策和方法,显然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样的课程设置也是有缺陷的。
  第三,理论传授性课程过多,实践工具性课程偏少。高校人才培养的目的在于通过知识传授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智力和技能。政府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表明政府统治和管理的技术性、政策性因素不断增加,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教育也要适应这种发展趋势,从偏理论向重应用转变。应用型的实践课程是提升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从目前国内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来看,基本原理类课程所占比例为50%—70%,培养学生行政能力和技术方法的课程不到20%,明显比例失衡。比如,财政学、预算管理等课程是应用性相当强的课程,但是在课程设置中公共财政与预算、政府采购与管理等应用类课程在很多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高校的选修课中并没有开设,而人力资源、物资和资金管理却是政府部门内部管理的主要内容。因而,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就比较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只懂得理论上是怎样,而不懂得实践中该怎样。也就是说政治学与行政学的课程设置实际上处于不上不下的状态,该整合的没有整合,该细化强化的没有细化,没有体现出政治和行政活动在理论与实践上的统一。
  第四,课程设置的地方特色不明显,学生培养定位不清晰。专业设置应当在课程设置中体现出明确的培养导向。在社会需求多样化的总体背景下,学校和学生应当明确自己面对的形势,并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体现出这种需求和导向。地方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的生源和就业面向基本上都是区域性的,而各地区特别是基层的发展,需要大批有素质、有能力的政府管理人才,因此服务于区域发展特别是区域治理应当是地方院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人才培养首先应考虑的方向。但是在政治学与行政学的课程设置中,很多学校没有一门课程是针对地方区域治理而开设的,探究地方治理发展的前沿和现实问题的课程非常少,于是就出现到地方的基层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却不了解基层真实情况、不知道基层工作方法的尴尬局面,使很多毕业生出现难以适应基层工作的情况。
  第五,课程设置重智育轻德育,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不强。在中国古代的封建国家治理中,历来重视“修齐治平”的伦理教育,但是我们看到在当今社会转型期政治世俗化的大背景下,需要政治学、行政学坚守的政治伦理、行政伦理教育却被忽视了,很多学校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没有开设行政伦理等课程或者开设了学生学习兴趣也不大,但同时却又出现了很多学生对贪污腐败等行为有着较高认同的窘境。虽然从政治发展的趋势看,技术性和政策性因素在增强,但这绝不意味着政治和行政活动的政治性、伦理性、思想性可以淡化。我国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我国的公务员必须具有鲜明而坚定的政治立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因此,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应具有坚定地的政治信仰和奉献精神。另一方面,当前很多高校德育仅仅局限于思想品德、政治表现,而忽视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训练。实际上,行政道德不同于其他职业道德,行政人员掌握着公共权力,其道德素质和工作作风不仅关系政府权威,而且影响着社会风气。所以,加强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行政伦理教育,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势在必行。
  三、职业化导向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思路与框架
  职业化导向的课程体系建构的核心是职业能力的培养。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来建构课程体系就要在深入分析本专业未来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基础上,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然后进行课程设置。专业设置是直接与职业、学科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关联的,职业影响专业是通过职业课程来实现的,学科影响专业是通过学科课程来实现的,而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通过通用知识课程、通用能力课程来实现的。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是以一级学科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为学科背景建立来的传统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的岗位群覆盖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单位和部门,毕业生可以从事行政管理、政策研究、理论宣传和政治学与行政学的教学科研等相关工作岗位。与职业岗位相适应,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的职业能力包括扎实的专业理论能力、较强的政治工作和行政工作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应急和创新能力等。党政机关和企业单位对政治学与行政学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既有战略型人才、管理型人才,也有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既要为毕业生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具备从事基层行政管理工作的能力,如公文写作、资料分析等能力;也要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储备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从事中高级行政管理工作的潜能,以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基于此,职业化取向的政治学与行政学应用型课程体系建构就要按照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学生能力和知识全面发展的需要,结合政治学、行政学两大基础学科的需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行政管理等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强化专业的应用性特色,注重职业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的思路来进行设计,根据社会对政治学和行政学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对行政职业能力进行分解,将其中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细化并落实到具体课程当中,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把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划分为四个模块,即通识课程模块、通用能力模块、学科课程模块、职业课程模块,将实践课程融于这四个模块之中,使课程模块与职业能力需求相一致。
  (一)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理论教学课程体系设置
  1. 通识课程模块。它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与基本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风险进取精神和健全的身心素质,同时具备学习能力、逻辑思考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涵盖课程主要包括形式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逻辑学、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文科数学等。
  2. 通用能力模块。通用能力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能力、写作能力、演讲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等。涵盖的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常用办公软件、大学英语、电子政务、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等。
  3. 学科课程模块。它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两个方面。专业基础课使学生具备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能力,具体包括政治学原理、中外政治思想史、中外政治制度、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管理学、公共行政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概论等课程。专业主干课要强化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特点,突出对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行政管理能力、政策分析能力、文秘工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具体课程包括社会调查与统计、领导科学、人事行政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财政和预算、公共部门财务管理、非政府组织管理、企业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学、行政法学、办公室管理、秘书学、公共关系与礼仪、行政伦理学等。
   4. 职业课程模块。职业课程模块主要是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整合通识课程、通用能力课程和学科课程,将学生知识和能力系统化,形成基本职业技能,以达到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目的。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人力资源管理师、行政管理师、公共事务管理师、秘书资格证等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做好准备。
  (二)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拓展,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它具有直观性、实践性、应用性和探索性等特点,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具有特殊的作用,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环节。实践教学贯穿并融于四个模块之中,使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互促进、互为补充。根据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特点,实践课程重点突出如下方面:
  1. 通用技能训练。该层次以一、二年级学生为主,主要内容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训练、公文写作能力训练、计算机运用能力训练、社会调查技能训练、社交礼仪训练等,通过这些训练,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2. 专业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可分为专业基础技能和专业核心技能两个方面。专业基础技能的训练以二年级学生为主,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原理和方法。应根据所开课程的实际,利用参观、见习、专题研讨和案例分析等形式,安排若干学时的专业实习,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并以操作性实验等实践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实验与基本操作能力,为其进一步从事专业学习奠定基础。专业核心技能的训练以三年级学生为主,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采取经常性实训教学和集中实地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经常性实训教学主要有模拟政府会议、公务员考试模拟、办公自动化模拟、电子政务实验室仿真等形式;集中实地实习主要是让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锻炼,如到党政机关、大中型企业等单位进行短期顶岗实习,在实际工作中历练成长。
   3. 职业能力及综合能力训练。该层次的训练尤其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强化,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整合,提高综合应用能力。通过专业考察、社会实践使学生充分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对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查缺补漏,初步完成由学生向职员的转变。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帮助学生获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帮助学生完成就业心理适应过程。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设计论文题目,并独立完成从查资料、拟提纲到撰写论文的整个过程,以培养学生在课题设计、研究等方面的能力。
  总体来看,职业化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构建是围绕职业能力确立培养目标和规格,构建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职业化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应用型本科课程建构不仅为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向应用型转变提供思路,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发展指明了路径。
  〔参考文献〕
  〔1〕黎珍.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01):49—50.
  〔2〕张纯荣.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重构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J〕.职业技术教育,2010,(35):22—24.
  〔3〕杨成虎、牛卫东.职业化取向的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学理论,2009,(16):188.
  〔4〕玉海.社会转型期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12):236-239.
  〔责任编辑:孙文政〕
其他文献
丰田将提供3辆Mirai燃料电池电动车给墨尔本内城西区的霍布森海湾市议会,开展为期12周的试点项目.在试点期内,汽车将由市议会成员驾驶,在各类驾驶条件下及不同时段行驶,与其
[摘 要]行动学习法旨在通过解决实践问题来进行学习,创建将行动与学习结合起来的课程教学模式,有助于解决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学用脱节的问题。行动学习是基于认知科学、脑科学和组织管理学发展起来的一种学习方式。基于行动学习的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共七个步骤。采用行动学习法的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使学生自主性和教师主导作用实现了有效的结合,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学习能力得到了有
为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近日苏、浙、沪三地联合成立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长三角地区11家行业龙头企业、8所高等院校、6家科研院所以
[摘 要]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培养实用型的翻译人才,在翻译研究一步步成熟和深入的情势下,利用基于语料库培养新型的大学英语翻译人才已经成为现如今大学校园培养专业英语人才的一种发展趋势。国内的相关研究发展态势良好,呈迅速增高之势,由最先的国外成果引用到自我语料库的建设,包括平行、翻译语料库,逐步形成“中国创造”之路,形成原创性的翻译学研究模式。  [关键词]语料库 英语教育 翻译人才  [中图分类
[摘要]传统的国民收入分配级次概念过于简单、笼统。出于新的社会实践的需要,本文在总结历史、辨析新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国民收入分配级次概念的细分化处理意见,即市场化分配(或曰一次分配)、政府调控化分配(或曰二次分配)、社会阳光化分配(或曰三次分配)、地下灰色化分配(或曰四次分配)。  [关键词]国民收入;分配级次;探讨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
近年来,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都对现值计量技术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FASB在2000年2月正式发布的第七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
据美国<新闻周刊>披露,1984年,美国个人储蓄率为10.08%,此后不断下降.1995年为4.6%,2004年为1.8%,今年6月份降到了零.储蓄率下降,说明花的钱越来越多,存的钱越来越少,借贷消
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模式已不能满足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以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所谓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构成。企业内部控制是一项管理活动,通过一
娃哈哈研究院娃哈哈研究院依托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建设,是省重点建设的第一批企业研究院,主要研究和开发模具、机电212程等专业领域的技术研发业务,具备了食品、饮料5大系列200
[摘 要]分析了目前《金融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数学专业和金融学专业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出现的不同问题,探讨如何调整《金融工程》的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金融工程》 教学 建议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7-0114-02  《金融工程》是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的一门新兴